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山與大安山 ·張吉勇 在東平湖一帶有“大安山不大,,小安山不小”之說,,大安山實無山,沒有山為什么以山來命名,,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查閱有關(guān)資料得知,大安山是以小安山而得名,,小安山是以大安山而更名,。 小安山位于梁山縣城東北10公里東平湖新湖區(qū)內(nèi),山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0.95公里,,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157.4米?,F(xiàn)為梁山縣小安山鎮(zhèn)駐地,。 大安山位于東平縣西南部,距東平縣城26公里,,距梁山縣城20公里,。大安山原屬梁山縣所轄的一個鄉(xiāng),1985年底區(qū)劃調(diào)整劃歸東平縣,,現(xiàn)因鄉(xiāng)(鎮(zhèn))合并屬商老莊鄉(xiāng)管轄,,為臨老湖的一個漁村,為管理區(qū)所在地,。 小安山原名“安民山”,,據(jù)《明史●地理志》載:“州(指東平州)西有安山,亦名安民山,?!薄稏|平縣志》載:“境故多水患,河,、汶,、濟三水環(huán)山,,流民籍以安,故名,?!?/span> 因東北部東平湖畔有鎮(zhèn)名曰“大安山”,故此山俗稱小安山,。至于安民山什么時候改稱為小安山的,,史書未見明確記載。筆者簡考,,安民山更名為小安山源于京杭大運河在東平湖一帶的河道變遷,。 途經(jīng)東平湖一帶的大運河是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鑿?fù)ǖ摹T诹荷骄硟?nèi)是在小安山前向西北經(jīng)由壽張集東,,轉(zhuǎn)向北經(jīng)沙灣,、張秋至東昌(今山東聊城),……與御河相接,。當時,,在安民山西南六里碼頭集建有安山船閘,碼頭集是個大碼頭,,安民山是個避風港,,當時,商賈云集,,人流不斷,,因安民山而命名的安山閘名氣大增,據(jù)《梁山古運河遺址現(xiàn)場考察記》描述:“出土瓷片中,,主要有磁州窯,、耀州窯……,還有鎏金宋錢,,鑲紅寶石金戒指,、鍍金簪子等等”,器物林林總總,,幾乎囊括了我國元代及其之前的物品,,可見當時應(yīng)為南北交匯之地,繁華興盛之鄉(xiāng),,此運路通航有102年的歷史,。 明初建都金陵(今南京),北方運道作用有所降低,,加之黃河頻繁泛濫淤積等原因,,運河航運中斷。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河決原武黑洋山,,漫入東平之安山……元會通河亦淤,,久不治”,停運達20年之久,。明成祖遷都北京,,大規(guī)模南糧北運,又成中心議題,。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濟寧同知潘叔正上書,陳復(fù)開會通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朝廷采納,,命工部尚書宋禮疏浚自濟寧到臨清元代運河。梁山段將袁口以北運道東涉二十里開新河,,經(jīng)靳口,、今安山鎮(zhèn)、戴廟至沙灣接舊河,。該運路環(huán)繞安山湖東北岸,,在今安山鎮(zhèn)處設(shè)水旱碼頭,建有安山船閘,。此前這里只是一些漁船停泊,、鮮魚交易的市場,屬湖村小店,,設(shè)為碼頭后商船,、漁船、作坊,、商客漸漸云集于此,,遂逐步形成規(guī)模而成鎮(zhèn)。該鎮(zhèn)因在安山湖畔故命名為安山鎮(zhèn),。到了清中晚期,,安山鎮(zhèn)發(fā)展到鼎盛時期,全鎮(zhèn)六條街,,加上軍營和官府衙門,,可稱千戶大鎮(zhèn)。古志書記載的所謂東平八大景之一的“會河帆景”,,指的就是當時“商旅云集,,店鋪遍布,運道上下,,白天舳艫蔽水,,帆檣林立,夜晚桅燈高懸,,漁火滿天,,繁榮景象盛極一時”的情景,。明兵部尚書謝肇浙,負責治河事宜,,曾數(shù)次來東平州勘察河務(wù),,有《舟滯安山》詩一首:“百丈方舟一線泉,待風待閘兩留連,??统棠︴沲缮酰竟俸稳缟纤??!鼻宄衷涸菏可蛞頇C乘舟在安山道中游覽,,曾寫詩《安山道中晚晴二首》:“秋云多變態(tài),,驛路愛天晴。返照浮光瀲,,奔流急浪清,。漁家無定泊,柳岸有行程,,同出安山道,,舟連古渡橫?!薄耙芽粗星镌?,涼風白露晴。安山南北亙,,汶水淺深情,。行邁三千路,言歸一半程,。天空云漢凈,,雁字落坡橫?!?/span>這兩首詩把當時仲秋晚晴的安山景況寫的如芙蓉出水,,清新自然。 中國人歷來重“政府”,,以“政府”為大,,自然便把作為實體的安民山呼為“小安山”,并普遍沿用下來,,后安山鎮(zhèn)之簡稱大安山,。對此,清人蔣作錦《東原考古錄》中解釋“安山鎮(zhèn)”時說:“小洞庭今為安山湖,湖東北岸為安山鎮(zhèn),,均以山得名,,鎮(zhèn)距山十五里,俗呼鎮(zhèn)為安山,,名與山混,,轉(zhuǎn)呼山為小安山,名實倒置矣,?!焙笕瞬恢涔剩J為大安山原本有山,,只是山小而已,,后來被淹沒于地下。因此便有了“大安山不大,,小安山不小”之說,。但在大安山附近的歷次勘探、施工中,,并未發(fā)現(xiàn)有山,所以,,大安山有山的說法不攻自破,。 蔣作錦《安民山考》“元史稱開會通至須城安山南,志誤為鎮(zhèn)南之運河,。元運河在山南六里之碼頭集,,今運河開自明,在山北十五里之安山鎮(zhèn),,鎮(zhèn)南非山南,,致元、明二安山閘混為一,,……錯認安山鎮(zhèn)作安山而誤,。” 由于水系的改變,,帶來了地域和地名的滄桑巨變,。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運河改道后,原來元運河碼頭集的安山閘廢,,時過境遷,;碼頭集的繁榮景象由于明運河改線,移至安山鎮(zhèn),。當時安山鎮(zhèn)在安山湖的東北岸,,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決口,黃河改道,,穿運河奪大清河入海,,運河穿黃航運非常困難,到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漕運被迫停止,。漕船只能通過大安山順黃河入海,再海運抵達京津,,通過安山鎮(zhèn)的船運越來越少,。此后由于黃、汶洪水泛濫淤積安山湖逐漸北移,,至1958年東平湖(清末民初,,因為安山湖屬東平轄,即改稱東平湖)建庫并分級運用,,1963年在運河堤的基礎(chǔ)上加修二級湖堤,,大安山搖身一變成為東平湖老湖的南岸之地。現(xiàn)在大運河已廢棄多年,,商賈隨著時間的推移,,云走他鄉(xiāng)謀生,經(jīng)濟境況逐漸衰退,。如今大安山仍有從濟寧至臨清段僅存的三華里長的運河故道和安山古運河橋閘,,建有水上碼頭,發(fā)展至臘山風景區(qū)水上旅游線,,成為重要的古運河遺址風景名勝區(qū),,這里是東平湖水產(chǎn)品的集散地,每天游人,、商人不斷,。南水北調(diào)東線在大安山西八里灣(距大安山八里)處設(shè)有第十三級提水泵站和船閘已部分開工建設(shè),1000噸級的航船可以進入東平湖老湖,,相信大安山在不久的將來舊時“運河帆影”的景象還會呈現(xiàn),。
大安山古運河僅存遺址 鳥瞰大安山旅游碼頭 八里灣泵站效果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