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 說“鬼節(jié)” 譚汝為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元節(jié)。“中元節(jié)”是中國道教的叫法,;七月十五這天,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jié)”,,民間則稱為“鬼節(jié)”,。道教中元節(jié)、佛教盂蘭盆節(jié)和民間鬼節(jié),,有不同的傳說和表達形式,,但這三節(jié)又有共性,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是其共同文化內(nèi)涵,,因而中國文化將其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多元包容的特點,。
“三官”法力無邊,,在他們過生日那天,要到人間巡游,,檢查人們道德品質(zhì)的正邪和善惡,。對道德品質(zhì)優(yōu)秀者給予“賜福”,,有罪惡的人可向其祈求赦罪,。在中元節(jié)那天,道教宮觀都舉行“祈福吉祥道場”,,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中元節(jié)是獎善懲惡的節(jié)日,,也是人間的“懺悔節(jié)”和“贖罪節(jié)”,,人們通過各種禮儀去檢討自身,求得寬恕,。 二,、七月十五,是佛教“盂蘭盆節(jié)”
于是,,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目連準(zhǔn)備了百味五果和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yǎng)十方僧眾,這才使其母脫離惡鬼界,,靈魂升入天堂,。佛祖有鑒于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這一天,,佛教徒為超度祖先亡靈舉行各種儀式,,如齋僧、拜懺,、放焰口等活動,。所謂“齋僧”,就是設(shè)齋食供養(yǎng)僧眾,。所謂“拜懺”,,就是懺悔,懺就是除掉以往的罪錯,真正悔改自新,。所謂“放焰口”,,就指人死后請和尚做佛事,和尚向口吐火焰的餓鬼施食,,以使亡靈不受傷害,。 由此可見,佛教七月十五盂蘭盆節(jié),,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供養(yǎng)宗教僧眾,二是提倡孝道,,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
道教中元節(jié),、佛教盂蘭盆節(jié)和民間鬼節(jié),三者皆以立德,、奉親,、普渡為主題,。自唐宋以后,七月十五成為集體祭祀先烈和忠孝大德之人的節(jié)日,,對歷史上曾為國家,、民族作杰出貢獻的人,進行祭奠和緬懷,。 古人有焚香,、放河燈、普渡和祭祖的民俗,。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著五谷豐登。 放河燈,,用荷葉或掏空的西瓜,,插上點好的蠟燭,放入河中,,順?biāo)鞫?。按傳統(tǒng)說法,放河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河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wù),。孩子們熱衷于這個游戲,。但不能時間過長,應(yīng)早點回家,。這個活動也叫“慈航普渡”,。 所謂普渡,就是對陽世間無親友的孤魂野鬼進行祭祀,,使其盡早投胎轉(zhuǎn)生,,以盡行善之意。 祭祖,,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就是上墳祭掃,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也是全家人秋季郊游的時機,。 飲食以素食為主,。 五、移風(fēng)易俗 |
|
來自: F藏龍臥虎 > 《佛道 信仰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