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韓信,,人們總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一代忠臣,、“漢初三杰”之一者,他曾經(jīng)為劉邦統(tǒng)領(lǐng)天下立下赫赫功勞,,并先后被劉邦封為齊王,、楚王,但后來卻遭到劉邦的疑忌,,被貶為淮陰侯,,最后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遭處死的楚王韓信。楚王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zhàn)”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zhàn)神”,是一位“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的楚漢將才。但是,,據(jù)《漢書》記載,,在西漢時期的劉邦王朝里,還有另外一位韓信,,姓名一模一樣,。這兩個韓信同時期被劉邦封為西漢王朝的諸侯王,只是一個是韓國的諸侯王,,另一個是楚國的諸侯王,。由于歷史上存在這么巧合的事,加上歷史久遠(yuǎn),,以至于人們往往不自覺的會將兩者混為一談,。為了恢復(fù)歷史上兩位韓信的本來面目,在此特地將兩位韓信的情況作對比闡述,,供各位對韓信研究者參考,。 為了區(qū)分西漢王朝的兩位韓信,史書中多數(shù)將韓王的韓信叫作韓王信,楚王的韓信叫為韓信,。 一,、西漢時期兩位韓信的相同點 1、同為一個姓氏和一個單名:姓韓,、名信,。 2、同為一個時代的人物,。同時為漢王服務(wù),,都是漢王劉邦的戰(zhàn)將,他們都是劉邦建立王朝的大功臣,。 3,、同時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時被劉邦封為王侯:一個是楚王,一個是韓王,。 4,、同時死于劉邦手下之人。一個死于呂后,;一個死于漢將柴將軍手下,。 5、同時死于公元前196年這一年,。
二,、西漢時期兩位韓信的不同點 1、一個出身名門之家,,韓王信,,原來韓國韓襄王的孫,家境富裕,;另一韓信個出身貧民家庭,。家境貧寒,連一日三餐都很難維持,。 2,、一個是在一定程度上靠家庭背景得以重用成為韓王;另一個是靠自己的努力奮斗和才成干成為楚王,。 3,、韓王信對于漢王劉邦并不是赤膽忠心,并且最終叛漢王投靠匈奴成為敵對者,;楚王韓信不僅赤膽忠心,,在被貶低職位后任然一片忠心。 4,、韓王信僅僅做了漢王的一個韓國王,;韓信卻歷任西漢王朝的大將軍,、左丞相、相國,;被封假(代理)齊王、楚王,、淮陰侯等職務(wù),。 由于兩位韓信具有那么多的相同點,很容易導(dǎo)致人們將其混淆,。 三,、兩位韓信簡介 1、韓王信的簡介:韓信(?-公元前196)是秦末漢初的人物,,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后來投降匈奴,公元前196年與漢軍作戰(zhàn)時被殺,。為避免與同時期同名的淮陰侯韓信混淆,,史書上多稱其為韓王信。韓王信是原來韓國韓襄王的庶出孫子,,身高八尺五寸,。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韓信平定了韓國的十幾座城池,,漢王任命其為韓國的韓王,,常帶領(lǐng)韓地軍隊跟隨漢王。漢高祖三年,,漢王撤出滎陽,,韓王信和周苛等人留守衛(wèi)滎陽。等到楚軍攻破滎陽,,韓信投降了楚軍,,不久得以逃出,又投歸漢王,,漢王再次立他為韓王,,最終跟從漢王擊敗項羽,平定了天下,。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春天,,漢高祖與韓信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 公元前201年的春天,漢高祖認(rèn)為韓信雄壯勇武,,封地潁川北靠近鞏縣,、洛陽,,南逼近宛縣、葉縣,,東邊則是重鎮(zhèn)淮陽,,這些都是天下的戰(zhàn)略要地,就下詔命韓王韓信遷移到太原以北地區(qū),,以防備抵抗匈奴,,建都晉陽。韓信上書說:“我的封國緊靠邊界,,匈奴多次入侵,,晉陽距離邊境較遠(yuǎn),請允許我建都馬邑,?!被实鄞饝?yīng)了,韓信就把都城遷到馬邑,。在這年秋天,,匈奴冒頓單于重重包圍了韓信,韓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處求和,。漢朝派人帶兵前往援救,,但懷疑韓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漢朝之心,,派人責(zé)備韓信,。韓信害怕被殺,于是就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軍攻打太原,。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天,,劉邦親自率軍前往攻打,在銅鞮(dī)擊敗韓王信的軍隊,,并將其部將王喜斬殺,。韓信逃脫回到匈奴。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春天,,漢軍與匈奴軍交戰(zhàn)于屠平參合城,,漢軍將韓王韓斬殺。 韓信投靠匈奴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頹當(dāng)城,生了一個兒子,,因而取名叫頹當(dāng),。韓太子也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嬰。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韓頹當(dāng)和韓嬰率領(lǐng)部下投歸漢朝,。漢朝不計前嫌,封韓頹當(dāng)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弓高侯的軍功超過其它將領(lǐng),。爵位由兒子傳到孫子,他的孫子沒有兒子,,侯爵被取消,。韓嬰的孫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 2,、韓信簡介:韓信(約前231-前196),字重言,,江蘇淮安(淮陰)人,。軍事家 ,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杰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zhàn)例和策略,據(jù)傳為尉繚高徒,。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歷任大將軍、左丞相,、相國,,封假齊王(即代理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其間,,項羽的謀士武涉及韓信的謀士蒯通勸韓信自立為王,,與劉邦、項羽三足鼎立,,韓信沒有答應(yīng),。漢高祖劉邦戰(zhàn)勝主要對手項羽后,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韓信由于被控謀反,,被呂后(即呂雉)及蕭何誘騙入長樂宮鐘室處死。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戰(zhàn)術(shù)家韓信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戰(zhàn)術(shù)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shè)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后,,最為卓越的將領(lǐng),,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最善于靈活用兵的將領(lǐng),,其指揮的井陘之戰(zhàn),、濰水之戰(zhàn)都是戰(zhàn)爭史上的杰作;作為戰(zhàn)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tǒng)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協(xié)助漢王劉邦率軍出陳倉,、定三秦,,京索之戰(zhàn)敗楚軍,隨后分兵北伐,,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并著有兵法三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