《古詩四帖》簡介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橫長195.2厘米,,縱高29.5厘米,以五色彩箋紙草書古詩四首,,人稱《古詩四帖》,。前兩首書寫的是梁·庚信的《步虛詞》,后兩首是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一老公和四五少年贊》,,卷后有董其昌等人題跋,?!豆旁娝奶肥菤v代文人墨客臨池學書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也是張旭唯一流傳于世的墨跡,。原藏清宮府內(nèi),,后由溥儀帶出到吉林被我軍俘獲,交當時東北人民政府,,現(xiàn)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作者簡介 張旭,字伯高,,唐中期蘇州人,,曾官至常熟尉、右率府金吾長史,,故又稱張長史,,《新唐書》有傳。書法早年筆摹心追習書于舅父陸彥遠,,而陸彥遠又是傳承“二王”書法精到之人,,可見是王派體系的書風。從他的楷書《郎官石柱記》看,,確實下筆淵源有自,。由于張旭性情豪放,喜飲酒,,曾和李白等人被杜甫戲稱為“酒中八仙”,。所謂“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正是他形象的真實寫照,。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fā)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fā)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張旭的狂草與李白詩歌,、斐旻舞劍,時稱“三絕”,。張旭在唐代已經(jīng)是出了名的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包括顏真卿在內(nèi)的很多中唐時期的著名書家受他的影響極深,。如顏真卿在教誨后來成為大書法家的懷素時曾說:“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楷法精詳,,特為真正,。”意在希望懷素習書,,務(wù)必在楷書上打下堅實基礎(chǔ),,以使超凡的草書得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唐代是一個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藝術(shù)向多元化、多層次化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封建帝國,,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高峰,。在文化藝術(shù)方面是古今中外的空前大交流、大融合,。她“無所畏懼,,無所顧忌地吸引吸收,無束縛,、無所留戀地創(chuàng)造革新”,。打破框框、突破傳統(tǒng),,這就產(chǎn)生了“盛唐之音”的社會氛圍和思想基礎(chǔ),,也正是在這種思想基礎(chǔ)上,當時的文學,、繪畫,、雕塑、音樂等文藝樣式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作為唐代的草書,,在繼承“二王”的基礎(chǔ)上融合貫通,“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情性,,”寫出了“唐代之音”的雄渾、放縱之態(tài),。書法這門藝術(shù),,在當時既是最普及的,,也是那個時代最鼎盛的藝術(shù),由于大膽革新創(chuàng)造草書藝術(shù),,因而出現(xiàn)了無可再現(xiàn)的高峰,,作為代表人物就是張旭。 藝術(shù)價值 該帖全卷書古詩四首188個字:“東明九芝蓋,,北燭五云車,。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核桃,,齊侯問棘花,。應(yīng)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云。龍泥印玉簡,,大火煉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歌吹分,。虛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淑質(zhì)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復清曠,,區(qū)中實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翻。衡山采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甭涔P一氣呵成,用筆肥厚,,字勢橫壯,,人稱“伏如虎臥、起如龍?zhí)?、頓如山勢,、推如泉流”。 《古詩四帖》通篇氣勢磅礴,,布局大開大合,,落筆千鈞,狂而不怪,,書法氣勢奔放縱逸,。如,六行八句:“漢帝看核桃,,齊侯問棘花”,,筆畫連綿不斷,運筆遒勁,,圓頭逆入,,功力渾厚。又如,,九行,,“應(yīng)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字里行間內(nèi)蘊無窮,,古趣盎然,充滿張力磁性,。行筆出神入化,,給人儀態(tài)萬千之感,筆斷意連,,令人遐想無限,。再如,十三行,,“龍泥印玉簡,,大火煉真文”,筆法字體方中有圓,,書寫中提按,、使轉(zhuǎn)、虛實相間,??v觀通篇結(jié)字雋永,,章法嚴謹、行間布局疏密呼應(yīng),、錯落有致,、剛?cè)嵯酀喨灰惑w,。無論從通篇還是從局部單字來看,,都會被流動、曲折,,藏鋒使轉(zhuǎn)直入,,動人心魄的陽剛線條所打動。如果沒有高超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沒有成竹在胸的功底是書寫不出來如此巧奪天工的完美巨作,。正因如此,張旭草書被歷代推崇,,有口皆碑,,譽為“草圣”。明人本道生云:張旭草書“行筆如空中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但是此卷也并非是無憾的絕代之作,,依筆者拙見,開始部分筆法比較單調(diào)拘謹,,在五行之后逐漸放開,,中篇漸入佳境。如果開篇也同后半部一樣雄壯骨健,,那么此帖當更為完美精彩絕倫,。 張旭的草書看起來很顛狂,但章法卻是相當規(guī)范的,,他是在張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礎(chǔ)上升華的一種狂草。細觀察其書體絕無不規(guī)則的涂抹,,很多細微的筆畫,、字間過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絕無矯揉造作之感。張旭的草書是在激越情感牽動下促使節(jié)奏加快,,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龍盤,,表現(xiàn)一瀉千里之勢。由于在線條的動蕩和質(zhì)感上加入了盛唐的藝術(shù)氣息,,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狂放的草書風格,。 在諸多書體當中,草書是一種特殊書體,,除本身特征外,,它還兼含有其他書體的美學素質(zhì),因此是書法藝術(shù)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書體,。 草書作為藝術(shù)來說,,除具書法普通共同特征外,還具有音樂特征,,音樂是通過各種音符的順序作和諧的各種變化,,產(chǎn)生旋律來完成的。而書法也是以簡單筆墨書寫出帶有生命力,、節(jié)奏感的線條,。依靠筆順,字勢,,在時間的推移中作各種輕重,、緩急、枯潤等多樣統(tǒng)一的和諧變化而完成的,。有人把書法比做無聲的音樂,,認為可以從作品中體會到音樂節(jié)奏的跳躍,這正是書法時間性的種種特征造成的,。而這種特征在各種書體中以草書表現(xiàn)得最明顯,。因為草書在連綿不斷的書寫過程中一次性的時間要求最強。 草書也具有繪畫的特征,。雖然它不表現(xiàn)具體的圖像,,也不具有繪畫中的繽紛色彩,但書法中的一個個抽象的圖形本來就是“具萬象于一象”的,,它那線條和線條的各種組合關(guān)系,,構(gòu)成了各具形態(tài),但又不代表任何實體的圖形,。它純凈的黑白色彩又因墨色的濃淡,、用筆的輕重緩急而變化無窮。在這種變化組合后構(gòu)成的視覺效果和繪畫是異曲同工的,。而在書法個體中能表現(xiàn)書法這種藝術(shù)效果的也是以草書最為明顯,,草書的那種無拘無束的筆墨變化,結(jié)構(gòu)圖形的高度抽象,字勢姿態(tài)的巧妙搭配,,字字有法,,最具有詩情畫意。 和草書相近的還有舞蹈,。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中記載的:“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shù)嘗于鄴縣見云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書法家臨帖從舞蹈中得到了益處,,也足以說明兩者的關(guān)系了。舞蹈是在一定的時間順序中,,不斷變化各種舞姿的造型來表現(xiàn)美,,并是從力度、造型,、銜接等方面來評判其高下的,,這一點和書法的要求是何等地相像。而各書體中這方面的要求也同樣是草書表現(xiàn)最強烈,。 然而書法藝術(shù)畢竟是獨立的,,有它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它是通過具有生命力的線條,,以及線條與線條的各種關(guān)系,,在時間的過程中以節(jié)奏韻律組合起來的和諧而又變化多端的空間整體效果,并以此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審美觀念的,。從這些意義上來說,,真、草,、隸,、篆、行都具有這種意義,,但是在各種書體中,,體現(xiàn)書法時間特征最完美的,載情性最直接的卻是草書,??梢哉f草書是書法筆法、墨法,、構(gòu)圖的集合體,,是書法節(jié)奏、韻律,、表意的最高層次,。因而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觀其人莫如現(xiàn)其草書,。”這正因為“書法多于意”而“草書意多于書法”的緣故,。所以從草書中更能看出一個人的藝術(shù)天分和藝術(shù)修養(yǎng),,張旭就是具有草書藝術(shù)天分和藝術(shù)修養(yǎng)的集大成者,。 其實最能代表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是草書,,因為它使中國文字由實用性的書寫工具上升為情感寄托的載情藝術(shù),而書法的覺醒和追求則是以草書確定為前題的,,使人們在實用之外有了更多的遣興,。張旭是古今以來草書藝術(shù)家的典型代表,他不光有深厚的書法藝術(shù)素養(yǎng),,而且在表現(xiàn)上把自己激蕩的感情和書法藝術(shù)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張旭借狂草來抒發(fā)個人情感,其實體現(xiàn)了盛唐時期藝術(shù)家們的思想情結(jié)和普遍的精神風貌,,這是主觀意愿和客觀實際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使反映情感的書體得以最完美的發(fā)展。張旭書法驚濤駭浪般的狂放氣勢,,節(jié)奏韻律的和諧頓挫,,字間結(jié)構(gòu)的隨形結(jié)體,線條的輕重枯潤等變化都達到了草書的最高水準,,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的出現(xiàn)影響了后來歷代幾乎所有的大書法家,。當今書法這一藝術(shù)門類在廣大群眾中研習相當普及,,《古詩四帖》不乏為學書的極好范本。 張旭楷書探源 余杭,、吳郡兩地相鄰,,嚴仁和張萬頃、張旭可謂是同鄉(xiāng),,張旭曾到過洛陽,,嚴仁又卒于洛陽唐天寶元年(742),請既是同鄉(xiāng)又是書法名家張旭書寫墓志在情理之中,。張旭的草書成就無疑得益于其在楷書上的功夫,,其草書能在醉后的瘋狂書寫中保持法度,這離不開長期的楷書訓練??傊?,張旭的楷書是融合唐初名家的結(jié)果,他雖沒有像其草書那樣形成卓絕的個人風格,,卻是因其融匯在中唐楷書中扮演了承前啟后的角色,。張旭楷書探源,。 張旭楷書《郎官石柱記》 張旭楷書《郎官石柱記》唐.張旭《郎官石柱記》楷書,亦稱《郎官廳壁記》,,唐陳九言撰文,,張旭書?!独晒偈洝窌?,原石久佚,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彌足珍貴,。張旭草書縱放奇宕,而此序楷勢精勁凝重,,法度森嚴,,雍容閑雅兼而有之,是張旭存世的唯一楷書作品,?!独晒偈洝肥莻魇雷顬榭煽康膹埿裾孥E,原石久佚,,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彌足珍貴,歷來評價甚高,。 張旭和懷素 唐朝時,,書法藝術(shù)高度繁榮,張旭和懷素的草書,,各為一體,。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張旭創(chuàng)造了“狂草書”,。其書法變化自如,,表現(xiàn)出開闊的胸懷和豐富的想象力,人稱“草圣”,。懷素將他的“狂草書”發(fā)揚光大,,寫得更加流暢揮灑。 懷素簡介 懷素(725-785)唐時人,,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他是書法史上領(lǐng)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zhuǎn)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懷素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里開門見山他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jīng)禪文暇,,頗喜筆翰?!彼趯W苦練的精神是十分驚人的,。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涂上白漆書寫,。后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后,,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由于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個辦法,干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xù)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在草書藝術(shù)史上,,懷素其人和他的《自敘帖》,,從唐代中葉開始,一直為書法愛好者談?wù)摿艘磺砂俣嗄?。懷素,,十歲出家為僧,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時在經(jīng)禪之暇,,就愛好書法,,貧窮無紙墨,他為練字種了一萬多棵芭蕉,,用蕉葉代紙,。由于住處觸目都是蕉林,因此風趣地把住所稱為“綠天庵”,。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勤學精研,,盤,、板都寫穿了,寫壞了的筆頭也很多,,埋在一起,,名為“筆冢”,。 一日獲睹三絕 這是洛陽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璀璨瞬間,,這是泱泱大唐千年前的一段風云際會。唐開元年間,,人們把李白的詩,、吳道子的畫、張旭的草書和裴將軍的劍并稱為天下“四絕”,。唐明皇有一次駕幸東都洛陽,,宮廷畫家吳道子及長史張旭隨行,和善舞劍的裴旻將軍相會在洛陽,。 當時,,裴旻家有親人新喪,以重金請大畫家吳道子在洛陽天宮寺(大概在今洛陽老城區(qū))作壁畫以超度亡靈,。吳道子卻如數(shù)奉還金帛,。他對裴旻說:“久聞將軍大名,,若能觀將軍舞劍一曲,吾愿足矣,。觀其壯氣,,可就揮毫?!迸釋④娝齑饝?yīng),。當即束起喪服,在院內(nèi)舞起劍來,。他健步如飛,,左旋右轉(zhuǎn),寒光籠罩中,,突然一劍直沖云天,,高十幾丈許。然后,,劍如電光下射,,在眾人的驚呼中,裴將軍拿劍鞘輕輕一接,,寶劍安然入鞘。令人嘆為觀止,。吳道子如獲神助,,奮筆揮灑,一幅壁畫俄頃而成,,畫面仙人神采飛揚,,天衣飄飄,滿壁生風,。果然是“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在場的張旭亦大受感染,,情不自禁在另一面寺墻上,,筆走龍蛇,酣暢淋漓留下“天下第一狂草”的墨寶,。圍觀群眾大飽眼福,,一嘆二嘆連三嘆,皆云:“一日之中,,獲睹三絕,。” 據(jù)說,,這幅壁畫是吳道子“生平繪事得意,,無出于此”,。而草圣張旭的墨寶,亦當是極品,。只可惜洛陽歷來為兵家所爭之地,,幾番毀于兵火戰(zhàn)亂,天宮寺早已湮沒,,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只能從《圖畫見聞志》,、《唐朝名畫錄》等古籍的簡約記載中,,感受那瀟灑、豪邁的盛唐氣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