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幾張木結構建筑的掃盲圖,,希望對了解木結構的基礎知識有些幫助
古建筑的構件名稱有宋式和清式兩套,,這些圖上的標注是遵照《營造法式》的宋式名稱,適用于早期木結構建筑
解釋下四椽栿,,栿就是梁,,建筑的縱向主要承重構件,栿上面橫向的構件是槫,,現(xiàn)在稱為檁條,,槫上面縱向搭的小木棍是椽,兩條槫之間的椽子稱為一架椽,,照片中這條栿托了四架椽子,,稱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
還是剛才那梁架,,我把主要構件的名稱都標了出來,大家可以按圖索驥,。各代在構件的樣式和使用上會有區(qū)別,,這些區(qū)別是根據(jù)建筑形式斷代的主要依據(jù),但整體構架千年沒變
闌額是柱頭間的聯(lián)系構件,,安裝于柱頭,,上皮與柱齊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這樣的聯(lián)系構件,,稱為“地栿”,。普拍方安裝于柱頭闌額之上,壓于櫨枓之下。普拍方與闌額的斷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現(xiàn)存十幾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順大云院彌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開始應用廣泛
鋪作是由斗拱組成的構造單元,,分為三種,,立于柱頭的稱柱頭鋪作;立于兩柱之間闌額或普拍方上的是補間鋪作,,立于轉角處角柱上的叫轉角鋪作,。附圖是座歇山頂建筑,前檐可見兩朵柱頭鋪作,、三朵補間鋪作、兩朵轉角鋪作,。如果是懸山頂,,則沒有轉角鋪作。
這張示意圖是七鋪作,,鋪作數(shù)=出跳數(shù)+3,,上圖雙抄雙昂出四跳是四層,另加櫨枓,、耍頭,、襯方頭各一層,共七層,,稱七鋪作
這兩圖是通一朵鋪作,,不同視角,標出各部件名稱
鋪作層最下面的大枓稱為櫨枓
櫨枓口內縱向伸出,,出跳的栱稱為華栱
櫨枓口內橫向伸出,,與華栱相交的是泥道栱
瓜子栱是華栱(或昂)頭上橫出的栱(最外跳除外),栱下是交互枓,,栱兩頭坐散枓,,上承慢栱
慢栱是是施于泥道栱和瓜子栱之上的橫向栱
令栱是最外跳上的橫栱,鋪作外傳在橑風槫或橑檐枋之下,,里轉在筭桯方下,。令栱和瓜子栱都是施于跳頭的橫栱,區(qū)別在于令栱在最外跳上,,瓜子栱在里面的跳頭上
交互枓是用于華栱或昂跳頭上的枓,。偷心造只正面開口,計心造十字開口
懸山頂建筑山面
上面同一建筑的另一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