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薛中鼎《從三國人物談:「人格特質與領導待人」》

 狂飆為我從天落 2012-08-07

薛中鼎專欄

薛中鼎《從三國人物談:「人格特質與領導待人」》

1.前言

中國的歷史悠久,,所以中國人遇到了問題,,會習慣於從歷史經(jīng)驗中找參考、尋求解決之道,。中國人經(jīng)由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也很能享受「讀破萬卷,神交古人」的樂趣,。相對而言,,美國歷史短淺,美國人比較沒有從歷史中,,尋求智慧的習慣,;也比較不會享受這種中國的知識分子,與「古人分享智慧」的樂趣,。

我們可以注意到,,在思考邏輯上,中國人偏向於類比法與歸納法,,美國人偏向於分析法,。


本文是在探討「人格特質與領導待人」的關聯(lián)。什麼樣的人格特質,,對於領導與待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本文主要是以三國時期的開國人物為參考,探討曹操,、劉備與孫權等的人格特質與領導,。我寫本文的動機與特色,是企圖在同一篇文章中,,能夠結合管理,、行為、歷史與文學,。

本人所引以為依據(jù)的資料,,是以真正的歷史資料。以東晉陳壽的「三國志」為主,;而不是民間的小說與傳聞,。所以本文所勾畫的歷史人物面貌,以及人格特質,,會與小說「三國演義」的人物面貌,有很大的差異,。

2.人格特質與待人

每個人都有他的人格特質,。人格特質的形成,,部分是來自於基因,部分是來自於後天成長的社會與生活環(huán)境,,還有部分是來自於個人自己的領悟力與學習的意志力,。因此,同胞兄弟可能會有大相逕庭的人格特質,;同樣成長環(huán)境下的人,,有類似的生活歷練,也會有截然不同的人格特質,。

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會直接影響到他對於事情的看法與行為反應。譬如一個創(chuàng)業(yè)家的人格特質,,與一個終年在山上種茶老農的人格特質必然不同,。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也必然會影響到他的行事風格與人際關係,。

做為一個領導者,,基本上就是要不斷的去發(fā)展人際關係、掌握人際關係,、與運用人際關係,。因此,一個有影響力的領導者,,必然會有一批夥伴,、下屬、群眾甚至是對手與他做出經(jīng)常不斷的互動,。簡單來說,,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然是一個成功的人際關係的經(jīng)營者,。

我在企業(yè)界做了很多年的管理工作,。如果有人問我「何謂管理?」我想最簡單明瞭的一個定義就是:

“Management is to get things done through people.”
( 管理就是經(jīng)由人來把事情做好,。)

既然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會直接影響到他的思維方式與行事風格;因此每個人的人格特質,,必然會衝擊到他的人際關係,。那麼,領導者的人格特質,,又會如何影響到他的「領導與待人」呢,?

做為一個領導者,所謂的領導統(tǒng)馭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來做探討:

1.如何識人,?也就是領導者如何對於別人做出正確的分析評估與判斷,。
2.如何用人,?也就是領導者如何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
3.如何待人,?也就是領導者如何與別人做出相對長期的互動,。

其實,識人與用人,,相對來說,,還算簡單。待人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通常會有利益上的矛盾。成功的領導者,,都必須具備某種人格特質,,才能處理好長期的待人(帶人)問題。

另一個角度來看,,領導者的人格特質,,與被領導者的人格特質,需要有「相合性」 (Mutually compatible),。

譬如,,在楚漢相爭時期的軍事天才韓信,原來是項羽軍中的小校,。因為項羽本身就是一位天賦異稟的戰(zhàn)鬥奇才,,所以完全無法重用韓信。項羽自身的人格特質,,與韓信的人格特質,,缺乏「相合性」,形成了他重用韓信的障礙,。

韓信後來投靠劉邦,。劉邦的出身是江蘇沛縣泗下亭長,相當於地方的警察局長,,後來幹上了沛縣的縣長,。在起兵抗秦的時候,戰(zhàn)鬥天才項羽是24歲,,年少氣盛,;劉邦已經(jīng)是個40歲的老混子。劉邦的反應靈敏,,IQ 與EQ 都很高,。而且劉邦多年來與地方黑白道打交道,非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劉邦知道自己不會帶兵打仗,,十分需要軍事人才,。,劉邦與韓信經(jīng)過策略性的討論,,也就是所謂的「漢中對」之後,就很明快的搭建了拜將壇,,親自拜韓信為將,,進行北伐。其實問題的關鍵是,,劉邦的人格特質,,剛好與韓信的特質一拍即合。

劉邦自己也說,,他的長處,,就是知道自己帶兵不如韓信,但是能夠重用韓信: 「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吾能用之 …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史記.高祖本紀》

人際的相處是相互的,。有時候領導者有知人之明,也很想用這個人,。但是對方未必會選擇為你所用,。在黃埔軍校成立的時候,蔣介石是校長,,周恩來是政治部主任,。蔣介石其實一直很欣賞周恩來的才幹,兩人也有很緊密的工作關係,。如果當時周恩來選擇跟著蔣介石走,,很容易可以取得榮華富貴。但是周恩來沒有選擇跟著蔣走,。他選擇的是一條在當時看來,,是更為崎嶇坎坷的路。從基本面來看,,應該還是人格特質的抗拮不合,。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人格特質的是否相融,可以考慮為一種化學關係(the chemistry and compatibility),。代表的是一種感性的內涵,。

一個三國的故事可以說明所謂的「化學關係」,。三國東吳有一位很資深的驍將,智勇雙全,,叫做程普,。程普的輩分很高,屬於追隨孫權父親孫堅的第一代戰(zhàn)將,。後來東吳拜了周瑜做都督(司令官),。周瑜是孫權哥哥小霸王孫策的至交。程普的資歷與年齡都比周瑜要高,。但是軍階卻低於周瑜,,是右都督(副司令官)。程普心中不服,,數(shù)次侮辱周瑜,,不過周瑜每次都忍下,程普開始對周瑜改觀,,說:

「與周瑜交往,,就如同飲醇厚的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br>
「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註:指美酒),,不覺自醉,。」《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一個領導者,,給原來有敵意的副手的感覺是,,「如飲美酒,不覺自醉,?!?這就是我所謂的人格特質所發(fā)揮的化學作用。這是一個很令人感動的,、對主管的評價,。

「有姿貌,精意於音樂」的周瑜,,因為具備這樣的人格領導魅力,,才會讓軍士用命,包含著名的悍將黃蓋,,群策群力,、以弱擊強,在赤壁之戰(zhàn)打敗曹操。

補充一下,,中國史書對於周瑜的評價是很高的,。對於周瑜的溢美也反映在唐宋的文學作品之中。最家喻戶曉的,,應該是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裏的這段形容: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

到了元末明初,,受到異族侵略以及晚宋理學的影響,,非常看重「正統(tǒng)」的觀念,。三國的蜀漢成了「正統(tǒng)」,,曹魏與孫吳成了「非正統(tǒng)」?!刚y(tǒng)」是好人,,「非正統(tǒng)」是壞人。非民間小說「三國演義」取代了歷史,,周瑜就被描繪成了頭上插著野雉毛,,心胸狹隘、被諸葛亮玩弄在股掌之間的反派人物了,。英雄落難,,莫此為甚!

3.三國人物人格特質的影響 – 曹操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精彩的一個時代,。用蘇東坡《念奴嬌》的字句來形容,,就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故事的內容豐富,,包含了戰(zhàn)略制定、戰(zhàn)術運用,、外交謀略,、人才的爭取。三國時期的三場主要會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都是以少勝多的戰(zhàn)爭範例,。所以三國故事的影響很大,。滿清的開國英豪如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為了要征服中國,對三國故事都潛心研究,;甚至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風雲(yún)人物,,如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為了要統(tǒng)一日本,,對於三國故事也都耳熟能詳,。三國故事,長久以來,,已經(jīng)成了打天下的霸主們,,活生生的範例教材。

我在此要探討的是,,這些英雄人物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這些人格特質,如何影響到他們的領導與待人,;最後,,如何影響到他們的功業(yè)與歷史定位。

首先,,我們來看看曹操,,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與詩人,。他的人格特質是什麼,,又如何影響他的領導與待人?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對曹操有這樣的描述:

「太祖武皇帝,,姓曹名諱操..桓帝時,,曹騰為中常侍..養(yǎng)子嵩嗣。莫能審其出生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機警,有權術,,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

所以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曹嵩的背景甚至三國志的作者都搞不清楚,。曹操少機警有權謀,,喜歡任俠放蕩,到處混混,,不在意要找個正經(jīng)的工作,。

再看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所寫的“討操檄文”中,,對曹操的描述:

「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僄狡鋒俠,,好亂樂禍,。… 操又特置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tài),,污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政慘苛,,科防互設,;繒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wǎng)羅,,動足觸機陷?!?br>
所以就曹操的出身來說,,是閹宦階級的養(yǎng)子,是「贅閹遺醜,,本無懿德 」,。 他的出身與儒家所講究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是很有距離的,。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與儒家的「言忠信,、行篤敬 」也不同調,。曹操的「細政慘苛,科防互設,;繒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wǎng)羅,,動足觸機陷」,,強調的是法制。

但是,,《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又說到曹操很節(jié)儉:

「性節(jié)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禦履不二彩,,帷帳屏風壞則補之。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 (曹操很節(jié)儉,,後宮不穿錦繡衣服。宮人的鞋子都是素色,,帳子屏風壞了就補綴,,被子取暖用,沒有花邊,。)

因為曹操的人格特質中不具備儒家的成分,,所以曹操用人唯才,不在乎孔孟學派的繁文縟節(jié)與道德要求,。曹操曾經(jīng)三度頒發(fā)求才令,。最著名的一段話是來自於建安二十二年的「求逸才令」:

「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zhàn),,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

這些史書記載,已經(jīng)勾畫出曹操的人格特質,。曹操出身於閹宦家庭,,社會階級低下,傳統(tǒng)的儒家學派看不起他的出身,,他也不認同儒家學派的禮教與道德規(guī)範,。他交遊廣闊,、閱歷豐富;他生性節(jié)儉,,從政的風格崇法務實,;他非常渴求人才,、任用人才時,,根本不在乎世俗的評價。

曹操還有一個重要的人格特質,,就是他的文采,。他寫出了中國文學史上,自詩經(jīng)以來,,最好的四言詩,。他的詩反映現(xiàn)實、抒發(fā)胸懷,、慷慨有力,。他的四言詩代表作是「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 … …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br>
這首詩很有意思、文情並茂,。一開始就直抒胸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說得乾淨利落,。最後二段在表述他對於求才的看法,。賢主固然有求才之苦;相對的,,人才也有賢主難遇的困惑,。這種困惑,好比是「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接著,,曹操再說到他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仿佛是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既然如此,難覓明主的人才,,何不來投效於我曹操呢,?曹操自覺可以與周公做比較。周公就是因為有「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的求才之心,,才會得到天下的擁戴。

這就是才華橫溢,、雄才大略的曹操,。因為曹操具備才識過人、文采風流的人格特質,,加上他胸懷大度,、求賢若渴,所以曹操的用人格局比較寬闊,。在曹操陣營中,,文臣武將、騷人墨客,、皆為一時之選,,可謂是人才濟濟。

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 曹操為: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在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西元200年),,曹操以寡擊眾,大敗袁紹,,奠定統(tǒng)一中原的基礎,。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認為,這是代表漢朝末年,,社會勢力版圖的變遷,。官渡之戰(zhàn)是個分界,明確標示了法家寒門集團的興起(曹操為代表),,以及儒家豪族集團的式微(袁紹為代表),。(按:可以想像2000年民進黨勝選國民黨。)

不過,,從人格特質與領導統(tǒng)馭的角度來看,,袁紹手下的重要謀略家,如荀彧,、許攸,都先後背離了袁紹,,投靠曹操,。代表曹操「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 的人格特質,作為打天下的的領導者,,更優(yōu)於袁紹的「繁儀多禮,,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的人格特質,。

一個根本的問題,是法家的人格特質與儒家的人格特質,,基本上是不同的,。西漢末年的王莽,與東漢末年的曹操,,就是非常強烈的對比,。王莽篤信儒教,一切以復古為尊,,王莽甚至要全面恢復周朝的井田制度,;曹操不理會傳統(tǒng)的包袱,崇法務實,,一切以目的為導向,。曹操創(chuàng)立屯田制度,命令不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以求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並解決軍糧問題。曹操甚至鼓勵他的妻妾,,在他過世之後改嫁,。

個性決定命運。一個領導者的人格特質,,也會決定他的基業(yè)成敗,。在打天下的亂世,從歷史經(jīng)驗來看,,法家的人格特質,,更強於儒家的人格特質的。

4.天下英雄誰敵手

說完了曹操,,再來說說三國的另一位霸主劉備,。

劉備在早期,沒有自己的地盤,,曾經(jīng)依托在諸多的地方勢力之下,,包含了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劉璋等等,。劉備的悽悽惶惶與孔子的周遊列國做比較,其實也毫不遜色,。

有趣的是,,在劉備投靠這些軍頭的經(jīng)驗之中,似乎與曹操最合得來,。其實在兩人交往的過程中,,是曹操有恩於劉備。後來兩人分裂,,是劉備恩將仇報,,對不起曹操。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布於下邳,,生擒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

之前,劉備投靠呂布,,又同時收編招募自己的兵馬萬餘人,。呂布對於劉備的不斷擴大自己的軍力很不以為然,於是雙方翻了臉,。呂布是個驍將,,出兵就把劉備打敗了,還俘虜了劉備的妻小,。劉備跑去投靠曹操,。曹操愛惜劉備是個人才,所以親自出征,,討伐呂布,。「曹公自出東征,,生擒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菇K於幫劉備救回了老婆孩子,,一起回到了許都,。

曹操救了劉備妻小,,還拜劉備為將軍,非常禮遇,。出則同車,、坐則同席。這段時期,,是曹劉兩人英雄惜英雄的美好時光,。當時的曹操,已是一方霸主,。劉備還是 寄人籬下,。著名的故事“煮酒論英雄”,就發(fā)生在這個時期(西元198年):

“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shù)也,?!瓜戎鞣绞常ж绑??!?《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在曹操的眼中,當時寄人籬下的劉備,,是個英雄,。袁紹(字本初)雖然在當時是兵多將廣、聲威最盛,,可謂天下第一,,卻不被曹操放在眼內。

後來漢獻帝的岳父董承,,想要誅殺曹操,,所以帶了漢獻帝的血詔,要求劉備一起合作滅曹,。事跡敗漏,,曹操與劉備的英雄惜英雄的美好時光,宣告結束,。

“煮酒論英雄”的故事非常有趣,,一方面顯示劉備必然有過人之處,能讓曹操如此看重,;另一方面,,也顯示曹操的確眼光獨到。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說的一點都不錯。日後也只有劉備能與他分庭抗禮,。當時的孫權,,才16歲,還沒有冒出頭來,。東吳是由勇猛無儔的小霸王孫策當家,。幾年之後,孫策過世,。三國鼎立的另一位主角,,孫權才登上舞臺。

至於曹操是如何評價孫權呢,?曹操評論孫權是在煮酒論英雄的15年之後(西元213 年),,

“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所以曹操對孫權的評論是:“生兒子就當如孫權,!” 

其實這句話說得很實在,。曹操年長孫權27歲。曹操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jīng)58歲了,。曹操也許在心中拿孫權,與自己的接班兒子曹丕做了比較,,孫權還是比曹丕優(yōu)秀,。

有趣的是,孫權的哥哥孫策,,也很討人喜愛,。孫策早年初遭喪父之痛,去投靠他父親孫堅的上級軍事領袖袁術,。袁術極為欣賞孫策,,就好希望能夠生子如孫策,甚至死而無憾:

“術常歎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三國志.吳志.孫破虜討逆?zhèn)鳌?br>
孫權的父親與哥哥,,孫堅,、孫策、都是親冒矢石,、衝鋒陷陣,、勇猛非凡。在孫氏家族的基因雙螺旋鏈中,,一定是有很強的「勇敢」基因。在赤壁之戰(zhàn)的前夕,,曹操號稱兵馬八十萬,,東吳只能動員兵馬五萬。當時大部分飽學的謀臣,,如素孚眾望的張昭,、顧雍、秦松等,,都認為東吳完全無法抗衡曹操,。與其家毀人亡、生靈塗炭,,不如「歸順中央」,。孫權當時才26歲,在這個緊要關頭,,孫氏家族的「勇敢」基因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孫權接受了周瑜、魯肅的建議,,決定一戰(zhàn),。因而寫下了中國戰(zhàn)爭史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個案例,。

孫權為了展示決心,,在會議中,當場拔刀砍斷了面前的茶幾,,說:「各位將吏如果還有誰要再提歸順曹操,,就會與這個茶幾有相同下場?!?br>
「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曹者,與此案同,!」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既然做了重大的決策,就要很快統(tǒng)一行動,。不允許雜音干擾行動策略的有效執(zhí)行,。少年英雄孫權的這個做法,,充分展現(xiàn)出了他的領導魅力。

從這些片斷,,可以感受到孫氏家族的人格特質,。

看曹操如何評價劉備、又如何評價孫權,,都十分的有趣,。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劉備與孫權,一方面更可以幫我們瞭解曹操的人格特質,。

中國的歷史與文學密不可分,。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曹劉」的故事,與曹操評論孫權,,都進入了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辛棄疾的作品之中:

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br>
這是辛棄疾到了東吳的故都京口(今鎮(zhèn)江)北固山,遙望江北中原他的故鄉(xiāng),,所寫的感懷詞,。當時中原已被金兵佔領。詩人辛棄疾曾經(jīng)直接帶兵參與過軍事行動,,一直想爭取朝廷支持他北伐,,都不成功。他到了孫權的故都京口,,寫下這首感懷史事的作品,。這首詞,把三國時代的三個主角曹操劉備孫權,,放在一起,,做了個「概括承受」,。

5.三國人物人格特質的影響 – 劉備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劉備的人格特質,?!度龂?蜀志.先主傳》: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yè)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br>
劉備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與母親編草蓆賣鞋子為生,。所以就算劉備真是漢家宗室,,也成了寒族。劉備不愛讀書,,但是喜歡玩狗馬,音樂,、喜歡漂亮的衣服,。廢話不多、喜怒不形於色,。劉備喜歡結交「豪俠」,,鄰里的青少年也都喜歡跟他交往。

有趣的是,,在人格特質方面,,劉備的「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與曹操的 「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是相同的,。兩人的出身卑微,也很相似,??梢韵胂瘢懿倥c劉備,,都是帶有江湖味,、善於結交人才。劉備的「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與曹操的「少機警,,有權術」,是一樣的意思,。基本上都是表面任俠好義,,實際上都很深沉,。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幹什麼。 英文裏的一句話是:“They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打天下的英雄人物,,與商場上的創(chuàng)業(yè)家,,都需要有類似的人格特質。要能夠很快的識人與待人,。好的領導者永遠能夠吸引一批 追隨者,。做事太規(guī)矩守份的人,往往就會讓人覺得沉悶無趣,。沉悶無趣的人,,是不容易吸引到追隨者的。所以打天下的英雄豪傑,,通常都會有草莽味,。尤其是亂世的霸主,需要大批的普通老百姓做為追隨者,。而普通老百姓,,都是很草根的、它們會被草莽氣所吸引,。所以,,要成為亂世的霸主,必需是外表草莽豁達,、然而內在卻是審時度勢,、通權達變、一切瞭然於心,。

曹操與劉備都具備這種人格特質,。曹操很清楚的知道,劉備具備了這種亂世英雄的人格特質,。曹操很清楚,,袁紹、袁術,、劉表,、劉璋等檯面人物,做為取得天下的雄才霸主,,還缺乏某些部分的人格特質,。所以才會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辈懿偃绱丝粗貏洌拐媸前褎鋰樍艘惶?,嚇得把筷子都掉落到地上,。

6.領導特質的感情因素

也許是因為劉備少年失怙,,家境清寒,所以劉備很看重朋友,。曹操愛才,,用人的格局很寬宏。劉備用人相對比較偏執(zhí),,感情的因素特別重,。所以他的幾個主要的事業(yè)夥伴,對他都非常的情深意重,。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

“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辜榷|以問羽,,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惯|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埂?br>
劉備因為董承誅殺曹操事件失敗,,離開曹操,重新尋找依托,。關羽與劉備失散,,留在曹營,。曹操愛才,也敬愛關羽,。封了關羽為漢壽亭侯,,希望留住關羽。並請名將也是關羽的好友張遼,,去說服關羽,。關羽嘆道:「我深知曹操對我很好。但是我受劉備厚恩,,不可以背叛我與劉備的誓言,。 我會先為曹操立功,再離開曹操,?!?br>
後來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就幫曹操出戰(zhàn),,殺了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為曹操做了回報。曹操知道關羽要走了,,重重的給了關羽獎賞,。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曹操的左右要去追殺關羽,曹操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於是讓關羽順利帶著劉備的妻小,,到袁紹的營地去投奔劉備,。客觀而論,,曹操對劉備與關羽,,都是相當?shù)南Р牛浅5膶捄甏蠖取?br>
這就是關羽與曹操的故事原型,。在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描述之下,,卻成了關雲(yún)長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傳奇故事,。為咱們關老爺?shù)某嗤秒僦R,、青龍偃月刀鋒之下,平添了不少莫名其妙的冤魂怨鬼。赤兔胭脂馬,,在羅貫中的構思之中,,恐怕是取自於傳說中,西域大宛國的汗血寶馬家族,。

重要的是,,一方面是關羽的忠義千秋、死心塌地的追隨劉備,;另一方面是劉備的待人,,必然有他特別獨到之處。劉備的人格特質,,與領導待人風格,,必然是投入了很重的感情。如果純粹以功利的角度來看,,劉備所能給關羽的,,顯然無法與曹操競爭。關羽會選擇追隨劉備,,“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人格特質的是否相融” 應該是關鍵的因素,。

當劉備以深重的感情來待人的時候,可以想像,,他只能有選擇性的,,針對有限的對象。如果你覺得老闆對你特別好,,你會很感動,;如果你覺得老闆對誰都好,你就不會特別感動了,。所以劉備的核心幹部,,對劉備都非常知恩圖報,,但是相對來說,,劉備的手下人才比較有限。不像曹操的咨爾多士,、為民前鋒,。

這就是劉備的以重感情待人的優(yōu)點與缺點。

我們來看看著名的諸葛亮《出師表》: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br>
諸葛亮在這篇短短的《出師表》中,一共用了十三次的「先帝(劉備)」,。尤其是這一段劉備與諸葛亮結識的經(jīng)過,,寫得真的很感人: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br>
劉備三顧草蘆是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那一年,,劉備已是47歲,漢氏宗親,、名滿天下,、歷盡憂患滄桑。諸葛亮才26歲,,耕讀於南陽,,沒見過什麼世面、也完全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劉備「猥自枉屈,,三顧草廬」,向諸葛亮請教對於時局的看法,。諸葛亮受到感動,,全力報效劉備,也是可想而知,。

如果一個企業(yè)的大老闆,,名滿天下,親自拜訪一個學校剛出爐的博士,,「猥自枉屈,,三顧草廬」,懇請他出山以托付重任,、共創(chuàng)事業(yè),。他難道會不受感動嗎?

第二年,,建安十三年,,發(fā)生了一件改變歷史的大事,就是決定天下三分的赤壁之戰(zhàn),。這就是出師表中所謂的《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諸葛亮與劉備的「革命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終於導致了諸葛亮對於劉備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情懷,。

這是劉備的人格特質,,與他的領導與待人,。他的感情色彩很重,、親疏遠近之分很明顯。他也有知人之明,。他所看重的人,,不論是關羽、張飛還是諸葛亮等,最後都還是知恩圖報,、始終如一,。但是相對來說,劉備人才的格局就很難做大了,。

不過有趣的是,,他的左右手都贏得了千秋萬世的大名。關羽成了武聖,,是中國人忠義千秋的代表人物,。諸葛亮似乎成了中國民間神機妙算的最高境界。劉備在生花妙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筆下,,似乎沒有得到特殊的關愛,。一般中國民間對劉備的印象很模糊。不知道為什麼,,我常聽到上一代的老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江山」。持平而論,,劉備最後只得到這樣的評價,,也真是低估了他的江湖豪氣、以及推心置腹的領導才幹了,。

史書三國志陳壽對於劉備的評述是:

「劉備弘毅寬厚,,他的領導與待人,有漢高祖劉邦之風,、具英雄氣慨,。託孤給諸葛亮,成為古今君臣的典範,。劉備的權謀才幹,,不如曹操。格局也較為狹隘,。但是劉備折而不撓,,最終還是不為人下,成就了一方霸業(yè),。一方面是劉備自己追求霸業(yè),;一方面也是所投靠的人,對劉備的才幹都有猜忌心理,,所以也不得不如此以求避害吧,。」

「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唐宋時期的文學家,,寫下了很多詠嘆歷史的作品。唐宋文學,,整體來說,,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相當公允。充分顯示出,,當時中國社會的文化水準很高,。「三國演義」是在很多很多年之後的明朝才出現(xiàn)的(按:明朝的開國在西元1368年,,離唐朝的開國西元618年,,間隔了750年)。著名的唐朝詩人杜甫,,因為遭逢安史之亂,,在四川成都居住多年。成都是三國蜀漢的故都,,有劉備與諸葛亮的祠堂,。所以杜甫留下了很多關於三國的詩篇,有好幾首都是在詠嘆劉備與諸葛亮故事,。有這兩句話寫的很好: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br>
說的是雖然劉備與諸葛亮有君臣之分,,但是就民間的祭祀看來,兩人已是一體,,沒有什麼差別了,。

這就是領導特質的感情因素發(fā)揮到的極限,。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人格特質的相融,,所造成的感性影響力,,竟然足以超越時空、流芳百世,,也真是一個奇蹟了,。

薛中鼎 教授
7.12.2008

附註:

再看《出師表》,其實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諸葛亮與後主劉禪的關係,。

諸葛亮使用什麼樣的口氣與心情在說皇帝後主劉禪(阿斗)呢?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可以看得出來,,諸葛亮已經(jīng)委婉說出了很多後主的問題,包含了「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刑賞不公,內外異法」,、「不取善道,,不納雅言」。我們可以推想,,後主看《出師表》的心情,,應該不會很愉快。

後來諸葛亮在北伐途中逝世,。舉國哀傷,。民間百姓要求允許在民間為諸葛亮立廟祭拜,後主不同意,。所以一般百姓在節(jié)日時,,只好在道路邊做出私祭,。

「蜀人所在求為諸葛亮立廟,漢主不聽,。百姓遂因時節(jié)私祭於道陌上」 
《資治通通鑑.魏紀》,。

當時後主已經(jīng)27歲。從後主不同意為他的「相父」諸葛亮立廟的事看來,,後主在心理上,,與諸葛亮應該是有距離的。諸葛亮在劉備過世之後,,面對少主與老臣之間遙遠的心理距離,,也只有選擇「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這就是後主與諸葛亮,,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人格特質不相融合,,所導致的無可奈何的悲劇下場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