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喜歡吃桂林米粉,。 幾歲時(shí),,萬般撒嬌,求得父母給五分錢吃一碗桂林米粉,,簡直是賽過神仙,。 長大后,常年工作在外,,一見到哪個(gè)小店掛有“正宗桂林米粉”的牌子,,必定一嘗為快。 但每每失望,,所謂的“正宗”,,其實(shí)是完全的假冒。 原來,,就算米粉確實(shí)是從桂林運(yùn)來的,,很“正宗”;但做法就不是桂林米粉的做法了,,掛羊頭賣狗肉,。 就算如此上當(dāng)無數(shù)次,仍不減心中熱情,,還是希望能吃到真正的桂林米粉,。 另外,本人絕對好吃,,直想嘗遍天下美味,,但真正感興趣的卻只是些小吃。 比如熱干面,、麻婆豆腐,、攸縣香干、小籠包,、艇仔粥,、臭豆腐、蘭州拉面之類,,簡直是愛不釋手,。 但是,現(xiàn)在雖然身上錢多了,而倍感生活之無奈,,連美食都幾乎沒興趣了,。 就算回到老家,吃到父老鄉(xiāng)親自己做的桂林米粉,,也沒有以前那么可口了,。 青山依舊,綠水長流,,卻再無心欣賞,。 忽然有一天,毅然決然跑回宿舍,,關(guān)掉手機(jī),,拴上房門,懶洋洋地躺在沙發(fā)上,,什么也不想,。 還為自己泡了一壺綠茶,點(diǎn)了一根檀香,,放了巫娜的古箏音樂來聽,,手上捧本畫冊隨便翻閱翻閱。 一下子,,居然福至心靈,,境隨人轉(zhuǎn),竟仿佛已置身于天堂之中,。 原來,,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追逐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妙境,,全部來到: 色(畫冊)、聲(古箏),、香(檀香),、味(綠茶),、觸(沙發(fā))、意(閑適),,樣樣俱全,。 自此真切地體會(huì)到,心境能決定一切,。 小時(shí)候讀語文課本,有魯迅跟別的小孩子偷吃蠶豆的故事,,有賣芋老人的故事,, 普普通通的蠶豆和芋頭為什么以前勝過美味珍饈,原來只是食者當(dāng)時(shí)的心態(tài)好而已,。 佛經(jīng)中說一真一切真,,原來就是說的人的心態(tài)。 一切由心造,,心好一切好,,即是如此簡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