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個叫富弼的名臣,,年輕時遇到一個兇悍的人,無緣無故地謾罵他,。
別人對富弼說:“他在罵你,。”富弼回答:“恐怕是在罵另外的人?!眲e人又對富弼說:“他在指名道姓地罵你,。”富弼卻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的是,,未必富弼就是我??!”
剛才還在破口大罵的人,,聽到這話,非常羞愧,,當然也就住口不罵了,。
“忍”這個字,說說容易,,做起來最難,。
《明史·循吏傳》中,載有明代松江府有位名叫趙豫的知府處理民間糾紛的獨特方式——
趙豫走馬上任之初,,松江一帶有個不太好的風氣,,人們習慣于爭訟打官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動不動就上衙門來擊鼓鳴冤,。
因為原告所告之事,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案件,,所以趙豫通??偸呛皖亹偵貙υ嬲f:“今天我很忙,你明天再來吧,!”如果原告還是要告,,趙豫又會勸道:“你先忍一忍吧,明天再來告狀好嗎,?我今天沒空?。 ?
這樣的話不知重復說了多少次,,當?shù)厝碎_始背后嘲笑他,,還編了一首《松江太守明日來》的兒歌。但漸漸地,,人們發(fā)覺,,松江人爭訟打官司的風氣淡化了。因為凡是氣沖沖來衙門告狀的人,,大多是一時激憤,,讓他“明天再來”,睡了一夜之后,氣漸漸消了,,或者再經(jīng)人一勸,,也就不想再打官司了。
趙豫碰到一般的民間糾紛,,當天不辦案,,讓原告“明天再來”,并不是因為偷懶或不負責的“踢皮球”,。他這一做法的目的,,是小事化了,息事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