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兩根不均勻分布的香,,香燒完的時間是一個小時,,你能用什么方法來確定一段15分鐘的時間?
魅力無法掩蓋 三國時候,有一次北方的匈奴派使節(jié)到魏國來,,要見曹操,。曹操大概長得不是很高大,對自己的形象很不自信,,恐怕被匈奴小看,,于是找了一個叫做崔琰的裝作自己接待來使。此人威武雄壯,,曹操認為他可壯國威,。 正式接見的時候,曹操還是不放心,,于是挎了一口刀,,充作魏王的侍衛(wèi)站在床頭,。(當時的所謂“床”,,其實是一種比較寬大的坐具)接見完了,使者回到館驛,,曹操派間諜去問他對魏王的印像如何,,使者回答說:“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的確很有范兒,,不過站在床頭手持腰刀的那位,,才算得上是英雄。 盡管改換衣裝,,改變身份,,但是一個人的魅力是無法掩蓋的。最能體現(xiàn)人的層次和內(nèi)涵的,,也正是他/她一舉手,、一投足,在不經(jīng)意間表現(xiàn)出來的魅力,。 魅力對人來說,,是一筆無形但巨大的財富,擁有人格魅力的人,,能夠在人群中樹立較高的威望,,贏得大家的尊重和好感,,不知不覺擴大自己的影響。這樣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比較容易獲得成功,,因為他能夠掌握更為豐富的人脈資源,輕松得到別人的配合和幫助,。相比之下,,不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則很難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很難在程式化的日常交往之外獲得額外的尊敬與熱情,,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自然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有些目標根本就很難達到,比如,,做一個出色的領導者,。 那么,魅力究竟從何而來呢,?是來自先天的賦予,,還是后天的努力?是來自財富的積累,,還是地位的提升,?是來自知識的多寡,還是道德的高低,? 魅力跟這些都有關系,,但又都不全面。中庸思想認為,,魅力當中有先天賦予的成分,,比如個人的體質(zhì)、長相,、聲音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個人的魅力,但是主要的,,還是后天的修養(yǎng),。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本身就是修養(yǎng)的代名詞,。能否成為君子,,不在于社會地位的高低或者物質(zhì)生活的貧富,而在于個人修養(yǎng)的程度,。 魅力源于修養(yǎng) 孔子死了以后,,有人到處誹謗他,大概是說孔子夸夸其談實際上卻無所作為一類的話,。子貢說:“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其他人雖然也有賢明的,可是他們都像一個個小土包,,有高度但是很容易逾越,;而孔子則像日月,人無論怎么樣努力,,都無法超越日月的高度,。有人想自絕于日月,對于日月本身又有什么損傷呢,! 還有人借抬高子貢而貶低孔子,,說子貢賢于仲尼。子貢說,,我的修養(yǎng),,好比是半人高的土墻,站在墻外邊往里看,,家里的房子,、陳設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你可能會覺得我有點本事,??墒强鬃拥男摒B(yǎng),就像幾丈高的深墻大院,,如果不從門口進去,,那是看不到房屋的壯麗和宗廟的美妙的。你連孔子的門都找不到,,怪不得會說出這樣的話,!在其他的場合,子貢還說過,,“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說人不可能達到孔子那樣的水平,,就像天沒有階梯可以登上一樣,。用這樣的話來形容孔子,,足見孔子的魅力之大。 不但當時孔子受到很高的評價,,后世也極盡哀榮,,屢次被加封至“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也不僅是中國奉之為圣人,,外國人也同樣重視孔子的思想,。這里我們只需舉一個例子:1988年1月,全球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在法國巴黎舉行會議,,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共識,,就是“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可是,孔子的家庭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豐厚的財富,。可以說,,除了一個日漸沒落的下層貴族的身份,,孔子一無所有??鬃拥母赣H很早就去世了,,家境也隨之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在他年輕的時候,,做過很多當時看來比較低級的工作,,包括看管倉庫的“委吏”和管放牧牛羊的“乘田”。成年以后,,孔子空負一身學問,,卻到處找不到工作。他先到齊國,,齊君對他的主張很欣賞,,卻因為實際政權操在大夫陳氏的手里,“悅孔子言而不能用”,。到了五十一歲,,孔子才在家鄉(xiāng)魯國獲得了一個小小的官職,逐漸上升而做到主管全國司法的“司寇”,??墒且驗檎味窢幍募ち?,孔子五十五歲就被迫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流亡生涯,。他帶著弟子周游列國,,卻沒有一個國君肯任用他,以至于生活顛沛流離,,十分狼狽,最困難的時候,,連續(xù)七天靠生吃野菜才活了下來,。六十八歲以后,他回到魯國,,一直研究學問,、教授學生,直到七十三歲去世,。 就這樣的一個人,,為什么卻受到當時和身后幾千年的景仰,不但奠定了中國文化的主體基礎,,而且對人類文明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呢,? 孔子十五歲即“志于學”。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xiāng)人也贊他“博學”。他的性格 “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溫和而嚴厲,,威嚴卻不粗暴,,恭謙禮讓卻又自然安詳。他所追求的“五美”,,叫做“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是說給別人帶來實惠,同時自己也不付出太多,;承受很多的負擔和責任,,但從不抱怨;有合理的追求和欲望,,但絕不貪多務得,;對自己有信心,但不會達到自負的程度,;威嚴,,但不會給人以粗暴魯莽的印象。 一言以蔽之,,是修養(yǎng)造就了孔子的魅力,。修養(yǎng)不是學來的,而是靠內(nèi)心的領會,,以及行動上時時自我提醒,,逐漸養(yǎng)成習慣、變化氣質(zhì)而得來的,。 修養(yǎng)從內(nèi)心開始 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修養(yǎng)好像是個遙遠而又帶點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的字眼,即使有心于提升自己,、強化個人修養(yǎng)的人,,也往往不知道應該從哪里開始。 《中庸》說:“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边_到“博厚”和“高明”的魅力境界,,應該從內(nèi)心的“誠”做起。但“誠”不能憑空得來,要靠后天的學習,、反省,,時時修養(yǎng)才能獲得。 “修”,,指的是對自己的錯誤和短處及時改正,,修正方向,端正身心,;“養(yǎng)”,,指的是發(fā)揚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注重實踐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三年兩年就能見效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知錯能改的勇氣。 所以,,修養(yǎng)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它需要持續(xù)的進取和不斷的提高,,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隨時作出客觀的評價,,需要高度的自我克制和自我約束。 關于修養(yǎng),,最有名的例子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天反省自己是否忠于工作,,是否對朋友講信用,是否學到了新的知識,,這樣才能維護內(nèi)心的純凈與博大,,成就強大的人格魅力。 修養(yǎng)的方法很多,?!俄n非子》記載,戰(zhàn)國時候的西門豹因為性急,,就隨身帶著一塊熟牛皮,,提醒自己要柔韌、舒緩,;而董安于的性子慢,,就隨身帶著一根繃緊的弓弦,提醒自己要加快生活節(jié)奏,。清代的名臣林則徐因為愛發(fā)怒,,就在書房里高懸“制怒”條幅以自警,他的名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也是為了克制自己的怒氣而作。 修養(yǎng)不管采取什么辦法,,都只能是自己的事,,既不能指望別人的幫忙,也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宋代的趙概在書房里放了三個盒子,,兩個分別裝著白豆和黑豆,另一個是空的,。每做一件好事或者起一善念,,就向空盒中投一顆白豆,做一件壞事或者起一惡念,,就往盒子中投一顆黑豆,,晚上數(shù)原來空盒的豆子,檢查自己一天有多少長進和失誤,,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后來做到樞密使。 魅力源于修養(yǎng),,而修養(yǎng)只能源于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