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9日中央電視臺經(jīng)濟頻道《藝術(shù)品投資》欄目邀請文物鑒賞專家朱家溍先生,談?wù)撚嘘P(guān)碑帖的鑒賞方面的知識,。下面就是主持人羅晰月和朱家溍先生的談話內(nèi)容,。
書法藝術(shù)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shù)形式,,古代的名人墨跡借助碑帖的形式流傳下來,我國歷代文人墨客都愛好碑帖收藏,,如今隨著藝術(shù)品投資方式的多元化,,古老的碑帖正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收藏品種,碑帖收藏需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藝術(shù)品味和專業(yè)知識,,那么在今天的節(jié)目中,我們就會跟大家談一談碑帖的收藏,。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藝術(shù)品投資》節(jié)目。書法藝術(shù)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shù)形式,,古代的名人墨跡借助碑帖的形式流傳下來,,我國歷代文人墨客都愛好碑帖收藏, 如今隨著藝術(shù)品投資方式的多元化,,古老的碑帖正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收藏品種,,碑帖收藏需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藝術(shù)品味和專業(yè)知識,。那么在今天的節(jié)目中,,我們就會跟大家談一談碑帖的收藏。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朱家溍是我國著名的碑帖研究專家朱家溍老先生,。朱老,,您好。
朱家溍:您好,。
主持人:朱老,,您的父親是碑帖收藏大家。在2001年的1月份,,故宮博物院曾經(jīng)舉辦過您捐贈的碑帖精品展,。那是不是給觀眾朋友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朱家溍:好,,這個展覽就是紀念我父親的捐贈,,我們共同捐贈了706種。當然一個展覽展不下的,,所以選了100多種,,這100多種也可以說是一個碑帖的系統(tǒng),也可以說是中國書法史的一個舉例,。像我們捐贈的張遷碑,,就是出土之后最早的一個拓本,叫做“東里潤色”本,,因為它的碑文里頭“東里潤色”四個字是完整的,,再以后的拓本就不完整了,。
主持人:朱老,,我們談到了碑帖的收藏,,很多觀眾朋友們就非常想了解,到底什么是碑,,什么是帖,,這個碑和帖之間的不同是什么,您再給大家講一下,。
朱家溍:好,,拿這個張遷碑來說吧,這張遷碑就是給一個湯陰縣的縣令,,他名字叫張遷,, 他的所屬的干部那時候叫屬吏,他死了之后,,這些人給他立的碑,,就說他“君諱遷”,他叫張遷 ,,“字公方”,。他是什么時候人,怎么樣他的一生的事情,,既然做這個事情,,他就要找一個有名望的人給他寫這個碑文,當然就是誰寫得最好,,當時就請誰寫,,那么這樣就由這積累下來,往往人家還要請大家,,像這個漢碑還都沒有寫他的人名,,發(fā)展到后來,尤其唐最盛行的就是把誰寫的,,誰做的文章都還寫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像后來這個大書家,唐代最成熟的,,最繁盛的時候歐陽洵,、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quán)這些大家寫的碑文就成了人們研究書法,、 練習(xí)書法的一個標準了,這就是碑,。帖,,什么是帖呢,?這個帖最早,咱們也還是根據(jù)《說文解字》上怎么解釋帖,,它說帛書就叫帖,,就是在這個帛上寫幾個字,給你寫一封信也好,,通知你一件什么事情或者記載一件什么事情總要寫下來,,寫下來這個東西就叫帖。在唐朝考試的時候這個卷子考試卷子就叫試帖,。所以用咱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也可以說一個便條,用英語來說是Mimo,。這都屬于帖,。為什么后來跟碑帖聯(lián)系起來呢?因為這個碑都是找這些大書家寫的,,流傳下來了,,可是這都指的是隸書、楷書,,平常人寫的行,、草書都遺留在什么地方, 都遺留在人的書信啊,,寫首詩啊,,都留在這上頭,在我們平常說話,,說臨帖,,這個語匯包括你臨碑,也包括你臨帖,,可是碑跟帖是兩樣?xùn)|西,,就成了一個成語叫碑帖。
主持人:好的,,了解完了什么是碑帖,,我們來看今天的《訪賢探寶》。今天《訪賢探寶》的主人公徐先生,,他就是一位碑帖的收藏愛好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的收藏 。
主持人:朱老,,我們看完剛才這個《訪賢探寶》,。我想我們再跟觀眾朋友們談一談這個碑帖的收藏。那么在了解這個碑帖收藏之前,首先應(yīng)該了解它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拓本的特點,。
朱家溍:對,,拿這《九成宮》來說,這碑石還在陜西,,現(xiàn)在如果不是說新拓本,,現(xiàn)在也沒有繼續(xù)拓,現(xiàn)在已經(jīng)保護起來了,,不能再拓了,,就是說清代的拓本,,那都很細很細的,,都是細筆道,必須得是不肥不瘦,,所以歐陽洵他有個書訣跟人說的,,說是“肥則質(zhì)濁”,它的本質(zhì)就濁了,,不夠清,,這個“瘦則枯骨”,就是干枯了,,瘦,,損也,歐陽洵的字最標準的是不肥不瘦的,,說《九成宮》,,過去也有人說肥的才是宋拓,瘦的這都是相對來說,,比明拓,,明拓本是瘦的來說,肥的是宋拓,,但是過于肥的那個,,也說明它是一個鑿過的,還不如不肥不瘦的,,那才是最好的一個時代的拓本,。的確,收藏碑帖除了要注意不同朝代拓本之間的區(qū)別之外,,還有就是同一時代的拓本,,由于時間早晚的不同也是不完全一樣的。
主持人:對,,就是在宋代,,宋朝也有前有后,這是還沒鑿過的,這又拿刀子又開過了,, 所以這個就肥點,,另外還有幾個具體的字來說,這幾個字“照灼云霞蔽日月”,,這個上面,, 這兒呢,“云霞蔽 ”,,這“蔽”兩字就是剛才我說的沒鑿過的,,這是鑿過的,所以這幾個字又把它鑿清楚了,,實際這個比這個早,,但是這個沒鑿過,這個鑿過了,,也有人是這樣說,,說這兩個字清楚是這個比這個早,實際這個研究碑帖,,你一般說是這個碑保存著什么字就夠什么時候,,沒有這個字,或者這個字短缺時代就晚,,這當然也是一個規(guī)律,,但是不能孤證,你這個字你就能說明這個完整,,這個不完整了,,還得看別的字呢,首先得看整個全碑的用筆是不是渾然一氣,,是不是神完氣足的,,這個通體要看,還得看別的字的水平,。
朱家溍:“縈帶紫房”這個“紫”字,,這個“紫”字后來的拓本都是跟這個一樣,在這兒,,這是剜過的一個證據(jù),,就是從這兒就開始了,好象比這幾個筆道高出很多來,,但是這個,, 這個“紫”字可以看出來,它不高,,上頭那點是損壞,,還能看出來起筆在哪起筆,,這個就是徹底挖成從高處起筆了,就說明這個挖過這個沒挖過,,如果認為前頭這個“蔽日月”的“蔽”,,這個比這個完整,如果認為這個在前,,那就錯了,,其它的沒跟上去。如果是這個比這個早,, 那其它的地方,,也至少得跟這個一樣,它很顯然比這個還晚,,所以就定出這個,,雖然兩個都是宋代,宋代的拓本就是一早一晚,,一個鑿過的一個沒鑿過的,。
主持人:好的,碑帖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收藏,、欣賞和實用價值。那么今天的《投資背景》我們就跟觀眾朋友們看一看碑帖的投資收藏前景,。
主持人:朱老,,我們剛才講了這個收藏碑帖,除了要注意歷代的各個不同時期的拓本的特點之外,,其實作者的生平,,以及他的特長,還有他代表作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朱家溍:是,,大家應(yīng)當買一部清朝人叫王敞,他編的《金石萃編》,。他把過去所有的,,也就是從剛才我說的石鼓文開始,一直到宋朝的碑他都做個記錄,,先錄上碑文,,他的根據(jù), 他的收藏都是整張的,,不是裱成本,,整張的拓成碑文,所以中間空著什么字他都空起來,,你也就知道它缺多少字,,然后他把他以前,他是清朝乾嘉時候的人,他把以前跟他當時同時的人的著作,,談到這一個碑的所要寫的東西,,他都給它輯到一塊,連碑文,,所以要研究這個碑帖《金石萃編》這個書是必讀的書,。
主持人:好的,朱老,,有關(guān)碑帖收藏的話題呢,,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就只能請您談到這兒了,好,,非常感謝您到演播室來謝謝您,。
朱家溍:沒什么。
主持人:也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今天的《藝術(shù)品投資》節(jié)目,,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