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湛的教學藝術是你的立身之本,!”這話我現(xiàn)在也常常拿來告誡年輕老師。 2,、我有幸于從教之初,,便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結識了這位可親可敬的教育家。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日子里,,他的許多精辟的觀點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并情不自禁地解剖自己的教育,。作為班主任,我立志讓我所帶的班富有勃勃的生機和強烈的凝聚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因為在我的班上而感到成長的快樂,。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得把教師的意圖變成學生的意圖――當然不是把教育者的意圖簡單地強加給學生,,而是在教育者的目的同孩子的愿望之間找一個自然和諧的結合點,,應該讓全班學生有一個統(tǒng)一的奮斗目標,因為只有目標才能產(chǎn)生動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首先在于激勵學生自由地、自覺地實現(xiàn)集體的目標,?!碧貏e重要的是,這個目標不應該僅僅由教師一個人提出來,,而應該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提出來,。 3、我對“師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愛,,不僅僅是和孩子一起玩兒,,而首先應是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 4、我認為,,只要注意環(huán)境,、場合,只要把握準學生的情感,,教師的任何“過分”的親切,、幽默、嬉戲都不會是多余的,,這只會讓學生感到:“這老師真有趣,!他真是我們的好朋友!” 5,、我認為教育不應違背兒童的天性,。當然,“不是違背”并非一味遷就,,而是把童趣引導到正當?shù)耐緩胶驮试S的范圍內(nèi)發(fā)揮,,這將會使學生的心和教師貼得更緊,。如果教師本人甚至也保持或培養(yǎng)一點“兒童的天性”,那么,,簡直可以使師生之間的心靈融為一體,。 6、班級的紀律管理變化,,與其說是靠教育,,不如說是靠愛的感化。 7,、如果我們在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同時,,又不知不覺地傷害學生的自尊感,那么,,這好比是我們一方面熱心播撒師生感情的種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殘師生感情的幼芽,。正是對不止一次類似錯誤的反思,,我越來越堅信:教師想盡量直接了當?shù)貛椭鷮W生改正缺點,把他的缺點公諸于眾,,以使其他學生從中吸取教訓,,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為這無異于開“批判會”,,把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個人尊嚴,、自豪感統(tǒng)統(tǒng)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傷害,這種教育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無法彌補的,。 8、我告訴我們班主任老師,,正是那時候的成功與挫折,,喜悅與憂傷,歡笑與淚水,、純真與苦澀,、驕傲與尷尬……以及對這一切的反思,讓我對教育對學生對自己的人生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我的教育情感也更加豐富,,教育給予我的幸福也更加豐厚,并走到了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