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的東平鄉(xiāng),,有一座閩南地區(qū)罕見的長廊屋蓋梁式橋——通仙橋。該橋又名東關橋,,始建于南宋時期,,每個朝代都有修葺。南宋時此橋為敞天的,,到明朝中期才加蓋橋屋?,F(xiàn)存木橋為清光緒元年(1875)重建,1929年進行過修整,。
盡管歷代雖經(jīng)多次重修,,但仍保留了宋代橋梁建筑諸多特點,是閩南一帶罕見的長廊屋蓋梁的橋梁,。如果給中國古橋排名的話,,此橋不在四大名橋之列,但應該可以進入前十名,。
這座木橋長85米,,寬5米,木石混合結構,,四墩五孔,。橋墩是由大塊的石頭干砌而成,不用一絲一毫的鋼筋水泥,,橋墩下面還壓著一層大松木,,古稱“睡木沉基”,。在冬天枯水期水位降低的時候,,透過清澈見底的溪水,能清楚地看見橋墩下面壓著的松木,,整座橋梁的重量就壓在這個水下松木上,。松木歷經(jīng)千年不爛,,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墩上再用巨大的石頭疊壘三層,,用來架設大梁,。
每個橋孔用22根分上下兩層輔設的特大杉木作梁,梁以上部分全部都是木結構,,有橋屋二十余間,。木梁橋上造橋屋,既可供人們借此歇腳避雨,,又可增強橋梁的穩(wěn)定性,,并防止雨水直接滲入導致木梁腐爛,有實用,、堅固,、美觀的效果。
東關橋里外全是紅漆的,,每間橋屋的橫間上都有一幅畫,,畫著一些古代的傳說,有哪吒鬧海,,有沉香救母,,還有嫦娥奔月等。橋中部供奉著一尊觀音菩薩,,建橋后年年香火不斷,,更有不少虔誠的香客遠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