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略妥注》又名《五字鑒》,。作者據(jù)傳是明代大學(xué)士李廷機(jī),。李廷機(jī),順天鄉(xiāng)試第一,;萬歷十一年,,會試第一;以進(jìn)士第二授編修,,累遷祭酒,。 三皇紀(jì) 戰(zhàn)國紀(jì) 南朝齊紀(jì) 五代晉紀(jì) 五代漢紀(jì) 五代周紀(jì) 宋紀(jì) 南宋紀(jì) 元紀(jì) 明紀(jì) 三皇紀(jì) 乾坤初開張 天地人三皇 天形如卵白 地形如卵黃 無行生萬物 六合運三光 天皇十二子 地皇十一郎 無為而自化 歲起攝提綱 人皇九兄弟 壽命最延長 各萬八千歲 一人興一邦 分長九州地 發(fā)育無邊疆 有巢氏以出 食果始為糧 構(gòu)木為巢室 襲葉為衣裳 燧人氏以出 世事相迷茫 鉆木始取火 衣食無所妨 結(jié)繩記其事 年代難考詳 五帝紀(jì) 伏羲[xi]氏以立 人質(zhì)自異常 陶唐紀(jì) 帝堯陶唐氏 仁德宏天下 茅茨不剪伐 土階為三級 冥[應(yīng)為草字頭加冥]莢生于庭 觀驗旬朔日 洪水泛九年 使禹而敷治 居外十三春 未入家門視 通澤疏九河 引水從東逝 舉益治山澤 猛獸皆逃避 百姓樂雍熙 擊壤而歌戲 大舜耕歷山 堯聞知聰敏 二女嫁為妻 九男遣奉侍 器械并百官 牛羊倉廩奮 事舜[田犬][二字合一]畝中 取妻歸帝里 堯老倦于勤 四岳舉舜理 堯立九十年 一百十八歲 舜見堯升遐 避位南河地 百姓感舜恩 從者如趨市 天與人歸之 回宮即帝位 有虞氏紀(jì) 舜既為天子 國號有虞氏 初命誅四兇 四境叨恩庇 舜昔貧賤時 事親全孝弟 父惑于后妻 嫉舜生妒忌 獨愛少子象 象殺舜為事 浚井與完廩 不死皆天意 中心不格奸 竭力蒸蒸艾[yi][三字均無草頭] 舜陶于河濱 而器不苦窳[yu] 漁釣雷澤間 民皆讓居址 凡有所動移 所居便成聚 及自為帝時 不忘父母志 不記象舊仇 封象于有庳 四海戴舜功 八荒沾帝力 閑操五弦琴 歌誦南風(fēng)句 解慍[yun]阜[fu]民財 民樂太平世 舜崩于蒼梧 二妃悲慕極 即今斑竹痕 乃是皇英淚 舜子均不肖 位讓夏后氏 在位五十年 一百一十歲 夏后氏紀(jì) 禹王登國畿 身度規(guī)矩制 一饋十起身 慰勞人間事 出外見罪人 下車問而泣 儀狄始作酒 歲乃疏儀狄 采金鑄九鼎 流傳享上帝 告命于涂山 萬國諸侯至 因濟(jì)茂州江 黃龍負(fù)舟戲 禹仰告于天 龍俯首低逝 南巡至?xí)?殂[cu]落辭凡世 在位廿[nian]七春 壽年一百歲 禹子啟賢良 仁德似父王 傳位不遜讓 無復(fù)遵虞唐 啟崩太康立 復(fù)傳與少康 舉兵滅寒浞[zhuo] 夏德復(fù)興揚 繼傳十七代 國敗于桀王 四百三十載 一旦如狽狼 夏桀性貪虐 冤殺關(guān)龍逢 有寵于妹喜 委政于道傍 以酒為池沼 積糟成高岡 懸肉為林藪[sou] 內(nèi)侈外怠荒 民怨其虐甚 為諺而宣揚 時日曷不喪 予及汝偕亡 百姓皆散叛 天下歸殷湯 商紀(jì) 成湯登天位 百姓樂徜徉 坐朝以問道 垂拱而平章 出外見略獵 湯感而悲傷 解網(wǎng)以更祝 禽獸叨恩光 化被于草木 賴及累萬方 大旱連七年 斷發(fā)告穹蒼 六罪自歸責(zé) 大雨遂傾滂 在位十三載 登遐歸帝鄉(xiāng) 傳位太甲立 伊尹扶朝綱 尹少耕莘野 樂道弗為邦 湯王三幣聘 始鄧天子堂 相傳至太戊 亳[bo]里出祥桑 一日暮大拱 伊陟[zhi]言不祥 勸君修德業(yè) 三日祥桑亡 中有高宗作 夢得一賢良 其人名傅說 版筑傅巖傍 王使圖形覓 得說升廟廊 尊封為宰相 殷道復(fù)軒昂 傳代三十世 國敗于紂王 妲己預(yù)國政 禍起在蕭墻 炮烙刑一舉 黎庶盡遭殃 比干以死諫 剖腹刳[ku]心腸 鄂侯諫而死 移禍及周昌 召昌囚[羊久][二字合一,you]里 七載得歸鄉(xiāng) 箕子囚為奴 披發(fā)而佯狂 微子奔周國 殷家自此亡 周 武王運天籌 天下并宗周 觀兵孟津界 白魚入王舟 諸侯咸會集 皆欲逞兵矛 滅紂救荼毒 萬姓沐洪庥[xiu] 一怒安天下 四海樂悠悠 太公八十歲 興周志有優(yōu) 夷齊叩馬諫 清名萬古流 恥食周家粟 餓死西山頭 武壽九十歲 在位七年休 成王立幼沖 周公掌國猷[you] 一沐三握發(fā) 吐哺待諸侯 召公為輔翼 朝野肆無憂 越裳獻(xiàn)白雉 圣化被羌酋 康昭承舊業(yè) 禮法紹前修 穆王得駿馬 天下任遨游 幽王舉烽火 周室漸衰休 春秋紀(jì) 平王東遷后 舉世號春秋 靈王庚戌歲 天命生孔丘 天將為木鐸[duo] 教化于九州 圣賢俱間出 道學(xué)得傳流 德教加黎首 文光射斗牛 以后X衰薄 五霸并成仇 赧[nan]王攻秦國 不利反為尤 頓首而受罪 盡地獻(xiàn)來由 傳代三十七 八百七十秋 四海皆周室 勢敗一時休 戰(zhàn)國紀(jì) 周家天命撤 邦畿碎分裂 諸侯各爭雄 天下為戰(zhàn)國 齊楚趙魏韓 魯吳宋燕越 列國百馀區(qū) 略舉大概說 起翦[jian]頗牧臣 用兵為上策 桓公伯諸侯 政繁管仲攝 晏子事景公 諸侯皆畏怯 蘇秦六國師 位高名[火亙][二字合一,,xuan]赫 張儀說秦王 全憑三寸舌 孫臏與龐涓 同受鬼谷訣 減灶暗行兵 龐涓被其獲 介子死綿山 今為寒食節(jié) 屈原投汨羅 端午吊忠魄 泣玉楚卞和 非為足遭刖[yue] 寧戚曾飯牛 后居丞相列 仲連欲逃石 毛遂何自薦 齊有孟嘗君 門下三千客 客有食無魚 馮歡彈長鋏 不羨雞聲鳴 不夸狗盜竊 有智明于時 不被秦王掣[che] 程嬰立孤兒 杵白死縲[lei]紲[xie] 孤兒后復(fù)仇 岸賈全家滅 須賈使于秦 范雎恥方雪 田單縱火牛 燕兵受災(zāi)厄 復(fù)齊七十城 立功由即墨 淖[nao]齒殺緡[將左邊換為水部,音min]王 襄子殺智伯 謀害無了期 皆因自作孽 秦始皇登基 并吞為一國 更號皇帝名 言詞稱曰詔 焚書坑儒士 欲把儒風(fēng)滅 孔道被傷殘 孔墓被毀掘 北塞筑長城 預(yù)備防胡賊 西建阿房宮 勢與天相接 后被楚人焚 煙火連三月 南修五嶺山 東將大海塞 竭力勞萬民 民盡遭磨折 自恃天下平 銷鑠[shuo]刀兵革 并國十三年 空著大功烈 天命一朝殂[cu] 四海皆崩泄 二世登帝基 蒙蔽多昏黑 趙高內(nèi)弄權(quán) 李斯被其核 腰斬咸陽市 宗枝皆族滅 指鹿以為馬 群臣畏莫說 由此壞朝綱 國敗于胡亥 秦欲萬世傳 未及三世撤 亡秦失其鹿 群臣皆出獵 天下共逐之 漢王最先得 項籍與劉邦 兩意相交結(jié) 共立楚懷王 舉兵攻帝闕 一鼓破函關(guān) 秦王出迎接 奪得秦家權(quán) 便把仁義絕 鴻門會宴時 玉斗紛如雪 兩下動干戈 降兵夜流血 王陵張子房 蕭何并彭越 韓信與陳平 出計人莫測 爭戰(zhàn)經(jīng)五年 漢興楚漸歇 項羽力拔山 一怒須如鐵 恃己多勇才 不用謀臣策 唯有一范增 見棄歸田宅 垓下被重圍 楚歌聲慘切 起舞于帳中 泣與虞姬別 非不渡烏江 自愧無顏色 拔劍喪其元 興亡從此決 漢高祖登基 寬大人皆悅 納諫捷如流 賞罰分清白 約秦法三章 著漢書十冊 賜地謝功臣 敕封公侯伯 紀(jì)信封城隍 萬載承恩澤 屈死韓與彭 寸祿未曾得 早聽蒯通言 不遭陰人厄 張良解印歸 保身最明哲 陳[豕希][二字合一,,音xi]見信俘 叛漢歸番國 帝命斬丁公 以怨而報德 孝惠帝登基 仁慈多病怯 呂后后臨朝 陰謀移漢業(yè) 諸呂盡封王 漢將位虛設(shè) 若非平勃扶 國命不可活 傳至漢武帝 習(xí)學(xué)神仙訣 煉丹養(yǎng)長生 欲把天機(jī)泄 高建樓臺宮 覓迓[ya]蓬萊客 王母獻(xiàn)蟠桃 乘鸞來相竭 方朔得仙緣 蟠桃三被竊 從此競奢華 國虛倉廩竭 置立稅課司 即今成古額 用度不足支 出賣官員冊 賈誼屈長沙 上疏論優(yōu)劣 仲舒公孫弘 二人庭對策 朱買臣賣柴 拜相居帝側(cè) 張騫泛天河 因使西域國 衛(wèi)青牧豬奴 封侯鎮(zhèn)胡北 相如賣酒郎 時來拜金闕 汲黯言直戇 霍光性忠烈 蘇武陷匈奴 牧羊持漢節(jié) 去國十九年 還朝頭似雪 泣把李陵衣 作詩相與別 五言詩起此 后世知詩則 孝昭皇帝生 母懷十四月 號曰堯母門 七歲登帝闕 明見智非凡 政事皆自決 表章六經(jīng)文 民頌孔安國 龔遂為太守 德化渤海賊 使賣劍買牛 盜服心歡悅 丙吉問牛喘 憂時失調(diào)燮[xie] 孝元登帝闕 仁柔喜儒墨 國家大小事 盡付石顯決 鑿壁讀書人 芳名千古燁 于公高大門 治獄多陰德 忠臣甘延壽 鎮(zhèn)守單于國 良臣韓延壽 治民化以德 奸臣毛延壽 做事多詭譎[jue] 暗害王昭君 嫁為胡地妾 孝成登帝基 王氏生萌孽 朱云犯帝顏 手攀殿檻折 梅福亦上書 書上說妖孽 哀皇及孝平 天命中道歇 朝野大綱維 盡歸王氏宅 相傳十二君 王莽篡帝闕 僭[jian]位十五年 九族皆誅滅 東漢光武興 師用嚴(yán)子陵 馮異進(jìn)豆粥 餉帝度饑辰 續(xù)后進(jìn)麥飯 竭力事于君 馬援鄧禹等 設(shè)法用軍兵 長劍一揮起 四海盡安寧 莽黨皆遭戮 恢復(fù)舊乾坤 赤眉賊作亂 帝御駕親征 天降廿[nian]八將 上應(yīng)列宿星 云臺頌功績 次第圖其形 曾渡滹[hu]沱河 河水結(jié)成冰 若非真帝主 怎敢動天心 孝明皇帝立 仁愛政寬平 臨雍行養(yǎng)老 崇學(xué)博儒經(jīng) 釋教興于此 帝夢見金人 遣使往西域 取佛入東京 孝章皇帝立 寬厚待群臣 文之以禮樂 貢舉任賢人 孝和皇帝立 年紀(jì)尚幼稚 內(nèi)臣欺主少 專權(quán)自此始 孝殤皇帝立 百日坐朝廳 在位八個月 辭凡歸帝京 孝安皇帝立 聰明未冠巾 鄧太后攝政 朝野頗安寧 孝順皇帝立 即位賴孫程 內(nèi)宦專權(quán)柄 封侯十九人 孝沖皇帝立 二歲坐龍廷 在位閱三月 受毒致頹[tui]齡 孝質(zhì)皇帝立 章帝之曾孫 即位年八歲 躁[zao]暴性聰明 以言觸梁翼[將羽換為北] 進(jìn)毒喪其身 位傳孝桓帝 復(fù)傳與孝靈 獻(xiàn)帝終天命 邦基三國分 相傳十二世 前后四百春 漢家忠偽將 大略述其名 揚雄怎投閣 陰有不忠誠 寇恂廉叔度 恩澤萬民欽 董宣強(qiáng)項令 執(zhí)法論朝廷 公孫述稱帝 人道井蛙鳴 毛義捧檄入 移祿為養(yǎng)親 班超誓投筆 萬里封將軍 楊寶曾救雀 四世為公卿 楊震舉王密 不受四知金 岑[cen]彭為刺史 民間犬不驚 張堪為太守 麥秀兩歧成 劉寬為郡守 蒲鞭治吏民 劉昆為邑宰 反火感神明 陳蕃待徐稚[zhi] 設(shè)榻懸中庭 汝南許劭等 常為月旦評 耿恭曾拜井 張綱昔埋輪 蘇章為御史 執(zhí)中不順情 仇香能權(quán)孝 郭泰善知人 杜喬李固死 雷轟漢殿傾 朱穆為刺史 郡臣魂膽驚 虞詡[xu]征羌賊 增灶以行兵 黃憲多才德 聲名四海聞 董卓多欺誑 號聞牛宰相 欲奪漢家權(quán) 寵用奸謀將 卻遭呂布誅 天下人歡唱 中郎蔡伯喈[jie] 棄親不奉養(yǎng) 趙五娘獨賢 剪發(fā)為埋葬 漢家帝祚衰 忠臣遭戮竄 四海錦乾坤 一旦如冰泮[pan] 王氣入三家 位被權(quán)臣篡 曹操孫權(quán)起 持衡與漢叛 操子曹丕立 竊把帝位換 改國稱為魏 舉兵遂滅漢 孫權(quán)國號吳 天下成大亂 立位在南京 居民遭逐竄 劉備與爭鋒 三國逞英雄 關(guān)張諸葛亮 扶漢氣吞虹 鼎足分天下 角力而相攻 橫行五十載 四海遭困窮 長江沉鐵索 帝業(yè)總成空 司馬炎執(zhí)柄 國號為西晉 曾事魏為臣 三國遭吞并 王裒[pou]為父仇 不受晉征聘 阮籍[ji]與劉伶 縱酒陶情性 竹林號七賢 放誕無拘禁 畢卓吏部郎 盜酒成話柄 王衍多清談 王戎多鄙吝 王祥昔臥冰 得魚痊母病 位傳孝惠帝 癡愚何太甚 上苑問蛙鳴 彼鳴為何政 衛(wèi)罐[將缶換為王,,音guan]嘗有言 武帝疑不信 奸雄見主昏 逞勢相吞并 李雄王成都 劉淵稱漢帝 趙王倫爭權(quán) 中外皆爭競 石崇富莫言 身刑財亦盡 石勒攻洛陽 晉帝絕天命 傳代凡四君 五十年光景 中宗元帝興 改國為東晉 豪士集新亭 舉目山河迥[jiong] 周凱[將幾換為頁]獨傷情 王導(dǎo)偏得興 祖逖[ti]與劉琨 功名兩相并 著鞭與枕戈 爭把中原定 王郭為晉臣 帝親授金印 出命征荊襄 謀反據(jù)諸郡 帝命王導(dǎo)征 郭死諸兇走并[二字合并] 位傳肅宗立 智慧明如鏡 有志正中原 而卒不可正 陶侃[kan]少孤貧 事母全孝敬 母剪發(fā)延賓 范逵為舉進(jìn) 都督過八州 功被于四境 憲宗成皇帝 蘇峻誑君令 卞壺[將業(yè)換為亞,音kun]督兵征 父子皆喪命 孝宗穆皇帝 即位年三歲 王昱[yu]輔朝綱 列國皆爭競 石虎稱大王 勒種遭殺盡 桓溫弄晉權(quán) 中外皆欽敬 郗[xi]超入幕賓 暗受桓溫命 王猛捫虱談 不受桓溫聘 庾[yu]亮為司空 臨事以明敏 謝安為司徒 果斷而民信 淵明歸去兮 不作彭澤令 處士王羲之 懶系皇家印 為道寫黃庭 書罷籠鵝贐[jin] 夏魏趙燕秦 相爭四海應(yīng) 小國并稱王 與晉皆仇釁 迨[dai]至恭皇帝 傳位十一世 一百零四年 國絕諸王繼 天下國數(shù)多 分為南北紀(jì) 天命賦于宋 宋主得民眾 滅燕奪晉權(quán) 諸將皆拱奉 謝靈運不臣 恃才多放縱 好為山澤游 末后遭誣訟 北魏兵入疆 山岳皆搖動 殺掠不可言 所過如空洞 棲燕悉無巢 耕夫皆失種 宋將莫當(dāng)鋒 率眾而逃避 宋敵登石城 嘆息檀道濟(jì) 相傳凡八君 國屬齊蕭氏 南朝齊紀(jì) 齊王蕭道成 深沉有大志 博學(xué)能文章 欲慕唐虞氏 世亂乏良材 無賢相與治 位傳東昏侯 荒淫好嬉戲 溺愛寵潘妃 所欲無不致 剪金為蓮花 使人布于池 令妃步于上 觀之以為喜 北魏與爭強(qiáng) 交兵無間歲 帝位難久居 朝立而暮廢 位傳七代亡 國屬梁武帝 南朝梁紀(jì) 梁王登金階 素性好持齋 舍身為佛寺 佛法得喧虺[將蟲換為豕,音hui] 具膳以蔬素 決獄為悲哀 停征罷戰(zhàn)士 節(jié)用惜民財 江南賴安康 民號小無懷 后被侯景逼 餓死臺城災(zāi) 侯景篡帝位 三月玉山頹[tui] 落在中兵手 身尸四散開 北齊連入寇 天下已殆哉 相傳才四帝 國祚[zuo]廢沉埋 南朝陳紀(jì) 陳主滅侯景 得志登帝庭 位繼兄子立 勤儉撫黎民 四境頗淳治 鄰國交相侵 后周爭比勢 連歲困三軍 位傳陳后主 奢侈而荒淫 張麗華得寵 宴飲無朝昏 韓擒虎入禁 投井受災(zāi)這[將文換為屯,,音zhun] 傳代凡五世 民散國已傾 南北昏至此 一百七十春 天下歸一主 四海無二君 隋 楊堅登帝基 改國號為隋 先奪北朝位 次絕南帝嗣 南北為一統(tǒng) 諸國罷兵師 儉約治天下 風(fēng)俗皆化之 勸課農(nóng)桑業(yè) 民間粟有馀 嚴(yán)謹(jǐn)于政事 朝野賴無為 因私被子弒 邦國悉分離 子號隋煬帝 即位何其愚 政事棄不理 酒色行相隨 經(jīng)營極奢侈 費用如崩夷 剪彩懸林苑 運舟通康衢 流連而忘反 荒亡竟不歸 興兵號侵侮 招禍惹災(zāi)虞 卒歲無休息 民困國空虛 賊盜如蜂起 帝業(yè)一朝隳[hui] 鄱陽士弘起 兵將數(shù)萬騎 僭[jian]號稱楚帝 立位在江西 李密幼好學(xué) 牛角掛漢書 至是兵亦起 據(jù)洛稱魏都 梁蕭銑稱帝 立都江陵居 帝日淫虐甚 出被亂兵誅 國敗民離散 隋乃絕皇圖 傳位未三世 三十七年祛[qu] 唐高祖即位 策馬收隋疆 曾因討突厥 恐禍來相傷 其子勸父意 乘亂效翦商 一鼓而西往 豪杰悉來降 由斯成大業(yè) 尊父為帝王 父老太宗繼 天下為一宇 發(fā)獄出死囚 開宮放怨女 饑人賣子孫 分金賜其贖[shu] 亡卒有遺骸 散帛收歸土 燒藥賜功臣 殺身思報補 吮瘡撫戰(zhàn)士 銜恩銘肺腑 竭力勞萬民 民各得其所 委政問大夫 商議共裁處 踏雪破匈奴 櫛[zhi]風(fēng)滅夷虜 雪恥酬百王 除兇報千古 胡越共一家 習(xí)文不習(xí)武 開館召賢儒 講論文章祖 學(xué)士十八人 同把朝綱輔 作樂宴群臣 嘗為七德舞 魏征為丞相 治國如安堵 定亂不言功 帝獨稱房杜 惟獻(xiàn)大寶箴 諫臣張?zhí)N古 傳位立高宗 政由李義府 廢正皇后王 寵立昭儀武 鴆[zhen]殺太子弘 因為恥其母 唐禍自此萌 朝綱歸女主 中宗皇帝立 卻被武后廢 謫為廬陵王 而復(fù)立其弟 后名武則天 臨朝自稱制 淫亂無所規(guī) 寵愛僧懷義 昌宗張易之 出入皇宮里 內(nèi)臣不敢言 外人以為恥 李敬業(yè)起兵 直入京城地 越王貞亦起 同救唐宗室 謀復(fù)立中宗 忤[wu]觸武后肺 大殺唐子孫 改國號周氏 若非狄仁杰 唐室絕后裔 中宗復(fù)為帝 人道再出世 寵用帝后韋 專權(quán)秉朝政 與武三思通 對圍博陸戲 人告韋后淫 帝怒而被弒[shi] 睿[rui]宗復(fù)臨朝 重把三綱理 姚宋總樞機(jī) 內(nèi)清而外治 帝立又三年 禪位居閑第 唐明皇登基 左相姚元之 宋[王景][二字合一,,音jing]為右相 中外樂雍熙 韓休九齡繼 帝范不逾規(guī) 明皇后奢欲 寵愛楊貴妃 貴妃內(nèi)淫亂 祿山養(yǎng)作兒 晝夜居宮掖 帝心無所疑 丑聲聞于外 黜[chu]職任邊夷 負(fù)恩而造反 舉寇犯京師 六部軍不發(fā) 帝懼出城西 貴妃賜帛死 祿山兵始?xì)w 奸臣李林甫 養(yǎng)禍亂邦畿[ji] 忠臣顏杲[gao]卿 許遠(yuǎn)與張巡 舍身討反賊 死節(jié)報朝廷 三十六大將 同死[]陽城 祿山僭[jian]稱帝 將用史思明 祿山被子弒 思明被子刑 父子相殺伐 其黨自完盡 肅宗居朝廷 否極泰將升 郭子儀入相 中外自清平 李克弼繼相 守法猶準(zhǔn)繩 興衰如轉(zhuǎn)轂 世否遇讒臣 因安祿山、史思明,、李輔國之亂,,曰下唐。 代宗登朝堂 自此號下唐 初誅李輔國 眾賊悉逃亡 復(fù)竄程元振 禍亂盡消藏 楊綰[wan]為相國 常袞同平常 綰相三月卒 帝泣而悲傷 元載被誣陷 抄沒其家囊 胡椒八百斛[hu] 他物不可方 德宗皇帝立 [示右][兩字合一,,音you]甫攝朝綱 帝命收時望 逾月滿朝堂 劉晏總民賦 楊炎同平章 始建兩征法 夏稅與秋糧 良臣白居易 名相杜黃裳 為邦治大節(jié) 作事多周祥 順宗居帝陛 八月禪位亡 憲宗迎佛骨 韓愈貶潮陽 穆宗立四載 守制無損傷 敬宗好游宴 流連而荒亡 文宗信宦者 亂政害賢良 劉僨[該字為草頭]李德裕 獻(xiàn)策諫君王 文官閑閣筆 宦者總朝綱 帝與李鄭議 密謀誅宦郎 宰臣王賈等 無辜劍下亡 裴度知時勢 告歸綠野堂 武宗皇帝立 貶削仇士良 宣宗威命重 中外兩安康 懿宗皇帝立 天下盜猖狂 沙陀臣討賊 賜名李國昌 僖宗皇帝立 世亂歲饑荒 黃巢賊作亂 天下莫敢當(dāng) 舉兵犯帝闕 帝出奔蜀邦 能臣李克用 討賊救晉陽 昭宗皇帝立 有志復(fù)朝綱 宦者季述亂 帝出奔鳳翔 朱溫討賊亂 宦者盡遭殃 傳代二十四 國絕于哀皇 前后三百載 一旦歸后梁 梁興號五代 國祚不久長 群雄皆僭[jian]號 諸鎮(zhèn)并稱王 均王踐帝位 將用王彥章 傳位才一世 委國付后唐 唐主莊宗立 歲歲刀兵競 忠臣郭崇韜 受害于繼岌 帝性愛風(fēng)流 好與優(yōu)人戲 在位僅三年 卻被叛臣弒 明宗皇帝立 持身以清儉 每夜于宮中 焚香告上帝 某本系胡人 因亂眾所立 愿天生圣人 救拔生靈命 閔帝與潞王 自暴而自棄 叛將奪主權(quán) 滅唐為后晉 晉王平唐亂 將用桑維翰 割地獻(xiàn)契丹 相依為鄰岸 出帝背父盟 卻與契丹叛 契丹兵入疆 晉祚被其篡 傳位二世亡 天下歸后漢 五代漢紀(jì) 漢主劉知遠(yuǎn) 事晉威名煊 至是登帝畿[ji] 契丹遭逐遣 在位一年卒 甲兵猶未冷 隱帝秉皇猷 二帝共四秋 信讒殺宰輔 內(nèi)亂外生憂 諸將不平服 滅漢歸后周 周王傳三代 國祚又更改 世界似瓜分 人民如瓦解 五代相繼承 速成還速敗 非關(guān)氣運衰 帝道難承載 借問幾多年 共計五十載 宋祖趙匡胤 萬民之綱領(lǐng) 致力平中原 四海為一并 饑者得加飧[sun] 困者得蘇醒 顛者得扶持 危者得安穩(wěn) 胡虜息馳驅(qū) 蠻夷罷鋒刀 蒼生睹太平 終夜得安寢 天生德于斯 社稷得長永 開宴宴功臣 杯酒釋兵柄 擇便好田廬 安置石守信 曹彬總兵權(quán) 士卒無傷損 趙普輔國政 帝有為必請 普或告養(yǎng)親 輒舉呂馀慶 上下悉調(diào)停 中外皆敬謹(jǐn) 太宗太弟立 遵奉太后令 治國用長君 社稷終無損 首舉張齊賢 復(fù)相薛居正 可惜昭與芳 不得行父政 呂蒙正為相 賢士叨薦引 王佑[人部換為示部,音you]種三槐 四世登臺鼎 真宗皇帝立 以德行仁政 興學(xué)勸農(nóng)桑 五谷陳倉廩 臺諫向敏中 平章李文靖 寇準(zhǔn)與丁謂 拂須成仇釁 王曾中三元 持身愈清謹(jǐn) 仁宗居圣朝 夷簡為參謀 文官包丞相 執(zhí)法論王侯 狄青為武將 攸服廣源州 范仲淹奏事 降職守饒州 良臣文彥博 賢宰歐陽修 公心同協(xié)政 奸黨絕交游 韓琦呂公著 竭力助皇猷 英宗神宗繼 聽用佞臣謀 荊公王介甫 變法征青苗 唐介富弼等 諫不聽而休 趙汴[水部換為手部,音bian]曾公亮 極諫以成仇 劉琦蘇轍等 上疏謫南州 生老病死苦 知者為心憂 哲宗立沖幼 太后掌皇猷 司馬光入相 新法悉皆休 救民于水火 朝野樂無憂 章淳[水部換為心部,音dun]繼為相 思復(fù)黨人仇 蘇軾好譏議 陟[zhi]降未停留 宋德隆盛治 名賢一時起 濂溪周先生 河南程夫子 溫國邵堯天 橫渠王安禮 六經(jīng)成篇章 四書有終始 諸子百家文 俱得標(biāo)名紙 圣賢道大行 流傳千萬世 泰運難久留 安危常未定 晦庵朱文公 作鑒修國史 搜輯孔孟言 削除楊墨語 徽欽之際衰 民間多怪異 女子臉生須 男子腹誕子 招惹金人禍 皆由蔡京起 童貫擅專權(quán) 與京相表里 童與金人謀 共圖契丹地 契丹既已亡 引禍害自己 君臣不協(xié)心 卻受金人恥 二帝被金俘 國市如一洗 皇后妃嬪嬙 侍臣并內(nèi)史 金玉璽綬圖 車蓋百物器 尺地?zé)o所存 唯有煙塵起 驅(qū)迫于馬前 席卷歸夷狄 四海盡悲傷 百姓皆下淚 自古為君難 為臣亦不易 唯有不良臣 千載穢青史 高宗南渡河 改稱中興紀(jì) 立位在南京 按措民心志 不顧父兄仇 聽用奸臣計 金賊復(fù)南侵 宋臣無主意 奉帝建行營 出奔無遠(yuǎn)近 宗澤韓世忠 盡心以死命 秦[木會][二字合并,音hui]多陰謀 專權(quán)主和議 妒正害忠良 岳飛遭屈死 群臣莫敢言 受制而已矣 金人勢力強(qiáng) 宋受害不已 愿尊金為君 宋自稱臣子 胡銓以極言 稱臣天下恥 孝宗光宗繼 混沌終其世 賢才雖有之 不得行其志 寧宗與理宗 政被奸臣削 [X]胄恣專權(quán) 宋綱從此弛 金在理宗朝 國祚亦滅矣 度宗皇帝立 天命將去矣 胡人元主興 州郡遭割取 逞勢入中原 宋兵難敵抵 孝恭懿圣皇 被執(zhí)歸胡地 潭州李芾臣 力盡全家死 端宗與帝[曰丙][二字合一] 世亂不可立 棄位居河舟 漂泊無定止 執(zhí)義文天祥 捐生江萬里 世杰陸秀夫 臨死心如矢 文武百官僚 帝后并妃子 兵卒十萬馀 并死東海里 俱欲爭帝畿[ji] 勢敗不可已 后覓獲帝尸 腰間得綬璽 宋豈無忠臣 天運止乎此 前后十八代 三百馀年紀(jì) 大元皇帝興 其祖本胡人 滅宋居中國 以德化黎民 用夏變夷道 風(fēng)俗盡還淳 輕徭薄稅斂 節(jié)用省繁刑 躬身于閣老 以禮下公卿 天下一區(qū)宇 四海樂升平 成宗皇帝立 朝野悉調(diào)停 武宗登帝位 下詔封孔庭 諸賢皆受贈 圣道復(fù)高明 仁宗英宗繼 歲稔[ren]世安寧 人民叨樂業(yè) 軍旅罷徭征 廷試取科第 才杰并超升 晉王泰定立 可稱為治平 文宗繼帝位 以位讓于兄 明宗雖稱帝 未得登帝廷 寧宗年七歲 即位數(shù)旬傾 從此后多事 災(zāi)生怪異興 順皇帝即位 殆政弛經(jīng)綸 地震山崩裂 日午見妖星 嗜[shi]欲耽[dan]游宴 縱侈困生靈 歲饑民相食 四海動戈兵 劉福通作亂 自號紅頭巾 陳有諒稱帝 水戰(zhàn)鄱湖濱 忠臣三十六 死節(jié)于波心 立廟康山上 千載仰雄名 諸兇皆僭[jian]號 百姓如揚塵 順帝知勢敗 棄位歸邊廷 傳位凡十帝 功業(yè)一朝傾 光陰能幾許 八十九年零 太祖明皇帝 生時火燭鄰 紅羅浮江至 母拾洗兒辰 世居在淮右 狀貌異常人 襁褓中多疾 父欲度為僧 及后雙親歿[mo] 皇覺寺托身 紫衣同寢室 微時有異征 身雖為僧侶 有志安生民 稽首伽藍(lán)座 以[王交]卜前程 伽神示吉兆 決意去從軍 奮然入濠郡 被執(zhí)見子興 子興奇帝貌 大悅館為甥 有如魚得水 大權(quán)付掌兵 一時豪杰附 首推常遇春 繼而徐達(dá)輩 先后盡歸心 一舉西漢滅 再戰(zhàn)東吳平 三駕元都克 數(shù)年帝業(yè)成 天授非人力 定鼎在金陵 帝方御極始 首重在儒臣 廷師訪治道 勸課籍田耕 毀床卻竹簟[dian] 儉德實堪欽 臨朝戒母后 預(yù)政防外親 官不立丞相 政事歸六卿 內(nèi)侍禁識字 中官不典兵 皇圖古未有 千秋頌圣明 建文本慈仁 如何位不保 論者咎削藩 燕謀究蓄早 登陛不拜時 卓敬機(jī)先曉 若聽徙封言 靖難兵不擾 在廷豈無人 齊黃殊計左 披緇削發(fā)逃 誤主禍不小 成祖皇帝立 發(fā)跡在燕京 途歌果有驗 燕飛入帝城 究難逃一字 劉[王景]語堪驚 舊君程濟(jì)出 新主景隆迎 朱氏山河舊 朝廷政事新 首復(fù)諸王爵 滅親不失親 勵精以圖治 所用皆賢臣 新進(jìn)奮顧問 老臣寄腹心 特命胡廣輩 表章唯六經(jīng) 又命姚廣孝 纂[zuan]集文獻(xiàn)成 定謁[ye]先師禮 皮弁[bian]四拜行 蠲[juan]租與賑貸 萬姓沐皇仁 玉碗?yún)s貢獻(xiàn) 浣濯[zhuo]以章身 玉帛萬方主 儉德由常情 逆取而順守 君哉近世英 洪熙真令主 惜不享其年 監(jiān)國二十載 即位政從寬 賦棗八十萬 窮民何以堪 即命減去半 閭閻生喜歡 坐朝風(fēng)凜冽 因思邊將寒 大赦建文黨 更復(fù)原吉官 取士收南北 誹謗無罪愆[qian] 善政難枚舉 史冊著班班 趙王為宗室 保全宜不輕 識本陳山黜 并及罷張瑛 士奇識政體 勤訪即敷陳 幸宅曾伏諫 以后不微行 猗蘭招隱作 幽風(fēng)書殿廷 時下寬恤詔 民間不濫征 正統(tǒng)少登極 初政猶可觀 賢后內(nèi)贊理 三楊外輔賢 便殿宣懿旨 欲誅王振奸 帝跪為之解 太后亦回顏 所言多微中 漸見信任堅 邊疆不克守 也先入寇關(guān) 親征振狹帝 蒙塵土木間 中華幸有主 帝尚得生還 景泰雖代位 疾草復(fù)乘權(quán) 還我土地謠 事非出偶然 景泰初監(jiān)國 人情尚動搖 一自升黼[fu]座 守固國本牢 也先犯帝闕 太監(jiān)喜寧招 南遷計最下 備御策為高 上皇傳使命 密把喜寧梟 強(qiáng)虜失向?qū)?上皇得返朝 人心未厭德 喜掌舊山河 奈何南宮錮 不聞遜國逃 易儲已忍矢 伐樹薄如何 嗣殤身復(fù)殞 天命自昭昭 石亨張[車兀]謀 迎復(fù)亦何勞 憲宗皇帝立 孝養(yǎng)兩宮崇 忘嫌還景號 復(fù)秩識于忠 彭殂與商去 宵小大廷容 劉萬居宰位 汪直據(jù)要沖 妖人李孜省 夤[yin]緣入禁中 更兼僧繼曉 以秘術(shù)潛通 從此言路塞 正人皆遠(yuǎn)蹤 懷恩雖抗直 可惜不能容 弘治稱賢主 仁孝復(fù)儉恭 從容頻顧問 四相一心同 萬尹俱罷斥 孜省誅不容 臺閣皆時杰 將佐備邊戎 可惜鄒智貶 詩句寫孤忠 崇佛信齋醮[jiao] 寺觀侈修葺 雖為盛德累 千古仰皇風(fēng) 正德好游宴 神器不關(guān)懷 八黨時并起 劉瑾罪之魁 巧偽以惑主 韓文極力排 閹勢雖難勝 較勝伴食才 盜賊時蜂起 四海受其災(zāi) 帝猶不知悔 縱樂竭民財 且厭居大內(nèi) 欲遍天之涯 自稱為朱壽 諫臣不保骸 嘉靖[jing]繼大統(tǒng) 生時有異征 河清既表瑞 慶云象復(fù)呈 嗣位為人后 議禮舉朝紛 王楊爭益力 伏哭奉天門 迎合加清秩 異議為編氓 大禮既已定 符瑞又復(fù)興 靜攝求仙壽 謹(jǐn)事陶典真 海瑞疏奏上 知悔尚留情 嚴(yán)嵩父與子 一任肆貪嗔[chen] 曾銑受其毒 繼盛禍相仍 賴有鄒應(yīng)龍 彈劾正典刑 至若師孔圣 易主祀長馨[xin] 大內(nèi)毀金像 給商而括金 既作無逸殿 復(fù)頒敬一箴 數(shù)事亦足法 不可謂無稱 隆慶甫即位 美政猶可稱 旌忠謚[shi]繼盛 報功贈守仁 舉直釋海瑞 錯枉戮王金 生錄死者恤 賞罰至公行 裁革內(nèi)局匠 卻去進(jìn)鮮[舟令] 主德似難議 究之德未純 苑設(shè)秋千架 費侈鰲山燈 李芳遭錮禁 仰庇[bi]杖編氓 災(zāi)異宜疊見 男化婦人身 神宗初踐祚 其間甫十齡 便知隆師傅 政柄付江陵 天下為己任 相業(yè)炳明廷 只因攬權(quán)盛 抄沒禍其身 帝享國祚久 法祖實錄呈 加獎崇正學(xué) 增祀理學(xué)臣 不為糜濫費 不膳難得珍 及后礦使出 滋蔓民不寧 好勝與好貨 張疏中病根 無怪氛[浸][水部換為示部,音jin]告 牛羊人面形 泰昌國祚促 在位一月殂 所恤唯民命 礦稅停斯須 發(fā)帑[tang]犒邊卒 起廢振皇圖 若得享年永 善政不勝書 天啟昏庸極 任用魏忠賢 小忠迎上意 大惡弄機(jī)權(quán) 客氏相依附 表里共為奸 大小臣遭辱 不知幾百千 交章劾[王當(dāng)][dang]惡 首發(fā)是楊漣 帝昏猶不悟 忠諫反招愆[qian] 懷宗甲申變 此時禍已延 且虛懷納諫 宵衣旰[gan]食勤 只因溫閣老 毫無匡救勛 饑民亂四起 童謠道得真 中原無凈土 到處血流腥 滿族入華夏 國號稱大清 (備注:[]內(nèi)有兩字的為二字合一,。) |
|
來自: 知止心齋 > 《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