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品讀
春 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①在詩歌一,、二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分析詩歌三、四句運用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①運用什么方法 + ②寫了什么內容+ ③表達什么情感
用擬人手法,,把春雪寫得美好而有靈性,充滿活力,,富有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春雪的喜愛之情。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暮江呤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首句寫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為什么,?
(3)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1)“殘陽”已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 著地面照射過來,,確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或:“鋪”字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2分)
(2)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或: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2分)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注:本詩作于詩人被貶永州之時,。西園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請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的作用,。 (2)作者寫“泉響”“鳥喧”采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3)詩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請扼要回答,。
參考答案:(1)營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2)反襯 ,以動寫靜 (3)謫居僻遠之地,,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影,,安禪制毒龍,。
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把省薄袄洹眱勺掷L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孤靜幽寂的景象(意境)。
閱讀下面一首詩,,品味后兩句的意蘊,。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參考答案:“春色”既已“滿園”,,而且“滿”得關也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向人們宣告春天的到來,。一切美好,、向上、生機勃勃的事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難道墻能圍得住、門能關得住嗎,?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作者是采用什么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xiàn)惜別之情。)
(2)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xiàn)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lián)想到離別的眼淚,。
觀 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這首詩頷聯(lián)中“疾”“輕”二字用是極為微妙傳神。你對此是怎樣理解的,?全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
“疾”寫出了獵鷹發(fā)現(xiàn)獵物迅疾俯沖的敏捷,“輕”寫出了將軍縱馬馳騁的雄姿,。天上地上互為呼應,,傳神地描繪出從發(fā)現(xiàn)獵物到追捕獵物的過程。
全詩借此塑造了一個豪放瀟灑,、英姿颯爽,、武藝不凡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
漢江臨泛 王 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都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1)三,、四兩句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2)頸聯(lián)中哪兩個詞用得極妙,,找出來并簡析,。
(3)從整首詩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長邈遠和兩岸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xiàn)的特點,。
(2)“浮”和“動”?!案 北砻嫔蠈懗枪谒嫔巷h動,,實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動”表面上寫天空在搖蕩,,實言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意思對即可)
(3)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待儲光羲不至 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經(jīng)明了,?! 】諒颓椤W远嗲?。
(1)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合作品作簡要分析。(2分)
(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jié)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細雨,。(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①扣"晚鐘鳴上苑"或詩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過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頸聯(lián)而不作分析的給1分,。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删o扣詩題中"待"字或體味全篇詩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經(jīng)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三點可分別扣"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和頷聯(lián)作答,。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1)首聯(lián)“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描繪了一個別筵將盡,,朋友分手在即的場景,句中的“吐”字寫出了友人怎樣的神情,?(2分)
(2)簡要分析“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一聯(lián)的表達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對無言,只是凝視著銀青煙,。(2)精于練字,,巧用襯托?!半[”字寫出高高的樹陰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沒”字寫出了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襯托出時光催人離別,難舍難分的心緒,。
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詩人為什么見“東欄一株雪”而“惆悵”?請聯(lián)系全詩作簡要分析,。
(2)有人認為“梨花淡白”與“一株雪”相重復,,主張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熳”。你對這一主張有什么看法,?
答:(1)詩人見梨花而“惆悵”是因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開,、柳色深青遠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傷春之感;“人生看得幾清明”便是直接感嘆人生短促)
(2)不能改為“桃光爛熳”,,因為“梨花淡白”是緊扣詩題寫景,,如果改為“桃花爛熳”本詩就變成寫桃花了?!盎M城”也就成了“桃花滿城”了,。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溪頭臥剝蓮蓬”中“臥”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譽(一字用得恰到好處,,給全句或全詞增輝)。你同意此說嗎?為什么?
答:“臥”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如不同意此種說法,,但能夠自圓其說,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考慮給分,。
游 山 西 村 陸 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的頷聯(liá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請結合詩歌內容對此聯(lián)作簡要的賞析。
答:(1)寫出了山水曲折,、樹茂花艷的景色,。(2)反映作者觀賞景物的欣悅。(3)揭示出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道理,,能夠引發(fā)廣泛豐富的聯(lián)想,。(4)對仗自然,、工整,。(答出三點即可分,每點2分)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
[注]挼,,讀ruó,,“揉搓”之意,。
(1)這首詞處處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詞人對“賞梅”的感受因生活階段不同而不同,,請結合詞句說明寫了哪幾個階段的怎樣感受,?(3分)。
(2)這首詞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賞梅的不同感受,。請選擇其中一種手法來說明,。(3分)
答:(1)寫了三個階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寫了詞人早年陶醉于賞梅;“贏得滿衣清淚”寫了詞人中年在賞梅時傷心流淚,;“故應難看梅花”則寫了詞人晚年沒有心思賞梅,。
(2)例如: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歡樂閑適而陶醉于賞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賞梅時傷心流淚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淪落飄零而沒有心思賞梅這三個不同階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詞人生活的巨大變化和飄零淪落飽經(jīng)磨難的憂郁心情。
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xiàn)在,以昔襯今,,表現(xiàn)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衰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jīng)磨難的憂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國之憂)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1)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兩點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側面結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種空蒙迷離的境界和氣氛,。“裊裊”寫其微風吹拂的動態(tài),,崇光是高潔美麗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獨的心理,。
(2)古人對于后兩句詩曾有“造語之奇,,構思之巧”的評價,請結合三,、四兩句詩來賞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被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癡語,。同時,,也化用了李商隱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照殘酒”(《花下醉》)卻又無斧鑿之跡,。故這首絕句流傳千古,。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這首詩描寫了失群的孤雁叫喚,、追趕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憫,,其志可嘉,。試以第二、四聯(lián)中任意一聯(lián)為例,,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與藝術效果,。(3分)
(2)全詩通過孤雁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1)(3分)頷聯(lián)用反襯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單影只,,"萬重云"形容道路遼遠,,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突出了孤雁的執(zhí)著與勇敢,。(也可以說,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動蕩不安的年月里,,詩人流落他鄉(xiāng),,親朋離散,天各一方,。這孤零零的雁兒,,就是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慮,、迷茫的心情。)
尾聯(lián)用對比(反襯)手法,,以野鴉的平庸鳴噪突出了孤雁的高遠追求,。(也可以說,使用了陪襯的寫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勞累;而野鴉們卻全然不懂不顧,,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表現(xiàn)了杜甫對親朋知己的思念,,對一些俗客庸夫的厭惡,。)
(2)(3分)詩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達了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有不墜青云之志的高遠追求。(答出兩點即可)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張將“千里”改為“十里”,。要不要將“千里”改為“十里”?為什么,?請結合詩題和全詩內容作簡要說明,。
答:不要。(1分)本詩題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題意,,且照應題中的“江南”二字。(2分)全詩泛寫江南春色,,所寫之景并不限于一處,,即使改成“十里”,“鶯啼綠紅”也未必能聽得見,、看得著,;而用“千里”二字,詩中所寫的景象更加開闊,,全詩詩味也更加濃郁,。(3分)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抛髡咴谠娭惺惆l(fā)了多種感情,,請選取一種加以分析。
?、七@首詩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選取一種,作具體分析,。
答:(1)答案可以多種,,答案示例:
①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蕭蕭寒聲,,襯托出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心境之凄涼。兒童夜捉促織,,詩人觸景生情,,產生了戀鄉(xiāng)思緒。
?、谑惆l(fā)了客居他鄉(xiāng)孤寂之心緒,。蕭蕭寒聲,,襯托出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心境之凄涼,。兒童夜捉促織,,樂景反襯悲情,更顯得客居他鄉(xiāng)的孤寂,。
?、哿髀冻隽魬偻晟钪椤和棺酱倏?,勾起童年回憶,,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更襯出客居他鄉(xiāng)時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
(2)答案可以多種,答案示例:
?、僖跃皩懬?。蕭蕭寒聲,兒童夜捉促織,,相互映襯,,以此表現(xiàn)詩人客居他鄉(xiāng)的孤寂之情或思鄉(xiāng)之情。
?、趧屿o結合,。蕭蕭梧葉聲、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
③悲歡對比,。兒童夜捉促織,,樂景反襯悲情。
?、芡ǜ羞\用,。蕭蕭的聲音,引起秋寒之感,,用聽覺引起觸覺,。
⑤巧用典故,。詩人暗用張翰典故(秋風: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xiāng),,辭官回鄉(xiāng)),,不露痕跡。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在詩中作者寫哪幾種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月落、鳥啼,、霜滿天,、江邊的楓樹、漁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寫出羈旅者孤孑清寥,、愁緒滿懷的情感,。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秋風本無形,,詩人為什么用“見”,?請說說你的理解。
(2)“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是一個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成功之處,。
答:(1)秋風無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黃,,百花凋零,,給自然帶來秋光秋色,因此雖無形卻可見,。用“見”可將秋風及其帶來的秋景聯(lián)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lián)想。
(2)這一細節(jié)看似平常,,但它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而微妙的心理,。能讓讀者體味其中濃濃的鄉(xiāng)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