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彈又稱熱核彈或熱核武器,,它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做為“扳機”,將聚變?nèi)剂霞訜嶂翈浊f開以上,,使之發(fā)生自持的聚變反應,,在瞬間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威力在幾十萬至幾千萬噸梯恩梯當量,。
利用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引發(fā)氘氚等輕核的自持聚變反應和伴隨的裂變反應,,瞬時釋放巨大能量的武器。又稱聚變彈或熱核彈,。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與原子彈相同,,因聚變裝料
無臨界質(zhì)量限制,武器威力可以大得多,。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梯恩梯當量,,氫彈的威力則可以大至幾千萬噸梯恩梯當量。同時,,通過增強或減弱氫彈的某些殺傷破壞因素,,還可以設計出特殊性能的核武器(如中子彈,減少剩余放射性彈),。由于產(chǎn)生聚變反應的輕原子核都帶有正電荷,,只有當它們的速度很高時才能克服正電荷間的靜電斥力,發(fā)生顯著的聚變反應,。當熱核裝料的溫度很高時,,組成裝料的原子核就具備了很高的速度(從而有很高的動能)。利用這種辦法發(fā)生的聚變反應叫熱核聚變反應,,簡稱熱核反應,。輕核中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原子核間的斥力最小。因此常常被選作氫彈的裝料,。氘氚原子核間的反應方式有:
?。模?#8594;T+p+4.03MeV
D+D→3He+n+3.27MeV
?。模?#8594;4He+n+17.6MeT
式中,,D、T分別代表氘核和氚核,,n,、p分別代表中子和質(zhì)子,3He,、4He分別代表氦C3核和氦C4核,。當熱核裝料的溫度為幾百萬至幾億開爾文時,,氘氘反應的速率約比氘氚反應快100倍。由于氘氚是氣體或液體,,使用起來不大方便,。氫彈中常用的熱核裝料是固態(tài)氘化鋰C6,其密度約為0.8克/厘米3左右,。當鋰-6吸收一個中子時,,產(chǎn)生氚;氚與氘反應又產(chǎn)生中子,,即進行氚-中子循環(huán)反應,。氚、中子循環(huán)一代,,消耗一個氘核和一個鋰-6核,,放出約22.4兆電子伏的能量。在氫彈中,,燒掉1千克氘化鋰-6,,釋放4—5萬噸梯恩梯當量左右的能量。創(chuàng)造自持聚變反應所必須的高溫,、高密度條件需要大量能量,,目前只能靠核裂變爆炸來完成。因此氫彈里都有一個起引爆作用的裂變爆炸裝置,,即“初級”或“扳機”,。氫彈的爆炸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初級發(fā)生鏈式裂變反應,放出大量中子和X射線,;利用初級爆炸所創(chuàng)造的條件,,聚變裝料發(fā)生自持聚變反應,放出大量能量和聚變中子,;聚變中子又進一步引器氫彈鈾-238外殼中的核裂變,,放出大量的裂變能量。1952年11月1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原理試驗,,代號“邁克”(Mike),威力在1000萬噸梯恩梯當量左右,,連同液氘冷卻系統(tǒng)的核裝置總重65噸。原蘇聯(lián)于1953年8月12日進行了氫彈試驗,。中國是繼英國之后第四個掌握氫彈設計技術的國家,。1966年12月28日,中國成功地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1967年6月17日由飛機空投的威力達33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氫彈試驗又圓滿成功,。到20世紀80年代末為止,,世界上已有美國、原蘇聯(lián),、英國,、中國和法國宣布擁有氫彈。
為什么氫彈有“扳機”
打過槍的人都知道,,槍是有扳機的,。用手指扣動扳機,擊針觸發(fā)槍彈底火,,靠彈殼內(nèi)火藥燃燒的推力,,彈頭就能飛出槍膛。氫彈也需要有“扳機”這樣的“點火”裝置,,才能爆炸,。當然氫彈的“扳機”遠不是我們想像中槍的扳機的模樣。
1962年11月11日,,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埃尼威托克珊瑚島進行了代號為“邁克”的首次氫彈試驗,。當氫彈在鋼架上起爆后,整個小島連同巨大的鋼架都在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沉入太平洋深處,,爆炸力比投擲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大500倍以上,,沖擊力使環(huán)礁炸成了一個深50米、直徑兩千米的巨坑,。威力如此巨大的氫彈是用什么樣的“扳機”點火起爆的呢,?
我們知道原子彈爆炸是核裂變。氫彈爆炸與原子彈爆炸原理不同,,是一種核聚變,。某些較重的原子核,如鈾-235,、钚-239等的原子核,,在受到中子轟擊后,分裂成兩個或數(shù)個質(zhì)量相近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就是核裂變的過程。原子彈就是利用這一原理使核裝料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核裂變釋放出巨大能量而產(chǎn)生各種殺傷破壞效應的,。
某些較輕的原子核如氘,、氚相遇時,能夠聚合成為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人們將這一現(xiàn)象稱為核聚變。
要想使原子彈發(fā)生爆炸,,只需要有相應的中子發(fā)生器適時提供若干“點火”的中子就可以了,??墒牵瑲鋸椧l(fā)生爆炸,,就沒有那么簡單了,。
我們知道,要使兩個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重核,,就必須克服帶正電的原子核之間的排斥力。要沖破兩個原子核之間的排斥力,,就必須設法讓一個原子核以極高的速度向著另一個原子核沖過去,,一直沖到能夠發(fā)生核聚變的距離上,那么,,這兩個原子核就結合在一起了,。
物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分子運動的速度會隨著物質(zhì)溫度的升高而加快,。因此,,只要將輕核材料的溫度升高到足夠高,聚變反應就能夠?qū)崿F(xiàn),。
那么,,實現(xiàn)聚變反應需要多高的溫度呢?據(jù)計算,,這一溫度要在1000萬攝氏度以上,。而且,只有在1400萬~1億攝氏度的溫度條件下,,反應速度才大得足以實現(xiàn)自持聚變反應,。到哪里去尋找這樣高的溫度源呢?一時,,這一問題成了困惑科學家的重大難題之一,。直到原子彈爆炸成功以后,人們才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子彈爆炸時產(chǎn)生的高溫能夠滿足聚變反應所需要的高溫條件,,這就為人工實現(xiàn)熱核反應鋪平了道路。
于是,,科學家在氫彈中設計了一個來“點燃”熱核爆炸的起爆原子彈,,并把它稱為“扳機”系統(tǒng)。
原子彈“扳機”是怎樣引爆氫彈的,?讓我們看看氫彈的結構和它爆炸的過程:氫彈是由3種炸彈組成:在它的彈殼里,,有液態(tài)氘作為熱核材料,里面是原子彈,由鈾作為核裝料,另外還有普通炸藥作為引爆裝置,。整個爆炸過程雖然極短,,但是步驟分明:當雷管引起普通炸藥爆炸時,就將分開的核裝料迅速壓攏,,使其達到臨界質(zhì)量,造成原子彈爆炸,即氫彈的“初級”爆炸,;然后原子彈爆炸產(chǎn)生的幾千萬攝氏度高溫,使氘和氚的核外電子流統(tǒng)統(tǒng)剝離掉,,成為一團由裸原子核和自由電子所組成的氣體,,氘和氚以每秒幾百千米的速度互相碰撞,迅速,、劇烈地進行合成氦的反應,,巨大的聚變能量迸發(fā)而出,就造成氫彈的“次級”爆炸,。這就是原子彈“扳機”引爆氫彈的全過程,。
1961年夏天,蘇聯(lián)“阿爾扎馬斯—16”絕密試驗室制造了一枚當量為1億噸梯恩梯的超級氫彈,。專家測算,,假如這樣一顆超級氫彈被投在像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城市也會立刻化為灰燼,。即使躲在很深的地鐵下面也難以幸免,。因為地鐵的所有出入口都將被烈焰熔化。離爆炸中心700公里以內(nèi)的城市也在劫難逃,。爆炸實驗最后決定在新地島試驗場進行,。試驗場占據(jù)了整個新地島,面積為8.26萬平方公里,。
1961年10月30日,,氫彈被裝進了一架圖—95戰(zhàn)略轟炸機。然而,,問題接踵而至,,轟炸機如何在氫彈爆炸前及時離開殺傷區(qū)?氫彈最后決定將在距地面4.5公里高空爆炸,,圖—95將在最高爬升高度15公里處投下氫彈,,在氫彈爆炸前機組人員只有17分鐘可以逃生。試驗開始那天,,圖—95以最快的速度(亞音速)離開了投彈地點,,并在氫彈爆炸前飛出了250公里。爆炸后發(fā)出的耀眼紅光直刺駕駛艙,。所幸的是,,機組人員已事先戴上了墨鏡,。飛機風馳電掣般地繼續(xù)逃逸,可是沖擊波來勢更快,。它將飛機一會兒拋上,,一會兒拋下。身后形成了一個新地島居民誰也未曾見過的令人失魂落魄的蘑菇云,,迅速膨脹并盤旋上升,,直入大氣層。在“阿爾扎馬斯—16”博物館有一部紀錄這次爆炸情形的新聞紀錄片,,至今沒有同觀眾見面,。
在爆炸地點,厚3米,、直徑為15~20公里的冰塊被融化,。參加試驗的人躲在2 00公里遠的地下室里,就這樣他們也感覺好像被拋了起來,,他們聽到了一聲威力強大的悶響,,令人心驚膽戰(zhàn),以為世界末日來了,。放在爆炸地進行試驗的工事消失得無影無蹤,。坦克炮塔被毀,帶著彎曲或折毀的殼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爆炸地還放置了做試驗用的動物,,但負責試驗的人不忍心談起它們的情景。
“阿爾扎馬斯—16”試驗室還研制過當量為10億噸梯恩梯的氫彈,。如果這種氫彈發(fā)生爆炸,,海嘯將掀起高達1公里的巨大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