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意義
王羲之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古代書法家,,其《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短m亭序》固然精美,但筆者總以為其手札才真正代表王羲之書藝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唐摹本中《頻有哀禍帖》,、《喪亂帖》、《初月帖》,、《姨母帖》,、《得示帖》、《二謝帖》,、《遠宦帖》等,。個中原因在于:一、古人評王羲之書“遒麗天成”,,手札線條比《蘭亭序》更貼近(《蘭亭序》似乎在秀麗與清麗之間),;二、梁武帝稱右軍書“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像《頻有哀禍帖》、《得示帖》等才真正體現(xiàn)這種動靜,、虛實相生的感覺,;三、從用筆,、線條,、結字、行勢,、空間等諸多因素的渾然合一,,手札難度更高,表現(xiàn)面更寬,,形式感更強,。
但王羲之的偉大并不僅僅在于他作品的美不勝收,其意義更在于他在書史上所起的承古開新的作用,。他將毛筆提按頓挫的功能發(fā)揮到一個相當?shù)母叨?,使線條與空間的表現(xiàn)領地大大拓展,。倘使我們今天在研究學習王羲之忽略這一點,而僅僅以其筆法為著眼點,,實在是喪失了王氏真正激勵后人的本質(zhì)精神,。——藝術貴在創(chuàng)造,,猶如科學貴在發(fā)明一樣,。失卻書法的創(chuàng)造力,也就失去書法向前發(fā)展的生命力,。
臨寫要求:
一,、王書點畫、結構,、行氣,、章法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手札尤其如此,。大到動靜,、虛實、粗細等的對比協(xié)調(diào),,小到一提一按的轉承起伏,,無不精美絕倫。若拆解地學習其用筆或結構,,往往會歪曲王羲之的本意,。所以學王書當須明書理,明了其一舉一動,、一招一式的個體作用及整體意義,,才能活學活用。
二,、不能以為學了沈尹默、文徵明,、趙孟頫,、米芾、智永等就是學了王羲之書風,。古人學王多學刻帖,,時有誤傳。今人能見到印刷精美的唐摹本墨跡,,這讓我們可以輕易辨別王書及其后學者們的高下差異,。故培養(yǎng)眼力及鍛煉手力同樣重要。
白砥臨王羲之《初月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