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小偏方第五十五冊
本常見病實用小偏方,是朱永庫老人為了行善積德,,在網上十幾年來精心收集積累,,簡單整理編輯的,共有一百七十冊,,一萬七千多 個偏方,。藥方太多了,需要者要下功夫在里面找方,,不需要者就不要看了,,(其中錯別字很多,還未修改,)該偏方簡單易懂.實用性 很強,,就發(fā)表出來了(注意藥方用時要對癥,不可以亂用,,要找醫(yī)生看一下,,亂用后果自負)。我正在把它編輯為電子書,,免費發(fā)給有 緣人,,供那些平民百姓中,有病而無錢去醫(yī)院治的人用吧,,行善積德,,修無量功德,造福于平民是我最大的心愿,。阿尼陀佛,!
401.食欲不振:羊肉50克,山藥30克,,大米50克,,生姜3片煮粥吃,每日1次,。 402.消化不良:鮮山楂20克,,鮮葡萄30克,生吃,,每日2-3次,。 403.嘔吐:蘋果1個,蜂蜜30毫升,,蘋果蘸蜜,,飯前吃,每日2-3次,。 404.腹脹:棗樹皮20克,,陳皮10克,水煎服,,每日1-2次,。 405.腹瀉:大米100克,蓮子50克,,將大米炒黃,,與蓮子研末,每次服6-9克,,每日2-3次,。 406.風濕性關節(jié)炎:黃豆30克,玉米葉30克,桃仁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407.肩周炎:白菜根30克,,生姜12克,,烏蛇15克,水煎服,,每日1-2次,。 408.急性腰扭傷:鮮茴香苗60克,生姜20克,,共搗爛,,敷患處,每日1次,。 409.扭傷:韭菜100克,,搗爛敷患處,每日1次,。 410.外傷出血:艾葉3克,,絲瓜葉6克,共研細末,,敷傷口上,。 411.闌尾炎:芹菜30克,野菊花30克,,藕節(jié)20克,,水煎服,每日2次,。
412.小兒高熱:蟬衣,、人參各15克,黃芩,、茯神,、升麻、牛黃,、牡蠣各地0.3克,天竺黃3克.共研細末,每次1.5克,。用荊芥、薄荷煎湯兌服,。一日3次,,日數不限。 413.百日咳:尖貝粉10克,,凍糖30克,。蒸服,,每日1劑,連服10天,。 414.嬰兒腹瀉:水芋頭桿(曬干或晾干)20克,,煎水20毫升,分2次服,。 415.新生兒黃疸:鮮藕15克,,赤小豆3克,水煎服,,每日2次。 416.麻疹:胡蘿卜60克,,老絲瓜1個,,洗凈,切碎,,水煎服,,每日2次。 417.風疹:蕎麥葉15克,,甘草1克,,水煎服,每日1-2次,。 418.白喉:白蘿卜葉30克,,野菊花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419.急性乙型黃疸性肝炎 【辨證】濕熱蘊結。 【治法】清熱解毒,,清肝利膽,,祛濕熱,退黃疸,。 【方名】首烏湯,。 【組成】生首烏15克,連翹15克,,丹皮15克,,大青葉15克,板藍根15克,,半枝蓮15克,。茜草15克,丹參15克,,柴胡12克,,茵陳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 【用法】冷水浸泡連煎2次,,加水高出藥面1-2寸。用砂鍋煎煮沸后約30分鐘,,濾出藥液再加水煮,。兩次藥液加在一起,一日分3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50-60劑。 420..【出處】霍明義方<肝炎> 急性黃疸性病毒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毒邪瘀滯,。 【治法】清熱除濕,,活血解毒。 【方名】茜茜糖漿,。 【組成】茜草20克,,茵陳20克,淮山藥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服用時加少量白糖),,10日為1療程。 421..【出處】陳高材方<肝炎> 遷延性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陰虛夾濕,。 【治法】養(yǎng)陰,,補肝腎,利濕,。 【方名】三烏茵陳湯加味,。 【組成】首烏15克,烏豆衣9克,,烏梅9克,,綿茵陳15克,丹皮9克,,蟬衣4克,,生地12克,當歸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422..【出處】李文亮方<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邪毒內蘊,,肝郁血瘀,脾腎兩虧,,營衛(wèi)失調,。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氣濕腎。 【方名】乙肝解毒湯,。 【組成】方1:黃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蓮15克,仙鶴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靈脾15克,,鹿銜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當歸12克,,生雞內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黃30克(色赤如雞冠者為上品,效高毒性?。?,生白礬(即酸礬)15克,五靈脂60克,,共研細末裝膠囊,。 【用法】方1煎服,先將諸藥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沸后再煎5分鐘即可,。 方2膠囊用湯藥或溫開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湯藥、膠囊均6日一個療程,。 423..【出處】來春茂方<肝炎> 慢性活動性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辨證】血瘀,。 【治法】軟堅散潔,,活血化瘀。 【方名】化肝煎,。 【組成】鱉甲2克,,穿山甲2克,大黃6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丹參15克,,赤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424.【出處】殷義才方<肝炎> 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郁脾虛,濕熱內蘊,。 【治法】疏肝理脾,,清熱利濕解毒。 【方名】抗原湯,。 【組成】當歸10克,,白芍30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茯苓15克,虎杖15克,,茵陳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425.【出處】鐘磊方<肝炎> 急性傳染性黃疸性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辨證】陽黃,,濕熱阻洛。 【治法】疏肝利膽,,清熱利濕,,活血祛瘀。 【方名】新生飲,。 【組成】鳳尾草30克,,過路黃30克,,山楂15克,茅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426.【出處】竇金發(fā)方<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內蘊,,熏蒸肝膽。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方名】虎杖煎劑。 【組成】虎杖30克,,茵陳30克,,板藍根30克,蒲公英30克,,陳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黃文章方。 【辨證】濕熱內蘊,,致瘀血停于肝膽。 427.【治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方名】澤黃英土湯。 【組成】澤蘭15克,,酒大黃12克,,虎杖10克,土茯苓10克,,板藍根10克,,蒲公英10克,茵陳1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蔡永良方<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428.【辨證】氣滯血瘀。 【治法】舒肝活血,,利濕解毒,。 【方名】舒肝活血湯,。 【組成】柴胡9克,全蝎10克,,山楂15克,,黃芪20克,茵陳20克,,郁金30克,,丹參30克,赤芍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2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時尹方<肝炎> 慢性肝炎中藥方劑 內科 傳染病 中藥處方(一) 429.【辨證】肝脾不和,。 【治法】健脾疏肝,。 【方名】健脾疏肝湯。 【組成】黨參10克,,白術5克,,茯苓10克,米仁5克,,柴胡15克,,郁金10克,丹參12克,,白芍1.5克,,川楝15克,雞內金15克,,谷芽10克,,延胡索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徐兆祥方,。
430.【辨證】脾虛濕阻,。 【治法】健脾化濕,理氣降濁,。 【方名】肝炎1Ⅲ號沖劑,。 【組成】藿香10克,佩蘭10克,蒼術10克,,厚樸6克,,橘皮5克,枳殼10克,,大腹皮10克,,木香6克,茵陳15克,,焦三仙各1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制成沖劑,,每袋15克,,每服半袋,每日2次,。 【出處】常玉英方,。
431.【辨證】肝郁脾虛,氣滯血瘀,,濕熱未清,。 【治法】健脾疏肝,活血化瘀,,佐以清熱利濕,。 【方名】益肝湯。 【組成】黨參12克,,炒白術10克,,炒蒼術10克,藿香10克,,茵陳15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澤蘭15克,生牡蠣15克,,王不留行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關幼波方。
432.【辨證】肝氣郁結,,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清肝,,通絡消痞。 【方名】益肝清癥湯,。 【組成】黨參9克,,茯苓9克,制大黃9克,,梔子9克,,阿膠9克,地鱉蟲6克,,桃仁6克,,龍膽草6克,玉米須30克,,炮山甲粉1.7克(另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姜春華方。
433.【辨證】脾腎陽虛,,氣虛血滯,。 【治法】溫補脾腎,益氣養(yǎng)血,,柔肝,。 【方名】溫肝湯。 【組成】黃芪30克,,附片10克,,白術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黨參12克,,紫河車12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茵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關幼波方
434.【辨證】血瘀。 【治法】軟堅散結,活血化瘀,。 【方名】化肝煎,。 【組成】鱉甲2克,穿山甲2克,,大黃6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丹參15克,,赤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殷義才方<肝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35.【辨證】脾胃虛寒,,氣滯血瘀,。 【治法】補氣溫中,活血散瘀,,消腫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湯。 【組成】黃芪30克,,肉桂8克,,吳萸10克,丹參15克,,乳沒各8克,,生蒲黃13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川芎12克,烏藥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咸茂方。 中藥處方(二) 436.【辨證】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湯。 【組成】柴胡10克,,瓜蔞仁15克,,川連10克,枳殼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萊菔子10克,,黃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兆松方,。 中藥處方(三) 437.【辨證】肝郁胃虛,。 【治法】疏肝健胃,益氣活血,。 【方名】疏肝健胃湯,。 【組成】柴胡10克,黨參10克,,百合15克,,山藥10克,當歸10克,,郁金10克,,烏藥10克,烏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夏度衡方<胃炎> 腹瀉的秘方 內科 消化類 止瀉藥的作用機理為: ①通過增強胃腸平滑肌張力,,減弱胃腸蠕動,使糞便干燥而止瀉,,常用的藥物為阿片制劑,、鹽酸苯乙哌啶和易蒙停等,; ②通過吸附或收斂作用,阻止腸內的異常發(fā)酵,,減少毒物在腸內的吸收及對腸粘膜的刺激,,或直接保護腸粘膜,減少滲出而發(fā)揮止瀉作用,,如口服收斂藥鞣酸蛋白后,,在胃內不分解,至小腸分解出鞣酸而起收斂作用,,能使炎癥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凝固,,形成一層保護膜,使?jié)B出液減少,,并減輕腸內容物對腸壁的刺激作用,,減少腸蠕動,故有消炎,、止痛及止瀉作用,。常用藥有鞣酸蛋白、次碳酸钅必及藥用炭等,。 腹瀉僅僅是各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其病因多種多樣,食物中毒1,、細菌感染,、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內分泌障礙,、肝膽胰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腹瀉。例如,,腸炎,、痢疾是細菌引起的腸道感染,所引起的腹瀉是腸道受到細菌毒素的刺激而作出的反應,,它可排除毒物及細菌毒素,,具有保護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用止瀉藥,,而應首先給予抗菌治療,如服用抗菌優(yōu),、氟哌酸或慶大霉素等藥物,。 但劇烈而持久的腹瀉,將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可在病因治療的同時,,適當給予止瀉藥。 所以,,不能一見腹瀉就給予止瀉藥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針對病因加以治療,。一般而言,止瀉藥主要用于非細菌性引起的腹瀉,。<腹瀉> 瑤族偏方 438.用料:野蕎麥根90克,,豬骨頭適量。 用法:燉服,,每天1劑,,連服7天,此后每隔兩天服1劑,,連服1~3周,。 說明:此方為一位瑤醫(yī)祖?zhèn)鞫鴣恚委熚笣冃ЧH佳<胃潰瘍> 胃炎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39.【辨證】虛寒挾熱,。 【治法】溫中補脾,,清熱理氣。 【方名】胃炎驗方,。 【組成】太子參10克,,吳萸3克,焦梔仁9克,,枳殼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超醫(yī)方<胃炎> 治胃潰瘍偏方2 內科 消化類 土家族偏方 用料:蚤休20克,,鮮豬肚1只。 用法:在豬肚內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緊豬肚兩端,。再加水及鹽,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藥渣,,喝湯食肉,。每隔4天用1劑,連用一個月左右,。 說明:此方有消腫散瘀,、清熱愈瘍之功效,可加速潰瘍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間應用較廣,。<胃潰瘍> 慢性胃炎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40.【辨證】氣滯食阻,胃失和降,。 【治法】理氣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蘇飲。 【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殼10克,雞內金5克,,香櫞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二) 441.【辨證】肝郁化火,氣滯血瘀,,久病入絡,。 【治法】理氣化瘀通絡。 【方名】金延香附湯加減,。 【組成】金鈴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實10克,,大腹皮10克,黃連3克,,吳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緣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三) 442.【辨證】中焦?jié)駸峄プ琛?BR>【治法】益氣健中,,理氣除滿,,清熱燥濕。 【方名】清胃健中湯,。 【組成】黨參9克,制半夏9克,,黃芩9克,,黃連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陳皮9克,,六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毛如寶方<胃炎> 菠蘿葉治腸炎腹瀉 內科 消化類 菠蘿葉30克,水煎后服用,,每日兩次,。<腹瀉> 膽囊炎、膽石癥秘方 內科 消化 443..右上腹間歇性悶痛,,脘腹脹滿,,暖氣頻作,食欲不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者,,為肝氣郁結,,宜舒肝解郁,利膽止痛,。方用清膽湯加減:柴胡10克,、黃連10克、半夏10克,、枳殼10克,、郁金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白芍15克、生大黃10克(后下),。 444..右上腹痛較甚,,壓痛明顯,發(fā)熱惡寒,,口苦咽干,,惡心嘔吐,不思飲食,,皮膚黃染,,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者,,為濕熱蘊結,,肝膽熱盛,宜清利濕熱為主,。方用清膽利濕湯:柴胡10克,、黃連10克、半夏10克,、木香10克,、郁金10克、車前子10克,、木通10克,、山梔10克、龍膽草10克,、茵陳15克,、生大黃12克(后下)。 445.右上腹持續(xù)劇痛,,明顯壓痛及反跳痛,,高熱不退或寒熱往來,全身黃染,,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色深如茶,舌質紅絳,,苔黃糙或有芒刺,,脈滑數或沉細。甚或神昏譫語,,四肢厥冷者,,為濕熱化火,熱毒內陷,。宜舒肝理氣,,通利濕熱,清熱解毒,。方用清膽瀉火湯加減:柴胡15克,、黃芩15克、虎杖15克,、半夏10克,、山梔10克、木香10克,、郁金10克、茵陳30克,、龍膽草15克,、生大黃10克(后下)、芒硝10克(沖服),。
446.膽通排石湯:金錢草30克,、茵陳30克、海金砂30克,、郁金15克,、枳殼12克、木香12克,、大黃10~15克(后下),、梔子10克、芒硝10克(沖服),??偣コ绦颍好恐芸偣?~3次,6~7次為一個療程,。藥物及時間舉例如下: 此法是中醫(yī)結合的治療方法,,是治療膽道結石的最好治法。結石橫徑不超過一厘米,,直徑不超過三厘米,,大多病例的結石,均能排出。現舉例如下:時間治療措施7:30排石湯一付(濃煎300毫升),,口服,。 8:30嗎啡5毫克,皮下注射(膽絞痛發(fā)作期不用),。 9:10阿托品0.5毫克皮下注射,。 9:1533%硫酸鎂40毫升,口服,。 9:200.5%稀鹽酸30毫升,,口服。 9:25脂肪餐(油煎雞蛋2~3個或肥肉3兩),。 9:30電針右膽俞(陰極)月,、日,梁門或太沖(陽極),。 447.針刺療法 取膽囊穴,、足三里、中脘,、陽陵泉,、膽俞、太沖,、支溝等穴,,采用強刺激瀉法。耳穴取神門,、交感,、膽囊、胰,、十二指腸穴,,每次兩側各選穴2~3個,捻轉中,、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 448.單驗方 1.板蘭根30克,、蒲公英15克,、茵陳15克、生大黃9克(后下),,黃芩9克,、黃柏9克、川厚樸6克,、玄明粉9克(沖服),,每日一劑,,水煎服。 2.白金丸,,晨服3克,,或指迷茯苓丸,晚服9克,,10至30天,,為一療程。 449.碎石療法 膽石直徑大于1.0厘米,,排出困難者,,可用碎石機碎石,再經排石機排石治療,,大多數患者療效滿意,。
450.【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滯鎮(zhèn)痛,。 【方名】兩和鎮(zhèn)痛飲。 【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殼12克,厚樸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樞燮方,。 中藥處方(二) 451.【辨證】肝郁乘脾,,胃陰不足。 【治法】滋養(yǎng)胃陰,,平肝補中,。 【方名】養(yǎng)陰平肝消炎湯。 【組成】沙參9克,,當歸9克,,石斛9克,白術6克,,雞內金6克,,黃連6克,陳皮6克,枳殼6克,,麥冬6克,,山藥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慶冬方,。 中藥處方(三) 452.【辨證】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湯,。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胃潰瘍> 治胃潰瘍偏方 內科 消化類 維吾爾族偏方 用料:小羊羔腸子適量,。 用法:將小羊羔腸浸泡,,洗凈、翻開,,用玉米粉外撒,。翻轉羊腸,放適量油鹽煮食,。每天3次,,連食1個月,。 說明:此方系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牧民所獨用,對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療效顯著,。所用羊腸系取自6個月左右的綿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腸,。<胃潰瘍> 453.彝族偏方 用料:韭菜白300克、鮮蜂蜜250克,、鮮豬油200克,。 用法:將前一味藥烤干研粉,后兩味拌勻成蜜油,。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連用1~3周,。 說明:彝族民間喜用此方治療胃炎,、胃潰瘍等病,具有潤護胃腸,、增食欲,、通便秘之效。<胃潰瘍> 胃下垂的偏方 內科 消化類 豬肚絲瓜絡 藥物:豬肚1付干絲瓜絡120克 用法:豬肚洗凈,,加絲瓜絡60克煮90分鐘以豬肚熟為度,,去絲瓜絡。取余下的60克絲瓜絡炒黃研末,。每天3次,,3天吃完,飯前30分鐘加熱溫服,。6天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2天。<胃下垂> 胃下垂的偏方2 內科 消化類 五倍子膏 藥物:五倍子5克,,蓖麻仁10粒,。 用法:上藥搗泥,空腹敷貼百會穴膠布固定,,每天3次每,,次7分鐘,。<胃下垂> 潰瘍性結腸炎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54.【辨證】熱毒挾濕,。 【治法】解毒,清熱,、祛濕,。 【方名】解毒清熱湯。 【組成】金錢草30克,,柴胡10克,,黃芩15克,,葛根15克,白頭翁20克,,金銀花25克,,秦皮10克,黃柏15克,,黃連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或頻服(或飯后半小時服),??捎?0-50毫升保留灌腸。 【出處】王旭方<結腸炎> 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55.【辨證】脾虛腎虧,,氣虛不固,。 【治法】健脾補腎,益氣固脫,,斂潰愈瘍,。 【方名】斂潰愈瘍湯。 【組成】黃芪30克,,白術20克,,菟絲子30克,柴胡10克,,白芨12克,,三七粉3克(吞服),木香12克(面煨),,白礬1.5克(吞服),,烏賊骨30克,赤石脂24克(其中一半入湯劑,,一半研粉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田繼勝方<結腸炎> 消化性潰瘍的偏方 內科 消化類 大黃番瀉葉散 456.藥物:生大黃2份,番瀉葉1份 用法:將上藥研末過120目篩,,每天服4次,,每次6克<消化性潰瘍> 消化不良的偏方2 內科 消化類 麥芽、神曲治消化不良 用料:大麥芽,、神曲各20克,。 制法:將大麥芽,、神曲烘干,研末,。 用法:用適量熱黃酒沖服,。每日早晚各2次。<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1的偏方 內科 消化類 雞內金治消化不良 用料:雞內金7個,。 制法:將雞內金曬干,,放在瓦上烘焦,研末,。 用法:將雞內金末用熱水沖服,。早晚飯前各一次,分7天服完,。<消化不良> 慢性結腸炎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57.【辨證】脾胃氣虛,,中氣下陷。 【治法】補中益氣止瀉,。 【方名】益氣湯,。 【組成】黃芪12克,薏苡仁12克,,黨參10克,,獲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術炭6克,,陳皮炭6克,,柴胡6克,厚樸6克,,黃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施今墨方。 中藥處方(二) 458.【辨證】脾失健運,,濕熱蘊于腸中,,肝脾氣滯。 【治法】健脾溫中,,清腸化濕,。 【方名】溫中湯,。 【組成】黨參9克,,白術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風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陳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柴國劍方。 中藥處方(三) 459.【辨證】肝腎陽氣虛弱,,運化失職,。 【治法】溫陽益氣,澀腸止瀉,。 【方名】赤石脂湯,。 【組成】附子9克,黃芪9克,,當歸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黃連3克,,炮姜6克,,訶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姜春華方。 中藥處方(四) 460.【辨證】濕熱邪毒壅滯胃腸,。 【治法】清熱利濕,,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腸湯,。 【組成】白頭翁30克,,秦皮20克,,黃柏12克,黃連16克,,白芍30克,,白術30克,蒼術12克,,茯苓30克,,豬苓16克,匾蓄16克,,山藥3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涂家云方<結腸炎> 治療便秘的偏方14 內科 泌尿類 瓊脂15-30毫升,。 [制用法]每日2次,,作用較緩和。 [適應證]慢性便秘,。 461.<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13 內科 泌尿類 全瓜蔞1個,,玄明粉6克。 [制用法]將全瓜蔞加水500毫升,,煎取250毫升,,沖服玄明粉。 [適應證]實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10 內科 泌尿類 草決明30克,。 [制用法]置杯中以開水浸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適應證]動脈硬化、高血壓伴習慣性便秘,。 <便秘> 膽結石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醫(yī)處方(一) 462.【辨證】肝膽濕熱郁結,,橫逆中土。 【治法】利膽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柴胡9克,,太子參15克,,白芍15克,金錢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黃6克,,五靈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中醫(yī)處方(二) 463.【辨證】濕熱內蘊,,積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方名】利膽排石湯,。 【組成】制大黃9克,枳實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姜春華方,。 中醫(yī)處方(三) 464.【辨證】肝郁氣滯。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名】舒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枳實1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虎杖根30克,,銀花30克,生大黃12克,,金錢草30克,,茵陳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謝新建方 中醫(yī)處方(四) 465.【辨證】肝氣郁結,,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氣,清熱化滯,,利膽排石,。 【方名】清膽化石湯。 【組成】柴胡6克,,鵝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錢草15克,,金鈴子10克,,黃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翁恭方,。 中醫(yī)處方(五) 466.【辨證】肝膽濕熱蘊結。 【治法】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理氣和營,止痛散結,。 【方名】疏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黃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錢草15克,雞內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鈴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實10克,,赤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培生方,。 中醫(yī)處方(六) 467.【辨證】肝膽氣郁,,濕熱蘊結。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膽結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湯。 【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陳皮20克,,石斛20克,,黃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連翹15克,金銀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錢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譚景祺方,。 中醫(yī)處方(七) 468.【辨證】肝郁氣滯,,濕熱蘊結。 【治法】清熱,,疏肝,,理氣,通里,。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黃連6-12克,黃柏6-12克,,黃芩6-12克,,茵陳12-24克,郁金12克,,金錢草30克,,貓爪草9-24克,,大黃5-20克,法夏12克,,西黨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肖銀昌方,。 中醫(yī)處方(八) 469.【辨證】氣郁濕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利濕,,調暢氣機。 【方名】膽石通消糖漿,。 【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黃芩15克,,茵陳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須20克,。 【用法】將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將余藥經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務使水面高出藥材,,經煮沸20分鐘(指沸后時間),,過濾。濾液合并靜置沉淀24小時,,再吸取上清液濃縮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鐘加防腐劑,,過濾,。濾液與木香提取液混勻,分裝于100毫升,,每次飯前15分鐘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為1療程,,停藥1周后進入下1療程,。冷和平方,。 【出處】冷和平方。 中醫(yī)處方(九) 470.【辨證】肝膽濕熱蘊結,,胃腸實熱,。 【治法】清熱化濕,通里攻下,,利膽排石,。 【方名】三黃排石湯加減。 【組成】黃芩15克,,生大黃15克(后下),,山梔子15克,茵陳30克,,金錢草50克,,雙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樸12克,芒硝10克(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世忠方粘連性腸梗阻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醫(yī)處方(一) 471.【辨證】陽明腑實,氣機痞塞,,血行瘀滯與糟粕互結,。 【治法】理氣活血,通腑散結,。 【方名】防粘連湯,。 【組成】烏藥12克,川楝子12克,,厚樸9克,,元胡9克,當歸12克,,赤芍9克,,枳殼9克,炒萊菔子12克,,大黃15克(后下),,芒硝6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嚴鳳山方<腸梗阻> 萎縮性胃炎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72.【辨證】氣滯陰虛。 【治法】理氣,,養(yǎng)陰,。 【方名】養(yǎng)胃理氣湯。 【組成】炒白芍15克,,烏梅肉15克,,北五味15克,佛手10克,,丁香10克,,蘇子10克,蘇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個月為1療程間休息3-7天,。 【出處】張笑平方 中藥處方(二) 473.【辨證】乃胃中有熱,腸中有寒,,寒熱錯雜,。 【治法】辛開苦降。 【組成】黃芩10克,,馬尾連6克,,姜半夏10克,黨參10克,,炮姜炭5克,,木香6克,炒白術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5克,炒川楝子10克,,焦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三) 474.【辨證】肝有郁熱,,胃蘊痰濕,。 【治法】泄肝和胃化濕。 【方名】泄肝和胃化濕湯,。 【組成】炒蒼術9克,,川樸5克,,陳皮5克,木香5克,,姜半夏9克,,茯苓9克,桂枝3克,,炒白芍9克,,香櫞皮9克,建神曲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澤生方<胃炎> 治療便秘的偏方11 內科 泌尿類 黑木耳9克,。 [制用法]煮爛。日服1次,。 475.[適應證]習慣性便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15 內科 泌尿類 黃芪30克,皂角10克,,紅糖,、蔥白各50克。 [制用法]將黃芪,、皂角研末,,蔥白搗汁,再將紅糖熬煎濃縮倒出,,冷卻后搓成條狀,,最后將糖條浸蔥白汁再蘸上藥末納入肛門內。 476.[適應證]虛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2 內科 泌尿類 番瀉葉若干。 [制用法]每日3-6克,,泡水代茶飲,。 477.[適應證]實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16 內科 泌尿類 當歸15克,,麻仁,、郁李仁、黑芝麻,、冬瓜仁,、炒枳殼、桃仁,、杏仁各9克,,瓜蔞仁12克,,制大黃6克,松子仁,、焦谷芽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478.[適應證]老年性便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17 內科 泌尿類 生白術60克,,肉桂3克,厚樸6克,。 [制用法]水煎服,。 479.[適應證]老年性便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18 內科 泌尿類 鮮桑葚50克,。 [制用法]絞汁,。溫開水沖服,早晚各1次,,連服數天,。 480.[適應證]血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21 內科 泌尿類 黑木耳3-6克,,柿餅30克,。 [制用法]同煮食用。 481.[適應證]便秘有痔瘡出血,。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19 內科 泌尿類 全當歸,、胡桃肉、首烏,、烏藥,、枳實各10克,肉蓯蓉15克,,肉桂6克,,牛膝12克,升麻5克,,半硫丸9克(包煎),。 [制用法]水煎服。 482.[適應證]冷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9 內科 泌尿類 牛奶250克,,蜂蜜、蔥白各100克,。 [制用法]先將蔥白洗凈,,搗爛取汁。牛奶與蜂蜜共煮,開鍋下蔥汁再煮即成,。每早空腹服用,。 483.[適應證]陽虛便秘及老年人習慣性便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20 內科 泌尿類 何首烏,、虎杖各12克,,大黃、草決明各6克,,夏枯草18克,,姜黃9克。 [制用法]水煎服,。 [484.適應證]術后便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7 內科 泌尿類 附子6克,大黃9克,,生姜3克,。 [制用法]水煎服。 485.[適應證]寒秘,。 <便秘> 治療便秘的偏方23 內科 泌尿類 羊蹄根30克,,芝麻仁60克,香油適量,。 [制用法]將前兩味研細末,,用香油適量調丸。分3日服完,。 486.[適應證]習慣性便秘,。 <便秘> 絲瓜花治療便血 內科 泌尿類 取絲瓜花30克,槐花15克,。將上藥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兩次服下,。<便血> 治療便秘的偏方22 內科 泌尿類 蘇子10克,,全瓜蔞30克。 [制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487.[適應證]習慣性便秘或體弱,、產后便秘。 <便秘> 肝硬化腹水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88.【辨證】肝郁氣滯血瘀,。 【治法】理氣化瘀,,清熱通腑。 【方名】理氣化瘀消腫湯,。 【組成】瞿麥30克,,防己9克,,椒目5克,葶藶子15克,,制軍9克,,莪術5克,枳殼5克,,失笑散15克,,桃仁5克,丹參15克,,川樸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文亮方。 中藥處方(二) 489.【辨證】氣滯血瘀,,水濕內停,。 【治法】活血化瘀,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方名】活肝湯。 【組成】金錢草30克,,車前子30克,,茯苓皮30克,炮甲10克,,澤蘭10克,,大腹皮12克,丹參15克,,山藥15克,,澤瀉15克,黃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姚公樹方,。 中藥處方(三) 490.【辨證】肝腎陰虛。 【治法】養(yǎng)陰利水,,佐以化瘀,。 【方名】養(yǎng)陰利水湯。 【組成】龜板25克,鱉甲15克,,生地15克,,寸冬15克,腹皮25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茅根15克,,阿膠10克,,澤蘭15克,白芍15克,,枇杷葉10克,,翠衣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李文亮方,。 中藥處方(四) 491.【辨證】脾腎陽虛,,血瘀氣滯,水濕內停,。 【治法】健脾溫腎,,化瘀行水。 【方名】桂附理中湯加減,。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豬苓10克,,茯苓10克,,附子10克,肉桂3克(分沖),,丹參15克,,雞血藤20克,當歸10克,,車前子10克,,澤瀉10克,地膽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戴錦成方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92.【辨證】久痛入絡,,寒熱錯雜,。 【治法】化瘀通絡,,寒熱并調,。 【方名】猬皮香蟲湯加減。 【組成】炙刺猬皮5克,,炒九香蟲5克,,炒五靈脂10克,金鈴子10克,,延胡索5克,,砂仁3克,丹參15克,,赤芍10克,,生蒲黃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建華方<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干艾葉治排便不暢 內科 泌尿類 把干艾葉洗凈放入茶杯,用開水沖泡當茶飲用,,如怕苦可適當放點糖,,一天沖泡數次。<便秘> 直腸潰瘍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93.【方名】直腸潰瘍方劑一,。 【組成】地榆炭10克全當歸10克秦皮10克炒槐花15克石榴果皮15克黃連3克,。? 【用法】加水適量浸泡15分鐘,再直火煎煮,,去藥渣再濃煎至50~100毫升,。每晚臨睡前保留灌腸1次,3次為1療程,。 【主治】直腸潰瘍,。 【出處】中藥方劑大全<直腸潰瘍> 胃結石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方劑(一) 494.【辨證】食黑棗過多,凝聚成積,。 【治法】消導攻積,。 【方名】加味小承氣湯。 【組成】制厚樸9克,,枳實9克,,生大黃9克,生山楂15克,,生神曲15克,,生麥芽15克,,檳榔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陳樹森方<結石> 十二指腸潰瘍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95.【辨證】中焦虛寒,。 【治法】散寒溫中,,活血生肌。 【方名】烏附白芨方,。 【組成】烏附片6克,,白芨3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煅瓦楞15克,廣木香6克,,佛手6克,,甘草6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濃煎至100毫升,,加糖和防腐劑適量。每日空服2次,,每次50毫升,。 【出處】余景謀方。 中藥處方(二) 496.【辨證】寒邪犯胃,,胃陽被遏,,胃失和降。 【治法】溫中散寒,,宣通陽氣,。 【方名】良附蘇陳湯。 【組成】良姜10克,,香附10克,,蘇梗10克,陳皮5克,,佛手5克,,香櫞皮10克,炒川楝子10克,,延胡索5克,,煅瓦楞子10克,烏賊骨10克,,馬尾連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三) 497.【辨證】脾胃陽虛,,兼氣滯血瘀,。 【治法】溫養(yǎng)脾胃,,止血化瘀,理氣生肌,,軟堅和化。 【方名】甘麥烏貝散,。 【組成】烏賊12克,,甘松9克,草叩6克,,川楝9克,,元胡9克,生麥芽31克,,浙貝9克,,生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屠金城方,。 中藥處方(四) 498.【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名】疏肝和胃飲,。 【組成】當歸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實6克,瓜蔞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陳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譚日強方<十二指腸潰瘍> 脾臟腫大中藥方劑 內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499.【方名】脾臟腫大方,。 【組成】鱉甲,。 【用法】焙黃研末,一日三次,,每次3-6克,。調紅糖服用。 【備注】此方雖然僅僅一味中藥,,但藥效卻十分顯著,。 【出處】養(yǎng)生治病秘方集<脾臟> 蜂蜜治便秘 內科 泌尿類 用料:蜂蜜一匙。 制法:蜂蜜加開水一杯,。 用法:早晚空腹飲用,。<便秘> 便秘的臨床表現及療法 內科 泌尿類 便秘,即大便結不通,,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水份被吸收過多,糞質干燥而堅硬,,以致排便困難,,經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解大便一次,。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大多由于熱邪壅積,食物停滯或過食辛熱厚味而引起,,或因年老,、病后氣血虛弱,津液不足所致,。 500.,、輕松開塞湯 組方:水煎服。日1劑,,7天為1療程,,大便通后,每日用炒決明子20克,,開水沖泡代茶,。 制用法:熟地15克當歸15克火麻仁12克玄明粉(后下)12克白蜂蜜(沖)30克燥實甚者加番瀉葉2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