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做科研的低年級學生多了 學術研究不再“高不可攀” 天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肖謐最近有個發(fā)現(xiàn):2007年他頭一回帶隊參加“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時,,團隊成員都是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2012年他又指導了4個學生科研項目,,不同的是,,如今的主力來自二年級。 肖謐的發(fā)現(xiàn)并非偶然,。 天津大學團委副書記殷紅春告訴記者,,從全校來看,科研創(chuàng)新活動中低年級學生上升的趨勢是明顯的,。這一變化與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導向和舉措有關,。 “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始于2007年,倡導以本科生為主體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改革,,天津大學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60所試點高校之一,,5年來共立項424項。天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王世榮介紹,,由于國家計劃以及配套的一些措施,,如今想做科研的本科生,機會比以前增加很多,。5年來,,學生科研項目的質量提高了,深度和廣度也拓展了,。有些學生項目,,從教育部、學校及指導教師等不同層面獲得的經(jīng)費合計可達10萬元以上,。 王世榮表示,,學生創(chuàng)新計劃重在過程,因此學校驗收學生項目時,,重視開題,、中期檢查,、結題等環(huán)節(jié),但并不要求論文,、專利等“成果”,,“技術層面的失敗絕對允許”。 2011年起,,天大實施了本科生自主科研實踐計劃,,鼓勵學生自主申報科研項目。為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天大還規(guī)定,,每完成一個本科生科研項目,指導教師相當于完成16個學時的教學工作量,,學生可獲兩個學分,。 “學生投入熱情干一件事,對他們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毙ぶk認為,低年級學生增加是好事,,他們雖然欠缺專業(yè)基礎知識,,但較早接觸科研過程,有助于專業(yè)的提高,。他的學生中就有人因參加過課外的機器人競賽而對專業(yè)變得“特別喜歡”,,學業(yè)大有進步。2013年寒假,,他計劃給2012級新生布置一份作業(yè),,讓他們每個人想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他說,,同學們天馬行空的想法需要鼓勵,。(張國) |
|
來自: Z教授的e > 《教學、教研,、教改,、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