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認為治家應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嚴明家規(guī),。 (二)盡孝悌,除驕逸,。 (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財,。 (五)聯(lián)姻“不必定富室名門”,。 (六)家事忌奢華,尚儉,。 (七)治家八字:考,、寶、早,、掃,、書、疏,、魚,、豬。 (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 (九)不可厭倦家?,嵤隆?/p> (十)擇良師以求教,。 他的這些理念中有許多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也同樣適用,。例如,“勤理家事,,嚴明家規(guī)”放到現(xiàn)在,,就是讓我們多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能養(yǎng)成自己動手的良好習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與這如出一轍,,同時家規(guī)嚴明有利于他們從小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盡孝悌,,除驕逸”就是要盡到孝道,,同時還要戒驕戒逸;“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是提倡勤奮學習、勤勞工作,,反對奢侈懶惰,,“不可厭倦家常瑣事”,。對于生長在富貴家庭的孩子還說,,戒驕奢、倡勤儉,、主敬恕,、不忘本尤為重要。 同時曾國藩還將“勤,、孝,、儉、仁,、恒,、謙”六項內容,通過訓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師教等六種方法,全面深入地傳授到子女身上,、灌輸到子女心中,、融化到子女的血液里。這些也是我們需要借鑒的,。 1,、訓教。 曾國藩善于提煉家訓,,以培養(yǎng)淳樸的家風,,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從而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長,。他將祖父星岡公治家之方提煉為“八個字”:“考,、寶、早,、掃,、書、蔬,、魚,、豬”,,又將其不喜歡的東西概括為“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醫(yī)藥(指補藥,、保健藥之類),、不信僧巫”,還將自己立身處世治學做事的體會歸納為“八本”(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三不信”,、“八本”、“三致祥”就是曾國藩給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訓,。他認為“無論治世,、亂世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他反復叮囑子弟“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諄諄告誡諸弟子侄謹記家訓,。他把家訓、家風與家運聯(lián)結在一起,,認為家運取決于家中氣象——生氣和斂氣,。“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 2,、信教。 曾國藩身居要職公務繁忙,,長年在外,,無法經常督促子女,于是寫信成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閱讀子女書信,并及時回復,,細加指點,。 3、言教,。 曾國藩只要跟紀澤,、紀鴻等子女在一起時,總是精心指點做人之道,、讀書之方,、習字之法,無微不至,。如“看生書宜求速”,,“溫舊書宜求熟”,“習字宜求恒”,,作文“宜若思”,,讀書要“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讀經典“猛火煮漫火溫”以及“讀書須勤作札記,,詩文與字宜留心摹仿”。他還對紀澤,、紀鴻因材施教:“澤兒天資聰穎,,但過于玲瓏剔透,宜從渾字上用些功夫,。鴻兒則從勤字上用些功夫,。”針對紀澤“語言太快,,舉止太輕”的缺點,,要求“力行遲重”,即“走路宜重,,說話宜遲,?!?/p> 4、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曾國藩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給子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堅持不懈,。他所寫日記,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5,、事教。 曾國藩善于從家務勞動入手整飾家風,,即使富貴及頂時,亦告誡子弟切不可喪失鄉(xiāng)間以勤儉治家的根本,。同治三年,,曾國藩夫人、女兒,、媳婦來到安慶督署,,他“共辦紡車七架,每日紡聲甚熱鬧,?!辟F為總督家屬,卻要自紡棉紗,;堂堂督署后院,,終日響著紡車聲,可見曾國藩治家之嚴與曾家家風之淳厚,。從生活學習中教育子女,,用具體的事物教育子女,這樣的教育最生動,、最深刻,,一生都銘記,一輩子都受用,。 6,、師教,。 曾國藩自己尊師敬賢,對子女重視“擇良師以求教”,。 曾國藩的治家教子之道,、曾國藩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我國教育思想的瑰寶,;對我們今天的現(xiàn)代教育,,仍有著強大的指導意義。 寒素 勤勉 篤學 曾國藩家教的核心理念是寒素,、勤勉,、篤學,其中篤學是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 (一)寒素 “寒素”是曾氏家風的基調,。“寒素”即儉樸清白的意思,。夏令營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都有所感悟,,可是,由于一些社會原因,,“夏令營活動”成了一些學生攀比的對象,,這與我們的初衷是背道而馳了。所以,,夏令營活動的開展應該以“儉樸”為原則,,同時,在活動過程中也要大力宣揚儉樸,,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對值得提倡的,,哪些行為是該改正的。 (二)勤勉 “勤勉”是曾國藩家風的主旋,。有道是“疏懶人沒吃,,勤儉糧滿倉”,出身貧寒的曾國藩深諳保持勤勞的習慣,,對于官宦人家子女的成長有著特殊的作用,。同樣,對于參加夏令營活動的孩子來說也是很值得提倡的,,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要以己之力在細微之處加強自身的鍛煉。 (三)篤學 “篤學”是是曾氏家風的內核,,曾國藩本人就是篤學的一生,,他鍥而不舍的治學精神為家人樹立了楷模。當然,,篤學放在夏令營活動中就是指要不斷地進取,,哪怕是很微小的事情,,只要是自己沒做過或者不會做的,都要認真學習,。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欠缺,并鼓勵他們認真學習,。給孩子們多創(chuàng)造一些這樣的學習機會,,而不是通過課本知識的傳達,這樣的學習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勤 孝 儉 仁 恒 謙 曾國藩的治家理念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六個部分,,即“勤、孝,、儉,、仁、恒,、謙”六字,。 1、勤,。 曾國藩認為子女教育中“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奮學習,、勤勞工作,,反對奢侈懶惰,“不可厭倦家?,嵤隆薄a槍ψ拥苌L于富貴家庭,、慣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特點,,曾國藩特別強調戒驕奢、倡勤儉,、主敬恕,、不忘本。他認為“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從不準許子女睡懶覺,。在家里男要掃地、種菜,,女要做飯,、織布。妻子女兒跟他同住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府時,,他規(guī)定她們白天下廚做飯菜,,夜晚紡紗織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2,、孝,。 “百善孝為先?!痹鴩岢氨M孝悌,,除驕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愛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3、儉,。 曾國藩認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財”,“家事忌奢華,,尚儉,。”他自己的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他不準子女積錢買田,,衣勿華美,。對子女的婚姻,他認為品德為上,,聯(lián)姻“不必定富室名門”,。曾國藩深刻認識到:“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也矣?!比说谋举|有好逸惡勞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積足夠的錢物讓子女花銷,他為什么還去吃苦呢?結果坐吃山空,。如果“一無可恃”,,則逼得他們去奮斗、去謀生,、去立業(yè),,結果能成大器。 4,、仁,。 曾國藩教育子女仁義待人,認為“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痹鴩羁痰刂赋鲵溕莸暮μ帲吧w達官之子弟,,聽慣高議論,,見慣大場面,往往輕慢師長,,譏彈人短,,所謂驕也。由驕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無惡不作,,皆從驕字生出之弊,。”為此他告誡子弟:“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人人須記此二語也,。”“吾家現(xiàn)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仆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吾則不忘蔣字街賣菜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坳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自知謹慎矣?!?nbsp;他要求紀澤,、紀鴻等日修“四課”,“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nbsp;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讀家風,不要有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添茶?!辈辉S子女斥罵仆傭,,不許輕慢鄰居,不許仗勢欺人,。 5,、恒。 曾國藩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窮,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觀海,,如牛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庇诖巳?,曾國藩特別看重有恒。他教導紀澤“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背U撸阋病,!皩W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弊龅接泻?,既是易事,又是難事,。說易,,因為人人可以做到。說難就在于難堅持,,堅持幾天可以,,支持幾個月就難了,堅持幾年,、十幾年,,一輩子更難了。然而,,只有“守?!保拍塬@得成效,。曾國藩結合自己的體驗,,對兒子說:“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蓄養(yǎng),日見其大而不覺耳,?!币虼耍磸鸵髢鹤印翱?、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6,、謙,。 曾國藩一生謙虛誠敬,謹慎持重,,整肅端莊,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勞為體,,以謙遜為用,,以藥佚驕”。在對子弟的為人教育中,,他多次強調主敬恕,。他說:“圣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庇终f:“作人之道,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曾國藩寫的歧求詩中有“善莫大于恕,,德莫兇于妒”二語,,他教育子弟待人寬厚、寬容,,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在給弟弟的信中叮囑:“子侄輩須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恕則不肯損人利己,,存心漸趨于厚,。” 曾國藩教育思想 自從著名作家唐浩明《曾國藩》小說的出版,,“曾國藩熱”不斷升溫,。曾國藩,湖南雙峰荷葉人,,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不僅在政治,、軍事、洋務上有顯赫的功績,,而且在治學,、治家等教育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青年毛澤東對曾國藩推崇備至,,評論曾國藩“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1942年在延安,,毛主席勸黨內高級干部“要讀一點曾國藩的家書”,。在今天的韶山毛澤東紀念館內,,有一套光緒年間出版的《曾國藩家書》,扉頁上寫有“潤芝珍藏”字樣,。因此,,曾國藩教導子弟讀書、明理,、勤勞,、儉樸,繼承和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其家教思想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值得今人借鑒。 在曾家大院的正中廳屋懸掛著曾國藩手書的《曾家八本家訓》: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曾國藩家書·致紀澤,、紀鴻,咸豐十一年三月》),。 曾國藩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非常嚴格,,雖然他常年在外做官、帶兵,、打仗,,但家信未嘗間斷,溫言細語,,言傳身教,,諄諄誘導,勤勞儉樸,,知書達理,,不求做官發(fā)財,不以優(yōu)越地位自居,。 曾國藩家教特色及其影響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曾氏認為應當“耕、讀”并列,,不要丟失農家子弟的本色,。“耕”(包括種菜,、養(yǎng)魚,、養(yǎng)豬等)可養(yǎng)子弟勤勞之品質并使家衣食足而有生機,;“讀”則可使家有書香之氣。二者結合,,則既能提高子弟的各種能力,,又能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 在耕讀教育方面,,曾國藩強調:“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必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習之,。”又嚴格規(guī)定:“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椅、牧糞,、鋤草,,是極好之事?!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出,, 曾氏把“耕讀”教育擺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它是家道充滿活力,、延續(xù)不改的輔助力,。如果不進行耕讀,家庭就像一輛車沒有了潤滑油一樣,,會影響其運轉的,。 第二,曾國藩認為,,對子弟進行教育,,要力持“勤、敬”(謙恭,,恭敬),,戒驕、戒惰,、戒奢,。眾所周知,,人類歷史進入父權制以后,家中事務,,多由男子擔當作主,,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結構更是如此。曾氏從家庭全體成員,,不管是男是女,,是長是幼,都應有出息,,不致家道敗落的信念出發(fā),,縱觀考察其歷史經驗教訓,明確指出:“歷觀古來家世長久者,,男子須講求耕讀二事,,婦女須講求紡績酒食二事?!痹险J為,,理論與事實相輔相成, 缺一不可,, 勤敬二字則貫通其中,,這是家世興衰好壞的基本準則。 與勤敬相反的則是“傲惰”,。曾氏認為,,教訓子弟的關鍵為力戒“傲惰”。他反復提醒在鄉(xiāng)下主持家業(yè)的弟弟曾國潢,,好好管教子侄輩,,“謹記愚兄之去驕去惰,則家中事弟日趨于恭謹而不自覺矣”,。 在教育子弟戒傲戒惰的同時,,曾國藩還主張力戒奢侈。見鄉(xiāng)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臣(頤)指氣使,,此即日習于傲矣?!彼鲝垼航浒炼?,必須以守謙勤為主;戒奢侈,,必須以崇尚儉約為主,。 第三,曾氏家庭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孝友”,,即對長輩要孝敬,,對子弟友鄰要和善,,兄弟之間要團結。曾氏最痛恨的是仕宦之家,, 因為它能延續(xù)一二代者實不多見,,最欣賞的是孝友之家,次則耕讀之家,,如能把孝友與耕讀二者結為一體,,那么家世將有可能永不衰敗??梢?,曾氏把“孝友”的教育擺到了何等重要的地位。 曾氏家庭教育內容全面,、細致,這除了表現(xiàn)在上述三個方面外,,還表現(xiàn)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亦包括對婦女的嚴格訓導。 第四,、曾國藩家教思想的影響 曾氏家教思想,,雖然深深打上封建思想的烙印,但誰也不能否定他在教育子女方面獲得的成功,,誰也不能否定其對社會各階級,、各階層人們的影響。 影響之一:對其子弟后代的影響,。同是清末“高干子弟”,,曾紀澤,、曾紀鴻沒有變成“衙內”和大少爺。曾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自學而通英文,,成為清末著名愛國外交家;曾紀鴻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學也已取得相當成就,。不僅曾國藩的兒子個個成才,曾家的孫輩還出了曾國鈞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寶蓀,、曾約農這樣有影響的教育家和學者。據有關調查統(tǒng)計,,當今曾國藩的后代遍布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且多為科技、教育文化工作者,,有的還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影響之二:對社會各階層,、各階級的影響。曾國藩的治家思想和方法,,從清末到民國,,從富家到貧民,從官僚士大夫到普通民眾,,都曾把曾氏家訓奉為至寶,。至今仍在人們的心目中留有一定的痕跡。當今部隊將軍已有少將以上100多位來曾國藩故里指導工作,,湖南大學,、湖南師大、廣州師大等把曾國藩故里作為大學生實踐基地,,中央各部委的領導很多是曾國藩迷,,臺灣、香港,、新加坡,、美國、日本游客絡繹不斷,。 影響之三:在當今,,曾國藩的教育思想深深影響著曾國藩的家鄉(xiāng),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曾國藩故里雙峰縣民風淳樸,,尊師重教,是湖南省著名的狀元之鄉(xiāng),、名人之鄉(xiāng),、女杰之鄉(xiāng)、書畫之鄉(xiāng),,有兩院院士曾昭掄,、劉耕陶、劉蕓,、謝和平,、鄧啟東。每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多人,,學子崇尚文明、吃苦耐勞,。其中在海外留學的博士,、專家、科研人員五百多人。三十年來,,雙峰縣的教育長盛不衰,,先后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湖南省辦學條件改善先進單位,,特別是關心下一代工作,,成為全國的先進典型。歷任離退休的縣委書記,、縣長,、人大主任、政協(xié)主席擔任縣關工委的主要領導,,縣,、鎮(zhèn)、村三級建立關心下一代網絡,,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擺在首位,,全縣籌集的關心下一代基金已達1360萬元??h關工委每年拿出100萬的資金扶貧獎優(yōu),,評選優(yōu)秀家長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標兵。 曾國藩家教思想,,既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和條件下得到了發(fā)展,,并賦予了新的內容,,取得了實際的效果。雖然帶有他那個階級的烙印,,但其中很多家教特色如戒奢,、驕、惰,,守勤,、儉、樸等,,至今仍閃閃發(fā)光,。我們應該通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具有合理性的精華,,在弘揚中華文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fā)揚光大。 曾國藩的家教理念 曾氏后裔,,人才輩出,,長盛不衰。曾國藩家書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國藩三個兒子,,五個女兒。二兒子曾紀澤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兒子曾紀鴻是清代著名的數學家,。孫輩曾廣鈞是曾家第二個進士,23歲中進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輕的一位,。孫女,曾廣珊是著名詩人,,她兒子就是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優(yōu)秀,,大部分在學術,、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如曾約農,,英國倫敦大學理科工程課學士,臺灣東海大學校長,;曾寶蓀,,國際知名教育家;中國第一個在倫敦大學獲得理科學士的女生,,過湖南省第一女師校長,,第二女子中學校長等職;并曾多次出席世界有關政治,、教育,、宗教性質的會議,如出席倫敦世界校長會議,、印度世界和平會議,、聯(lián)合國婦女地位會議等。曾國荃的玄孫女曾憲植,,是我黨領袖葉劍英夫人,,早年投身革命,解放后任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她兒子葉選寧,,中將軍銜,現(xiàn)在廣州,。曾憲楷,,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昭掄,原高教部副部長,,著名化學家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教育的改革者和化學研究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昭燏,原南京博物院院長,,中國博物館學和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俗話說:“富不過三”,但曾氏后裔歷經100余年而不衰,,與其嚴謹的家教緊密相連,。儒家把“齊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國藩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根據,,經過自己的理解、消化,,獨創(chuàng)一套家教理論和方法,,對子孫溫言細語,不厭其煩,,言傳身教,,最終獲得成功。 曾國藩認為:“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即使在戎馬倥傯,、甚至生死未卜之際也不忘寫信回家,,語重心長,,諄諄告誡,,體現(xiàn)了他“憐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難得,。曾家門風以“八本”,、“三致祥”為里,以“耕讀”,、“勤儉”,、“和睦”、“敦厚”為表,,構筑了百年家族長盛不衰的堅固堤防,,也為今人提供了堪為典范的家教藍本。“八本”是“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yǎng)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痹鴩娓感菍倘?,則是“八字”、“三不信”,?!鞍俗帧笔恰霸纭?、考,、寶、書,、蔬,、魚、豬”,。書,,讀書,讀書方為明理君子,;蔬,,種蔬菜,蔬菜茂盛之家,,類步興旺,;魚,養(yǎng)魚,,魚躍于池,,亦有一種生機;豬,,養(yǎng)豬,,庖有肥肉,,養(yǎng)老待客;早,,起早,,早起三朝,可當一工,;掃,,掃屋,清潔之家,,人丁健康,;考,祖先祭祀,;寶,,睦鄰,人待人,,無價寶,。三不信是不信僧巫、地仙,、醫(yī)藥,。曾國藩終生履行家規(guī)。他帶兵打仗,,慣例是和同僚門一切吃完早餐才天亮,,即融洽了感情,又借此考勤,;早起的習慣一生未變,。曾國藩家世可謂“耕讀”傳家,“耕”代表耕作,。廣義的“耕”指要有一種謀生的職業(yè),;“讀”代表讀書,還包括廣義的學習,。富厚堂藏書樓三十萬卷是曾國藩子孫后代的無價之寶,。 他提出的治家“十大箴規(guī)”堪稱家道不衰的猛劑良方,足可為今人借鑒取法,。即1.子弟賢否,,四分由于家教,。2.居家之道,,不可多留余財。3.極盛之時,,預作衰時設想,。4.治家貴嚴,,不可拘束過甚。5.不可輕慢族親與近鄰,。6.兄弟間應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7.興家立業(yè),,不求立竿見影,。8.官宦子弟,以不干涉公事為第一義,。9.待兒女不可太嬌貴,。10.惟有遺澤惠后人。 曾國藩最終教育子女的是是普普通通的“不忮不求,,勤儉孝友”,,看似簡單,實很難,?!扒凇敝盖趭^;“儉”指節(jié)儉,?!靶⒂选敝感⒕矗坝选敝赣押煤湍?。他歷觀許多大家族的興衰得出“一家之興,,一國之盛,舍勤儉二字而不能”,,教導子女“不可浪擲光陰”,,并說“千古之圣賢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關于儉字,他自己堪稱楷模,,但主張“節(jié)儉不可流于刻薄”,,“情誼宜厚,用度宜儉”,。關于孝以“養(yǎng)親以得歡心為本”,,“孝敬之家,比獲吉祥”,。交友,,他認為“擇交是人生第一要事”,“一生成敗,,與朋賢否有關”,。他把友朋分為“戚友”,、“益友”、“摯友”,、“良友”,、“損友”等多種,告誡子弟“待友要寬,,律己要嚴”,、“與人為善,修好事不求報答”,、“對師友應有敬畏之心”,。 曾國藩認為為人之道有“四知”,做什么樣的人全由自己作主,,切忌“早享大名”,,少年得志。他還主張做人宜“厚重”,、“拙誠”,。建功業(yè)、寫文章,、修身養(yǎng)家,,都離不開“倔強”。歷盡磨難而成功的曾國藩對子弟說:“有所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處事上他主張“無論大小難易,,,,皆宜有始有終”,教導弟子既要有高遠目標,,胸襟博大,,又要腳踏實地,不拒繁細,,做事專注,,方能有成,面對不測,,泰然處之,。 曾國藩以文人領兵,積十四年之功終于打敗百倍于己的太平天國,,是其氣勝,,即修養(yǎng)方面強。曾國藩告誡子孫:“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浩大是真正受用,謙謹更是通往幸福之路,?!彼鲝垺疤竦貞眩拼松?、“節(jié)制欲望,,知易行難”、“控制怒氣,,如同降龍伏虎”,、“處相怨者,最見度量”,。 曾國藩經過幾年苦讀,,兩次落第,28歲才考中進士,,授翰林庶吉士,。早期主要熟讀四書五經,練習八股應試作文,。在第二次落榜后,,典衣借錢買了一部二十三史,使他的人生發(fā)生了重大轉折,。曾國藩為了報答父親,,特立“嗣后每日點十頁,間斷不孝”的誓言,;從此養(yǎng)成了對古文與歷史的愛好,。二十三史不僅成了他金榜題名的基礎,也是他日后學術研究和治過的基礎,。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為己之學” 是反復誦讀儒家經典,,目的是為自己如何做人,即完滿成就在內的德行和外在事業(yè),。曾國藩在在《家書·教子書》中對曾紀澤,、曾紀鴻等的讀書、言行反復教導,,證明讀經即是素質教育的觀點,,提出了諸多讀經方法等。 曾國藩認為讀書要先速讀,,觀其大意,;然后再精讀,把握重點,,有的則要記誦于心,。好比煮肉,,先要猛火煮開,然后小火慢煨,。反之肉永遠也不會鮮美,。 曾國藩說,讀書要持之以恒,,融會貫通,,才能成一家之言?!捌┤缇蚓?,以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一針見血地指出讀書不能涉獵太廣、太雜,;不能專心鉆研一門學問,,自然不能成為專才。 曾國藩認為“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痹鴩摹叭小笔亲x書的要訣,。他對“有識”非常強調,認為不能象河伯之觀海,、井蛙觀天那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一得而自足,。 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靠得住”,“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他主張“為人與為學并進”,,注重德育,,教會子弟做人。為培養(yǎng)子弟的高尚品德,,提出了為人“六則”:清,、儉,、明,、慎、恕,、靜,。要求曾紀澤、曾紀鴻等進“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修“四課”,,“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曾國藩針對子弟生長于富貴家庭慣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特點,,特別強調戒驕奢、倡勤儉、主敬恕,、不忘本,?!凹覕‰x不得一個奢字,,人敗離不得一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一個驕字,?!薄吧w達官之子弟,,聽慣高議論,,見慣大場面,,往往輕師慢長,,譏彈人短,,所謂驕也。由驕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無惡不作,,皆從驕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驕,,又多由于父兄為達官者,,得運乘時,,幸致顯宦,遂自忘其本領之低,,學識之陋,,自驕自滿,,以致子弟效其驕而不覺。吾家子侄輩亦多輕慢師長,,譏談人短之惡習,。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習,,力成其驕,;欲禁子侄之驕,先戒吾心之自驕自滿,,愿終身自勉之,。”“以勤勞為體,,以謙遜為用,,以藥佚驕”,。要求子弟“子姓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不許從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蹦凶右N才養(yǎng)魚,,女子要做鞋紡紗?!凹仪趧t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p> 曾國藩告誡子弟要惜福,,不忘本?!凹议T太盛,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人人須記此二語也?!胺布业浪钥删谜?,恃長遠之家規(guī),恃大眾之維持,?!?nbsp;“吾家現(xiàn)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仆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吾則不忘蔣字街賣菜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坳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自知謹慎矣,。”驕,、奢,、懶、貪是濫用而不惜福,、忘本的表現(xiàn),,結果是福變?yōu)榈湣?/p> 曾國藩為自己定下的進德修業(yè)十三門課程,其一就是“敬”,,整齊莊嚴,,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曾國藩一生誠奉敬字,,謹慎持重,整肅端莊,,也要求子女以此修身,,多次強調主敬恕。他致信弟弟:“子侄輩須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恕則不肯損人利己,存心漸趨于厚,?!?nbsp;“圣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薄白魅酥溃а匀f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nbsp;恕,即寬恕,,“善莫大于恕,,德莫兇于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教育子弟待人寬厚、設身處地,、推己及人,。 曾國藩的家教理念,是我國教育思想的瑰寶,;在當今仍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初探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戊戍變法的主要領導者,、大才子梁啟超對曾國藩推崇極至:“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狈Q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競者,?!苯倌曛袊闹饕宋铩⒅腥A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毛澤東對曾國藩也很欽佩:“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時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曾國藩作出不同的評價,。然而,無論是誰,,只要認真讀讀《曾國藩家書》,你就不得不嘆服他那深邃的極具特色的家教思想和絲絲入微感人肺腑的家教實踐,。 一,、 家訓家風傳家寶 嚴謹的家訓和淳樸的家風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長。曾國藩深諳此理,。他將祖父星岡公治家之方提煉為“八個字”:“考,、寶、早,、掃,、書、蔬,、魚,、豬”,又將其不喜歡的東西概括為“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醫(yī)藥(注:指補藥,、保健藥之類)、不信僧巫”,,還將自己立身處世治學做事的體會歸納為“八本”,、“三致祥”:“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靶⒅孪椋谥孪?,恕致祥,。”“八字”,、“三不信”,、“八本”、“三致祥”就是曾國藩給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訓,。他認為“無論治世,、亂世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他反復叮囑子弟“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諄諄告誡諸弟子侄謹記家訓,。他把家訓,、家風與家運聯(lián)結在一起,認為家運取決于家中氣象——生氣和斂氣,?!皶⑹?、魚,、豬,一家之生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曾國藩將家運,、家風這些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的事物,以便子弟操作,。他善于從家務勞動入手整飾家風,,即使富貴及頂時,亦告誡子弟切不可喪失鄉(xiāng)間以勤儉治家的根本,。同治三年,,曾國藩夫人、女兒,、媳婦來到安慶督署,,他“共辦紡車七架,每日紡聲甚熱鬧,?!辟F為總督家屬,卻要自紡棉紗,;堂堂督署后院,,終日響著紡車聲,可見曾國藩治家之嚴與曾家家風之淳厚,。 曾氏家訓,,代代相傳,人才輩出:長子紀澤擅英文,,為晚清著名外交家,;次子紀鴻精通數學,,貫通中西,著有《對數詳解》五卷,;孫輩有詩人曾廣鈞,;曾孫輩有曾寶蓀,、曾約農等教育家,、學者。 二,、愛之以德不姑息 愛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怎么愛,卻是一門大學問,。曾國藩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提出對子女“惟愛之以德,不欲愛之以姑息,?!睂ψ优敖讨郧趦€,勸之以習勞守樸”就是愛之以德,;如果給子女“豐衣美食,,俯仰如意”,就是愛之以姑息,。而姑息之愛,,使被愛者“惰肢體,長驕氣,,將來喪德虧行,。”他說:“吾觀鄉(xiāng)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對子女愛之過度,,嬌慣,、遷就、姑息,,就成為溺愛,,“愛之反而害之”,人世間此類教訓實在不少,。 自古奮斗出英雄,,從來紈绔少偉男。著名美學大師朱光潛說:“有錢難買幼時貧,?!痹鴩羁陶J識到:“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也矣,。”人的本質有好逸惡勞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積足夠的錢物讓子女花銷,,他為什么還去吃苦呢?結果坐吃山空,。如果“一無可恃”,,則逼得他們去奮斗、去謀生,、去立業(yè),,結果能成大器。 曾國藩不蓄錢物給子孫,,讓子孫“一無可恃”,,圖強發(fā)奮,實在是治家教子的一劑良方,。對子女不嬌慣,、不遷就,“愛之以德,,不欲愛之以姑息”,,這才是對后代的真愛深厚永久的愛。 三,、為人教育重進德 做父母的大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盼兒女長大后做大官,、當老總,、成明星,其實那都很渺茫,。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靠得住”,,“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子孫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他主張“為人與為學并進,?!倍⒅氐掠?,教會子弟做人是曾國藩的一貫思想。為培養(yǎng)子弟的高尚品德,,他提出了為人“六則”:清,、儉、明,、慎,、恕、靜,。他要求紀澤,、紀鴻等進“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修“四課”:“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p> 曾國藩針對子弟生長于富貴家庭,,慣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特點,特別強調戒驕奢,、倡勤儉,、主敬恕、不忘本,。這對經濟狀況越好,、獨生女子多的現(xiàn)代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痹鴩羁痰刂赋鲵溕莸暮μ帲骸吧w達官之子弟,,聽慣高議論,見慣大場面,,往往輕慢師長,,譏彈人短,,所謂驕也。由驕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無惡不作,,皆從驕字生出之弊,。”為戒驕奢,,他倡導勤儉謹慎之風,,“以勤勞為體,以謙遜為用,,以藥佚驕,。”為培養(yǎng)勤勞的風氣,,他要求子弟“守先人耕讀家風,,不要有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添茶,,要拾柴收糞,學習插田蒔禾等,?!蹦凶右N養(yǎng)魚,女子要做鞋紡紗,。 曾國藩諄諄告誡子弟要惜福,,不忘本。他說:“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人人須記此二語也,?!彼嬲]子弟:“吾家現(xiàn)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仆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吾則不忘蔣字街賣菜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坳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自知謹慎矣,。”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要懂得惜福,不要忘本,,不可濫用,。驕、奢,、懶,、貪是濫用的表現(xiàn)形式,濫用的結果是福變?yōu)榈?,所謂“福兮禍所伏”也,。 曾國藩在對子弟的為人教育中,多次強調主敬恕,。他說:“圣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庇终f:“作人之道,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慎也,,指的是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謹慎、認真,、重視,、不草率。道光二十二年曾國藩為自己進德修業(yè)定下的十三門課程中,,其一是“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曾國藩一生誠奉敬字,謹慎持重,,整肅端莊,,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恕,,即寬恕,,是一種人際關系的處置態(tài)度,。曾國藩寫的歧求詩中有“善莫大于恕,德莫兇于妒”二語,,他教育子弟待人寬厚,、寬容,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在給弟弟的信中叮囑:“子侄輩須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恕則不肯損人利己,存心漸趨于厚,?!?/p> 曾國藩對子弟的為人教育可謂針對性強,平實具體,,便于操作,,易于接受。 四,、 為學指導貴有恒 曾國藩祖輩,、父輩的家庭是湘中典型的耕讀之家。曾國藩推崇耕讀為本,,以耕養(yǎng)讀,,以讀治家。同治四年給澄,、沅二弟的信中說:“紀瑞侄取得縣案首,,喜慰無已。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諄囑瑞侄奮勉加功,,為人與為學并進,。” 曾國藩開導子弟“讀書明理”,,讀書“則家中風氣日厚”,,“讀書可變化氣質。”聰明的讀者不僅可以從書籍中吸取許多知識,,還能從中看出美丑善惡,、優(yōu)劣好壞,從而要求自己學習什么,,弘揚什么,,拋棄什么,久而久之,,性格氣質便在不知不覺間發(fā)生了變化,,思想品德得到升華。 怎樣才能做到讀書有成,,曾國藩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窮,,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觀海,如牛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庇诖巳撸鴩貏e看重有恒,,他教導紀澤“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背U?,恒也?!皩W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庇泻銓閷W實在太重要了,。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難事,。說易,因為人人可以做到。說難就在于難堅持,,堅持幾天可以,,支持幾個月就難了,堅持幾年,、十幾年,,一輩子更難了。然而,,只有“守?!保拍塬@得成效,。曾國藩結合自己的體驗,,對兒子說:“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蓄養(yǎng),日見其大而不覺耳,?!币虼耍磸鸵髢鹤印翱?、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曾國藩對子弟為學之道的指導可謂全面精細,,諸如:“看生書宜求速”,,“溫舊書宜求熟”,“習字宜求恒”,,作文“宜若思”,,讀書要“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讀經典“猛火煮漫火溫”以及“讀書須勤作札記,,詩文與字宜留心摹仿”等,這些為學之道對今人亦很有借鑒作用,。 五,、 因材施教倡開放 曾國藩指出,為學應“不棄天分”,,做父母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潛能,,因材施教,揚長避短。 紀澤“天分甚高”,,“記性平?!保鴩蟆白x書不必求熟”,,只求弄個明白,,又“作詩文爾之所短,即宜從短處痛下工夫,??磿鴮懽譅栔L,即宜拓而充之,,”他叫紀澤臨歐,、柳之帖,借歐柳的剛勁來醫(yī)治筆力的柔弱,,又叫他多抄錄些詞藻,,以為文章之潤色。這些都是根據紀澤的特點有的放矢的指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為人教育上,曾國藩對紀澤,、紀鴻也有不同的要求:“澤兒天資聰穎,,但過于玲瓏剔透,宜從渾字上用些功夫,。鴻兒則從勤字上用些功夫,。”還針對紀澤“語言太快,,舉止太輕”的缺點,,要求“力行遲重”,即“走路宜重,,說話宜遲,。” 六,、 保身為要重養(yǎng)生 曾國藩提出 “為人與為學并進”,又要求子弟“養(yǎng)生與為學,,二者兼營并進”,。足見他在家庭教育上重視子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曾國藩提醒子弟“吾人第一以保身為要。”又“以養(yǎng)生六事勖兒輩:一曰飯后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边€要子弟謹記養(yǎng)身要言:“不藏怒焉,,不宿怨焉”;“泰而不驕,,威而不猛”,;“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心欲其定,氣欲其定,,神欲其定,,體欲其定”等。 今春“非典”的侵襲向人們警示:健康第一,,保身為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身體鍛煉,,保持心情愉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曾國藩是一位好兄長,,好父親,,仁慈而嚴正,是子弟的楷模,。在數以千計的與弟書和教子書中,,體現(xiàn)了他對子弟極大的責任心和殷殷關注、諄諄教誨,,也使我們領悟到了他為人做事的厚重嚴謹和學問見識的博大精深,。今天,細讀《曾國藩家書》,,對于我們實施良好的現(xiàn)代家庭教育用有積極的意義,。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魏書生 李偉父親的單位近半年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曾國藩熱。關于曾國藩的傳記,,同事手中有好幾種,,還有幾種專寫曾國藩的小說,。李偉父親對這些不感興趣。但他聽說曾國藩是家庭教育的行家,,《曾國藩家書》是做父親必讀的書,,他十分重視自己獨生兒子李偉的教育,又不想看那厚厚的《曾國藩家書》,,想讓我給您介紹一下曾國藩的家教思想,,以便汲取有益的成分。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蔣介石都崇奉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蟆?/p> 他的家庭教育思想,,雖然忠于封建王朝,,仇視太平軍的思想特別突出,但他也很注重我國傳統(tǒng)道德的教育,,有不少可取之處,。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曾文正公家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等,,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導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一,、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 1.祖?zhèn)鞯闹渭抑āF渥娓冈衿辽朴诮洜I,,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治家方法,,為“八字,三不信”,。 八字的具體內容是: 考,,即誠修祭祀祖先。 寶,,即善待親族鄰里,。 早,即每天早起,。 掃,,即打掃屋室、院落,。 書,,即要多讀書,刻苦讀書做學問,。 蔬,,即要自己種菜。 魚,,即養(yǎng)魚,。 豬,即養(yǎng)豬,。 三不信是:曰僧巫,,曰地仙,,曰醫(yī)藥,皆不信也,。曾國藩在家書中反復向子弟灌輸這些內容并身體力行,,率先貫徹之。 2.曾國藩的治家之法,。曾國藩在咸豐十一年三月十三日寫給紀澤,、紀鴻的家書中指出:“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yǎng)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p> 二,、教育子弟讀書做學問 1.讀書明理,不求做官發(fā)財,。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p> 2.要刻苦讀書做學問。曾國藩利用自己好學的行為勉勵兒子說:“余在軍中不廢學問,,讀書寫字未甚間斷,,惜年老眼蒙,無甚長進,。爾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p> 3.讀書做學問要講究方法。曾國藩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給兒子的信中寫道:“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4.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他在給諸弟的家書中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p> 他說:“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圣賢,全由自己做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三,、教育子弟勤勞儉樸,,不要懶惰奢華 曾國藩咸豐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夜給兒子寫信:“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 他說:“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勤勞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p> 四,、教育子弟要謙恭謹慎 曾國藩是赫赫有名的大官,職務比當今王寶森之類飛揚跋扈的人高得多,,但他對子弟做人要求極嚴格,。他的家屬久居鄉(xiāng)間,他要求不要有官家風味,?!澳鞔龉僦耄氉鞔鍪棵裰?。門外掛匾不可寫‘侯府’,、‘相府’字樣,天下多難,,此等均未必可靠,。”“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望夫人教訓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儉之意,,則福澤悠久,余心大慰矣,?!?/p> 在曾國藩的指導下,其長子成為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次子研究古算學有相當成就,。不僅兒子個個成才,孫輩還出了曾廣鈞那樣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寶蓀,、曾約農那樣的教育家和學者。 顯然,,曾國藩對子弟的教導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他的擺事實,講道理,,以身作則,,要求具體的教育方法,也有可取之處?!?/p> 淺析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是曾國藩家庭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孝友”為德教之首;修身以達“天德”,;首倡虛心的治學之道,;包含老莊的養(yǎng)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啟示當代教育應以培養(yǎng)良好向善的人性為首要目標: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會文明進程中需要編譯的“源程序”:曾氏家教思想啟迪當代教育實現(xiàn)其育人功能的“培養(yǎng)基”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關鍵詞: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傳統(tǒng)文化 [來源"歲月聯(lián)盟"]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也是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率湘軍殘酷地鎮(zhèn)壓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使腐朽的晚清王朝得以茍延殘喘,,他也因而落下了一個“曾剃頭”的名號;另一方面他作為一代鴻儒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其道德文章,、為官治軍可謂卓絕一世,特別是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為后世所傳頌,。歷朝官宦貴族之家,,往往一代人便享用殆盡,由于教育不當,,其子孫驕奢淫逸,,放蕩不羈,最終走向墮落,,家勢因而衰敗,。曾氏家族卻代有英才,是海內極為少見的長盛之家,。究其原因,,就是曾國藩那套獨特的集傳統(tǒng)文化之精華而不同于傳統(tǒng),有著開拓品質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之源 曾國藩自幼發(fā)奮讀書,經,、史,、子、集無不涉獵,,從其求學歷程中,,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曾氏獲取傳統(tǒng)文化之精深,接觸面之廣博,這在清代列臣之中,,實屬罕見,。他是清代的大儒學家,畢生信守儒學,,信奉孔孟之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在他精心挑選認為足以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十二位圣哲中,,孔子就居其中,,他對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是推崇備至的。但曾氏并不是一位儒家思想的純粹守望者,,他并非一成不變地接納儒學,,儒學思想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了傳承又,融匯又創(chuàng)新的特質,。 他的儒學思想有其自己的特點:一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人世思想,。曾國藩的人生態(tài)度是人世的,這從其奮斗不止的人生歷履及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中可看出來,。當晚清政府面對勢如破竹的太平軍而束手無策時,,曾氏以一介儒生,無權的在籍侍郎,,苦心操辦團練,,親自率領湘軍與數倍于自己的太平軍作戰(zhàn),雖歷經挫折磨難,,九死一生,,但是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最終取得勝利,,挽救了行將崩潰的晚清王朝?!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曾氏是參透了這一道理的,。他一生高度關注家庭教育,,把教育子弟視為自己的重要義務和職責,這與他人世的人生態(tài)度是密切相關的,,這種積極人世的人生態(tài)度看重自身的社會作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價值,,他是按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來規(guī)范自己和家人的,。他深知家族要興旺發(fā)達,要長盛不衰的道理:“……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guī),;不恃一二人之驟發(fā),而恃大眾之維持,?!薄爸洳豢啥鵀橹背鲎钥鬃拥摹墩撜Z》,它是儒家思想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永不服輸的進取精神,,一種為人處世的至高境界,成為曾氏應對變幻莫測的社會人生,,復雜詭異的官場宦海的至理箴言,,也是他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思想。二是“調和漢宋,,博采眾長”的學術思想,。此處講的“漢宋”是指儒學在不同時代產生的兩個學術流派,“漢”即漢代儒學,,其特點是重視對五經的考證;“宋”即宋明,,講求四書義理,,討論身心性命修養(yǎng)問題。對于懦學內部的各種流派,,曾氏力持博采眾長,,無所偏倚的態(tài)度,因此他申明:“國藩一宗宋儒,,不廢漢學,。”除了儒學,,他還吸納了墨家,、道家的思想,他特別推祟老莊的道家思想,,列莊周為圣哲賢人,,盛贊其才,屢予征引,。甚至對與儒學分庭抗禮的法家他也能擇善而從,,他對法家思想的吸收,這也許是作為儒家“仁、義”思想信守者的曾國藩而日后為何會成為殘酷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曾剃頭”的最好注腳了,。曾氏對傳統(tǒng)文化兼收并蓄,,既表明他治學的博大胸懷,更是其家庭教育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三是“經世致用”的實用哲學,。曾氏在學術上整合了各家各流派的思想,他這種吸收眾長不是毫無原則的,,其基本出發(fā)點就是經世致用,,不論哪門學問、哪個流派,,都要講求在實際人世生活中踐行的效用,,這是曾氏所特別看重的。他認為治學應當循序漸進,,踏踏實實,,“若志在窮經,則須專守一經,;志在作制義,,則須專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則須專看一家文集,。作各體詩亦然,,作試帖亦然,萬不可以兼營并騖,,兼營則必一無所能矣,。”這種治學態(tài)度便是他篤于實踐,、勤懇踏實的實務精神的體現(xiàn),,更是他教育后代為人處世、治學為官所遵循的指導思想,。四是“治國,、平天下”為其人格理想的必然追求。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聯(lián)的自覺,,這是儒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氣”就是其所謂“大丈夫”必須具備的理想人格,千百年來它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意義上的仁人志士品格的形成,,“浩然之氣”已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影響到了曾國藩,。他是很富有民族憂患意識的,面對著積貧積弱的當時之舊中國,,一再發(fā)出建立機器局,,派遣留學生等倡議,主張學習西洋技術,,這種主張在頑固保守,、固步自封的晚清統(tǒng)治者眼中無異于 “洪水猛獸”,將會受到朝野方方面面的排擠和打擊,,而他不顧個人成敗得失和性命安危,,力排眾議,堅持己見,,并親自參與,,這需要極大的勇氣,而這種勇氣就源于他對“治國,、平天下”始終有強烈追求的理想人格,。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追求也成為曾氏家教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直接影響了子孫后代們愛國主義思想的鑄就,。在這方面,,他兒子曾紀澤就是一個典范,為收復新疆伊犁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是清朝政府外交史上的唯一勝利,。 淺析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1) 曾國藩的博學源于他畢生堅持不懈的讀書習慣。曾氏自幼勵志學習,,廣泛閱讀,,且勤作筆記,就是到他宮運亨通,、地位顯赫時也未曾停止過,讀書是他每日必作的功課,,如此勤奮研讀古代書籍,,如此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得他能博覽群書,,遨游于書海之中,,并能源源不斷地汲取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獲取歷代圣賢之靈氣,,融合自己頗有見地的思考,,從而化為具有他自己獨立人格品位的人文思想體系,以儒學為核心融匯眾家之精要的傳統(tǒng)文化便是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頭,。 二,、曾氏家庭教育思想 曾國藩對其子孫后代的教育可謂是“誨人不倦”,,從為人、為官到為學全方位地加以教導,,這集中體現(xiàn)在他寫的一封封家書中,,家書是他對家人進行教育的有效手段,從中折射出他頗有獨特之處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揉合儒,、墨兩家的德教思想 儒家歷來就有重視道德教育的傳統(tǒng),注重氣節(jié)與操守,,講究對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強調道德責任感和使命感,逐漸形成了一個長遠而深厚的道德教育傳統(tǒng),。作為近代有名的儒家碩學,,曾國藩也十分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一向主張德才兼?zhèn)?,甚而他更為注重的還是德這方面,,認為“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瀾,;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葉?!?nbsp; 1,,“孝友”為德教之首 “孝”被奉為“人道之始,百行之原”,,數千年來,,遵守孝道就是中國傳統(tǒng)家教思想的核心內容。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孝敬父母更是儒家思想所一貫倡導的傳統(tǒng)風尚,。孟子認為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孟子·盡心上》);孟子又云:“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儒家把“孝悌之義”作為德教的基礎內容是為了實現(xiàn)“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的教育目標和“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的社會理想,。 曾國藩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也非常重視這個“孝”字,他在家訓中寫道:“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凡所稱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彼J為孝敬和友愛是處理好家庭內部關系的基礎,,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體現(xiàn),是家庭能興旺發(fā)達的根本,。人們常說的因果報應,,在其他事情上未必全部能應驗,只有在只要孝悌友愛就立即獲得吉慶,,不孝悌友愛就立即招來災禍這個問題上,,沒有不應驗的。曾國藩反復告誡諸子弟說:“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滿,,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币驗樾⒕锤改甘遣鄣钠瘘c,,而擁有一顆博愛之心不僅是一個人培養(yǎng)善良品質和高尚情操的內在要求,更是他能否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品格前提,。 2,,修身以達“天德” 歷來人們對“天德”這一概念的闡釋頗多:“天德”者即“性也”,,這源自《孟子·盡心上》:“堯,、舜,性之也”的“性之”二字,。而荀子在《勸學》中云:“變化代興,,謂之天德,。”認為“天德”乃天體運轉生生相息之特性,。郭店楚簡《成之聞之》:“圣人天德,,曷?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順天常矣,?!闭J為“天德”意為自然宇宙之,只有對自己處事謹慎,、嚴格要求即“言慎求之”的人才是圣人,,才能達到順乎天地宇宙萬物之內在規(guī)律的至高境界。明代陽明學的核心人物王龍溪說:“剛健中正純粹,,天德也,。”兩者的闡釋著眼予以“天”為本體,,強調人之一切行為要順應天性,;而后兩者的闡釋著眼于以“人”為本體,強調要達到“剛健中正純粹”的理想境界之人性,。后學多將以上兩者的闡釋合二為一,,追求那種天人合一的理想道德境界,而達到這種至高境界是要經過嚴格的修身養(yǎng)性的,,從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道德教育與修養(yǎng)手段,。 淺析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2) 曾國藩非常注重修身養(yǎng)性,并以此來完善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他在同治十年三月初十的《日記》中寫道:“古來圣哲,,胸懷極廣,而可達天德者約有數端,,如篤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說也;至誠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訓也,;安貧樂道而潤身睟面,孔,、顏,、曾、盂之旨也,;觀物閑吟而意適神恬,,陶、白,、蘇,、陸之趣也,。”他建議學習古代圣哲賢人,,他們通過修身養(yǎng)性而使胸懷寬廣,,消除物我之見,達到天人合一境界之品德,。 關于修身之道,,曾氏有很多具體的做法:他向子女們提出了日課四條:“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慎獨,,即謹慎獨處: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不妄取不茍為。在儒家學說中,,慎獨是修身的最高境界,。養(yǎng)生首在養(yǎng)心,最大的快樂在于心情的愉悅,。慎獨則是最好的養(yǎng)心,,將可使人得到最大的快樂?!爸骶磩t身強”,,實際上講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重要性,他希望兒子做精神狀態(tài)好的人,,自強自信自立,,對待工作對待生活莊敬嚴肅。日課第三條就是要告訴兒子們要有愛心,,做到“仁者愛人”,。曾氏是固守儒學“仁”的基本理念的,“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故《禮記·中庸》曰:“仁者,,人也?!薄叭省庇质侵黧w內在意識,,是自己決定自己的,所以孔子曰:“為仁由己”(《論語·顏淵》),,“吾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內在的仁具有偉大而崇高的道德價值,,因此在儒學范疇內,“仁”的具體含義是“愛人”,,即是一種博大的同情心,,一種愛心,這是儒家建立起來的那一整套倫理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起點和基石,?!叭省痹谠系募医趟枷塍w系中被轉化為:對父母的愛,即為“孝”,;對兄長的愛,,即為“悌”;對他人的愛,,即為善,;對社會對國家的愛,即為“忠”,。那么“習勞則神欽”則是來自墨家 “節(jié)儉,、節(jié)用”的思想了,在曾氏看來,,能夠儉約自持者,,才可謂君子。他說:“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他以此來告誡兒子無論智慧也好,,才技也好皆來自于勤勞艱苦,,困知勉行。他還告誡家人,,生活要“以儉字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儉,此居家居鄉(xiāng)之要訣也,?!?nbsp; (二)首倡虛心的治學之道 在教育兒子做學問方面,曾國藩可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導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W怨乓詠?,謙虛是讀書人的傳統(tǒng)本色,,曾氏也如此,他說:“吾人為學,,最要虛心”,,㈣這是曾氏最想要告訴兒子的治學之道。曾氏雖滿腹經綸,,但他非常謙虛,,每每在教育子弟如何治學時,從無吹噓自夸之辭,,總是說到自己的不足,。如一封家書所說:“余所作古文,黎莼齋鈔錄頗多,,頃渠已照抄一份寄余存稿,,此外黎所未鈔之文,寥寥無幾,,尤不可發(fā)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壯不克努力,,志亢而才不足以副人,,刻出適以彰其陋耳。如有知舊勸刻余集者,,婉言謝之可也,,切囑切囑?!痹鴩杉簶O嚴,,從他不乏謙詞的反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克己的苛刻,,當其弟弟來信向他請教有關讀書事項時,,他回信說:“說到此處,兄不勝悔恨,,恨早歲不曾用功,,如今雖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導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誤難矣,?!比绱酥t虛謹慎,這不正是后輩們學習的榜樣嗎? (三)包含老莊的養(yǎng)生之道 曾國藩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吾于凡事皆守‘盡其在我,,聽其在天’二語,,即養(yǎng)生之道亦然”?!氨M其在我,聽其在天”與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同義語,,原本說的是一種處世辦事的態(tài)度,曾氏認為也是養(yǎng)生之道,,抱這種態(tài)度對待生老病死,,可以免去許多煩惱和憂慮,順其,,心境平和,,就可以健康長壽,這與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還告示兒子可借山水花竹來怡養(yǎng)身心,,看重自然景物對人的身心的陶冶培植作用,這與他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熏陶是分不開的,,即追求那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在這種境界里,人是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能達到一種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境界,,這樣就可以使心靈免受來自外界的一切痛苦和煩惱的煎熬和折磨,,人自然就會身心舒暢,延年益壽,。 三,、曾氏家教思想的意義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曾氏家教思想還以其開放性的品質給當代教育帶來了諸多有益的啟示。 其一,,曾氏德教思想啟迪當代教育應以培養(yǎng)良好向善的人性為首要目標,。 曾氏家教思想非常重視指向“德”的人才培養(yǎng),他認為首先應教會子女如何做人,,中國有句古話:“先成人,,后成才”,說的就是這一道理,。教育的終極關懷是“人”,,教育必須高度關注人的、人的完善,,這應該成為教育始終如一的信仰 ,,要立足于它的本體價值和本體功能,要將教育目的定位于培養(yǎng)“人”,,“人”是教育這一龐大系統(tǒng)工程要研究和解決的核心問題,。在這里“人”的意義指向應是“人本思想”中的“人”,教育思想也應該是以人為本的,,那么教育的首要目標應是指向“德”這一教育內容的,,而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指向“才”,把“德”忽視了,,這就本末倒置了,。因而造成很多負面效果。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整體滑坡,,高校內出現(xiàn)很多道德淪喪的事件,,如作為生命工程系的學生馬加爵竟如此漠視生命,真是令人震撼,,又令人深思,。 曾氏家教還重視培養(yǎng)子女的社會責任感,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雖然在當時來說具有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舊時代局限性,,但我們只要剔除這一在當時看來是不可避免的時代烙印,吸取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就能把這種跨越任何時代跨越任何階級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寶貴傳統(tǒng)精神元素融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其發(fā)揚光大。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對孩子過分溺愛,,造成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取向,,他們的為人處事、思維方式都是“個人主義”色彩的,,心胸狹隘自私,,看待一切問題的出發(fā)點是個人利益,,容不得半點批評,可想而知,,這類孩子長大后是不會為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作出什么貢獻的,。因此我們要從曾氏家教思想中汲取有益成份,這有助于糾正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一些不恰當的做法,。 其二,,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會文明進程中需要編譯的“源程序”。 建設文明社會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偉大事業(yè)的題中應有之義,,而社會要文明,,必然要求組成社會的成員(即個體意義上的人)是文明的,社會成員即個體意義上的“人”如何才能達到文明的程度?這就離不開一個文明的家庭氛圍的塑造和培養(yǎng),,因為人從出生起就生活在構成社會的細胞——家庭中,,家庭是每個人的人生啟蒙之所,也是每個人終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在文明社會,、文明人與文明家庭這三種處于不同層次的“文明生態(tài)圈”中,,家庭文明應是社會文明的本源,。因此家庭成為社會文明進程中要解析的一個“源代碼”,而家庭文明的建設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從而家庭教育便是社會文明進程中要編譯的“源程序”,,因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曾氏家教為當代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個非常成功的范例,。 曾國藩非常重視家教,,以他自己廣博的學識、豐富的閱歷和超人的智慧對其子女們進行諄諄教誨,。這種嚴格的家教又造就了一個興盛不已的曾氏家族,,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鈞,、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它給我們當代教育以很大的啟發(fā)?,F(xiàn)代很多人都忽視或是忽略了家庭教育,總認為學校才是孩子受教育的唯一場所,,無形中人為地縮小了“教育”這一名詞的概念內涵,,學校成為培育人才的一個“孤島”,。其實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只有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作用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迅速成才。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中首當其沖的還是家庭教育,因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就是家庭,。因此我們當代教育應從曾氏家教思想中汲取有益的養(yǎng)分,,使良好的家庭教育成為教育這一系統(tǒng)工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助推中國教育質量迅速提升,。 其三,,曾氏家教思想啟示當代教育實現(xiàn)其育人功能的“培養(yǎng)基”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自然萬物的生長都需要源源不斷的養(yǎng)料供給,,教育也需要得到豐富“養(yǎng)料”的滋養(yǎng),,那么綿延幾千年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便是當代教育得以健康發(fā)展的營養(yǎng)豐富的“培養(yǎng)基”。曾國藩是一個善于從古代先哲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個善于把書本與人生聯(lián)系起來思考的人,,而且他特別善于從中抽取出可以指導人生的信條與經驗。這些信條與經驗無不反映出他與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關系,,它是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與曾氏對社會人生獨特思索的結晶,,于是他就用這些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信條和經驗來教育其子女,曾家世代處于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之中,。曾氏家教非常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繼承,,這也給當代教育以很大的啟示。時下校園里的學生,,特別是高校的大學生非常缺乏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缺少良好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熏陶和浸染,在當今校園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土壤很貧瘠,,學生自我心理調控能力很脆弱,,因此在瘋狂追求物質效益的現(xiàn)代社會,極易造成人的心理失衡,,校園自殺,、他殺事件屢屢發(fā)生,學生整體道德水平下降,,一些與大學生身份極不相稱的言行,,隨時可聞,,隨處可見,尊師之風每況愈下,,難怪不少有識之士在強烈呼吁“傳統(tǒng)人文思想的回歸”,。 |
|
來自: 雪峰讀書 > 《家規(guī)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