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大腦中的黑質(zhì)和紋狀體,。這種病也是中醫(yī)腦科的常見病,,男多于女。
“帕金森病”是西醫(yī)的病名,,而中醫(yī)稱之為“震顫麻痹病”,。 這病源自英國人詹姆士·帕金森在公元1817年首先描述,故以其名稱它為“帕金森病”,。中醫(yī)卻早在公元1602年明代人王肯堂所著《證治準繩》一書認為這種病為“震顫麻痹病”,,故中醫(yī)認識本病比西醫(yī)早215年。 帕金森病的癥狀 帕金森病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大腦中的黑質(zhì)和紋狀體。這種病也是中醫(yī)腦科的常見病,,男多于女,。 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xiàn):患者活動遲緩;肌強直,、震顫及姿勢反射喪失,。 1. 肌強直——面部表情呆板,極少瞬目,,稱為“面具樣臉”,。指間關節(jié)伸直,手指內(nèi)收,,拇指對掌,,稱“帕金森手”。 2. 震顫——在靜止時,,多見于手及手指,,呈搓丸樣動作,每秒4-6次,,常從一側(cè)開始,,逐漸波及對側(cè)。疲勞,、情緒緊張及焦慮時震顫加重,,活動時反減輕,睡眠時消失,。 3. 隨意運動遲緩——出現(xiàn)運動障礙,,寫字困難,字越寫越小。嚴重時,,咀嚼,、吞咽、說話均困難,,流涎,、吐字含糊,行走呈“緊張步態(tài)”,。 在治療方面,中醫(yī)治療主要是施以針灸和中藥,。 在針灸治療,,主要是針刺頭皮上的穴位,其組合穴有醒腦七靈針,、十二神針,、回發(fā)螺旋針、百會八卦針和腦十二針等等,。大腦皮層的功能與其相應的頭皮有關,,針刺相應的頭皮,就可以調(diào)節(jié)其下大腦皮層的功能,。所以,,其刺激部位是由大腦皮層功能,在頭皮的投影部位來確定其針刺作用和取得療效,。根據(jù)我多年的臨床觀察,,針刺后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顯著的療效或改善其癥狀,更不會步入像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之病情發(fā)展——帕金森病→老年癡呆癥→植物人→駕鶴西歸,。 在中藥治療,,根據(jù)中國某中醫(yī)院的臨床報道,應用中藥方名“通督除顫湯”,,治療帕金森病患者33例,,結(jié)果基本痊愈25例,好轉(zhuǎn)3例,,無變化5例,。本方有補益大腦、活血通絡之功,。服后未見復發(fā)及副反應,,其藥方組成如下: 威靈仙5錢 天麻5錢 當歸5錢 仙靈脾5錢 熟地5錢 生地5錢 鹿角片5錢 白芍1兩 鉤藤1兩 珍珠母1兩 川芎3錢 全蝎4錢 烏梢蛇4錢 白術4錢 秦艽4錢 黃芪2兩 (煎服) 1,。美容,用白醋與甘油,,按2:1混合,常搽皮膚,一日二至三次,,能使皮膚濕潤,,減少黑色素沉積,
2.夜啼打呼嚕:龍膽草當歸各10克,,水煎晚上服用,,連服3晚。
[方一] 天麻20克,,鉤藤30克,,全蝎10克,白蜜適量,。天麻,、全蝎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后入鉤藤煮10分鐘,,去渣,,加白蜜混勻,每服100毫升,,日3次,。本方熄風止痙,通絡止痛,,適用于中風,。
[方二] 石斛、天麻,、川芎,、仙靈脾、五加皮,、牛膝,、萆薜、桂心,、當歸,、牛蒡子、杜仲,、制附子各20克,,虎脛骨(涂酥炙黃)32克,烏蛇肉(微炒),、茵陳,、狗脊、丹參各20克,,川椒(去回閉口者微炒出汗)25克,,好酒1500毫升,。將藥共搗碎細,酒浸甕中密封,,7宿飲用,。日1小杯,不計時候溫飲,,常令有酒力相續(xù),。本方育陰潛陽,熄風,。適用于中風手足不遂,,骨節(jié)疼痛,肌肉頑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腳腫脹,。
[方三] 葛粉250克,荊芥穗50克,,豆豉150克,。葛粉作面條,荊芥穗,、豆豉共煮沸,,去渣留汁,葛粉面條放藥汁中煮熟,,空腹食,。本方祛風,適用于中風,,言語蹇澀,,神昏,手足不遂,。
[方四] 人參5-10克,,附片30--60克,粳米50--100克,。將人參,、附片合煎1小時,取藥汁與粳米煮成稀粥,,緩緩喂服,,或加用l小碗雞湯,與藥汁,,粳米1并熬粥,,繼續(xù)將人參,、附片煎取二汁,煎1小時以內(nèi),,取濃汁再與粳米1兩煮粥喂服,。本方益氣回陽、扶正固脫,,適用于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遺尿,胸微欲絕,。
[方五] 秦艽10克,,當歸9克,甘草6克,,羌活16克,,防風12克,白芷,、熟地,、茯苓各9克,石膏15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獨活10克,,黃芩12克,,生熟地黃各12克,白術9克,,細辛1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本方祛風通絡,活血化瘀,,適用于經(jīng)絡空虛所致的中風,。
[方六] 淮牛膝12克,龍骨20克,,生白芍12克,,天冬10克,麥芽15克,,代赭石500克,,牡蠣30克,。玄參10克,川楝子9克,,茵陳蒿10克,,甘草6克,龜板9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本方育陰潛陽,,鎮(zhèn)肝熄風,適用于肝腎陰虛,,風陽上擾所致的中風,。
[方七] 白附子15克,僵蠶,、全蝎各1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本方祛風、除痰,、通絡,適用于中風后遺癥以口眼歪斜為主者,。
[方八] 當歸尾12克,,川芎、黃芪各10克,,桃仁,、赤芍、紅花各10克,,地龍15克,。水煎服,1日1劑,,2次服,。本方益氣養(yǎng)血祛瘀通絡,適用于半身不遂,。
[方九] 白附子10克,,石菖蒲12克,遠志,、天麻各10克,,全蝎15克,,羌活、南星各10克,,一木香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1日2次。本方祛風豁痰,,宜通竅絡,,適用于中風后遺癥而以語言不利為主者。
[方十] 稀薟草若干,。將其曬干研末,,煉蜜為丸,日服2次,,每次12克,。本方適用于中風后遺癥。
[方十一] 熟地12克,,巴戟天,、五味子各10克,肉桂6克,,附子,、菖蒲各9克,遠志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本方適用于中風后遺癥以語言不利為主者,。
[方十二] 熟地、枸杞,、山萸肉各12克,,橘紅10克,半夏9克,,茯苓15克,,石菖蒲10克,郁金12克,,丹參,、赤芍各15克,鮮荷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本方為山西著名中醫(yī)暢達驗方,,功能益腎填精,,化痰清腦,臨床上主要治療病癥如下,。腦動脈硬化,,中風先兆、中風后遺癥,。癥見頭悶不清,、昏眩不定、語言蹇澀,、痰多涎盛,、胸悶納呆、腰膝酸軟,、失眠健忘,、足如蹈絮、夜尿頻數(shù),、舌苔厚膩,、脈弦滑。本方在臨床運用中當分痰飲之寒熱,,辨腎虎之陰陽各異隨證加減,。若畏寒肢冷,陽痿尿頻,,脈沉弱,,偏腎陽虛者,可加仙靈脾,、菟絲子,;若五心煩熱,,面色紅赤,,脈沉細數(shù),偏腎陰虛者,,可加丹皮,、女貞于、旱蓮草,;若煩熱少寐,,便秘嘔惡,舌紅苔黃厚,,痰熱盛者,,可加膽星,、瓜蔞、梔子,;若痰清涎稀,,舌胖苔白水滑,痰飲偏寒者,,可加蒼術,、白術、干姜,、白芥子,;若肢體麻木;活動受限,,舌質(zhì)瘀暗,,痰瘀阻絡者,可加桃仁,、紅花,、絲瓜絡;若眩暈耳鳴,,肢麻不仁較甚,,血壓升高明顯,兼風陽上擾者,,可加天麻,、鉤藤、地龍,、代赭石,。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腔隙性腦梗塞,、美尼爾氏綜合征及神經(jīng)衰弱患者,臨床多見痰盛于上,,腎虛于下,,上盛下衰證。筆者以本方隨證化裁施治,,對改善頭悶不清,、昏眩不定、語言蹇澀,、失眠多夢,、腰膝酸軟、步履蹣跚諸癥,效果明顯,。
[方十三] 南蛇肉段1000克,,蘑菇、香菇各25克,,豬瘦肉,、火腿、鴨肉各100克,,筍片250克,,料酒、精鹽,、味精,、白糖、姜片,、胡椒粉,、陳皮、雞油,、豬油,、芫荽、高湯適量,。蛇段洗凈后放人瓦鍋內(nèi),,加入姜、陳皮,、筍片,、清水,煲1個小時左右取出,,除凈蛇骨,,將蛇肉切成4厘米長的條塊,放入燉盅內(nèi),,加入姜汁,、豬油、高湯,,加蓋密封,,上籠蒸2個小時取出待用。將瘦豬肉,、鴨肉下沸水鍋氽一下?lián)瞥?,和火腿分別切成條,,放人大燉盅內(nèi)待用,。將蛇肉取出放人大燉盅內(nèi),加入高湯、蘑菇,、香菇,、原湯、豬油,、雞油,、味精、白糖,、鹽,、胡椒粉、料酒,、加蓋密封,,上籠蒸1小時取出,撤上芫荽末即成,。此湯菜用祛風,、通絡、止痛,、清熱除煩,、定驚的南蛇肉,配健脾益氣,、治風,、破血、化痰的蘑菇,、香菇,、筍片與補中益氣、養(yǎng)血的豬肉,、鴨肉等品組合而成,。此湯重在補正祛邪。具有補氣養(yǎng)血,,祛風濕,、強筋骨、活血通絡,、化痰止痛的功效,。此外,雙菇還具有抗癌的作用,。此湯萊??勺鳛轱L濕痹痛,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手足拘攣或各種痛癥的保健食品。
[方十四] 母雞300克,熟雞油15克,,雞蛋白5克,,味精O.5克,豬油O.4克,,干團粉5克,,料酒7克,上等糯米10克,,精鹽0.15克,。把糯米洗凈浸著備用(約浸2小時),將雞剔骨,,剁成4大塊,,在雞肉的另一邊用刀劃成寬約3毫米的十字型刀花,再切成2.5厘米見方的塊狀,,先放精鹽,、味精、精酒等浸泡半小時,,使之人味,;蛋清與團粉調(diào)和成蛋糊狀;把預先浸泡好的糯米平鋪在盤上,,把腌好的雞塊蘸上蛋糊,,放在成糯米盤里滾上米粒,滾動時應注意均勻,,滾好后把雞塊逐一放在涂有一層豬油的盤上,,上屜旺火蒸約3--4小時,取出,,然后把濾出的雞汁和雞油再淋在雞塊上即成,。本方含蛋白質(zhì)77.1克,脂肪24克,,糖81克,,熱量848仟卡,鈣55毫克,,磷726毫無,,鐵11.3毫克,硫胺素0.28毫克,,核黃素0.31毫克,,尼克酸26毫克,維生素C微量,。此雪花雞適用于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營養(yǎng)不良以及肺病,、貧血等疾病患者食用。
|
|
來自: 淄水漁夫 > 《中醫(yī)知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