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烏藤
【拼音名】Shǒu Wū Ténɡ 【英文名】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別名】 夜交藤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殘葉,捆成把,,干燥,。 【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長短不一,直徑4~7mm,。表面紫紅色至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縱皺紋,,節(jié)部略膨大,,有側(cè)枝痕,外皮菲薄,可剝離,。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紫紅色,,木部黃白色或淡棕色,,導(dǎo)管孔明顯,髓部疏松,,類白色,。無臭,味微苦澀,。 【鑒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有時殘存,。木栓細胞3~4列,含棕色色素,。皮層較窄,。中柱鞘纖維束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纖維壁甚厚,,木化,;在纖維束間時有石細胞群。韌皮部較寬,。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導(dǎo)管類圓形,直徑約至204μm,,單個散列或數(shù)個相聚,。髓較小。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2)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3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首烏藤對照藥材0.2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素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為展開劑,置預(yù)飽和15分鐘的展開缸內(nèi),,展至3.5cm ,,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4:1)為展開劑,,展至7cm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分別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曬干,。 【性味】 甘,,平。 【歸經(jīng)】 歸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安神,祛風通絡(luò),。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貯藏】 置干燥處。 【摘錄】 《中國藥典》 |
|
來自: 黃國堅8 > 《第三節(jié) 補血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