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42&Page=6第一章 良知的界限(上)
凡是做最小的干預(yù),,只進行治療所需的最小的介入,,讓事物按照它自己本來的面貌發(fā)展,允許當事人不發(fā)生變化,。 導(dǎo)言 愛的法則是一種動力,,系統(tǒng)的力量在我們的家庭和親密關(guān)系中吹動、旋轉(zhuǎn),。 第一部分 親密關(guān)系中的現(xiàn)象學 第一章 良知的界限 良知方面的清白或愧疚,,跟善良和邪惡并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我們把那些讓我們感到愧疚不安或心安理得的良知稱作:個人良知。 第一節(jié) 個人良知和我們的感受 歸屬的需求,,那和連結(jié)有關(guān),。 第二節(jié) 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行為 良知在滿足我們一個需求的同時,,會禁止另一個需求;在另一種情況下被禁止的需求,,它卻可能允許我們得到滿足,。 第三節(jié) 良知維護著連結(jié) 孩子會毫無異議地適應(yīng)他們所在的群體,帶著不可磨滅的印跡,,和那些族群連結(jié)在一起,。 愧疚和無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惡。在我們賴以生存的族群的良知明確地召喚我們時,,我們會問心無愧地做出破壞性的或邪惡的事情,;在同一族群中,當我們行為危害我們的成員資格時,,雖然我們采取的是一些建設(shè)性的行動,,仍會感到愧疚不安。 第一章 良知的界限(下) 第四節(jié) 付出和接受之間的平衡 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決定有權(quán)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wù)。權(quán)力和義務(wù)之間不斷地變換,,是我們所處的關(guān)系中又一個讓人產(chǎn)生愧疚和清白的基本動力,。 某些人用最小的方式參與生命,堅持清白無辜的幻象,。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擺脫需求和義務(wù),,因為他們沒有需求,不需要接受,。 幫助 無論誰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只不過是想維持高高在上的幻象,拒絕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認自己和同伴之間的平等,。別人很快不想從拒絕接受的人那里得到任何東西了,,反而會怨恨他們,遠離他們,。 付出,、接受與愛的影響 如果伴侶雙方?jīng)]有體驗到周期性地不平衡,就不會發(fā)展出有意義的交換,。 婚外情事件發(fā)生之后,,如果伴侶中一方頑固地要保持自己的清白感,,得理不饒人,就不可能調(diào)解成功,。 虛假的無助 當受害者不利用這個可能性有所行動時,,那么其他的人就會代替他們行動,。有所不同的是,那些行動會對他們的利益造成損害和不公正,,常常比受害者自己采取的行動更糟,。 有些人相信這樣的幻象:固守自己的清白,,面對壞事,,不進行力所能及的面對面的抗爭,,就可以避免參與邪惡。其實自己也在做同樣的壞事,。如果一方堅持保持自己清白有理,,另一方的罪責就不會結(jié)束,他們之間的愛就會枯萎,。那些想置身事外的人和被動服從邪惡的人,,不但保持不了清白無辜,反而制造了更多的不公正,。愛需要有承擔適當罪責的勇氣,。 幼稚的寬恕 如果受害的一方試圖寬恕做錯事的人的罪責,好像他自己有權(quán)利這么做一樣,,那么破壞性就會更大,。 寬恕與和解 能夠真正起到治療作用的寬恕,既保持著肇事者的尊嚴,,也保護著受害者的尊嚴,。這樣的寬恕要求受害者在提出自己的要求時不要走極端,也要求他們接受肇事者提供的適當補償,。 脫離真誠反悔的寬恕和拒絕接受適當?shù)难a償,,調(diào)解就無從談起。 不可避免的痛苦 分手也許是必須的,,因為心靈需要更多的空間成長,,而且要離開的那個人早已經(jīng)傷痕累累了。 服從命運 要應(yīng)付在意外或偶然情況下產(chǎn)生的愧疚感,我們是力不從心的,。 謙恭地面對命運 正是我們的清白感,讓我們在發(fā)生意外事件時,,變得痛苦不堪,。
在親密關(guān)系中,,讓愛獲得成功的第三種需要就是法則,。社會法則給成員設(shè)定了界限:順從這就有歸屬權(quán),。 社會法則制約著我們在族群里的行為,,并給我們的角色和功能定了性。但是,,在冒犯這些法則時感到的內(nèi)疚,,并不會像我們傷害連結(jié)或者付出和接受的平衡時那么深刻。 第六節(jié) 偉大整體的系統(tǒng)良知 系統(tǒng)良知,,在作用時優(yōu)先于我們個人感受到的愧疚和清白,它服務(wù)于另一些法則,。這是隱藏的自然法則,,它塑造著、制約著人類關(guān)系系統(tǒng)的行為,。在它們之中,,有一部分是生物進化的自然力量;有一部分是在我們親密關(guān)系中可以看到的復(fù)雜系統(tǒng)中的普遍的動力,,還有一部分是作用于心靈層面上“愛的隱藏的和諧”的力量,。 當我們跟從我們的個人良知時,我們經(jīng)常會違反愛的法則,。 第二章 男人和女人(上) 不論是純真的愛,,抑或是單純的性行為,也不管雙方自愿與否,,親密性行為常常在當事人雙方之間造成連結(jié),。這個連結(jié)是指一些特殊的動力,它是在冥冥之中產(chǎn)生的,,是生理行為本身發(fā)生之后的副產(chǎn)品,,并不代表當事人的意愿或選擇,。這種情況在一些強暴和亂倫的受害者身上也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當事人會下意識地保護那些犯人,,而且偶然發(fā)生的性意外也常讓當事人久久不能釋懷。 性是人類最偉大的行為,,它在生命的進程中自然萌發(fā),,它讓我們?nèi)谌胝麄€世界,它帶給我們飄然欲仙的快樂,,它也給我們帶來婉轉(zhuǎn)哀怨的離別之苦,。一旦伴侶通過親密的性行為建立了一個連結(jié),只要發(fā)生分手的情況,,因罪責感和責任感造成的傷害就必不可少,。性行為接近生命的本質(zhì),持久地存在,。 海靈格所說的男女之間的性愛,,并不排除其他形式的愛和性關(guān)系,他所強調(diào)的是由之而來的自然而然的父母身份,。 第一節(jié) 顧及性欲 第二節(jié) 伴侶之間的愛 為了伴侶之間的愛,我們就必須放棄最原始,、最親密的愛——小時候的對父親母親的愛,。不論是愛戀抑或是憤恨,一個男孩只有在擺脫對母親的感情依附后,他才能全情投入于伴侶之間,,成為獨立的男子漢,。在過去的時代,一個男孩離開母親的過程是通過啟蒙式的社會儀式完成的?,F(xiàn)在,,離開母親的過程變得痛苦不堪,而且困難重重,。當兒子親近父親,,女兒親近母親時,伴侶之間的關(guān)系就會更加親密,,那么在家庭中就不會發(fā)生溷亂了,。保持謙恭的態(tài)度,就像收到母親的禮物那樣接受和承認自己的女性部分,。有男人味的男人和女性化的男人一樣,,他們都還深受母親的影響。唐璜擁有很多女性,,是希望借此繼續(xù)停留在女性的世界,。需要擁有很多女人,恰恰是深陷在母親影響范圍的一個特性,。那些自吹自擂,、趾高氣揚、飛揚跋扈的好像很有男人味的男人,,實際上還只是處在母親的寶貝兒子的階段。 對于一個女兒來說,,如果她覺得得到父親的青睞很重要,,那她就是在父親的影響下。當兒子面對一個精明,、有吸引力,、非常重要的母親時,他會覺得自己太弱小二不能放開,,他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徹底離開,。當一個女人仍然受著父親的影響時,她常常會幻想自己比母親更適合做父親的伴侶——這完全是幼稚的信念,。她可以對父親說,,“母親比我更適合你”,這句話可以幫助她脫離父親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更新能量 在伴侶關(guān)系中要保持彼此的吸引力,,雙方必須不斷地補充各自的能量,保持各自的魅力,。男人和其他男人在一起,,做男人應(yīng)該做的事,,女人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做女人應(yīng)該做的事,,這個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 第四節(jié) 伴侶之間的連結(jié) 親密伴侶間的權(quán)力沖突大部分是因為一方用對待小孩或?qū)Υ改傅姆绞綄Υ硪环健R氲诙蔚膼郢@得圓滿,,必須承認和尊重第一任伴侶,,只有新的伴侶明白到他們的關(guān)系是在第一任伴侶之后并且得益于第一任關(guān)系時,第二任的愛才能成功,、圓滿,。 離婚所帶來的負罪感、痛苦和損失,,通常是衡量伴侶間連結(jié)力量強弱的砝碼,。第二任妻子不相信自己能像第一任妻子那樣完全得到她的丈夫。她擁有他,,但第一任妻子和孩子卻離他而去,。她的負罪感也會油然而生,這是她的代價,。 第五節(jié) 付出和收取的平衡 非常融洽的伴侶之間平衡地付出和收取,,為了維持這個平衡,每一方必須盡其所能地滿足對方,,并坦然接受對方的奉獻,。為了讓愛得到發(fā)展,一般情況下雙方必須能夠克服良知的支配,,他們的愛才會有坦途,。總之,,愛常常是有代價的,,常常讓人感到愧疚。 愛只是一顆種子,,并不能改變土壤,。 家庭的重心轉(zhuǎn)移到男人的影響下時,家庭中所有的成員都會覺得比較輕松,,孩子會有足夠的安全感,,敢于出去經(jīng)歷風浪;伴侶之間會愛火更熾,,重溫舊夢,。 第六節(jié) 笑對死神 隨著關(guān)系深入持久地發(fā)展,死神開始介入,成為關(guān)系中的一分子,。所有的親密關(guān)系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飄向終點,,為接踵而至的一切騰出空間。每一個危機都是伴侶們將來面對死神的預(yù)演,。 第二章 男人和女人(中) 第七節(jié) 特別話題 人工授精 依靠技術(shù)改變命運并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么簡單,,其對系統(tǒng)造成的影響無法預(yù)測,常常會超出自己的接受范圍,。 具有優(yōu)先權(quán)的夫妻關(guān)系 當父親和母親雙方尊重自己并相互尊重時,,孩子的感覺最好。愛的本質(zhì)和表達方式是問題的關(guān)鍵,。父親的愛對女兒產(chǎn)生好的影響,,是通過妻子表達給女兒的,要走一段彎路,。同樣道理,,母親對兒子的愛,要經(jīng)過父親才流向兒子,。當父母通過這樣的方式愛他們的孩子時,,對孩子的愛會把他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孩子也會感到自由和安全,。伴侶關(guān)系在父母關(guān)系之前出現(xiàn),,擁有優(yōu)先權(quán)。 單身男女和沒有小孩的夫婦 文化的發(fā)展讓人產(chǎn)生了錯覺,,以為從事職業(yè)的女人比在家里帶孩子的女人更加滿足,。如果她們真的這樣做,就貶低了從前女性的最偉大成就,,對那些已經(jīng)不可能再發(fā)生的情況滿不在乎,。她們也浮出了極大的代價,不再認同和尊重女性的身份,。如果看不起或者貶低沒有被選擇的事情,,那么我們所做事情的價值和重要性就不能顯現(xiàn)出來,。如果充分意識到放棄的東西的價值,,理性地做出選擇,她就能從這不容置疑的損失中獲取女性力量,,升華為新的生活方式,。尊重那些自己沒有選擇的事物,會讓自己的生活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在失去的同時,,卻有意外的收獲。 愛,不只是滿足需求 其實大多數(shù)伴侶在開始時都是這樣,,想找一個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問題是對方也在尋找同樣的東西。當男人和女人尋找某個人來滿足他們的要求時,,其實在內(nèi)心深處,,他們是想找一個母親。他們一定會失望的,。伴侶關(guān)系和戀愛關(guān)系相比,,就算是長時間的戀愛,仍是有很大的區(qū)別,,是不容易維持下去的,。伴侶關(guān)系,起碼是我說的那種伴侶關(guān)系,,有完全不同的深度,。
系統(tǒng)良知試圖去維護系統(tǒng)的平衡,捍衛(wèi)屬于這個系統(tǒng)的每一個成員的利益,;個人良知試圖從族群中排除與眾不同的個體,。我處理同性戀者時,并不認為同性戀是最根本的問題,。我只是試圖披露那些讓生命黯然失色的牽連,,決不想改變某人的性取向。和同性戀相關(guān)的系統(tǒng)牽連,,在我看來有三種模式,,但并不絕對:小孩被迫在系統(tǒng)中代表一個性別相反的人,因為系統(tǒng)中沒有相反性別的小孩,。小孩被迫代表被家庭系統(tǒng)排除在外,,遭到系統(tǒng)唾棄的某個人,就算這人和他性別相同,。小孩仍然被性別相反的父母親控制在自己的影響范圍內(nèi),,不能完成向同性長輩學習的心理變遷。 不忠和三角關(guān)系 當一個女人把丈夫當孩子對待時,,她會努力改進她的行為舉止,,好像那才是對他最好的,通常她丈夫就會去找情人,。情人才是丈夫的真正伴侶,。如果丈夫既和妻子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同時仍然有情人,,那么情人扮演的很可能是他母親的角色,。同樣道理,,女人去尋找另外的情人也是如此,不是她丈夫?qū)λ敽⒆右粯涌创?,就是她要在情人身上尋找父親或母親的影子,。受傷的一方常常以為只要自己是真命天子就能獨霸伴侶,不必注重滿足對方的要求和愿望,。因而會用折磨的方式以求贏得對方回心轉(zhuǎn)意,,而不會發(fā)揮愛的作用。人們常常會遇上某個人,,他突然闖入你的心靈,,變得對你很重要。我們要尊重這一事實,,就像尊重傷痛和損失的感覺一樣,,只要發(fā)生了,我們都要客觀面對,。 嫉妒 一個女人的嫉妒可以保護她的丈夫和孩子遠離那些撲朔迷離的緋聞,,保護她的家庭遠離另一個女人的干擾。但事與愿違,,嫉妒常常會把伴侶遠遠推開,。嫉妒的人有時會無意識地要伴侶離開。通常,,當伴侶中的一方嫉妒時,,這一關(guān)系就已結(jié)束了,只是雙方?jīng)]有意識到或不愿面對罷了,。伴侶可以相互說:總有一天,,我會失去你。說句良心話,,這是一句非常痛苦的話,,但它卻能重新恢復(fù)伴侶之間的秩序。要么分手,,要么強留,,兩種痛苦必選其一。處在不滿意的關(guān)系中卻不斷地希望情況會有所改變,,是最糟糕不過了,。但是,大多數(shù)伴侶卻熱衷于這一選擇,。
每一種關(guān)系會設(shè)下不同的界限,,在界限之內(nèi)你會輕松自在,,問心無愧,。沒有清楚的界限,,便沒有自由和安心。得到歸屬感的結(jié)果,,必然限制我們選擇的自由,。 分手 當分手最終不可避免時,雙方都會面臨新的機遇和風險,。如果一方抱著自己的痛苦不妨,,不給自己重新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機會,對開拓美好事物的機會無動于衷,,那么另一方要想獲得自由也是困難重重,。相反,如果雙方都接受了新的可能性并從中做一些事情,,那么伴侶雙方就都會獲得自由,,會放下包袱。 原則上講,,一樁婚姻的結(jié)束,,不是因為某一方有過錯,某一方無過錯,,而是因為其中一方仍牽連在原生家庭未解決的問題中,,或是因為他們分別被引向不同的方向。責怪其中的一方,,只能產(chǎn)生一種假象,,讓人覺得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或靠一些新行為可以挽救這樁婚姻,。那么就忽視了離婚背后的沉重而深遠的意義,,伴侶之間就會相互興師問罪。 在分手事件中,,人們重重借助憤怒和責備來逃避不幸和傷痛,。 兩個人很難干脆地分手,常常是因為他們沒有完全接受對方所付出的一切,,那么一方一定要對另一方說:“我接受你給我的好東西,,那是我很大的收獲,我會珍惜它,。我給你的一切,,我是心甘情愿的,它是你的,,可以保留起來,。我們之間的錯誤,是我的責任,,我會負責,,你的責任留給你自己,。我心平氣和地離開你?!比绻麄冋婺芘Φ剡@么說,,他們便能心平氣和地分手。 不負責任地分手常常會帶來破壞性的后果,。例如:如果一方說:為了我自己,,為了將來,我必須有所行動,,無論有什么結(jié)果都是你的事,。這樣分手之后,造成孩子尋短見乃至死亡的情況并不少見,。 連結(jié)既是愛的獎賞,,又是愛的代價。 第二章 男人和女人(下) 第八節(jié) 治療筆錄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上)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 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和愛相關(guān)的第一個系統(tǒng)法則就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當孩子從父母那里接受生命的時候,,所接收的只不過是父母先前從上一代那里接受來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是自己父母的父母,,也就是自己祖父母。當孩子按父母現(xiàn)實狀況接受父母時,,也就是當孩子珍惜父母給與自己的生命時,,愛才能取得成功。 付出和接受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失衡,,是孩子們必須面對的第二個“愛的法則”。 盲目的愛推動著她,,要重復(fù)母親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事情,,以便分擔母親的損失,。 第一節(jié)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付出和接受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付出和接受,,有三種常見的模式,會對愛造成損害: 不接受現(xiàn)實的父母 實際上,,他們常說:“我不喜歡你這一點,所以你不配做我的父親,?!被蛘摺拔倚枰臇|西,你沒有給我,,你沒有資格做我的母親,。”不顧事實地這樣說,,真是荒謬,。父母通過受孕和生產(chǎn)而成為父母。單憑這些,,已足以讓他們成為孩子的父母親,。 如果孩子們在自己的心中排斥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他們就會感覺到空虛和不完整。排除或貶低父母的結(jié)果總是一樣的,,就是孩子自己會變得被動,,感到空虛。這是引起抑郁的一種常見原因,。 就算孩子曾經(jīng)被父母傷害過,,他仍然可以這么說:“是的,你們是我的父母,。你們的一切也是我的一切,。我承認你們是我的父母,并接受你們生下我這一事實,。我接受你們給我的好處,,我相信你們已經(jīng)盡自己的所能,用你們認為最合適方式對待我,?!?那么,他就能無拘無束地處理曾經(jīng)認為是困難的工作,,在可能是很糟糕的處境下,,取得最好的結(jié)果。 當孩子拒絕按父母的現(xiàn)實接受他們時,,他們會讓父母感到愧疚不安,。如果孩子整天都不快樂,不斷地失敗和受苦,,而原因是缺乏父母的看管照顧,,那么父母就會深感愧疚不安。他們會覺得自己給了孩子生命,,卻又讓他們受到傷害,。如果孩子能夠克服他們童年時代所受的痛苦,學會快樂地生活,、滿意地生活,,那么,他們的父母就會感到欣慰,。因為孩子有了愉快的生活,,他們就不會緊抱著對父母的怨恨不放。他們會接受父母賦予自己的生命,,過上最好的生活,。盡管如此,很多人寧可讓自己沉淪在不幸之中,,也不愿欣然接受生命中的各種際遇,,拒絕幫助父母拋開過去的愧疚,不想讓父母得到安心。
孩子對父親的這些憎恨,,很大可能是他們母親的,,而不是自己的。太強烈了,,不可能僅僅是孩子們的憎恨,。他們呈現(xiàn)出了母親的憎恨,這一事實并不能保護他們避開憎恨帶來的后果,。 成為一個父親和父親是好是壞沒有一點關(guān)系。成為父親和母親,,本身是一個超越善良和邪惡的過程,。懷孕生小孩是延續(xù)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所以在評價他們的時候不能依賴道德判斷,。 “你做的一切,你自己要負責,。盡管如此,,你還是我的父親。不管你做過什么,,我們的關(guān)系不會改變,。很高興你給了我生命。就算你做了一些讓人討厭的事情,,我還是你的兒子,,不是法官?!?BR> 憎恨把他們和父親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在他們真誠地說出:“你所做的一切讓我們很辛苦,在這一段時間我們不想見你,。但是,,你仍然是我們的父親,我們會享受你給我們的生命,?!闭f了這些話,才能釋放自己。 付出和接受有傷害的事情 有些事情,,諸如債務(wù),、疾病、義務(wù),、困境,、不公或愚忠,以及個人努力所獲得的任何形式的特權(quán),,都是父母通過個人努力或者是由于環(huán)境因素而得到或遭受的,,并不是從上一代繼承下來,不是可以傳給下一代的遺產(chǎn),。保護孩子不受這些事物的負面影響是父母的責任,。當父母給出有害的東西,或者當孩子接受這些的時候,,愛就會受到傷害,。 孩子必須把自己和父母親區(qū)分開來,認清自己權(quán)利和責任的范圍,。這也是對父母的尊敬,,對父母的愛。 當伴侶的需求未被滿足時,求助對方或求助自己的父母才是最適合的,。當他們求助于自己的孩子以期得到安慰和安心時,,家庭中的角色和功能就顛倒了。這就是父母認同,,孩子假定自己是父母中的一方,。 家庭中的孩子呈現(xiàn)出過分的,不適當?shù)闹匾詴r,,是注定要失敗的,。沒有一個孩子能夠滿足自己父母的情緒需求,填補他們的空虛,。 問與答 父母認同就是一個孩子假設(shè)自己在父母親的位置上,。 接受自己的父母會產(chǎn)生一個奇特的效果,就是孩子和父母分離,。接受自己的父母意味著,,“不管你給我什么,,我都接受。你們給我的已經(jīng)太多了,,足夠了,。不論我還需要什么,我都會照顧自己,,或從其他人那里得到,,現(xiàn)在我會心平氣和地離開你們?!蹦蔷褪钦f,,“我接受你們給我的一切,雖然我可能會離開你們,,但我還是你們的兒子,。他們還是我的父母?!? 你的父母有權(quán)插手你的人生,,只要他們想這么做!你有繼續(xù)向前的權(quán)利,,無論如何,,只要你認為對的事情,你就有權(quán)去做,。 許多人發(fā)現(xiàn),,一旦成功地接受以前被拒絕的父母,所謂的 “中年危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中) 第二節(jié) 父母和孩子之間層階 當家庭系統(tǒng)中所有成員遵守層階的時候,,愛就能平穩(wěn)的傳達,。就像我們以前看到的一樣,,家庭里的層階必須符合三個標準:時間、重要性和功能,。 在重要性方面,,家庭中最重要的關(guān)系是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guān)系;接著依次是親子之間的關(guān)系,,大家庭里面的關(guān)系,,最后是自由選擇的團體之間的關(guān)系。 孩子成為伴侶間的借口 當你母親說她留在你父親身邊全都因為你的時候,,她并沒有告訴你整個事件的全部真相,。如果你認為她留下來是因為你,你就太看得起自己了,。她留在你父親身邊,,是因為她接受了自己行為的后果,。她是為他們雙方做這些的。這完全是兩碼事,。你并沒有參與他們的決定和協(xié)議,,因此,你要尊重她,,那是因為她愿意接受自己行為的后果,,而不是因為她為你做了什么。 如果你把這些看成她為你做的事情,,你就把真相扭曲了,。另一方面,如果你能明白她是欣然地接受自己行為的后果,,那才是對父親和母親最大的尊重,。 伴侶因為懷孕而結(jié)婚,也是這種情況,。他們并不是因為孩子而結(jié)婚,,而是因為接受了他們行為的后果。孩子并沒有在父母之間的協(xié)議中推波助瀾,,但是常常覺得要負責,,特別是在他們的婚姻不美滿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完全沒有必要責備自己,,沒有必要感覺到要負責任,。然而,很多孩子偏偏這么做,,他們覺得自己太重要了,。 不論父母之間發(fā)生了什么,都不關(guān)你的事,!不論他們告訴你什么事情,,你都要盡可能快地忘記!要保持自己的心靈和靈魂的清純,。掌握忘記的技巧,,是一種有治療作用的方法。這種忘記是一種精神上的歷煉,。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牽連到與自己無關(guān)的事情中,。 系統(tǒng)牽連 父母表現(xiàn)出違反孩子們利益的行為時,你就可以假定,,他們受到了系統(tǒng)內(nèi)早些時候某些違反愛的法則事件的影響,。父母們自然會期望他們的孩子不要像自己那樣受苦,當孩子受苦的時候,,他們也受到痛苦的煎熬,;當自己的孩子面臨挫折和失敗時,,自己也會感到失敗和挫折。當父母的痛苦需要盲目地借助自己孩子的痛苦取得平衡的時候,,痛苦就會從這個人傳給另一個人,,從這一代傳到下一代,沒完沒了,。家庭系統(tǒng)排列常常會展現(xiàn)出家庭內(nèi)貫穿于幾代之間的傷害和痛苦的模式,。孩子們的愛是無限的,而他們的生命經(jīng)歷卻有限,。通過受苦而和自己的父母連結(jié)在一切,,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在孩子們害怕變得像父母時,,其實他們能是在不斷地觀察自己的父母。因為,,不論想不想變得像他們,,都必須不斷地觀察自己的父母。那么,,他們變得酷似自己的父母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們表面上在跟隨占優(yōu)勢的一方,但實質(zhì)上卻在跟隨另一方,,即弱勢的一方,。最常見的是,母親的價值占主導(dǎo),,孩子們表面上追隨,,他們會在表面上拒絕自己的父親,私底下卻在效仿父親,,而且一般情況下,,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 偏離父母一方價值觀的孩子,,一般是在追隨另一方系統(tǒng)中的價值觀,。因此,違背父母中的一方,,常常是對另一方的忠誠和服從。如果孩子從一方那里直接或間接得到“不要像你父親或母親那樣”這樣一些信息,,那么他們的忠誠會要求他們能變得更像被禁止的一方,。 通過維護對一方父母表面上的忠誠和另一個實質(zhì)上的忠誠,孩子才能夠維持整個家庭,。然而,,這種家庭中是很難達到平衡的,,系統(tǒng)中的成員很難體驗到自然和輕松的愛。因此,,父母中一方永遠不可能真正戰(zhàn)勝另一方,。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下) 第三節(jié) 親子關(guān)系中的難題
私生子
照顧年邁的父母 當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接受這種責任的時候,,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和兒女分離并不是很困難,。因為,,在他們需要的兒女的時候,兒女就會出現(xiàn)在自己的身邊,。
用通常的方法看待亂倫,,治療師就沒有把家庭看成一個整體,而是看成兩個分開的個體:作惡者通常是一個男人,,受害者是他的女兒或繼女,。我們會問:這個家庭中正在上演著什么?對孩子來說,,什么才是最的,?她需要什么才能找到平靜?如果你把家庭看成一個整體,,你會看見常常是父母之間有問題,,孩子只不過是應(yīng)召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亂倫常常是一個家庭問題,,只有父母雙方共同作為的情況下才可能發(fā)生,。說得更駭人聽聞一些,那就是,,父母雙方都是參與者,,只不過是男人在臺前而母親在幕后罷了。 亂倫是家庭中糾正付出和接受之間不平衡的一種嘗試,。在這種情況下,,女人會試圖平衡他們之間性的赤字,會通過把女兒提供給男人,,或者把女兒隨便地塞給那個男人,,以這作為補償來維持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更有甚者,,在個別家庭,,女兒甚至會主動把自己奉獻給父親或者繼父,以便幫助母親牽制住這個男人,,讓他不要離開,。 解決的辦法就是讓女兒能夠真誠地說:“媽媽,我同意為你做這些事,?!辈Ω赣H說:“爸爸,我為媽媽做這些,?!卑l(fā)自內(nèi)心地說出這些句子,孩子就能夠表達出對父母天真無邪的愛,,一表達出原始的美和力量,。對她來說,解決辦法是說出真相,,指出系統(tǒng)的動力,,公開宣布自己的愛,指明母親在亂倫動力中扮演的角色,,讓自己意識到是在幫助解決父母問題并從中抽身而出,。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愛。你已經(jīng)竭盡全力做到最好了,。而現(xiàn)在可以把這個問題交回大人了,。”這是他們的問題,,他們能處理,。 第四章 家族群體良知 家族如果你的所作所為不符合愛的要求,愛便會枯萎和死亡,,而你會時時為之付出代價,。在關(guān)系中遵守愛的法則是謙恭的行為。順從它,,我們的自由和生命非但不會受限,,反而更加有利。就好像在河里游泳一樣,,河水載著你向前,,如果你順流而游,你便能很輕易地到達彼岸,。
在我們的親密關(guān)系中,,支持我們的形形色色的愛的法則,對其他的關(guān)系系統(tǒng)并不適用,。如果涉及更大的整體和超然系統(tǒng)的話,,例如,涉及到上帝,、命運,、世界背后的一切奧秘,或者涉及世界的整體,,那時,,那些法則和原理解不再適用了。運用它們只能導(dǎo)致荒誕的結(jié)果,。 第二部分 心理治療注意事項
治療師的心態(tài)是系統(tǒng)排列治療工作成敗的關(guān)鍵,。 第一節(jié) 看 “觀察”這個詞是指觀察個體的細節(jié),而不是把握整體,。當我看一個人的時候,,我會把他當成一個整體。 在治療的過程中,,只有看才能為解決問題做準備,只有這樣去看才有價值,。 第三節(jié) 超越善惡的全盤思考 當我看人們時,,是在他們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中,、在更大的整體環(huán)境中以及在他們所屬的團體和亞文化中看他們的。 不能完全孤立地看待善良和邪惡。如果你要對一個完整的人進行工作,,你必須超越道德的判斷,。這樣,你才能看到更大的系統(tǒng)現(xiàn)象,以及它們對個體的影響,。 在系統(tǒng)心理治療中,,要始終保持人性本善和人們受到牽連才會做壞事這樣的立場,避免籠統(tǒng)的道德判斷,。在任何心理治療中,,擺脫人性是邪惡的這一觀念始終是有益的。 我認為在西方人的思想中有一個基本的錯誤,,就是人們總以為個人有選擇和塑造自己命運的能力,。但實際上有很多強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例如歷史的力量,。 個體在隨心所欲的情況下,要對自己負責,。但是當個體被卷進事件的大潮流里的時候,,他就不自由了。自由選擇的空間常常是很有限的,,但是你自己行為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就算行為不是你自由選擇的,個體都要背負系統(tǒng)的責任,。 第四節(jié) 行為導(dǎo)致后果 所有大邪惡的行為,,都是那些認為自己在同樣情況下比別人好的人做出來的,因為他們在裁定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好,,這樣,,他們也就處在邪惡的危險之中。 第八節(jié) 感覺的分類 我劃分了四種不同的感覺:原生感覺,、派生感覺,、系統(tǒng)感覺和超然感覺。 治療中處理的大多數(shù)感覺是派生感覺,。它們的基本功能是讓人確信當事人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動,,因此它們需要做作、需要夸大,。當派生感覺做崇時,,你感覺到弱小,其他人會覺得你需要幫助,。如果那種情緒夠生動的話,,幫助人的人就不會注意到,在這種情況下,,其實他們一點都幫不上,。 人們擺脫不了派生感覺,必然就看不到事實,。事實會打亂人們用來維持派生感覺,、避免變化的內(nèi)在景象,會被事實沖散,。帶著派生感覺的人接受治療時,,常常會閉上眼睛,退縮到自己的個人世界里,。提醒他們睜開眼睛看著周圍的世界,,對治療有幫助。我高訴他們:“看這里,,看著我,。”如果他們一睜開眼睛向外看,,感覺就消失了,,那么你就會知道他們陷入了派生感覺。在生活和治療中,,原生感覺出現(xiàn)時,,每個人都會自然地生出同情,也覺得可以產(chǎn)生自然,、恰當?shù)姆磻?yīng),。帶著原生感覺的人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力量,有采取有效行動的能力,。因為原生感覺指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它們不會維持很長時間,。它們出現(xiàn)了,,去執(zhí)行自己的使命,然后又離我們而去。派生感覺持續(xù)時間比較長,,表達之后會變得越來越糟,,而不是越來越好。 只有完全表達出來的原生感覺才是有益的,。如果你有一種原生感覺,,不必為之難為情,因為感覺對羞恥有一個準確的界限,。展現(xiàn)出原生感覺時,,幾乎沒有人會嘲笑你。相反,,其他人常常會深受感動,,觸動真情。 派生感覺并沒有同樣的羞恥界限,,表達派生感覺市,,很可能惹人恥笑。你不會相信派生感覺能照顧你,。派生感覺有一些感染力,,它們是戲劇化的,是令人興奮的,,并會產(chǎn)生活生生的存在假象,。但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代價是,那個人必須維持弱小和無助的形象,。 解釋和說明也會分散當事人的思想,。不能把人們引向原生感覺,只能趨向于把人們困在維持派生感覺的景象中,。 悲傷可以是原生的或派生的,。如果我們接受這個傷痛,允許它表達出來,,悲傷最終可以完結(jié),,我們也就無所牽掛,重新開始,。但是,,人們常常并不向悲傷屈服,從而把它改變成派生感覺:自戀或者想得到其他人的憐憫,。如此派生出來的悲傷,,可以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持續(xù)存在,拒絕接受明確的,、充滿愛意的分離,,否認遭受損失的事實,。這是原生悲傷的可悲替代品。 原生的罪責感能引導(dǎo)人們棄惡從善,。派生的罪責感會轉(zhuǎn)化成提心吊膽的行動,。因為某些原因不想發(fā)生正面變化的人們,必然把他們的原生罪責感轉(zhuǎn)化成派生罪責感,。 報復(fù)的愿望也有原生和派生之分,。原生的報復(fù)允許調(diào)解,當它讓受傷者和傷害者雙方都得到解脫時,,它便是恰當?shù)?。派生的?fù)仇讓傷害持續(xù)下去,讓系統(tǒng)的不平衡持續(xù)下去,,并阻撓解決,。世代流傳下來的部族間的爭斗就是一個例子。復(fù)仇者覺得需要為自己所受的不公正報復(fù),,他們的行動常常是針對那些沒有做錯事的人,。 憤怒有原生和派生形式。原生憤怒清理了一個關(guān)系,,完結(jié)之后沒有留下任何創(chuàng)傷,。派生憤怒常常是我們對某人做了一些事情之后出現(xiàn)的,某人會因這些事對我們滿懷憤怒,。他表現(xiàn)出來的憤怒,,正是我們引發(fā)出來的他內(nèi)在的憤怒。派生憤怒和派生罪責感一樣,,常常是不行動的理由,。 當苦難是原生的時候,當事人會忍受他必須忍受的東西,,然后收拾殘局,,重新開始。當苦難是派生的時候,,他們就開始了苦難的下一個回合,。抱怨常常是接受的變形表現(xiàn)。 我對治療師有個建議,,進行工作時不要只圍繞著派生感覺,,可以通過講一個笑話或切換注意的焦點來轉(zhuǎn)移當事人的注意力。我們的目的不是改變當事人的體驗,,而是指導(dǎo)他們?nèi)プ⒁庠杏X,,那才是找到解決方法的首要條件。 第三類感覺是我們從系統(tǒng)中得到的感覺,,那就是,,當事人覺得是自己的感覺,,實際上卻是另一個人的。一個人自己感覺到的不是屬于自己的感覺,,而是其他某個人的感覺,這一點會讓大多數(shù)人覺得奇怪,。 第九節(jié) 選擇的痛苦與命運的痛苦 在我看來,沒有一定程度的痛苦和罪責,,那種共同感就不可能出現(xiàn),。痛苦和罪責是把集體聯(lián)系在一起的強大力量。 第十節(jié) 注重事實,不要急于判斷 我們文化中精神分析的負面影響之一,,就是我們重視的常常是對問題的解釋而不是問題的本身,。太荒謬了! 第十一節(jié) 解釋,,要觸及愛 只有在適當?shù)那闆r下,,在觸及內(nèi)心深處時,解釋才有效果,。解釋只有在觸及當事人的愛,,激活它并肯定它的時候才有效果。根據(jù)當事人的反應(yīng),,我們來判斷所作的解釋是否合適,。 第十二節(jié) 隨意解釋和自以為是 我們處理嚴重的事情時,必須服從命運的安排,,要向命運鞠躬,。 第十三節(jié) 過分戲劇化 記憶常常是當事人用來維護自己受害者身份或維持一個問題,,心理治療常常會增強這種傾向。 第十四節(jié) 假的好奇心 當我們想知道的東西超出有效行動所需的范圍時,這樣的好奇心是破壞性的,。 第十五節(jié) 放棄控制 在處理完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之后,治療師必須面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悲劇事實,。他們常常認為自己正在說一些獨到的東西,,但是說出來之后,才發(fā)現(xiàn)當事人早已經(jīng)知道了,。有時候他們沒有注意到,甚至這些東西都是從當事人那里得來的,。精神的轉(zhuǎn)移就好像風一樣,。 第十六節(jié) 有效的治療性陳述 我認為是正確的,我就說出來,,但我并不信奉它,。 第十七節(jié) 接受責任還是包攬責任 你先得服從一下自己的感覺,,用心體會體會,覺得自己了不起,,逞強承擔責任和接受當事人的系統(tǒng)給你的責任,,這兩者之間有什么不同。 第十八節(jié) 恰當?shù)恼Z句 當你接受發(fā)生的事情時,不依靠定義,,你能更清楚地明白發(fā)生了什么,。 第十九節(jié) 治療記錄 法則是隱藏的某些東西。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系統(tǒng)也是按照某些法則發(fā)展的,。人的生命和人的關(guān)系的真正法則包含并隱藏在生活現(xiàn)象中,。我們常常不能立即發(fā)現(xiàn)它們,如果為了符合我們的愿望而設(shè)法創(chuàng)造它們,,那就適得其反,。 解決問題的畫面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可以在以后數(shù)年間持續(xù)地引起變化,。 第一節(jié) 建立系統(tǒng)排列 建立系統(tǒng)排列的第一步,,就是要獲得這個家庭的基本資料。主要任務(wù)就是要找出屬于這個系統(tǒng)的所用成員,。治療師首先詢問家族中有沒有發(fā)生過一些不尋常事件,,諸如死亡、自殺,、分離,、離婚、意外,、殘疾,、重病和缺席等。 有關(guān)人品方面的描述以及對人的評價必須禁止,。當事人在建立一個系統(tǒng)排列時,,必須態(tài)度嚴肅,出發(fā)點必須是正面的,。系統(tǒng)排列可以產(chǎn)生很深刻的影響,。基于這個原因,,整個群體必須要有專注,、相互協(xié)作的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