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
——病態(tài)人生之四
作者:戴建業(yè)
來源:作者賜稿
來源日期:2011-8-24
本站發(fā)布時間:2011-8-24 8:05:12
閱讀量:526次
我鄰居一個正在讀高二的男孩,,今年期末考試門門成線在班里都名列前茅。這小子性格開朗外向,,你看看期末前后幾天他那模樣,,走路簡直像跳舞,開口就像唱歌,,眼睛眉毛鼻子頭發(fā)無一不露出笑意,,你要是不明白什么叫“喜上眉梢”,他此刻那張臉就是這個成語最生動的寫照,。 放假頭一天他就要求爸爸媽媽犒勞他一下——讓他和同學們一起到黃山玩幾天,。沒有想到他爸爸聽到這種“非分之請”,,剛才那張笑臉馬上就變成了苦相:“你明年就要高考,,離高考的日子還不到十一個月,現(xiàn)在正是你人生的關(guān)鍵時期,,才考好了這一次,,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再說,現(xiàn)在考得好有什么用?良馬劣馬要到高考場上見分曉——吃完就到書房用功,,別他媽胡思亂想,。”媽媽也在一旁幫丈夫說話:“爸爸是為了你好,你這學期和上學期各考好了一次,,媽媽都給你記著啦,,等你明年考上了名牌大學,我們就幾次成功一次慶祝,,讓大家喜上加喜!”錢都在爸媽口袋里,,兒子眼看是去不成黃山了,他一臉春意隨之也換成了滿臉秋色:“媽,,‘喜’既不能相加,,又不能相乘,幾次‘喜’加在一塊還不是一次‘喜’,,你還能弄成‘喜’的立方不成?舍不得花錢,,就別忽悠人!”“爸媽什么時候舍不得在你身上還花錢?是怕你玩野了,心收不回來,,影響了明年高考成績,。媽媽從來就說話算數(shù),今年這一次算媽媽欠你的,,明年考出了好成績媽加倍奉還,。” 鄰居父母與兒子的這則對話,大概不是特例而是通例,,至少有很大的代表性,,對話內(nèi)容蘊含了我們自己長期信奉的生活準則—— 一、即使有了樂事也不能馬上行樂,,“及時行樂”在二三十年以前,,還被說成是“地主資產(chǎn)階級荒淫腐化的生活態(tài)度”,比今天包二奶至少要可恥十倍以上(順便說一下,,今天包二奶還被許多人視為成功人士的標志),,現(xiàn)在它仍然是個貶義詞,說一個人“及時行樂”就和說一個人“破罐破摔”一樣,,等于宣判那個人的人生非常消極頹廢;二,、一個人要到功成名就的時候,才能大張旗鼓地慶祝勝利,,才能心安理得享受快樂,,才能悠然自得地品味幸福。這二點既有緊密的聯(lián)系,,各自又強調(diào)了不同的側(cè)面:第一點都是從消極方面進行禁止,,提醒人們不應(yīng)該如此如此,,譬如,不能一有機會就去享受,,過一種消極頹唐的生活,,第二點是從積極方面進行鼓勵,告訴大家應(yīng)該如何如何,,如應(yīng)當盡量推遲自己快樂逍遙的時間等等,。 現(xiàn)在我覺得這二條“全無是處”,它禁止的正是必須倡導的,,它鼓勵的恰恰是應(yīng)該否定的,,也就是說,它禁止了好的東西,,鼓勵了壞的東西,。這種生活準則萬變不離其宗:怎么干能讓你不快樂,它就要求你必須怎么干!我很多痛苦經(jīng)歷都與這種病態(tài)的人生態(tài)度有關(guān),,假如要能追溯到這種生活信念的倡導者,,我一定要到法院去起訴他,要他賠償我的精神損失!也正是由于信奉這種人生態(tài)度,,我也讓我的兒子沒有享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幸好兒子寬宏大量,原諒了我的“殘忍”,,否則,,只要他向法院告我從心理上和精神上虐待兒童,我至少要受幾年牢獄之災(zāi),。 小時候父親告訴我說:“披一張狗皮易,,披一張人皮難。”父親一生什么事都沒有干成,,只有這句話說得相當漂亮,,它形象地揭示了人生殘酷的真相,就我的閱讀范圍所及,,好像這句話的版權(quán)當歸父親,。做人的確比做狗難,狗子不知道什么叫尊嚴,,它餓了以后還可以吃屎,,而人則不吃嗟來之食,有尊嚴才使人成其為人,。正是要有尊嚴的活,,人才比狗活得累,更比狗活得難,。父親不僅希望他的兒子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而且希望他們能夠干出點名堂,,他一直相信苦干可以改變命運,,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流了多少汗水便能換多少收成,因此,,他是“持之以恒”的鐵桿執(zhí)行者——當然,,他是要求我和弟弟持之以恒,他自己事實上并沒有貫徹到底,。要有尊嚴地生活,,要干有點什么名堂,這些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都沒有什么錯,,以苦干改變命運,,以汗水換來收成,對于我們這些沒有背景的人來說,,好像也是人生的“硬道理”,,可就是這些積極態(tài)度和硬道理,把我“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歲月熬成了一鍋黃連湯,。父親為人向來有點偏激,,要有尊嚴,就要有成績;要有成績,,就得持續(xù)苦干;要持續(xù)苦干,,就不能隨便休閑,于是,,在父親的辭典中,,“快樂”的意思就是“墮落”,“休閑”的本意就是“罪惡”,,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一推向了極端就成了人生的災(zāi)難,。我小時讀書,讀得不好要“將功補過”;讀得好要“再接再厲”,,總之,,不管讀得好不好,都沒有好日子過,,生活簡直就是望不到盡頭的苦海,。說實話,當時醫(yī)學要是像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我一定會偷偷摸摸地找醫(yī)生把自己變成一條狗,,我覺得人真的是比狗苦多了,而且也沒有狗生活得有趣,,農(nóng)村的狗沒有主人跟著,,想到哪里去玩就到哪里去玩,,自己還能給自己作主。本來我那時就特別貪玩,,而且又特別討厭學習,,學習成績自然從來也沒有讓父親滿意,既然干得好干得壞生活都沒有盼頭,,我就經(jīng)常惡作劇地搗蛋和偷懶,,所以我也就經(jīng)常挨打挨罵。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父親對我的“好意”,,我從來也不認為“有尊嚴的生活”和“干出點名堂”有什么問題,,但他的“好意”卻結(jié)出苦果,“沒有問題”的生活目標最終在每一個生活環(huán)節(jié)中都成了“問題”,。 父親是我小時候最大的“階級敵人”,,要不是礙于情面,文革中他在臺上挨斗的時候,,我也可能沖上臺去揍他一頓,,可是當我也成為父親以后,對他的大部分做法有了“理解的同情”,??磥恚「赣H的教訓很難,,我像父親一樣也怕自己兒子將來一事無成,,怕他將來不能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所以我也像父親一樣要求兒子“持之以恒”,,同樣也把休閑當成了懶惰,,把行樂視為墮落,兒子的童年幾乎是我童年的復制,,只是他沒有“批斗”過老師,,而是不斷被老師“批斗”,兒子上大學前就曾埋怨說:他沒有幸福的童年,。他的童年真的非常單調(diào),,不說也罷。 我和父親嚴格要求后代都是出于“好意”,,過“有尊嚴的生活”和“干出點名堂”都沒有問題,,為什么“好意”辦成了壞事,“沒有問題”的地方卻成了“問題”? 為了尋找答案,,我們先看看周邊人們的教育和生活?,F(xiàn)在流行一個非常混蛋的人生信條——“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害得千千萬萬的父母和準父母,,讓孩子剛剛受精的時候起就開始接受教育,,還在媽媽胎中就受到折磨,,呀呀學語時起就學習外語,有條件的父母恨不得小寶貝一開口就會說七種語言,,上幼兒園后開始學鋼琴,、小提琴,學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學繪畫,、唱歌,學英語,、法語,、日語、韓語,,學打羽毛球,、游泳,最近李娜打網(wǎng)球紅了以后又要學打網(wǎng)球,,韓流最盛的時候還是學跆拳道……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刻也不能讓孩子清閑,一秒鐘也不允許孩子喘息,。孩子不能閑著,,父母自己也不能閑著,孩子不能喘息,,父母更不能喘息,,中國的父母也許是世界上最有“奉獻精神”的父母,從當上父母那天起就鐵了心告別幸福,,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將來的尊嚴,為了孩子將來的幸福,,為了孩子將來的成就,,為了孩子將來能第一個沖到人生目標的終點…… 這就是問題之所在:我們的父母全都把人生當成一場賽跑,當成一場沖刺,,所有過程毫無意義,,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第一個沖到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一人生目標可以犧牲一切人生的過程——為了實現(xiàn)生命目標的尊嚴,,可以忽視生命過程的尊嚴,,為了最后那一刻的幸福,寧可賠上一輩子的幸福!最后,,這一生活信念的結(jié)果極其荒謬:為了尊嚴而失去了尊嚴,,為了幸福而犧牲了幸福,。 把人生當作一場賽跑,那么我們就會只看結(jié)果而不重過程,,一生都在為達到終點而拼命,,片刻喘息就怕自己掉隊,稍一松懈就于心不安,,整個人生就像上緊了的發(fā)條和繃緊了的弦,。上小學不能輕松快樂,要考個好初中;上初中不能輕松快樂,,要考個好高中;上高中也不能輕松快樂,,要考個好大學;上了大學后要出國,出國后更要發(fā)憤讀書,,畢業(yè)進公司研究所后又得拼命沖刺,,要沖到同事的最前頭…… 很多人其實一生就是在為最后那一刻做準備,他們沒有真正“生活”而只是在“準備”生活,,他們從來沒有“享受幸福”而只是在“貯蓄幸福”,。你可能經(jīng)常聽到身邊的同事說:等我退休后再去旅游,退休后再去學照相,,退休后再去……如果人生的一切快樂要等到退休以后才能享受,,你說人生還值得活下去嗎?退休之前為什么不能干這些呢?不行,如果退休之前就享受生活,,你在賽跑隊伍中肯定要掉隊,,還有可能被擠出競賽,甚至可能不得不放棄競賽,,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標志著你的人生全盤皆輸,,所以大部分人一旦開始起跑,就要硬著頭皮跑下去,,哪怕是最后一個到達終點,。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說明這場人生競賽所爭的不是知識與智慧,,而是地位與名利,。世界上的財富從性質(zhì)上可分為兩種:物質(zhì)的和精神的。對精神財富的競爭只有贏家沒有輸家,,因為人類知識和智慧可供人類共享,,學姐背熟了李白詩歌,并不影響學妹也能背熟,,即使產(chǎn)品開發(fā)的競爭,,也不具有任何排他性,美國公司開發(fā)出了新產(chǎn)品,可能還激發(fā)日本公司開發(fā)出更新的產(chǎn)品,。但權(quán)力和名利具有獨占性,,一個國家國王只有一個,在一個“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的國度,,爭奪國王的游戲最殘忍最血腥,,天下姓李就不姓朱,成則為王敗則為寇,,要么全贏要么全輸,。小到一個中小學也是一樣,“校長”的位置你先占了,,我就只好給你拍馬屁,,連干瞪眼就可能被炒魷魚,所以臺面上的較量和臺面下的算計都異常激烈,。名譽和金錢同樣如此,,任何一場比賽都極少有兩個冠軍,,在財富總量固定的情況下,,你撈的錢多就意味著我撈的錢少,所以只有對權(quán)力和名利的競爭才有輸贏,,所以孩子一生下來你就害怕他們輸?shù)袅吮荣悺?/p> 讓你的兒女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就開始為權(quán)為名為利沖刺,事實上你一開始就把兒女當作爭權(quán)奪利的工具,,表面上看是為了兒女的幸福,,骨子里何曾不是為了你自己的幸福?摧殘兒女的身心讓他們沖刺名校,好像是為了讓兒女出人頭地,,實際上何曾不是為了自己臉上有光?在父愛母愛“無私”的面紗下,,掩蓋著父母的功利與自私;讓兒女一出生就爭名爭利,使兒女成了自己名利賽跑中的“接力棒”,。大多數(shù)名利賽場上的“掉隊者”,,卻要兒女成為賽場上的贏家,自己連中專也沒考上,,卻希望兒女考北大清華,,一旦兒女沒有給自己臉上爭光,沒有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就一方面自己垂頭喪氣,,一方面埋怨兒女“不爭氣”。 把兒女當作爭權(quán)奪利的工具非常自私,,把自己當作爭權(quán)奪利的工具則非常愚蠢,。試想一下,自己一生的意義和價值,要是只在于爭奪身外之物,,如財富,、榮華、權(quán)勢等,,你的人生馬上就陷于荒謬可笑的境地:如果這些東西沒有得到,,生命就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可言,你的一生將被失敗感所折磨;如果如愿得到這些東西,,你的生命同樣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你活著就是為了追逐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既然已經(jīng)到手,,還呆在世上不成了多余的人嗎?把人的一生當作一場爭權(quán)奪利的賽跑,,最后不是人生的倒霉鬼,就是人世的行尸走肉,。 在這場爭權(quán)奪利賽跑中的掉隊者,,落伍者,退出者,,都成了人生的倒霉鬼,,有的是由于實力不濟,有的是由于時運不佳,,有的是由于大徹大悟,,這些人后來都參加了“及時行樂”的大合唱。列子也許要算“及時行樂”的領(lǐng)唱者,,《列子·楊朱篇》中提出“為欲盡一生之歡,,窮當年之樂,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力憊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憂名聲之丑,性命之危也”,。由于難以獵取名利便鄙棄名利,,由于賽跑掉隊便退出競賽,由于對人生絕望便揮霍人生,,漢樂府《西門行二首》之一就是這種心理的真實表現(xiàn): “出西門,,步念之: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夫為樂,,為樂當及時;何能作愁怫郁,,當復待來茲?飲醇酒,炙肥牛,,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愁憂,。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而夜長,,何不秉燭游?……人壽非金石,年命安可期;貪財愛惜費,,但為后世嗤,。” 代代都有“及時行樂”合唱團,《名士傳》載“劉伶肆意放蕩,,以宇宙為狹,。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云:‘死便掘地以埋。’土木形骸,,遨游一世,。”《世說新語·任誕》說晉朝張翰同樣放縱任性,公開宣稱“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可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的人畢竟極少,,“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是詩人的興到之語,,你千萬別把它當真。連螞蟻也知道為冬天貯備食糧,,更何況我們懂得“未雨綢繆”的人呢?誰還敢忘了老祖宗孔夫子的古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明天就沒有米下鍋,今天還能不急不忙悠然自得,,那你不是上帝就是魔鬼,。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恰恰是對“明朝”的考慮決定著今朝的行為,。在這點上還真的是“東海西海,,心同理同”。了無趣味的德國哲人海德格爾,,提出過一個相當有趣的觀點:人類的時間與宇宙的時間恰好相反,,宇宙時間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線性綿延,人類時間則是“未來”——“現(xiàn)在”——“過去”的逆向行程,,人總是著眼于“未來”,,立足于“現(xiàn)在”,再“參考”“過去”。這么說來在我們一生中,,從來都是“倒著走”的,,是“未來”在指揮“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每一個行動都是服從于“未來”:幾歲的小孩為了將來有“遠大前程”,,被迫中止與同伴快樂的游戲,,而去背誦那些枯燥乏味的英語單詞;二十歲的年青小伙就開始節(jié)衣縮食,攢錢為自己買“養(yǎng)老保險”;一個學者為了自己幾千年后的“永垂不朽”,,舍棄了現(xiàn)在人生所有的世俗幸福;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為了將來的富有,,寧愿承受眼前非人的折磨;一個政客為了日后爬上受人仰慕的高位,寧可現(xiàn)在干盡下賤卑鄙的勾當,,為了以后別人給自己下跪,,寧可現(xiàn)在自己給別人下跪……總之,所有這一切都是用現(xiàn)在的痛苦,,換取未來的幸福,,我們的一生都是在“為了……而……”這個連詞中度過的。大家就像寓言中那個賽跑的兔子,,為了達到自己理想的終點,,一生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一生都在沖,、沖,、沖,一直沖到人生的終點——火葬場,。 我們一生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志向,,我們行為都有自己或多或少的目標,學生立志拿諾貝爾獎,,士兵立志當將軍,,商人立志發(fā)大財,這些人生志向都很宏大,,人生的目標也很積極,,可一旦走向極端這些志向和目的就成了人生的桎梏;人生的志向和目標,本來是為了實現(xiàn)人生的自我價值,,人在追求它們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的滿足和快樂,,可一旦我們完全忽視生命過程的滿足和快樂,只把最后目標看成生命中的“唯一者”,,我們就成了爭權(quán)奪利的奴隸,,我們的生命就成了為名為權(quán)為利的一場賽跑,生命隨之也成了爭名爭權(quán)爭利的工具,,原本是人生快樂源泉的東西,,很快就成了我們痛苦的禍根,。 但要我們完全放棄人生的志向,既不可能更不可取——人們的志向有遠大與渺小之分,,有高尚與卑微之別,,但幾乎沒有誰毫無志向;假如真的已經(jīng)沒有任何志向,他必定情無所寄,,力無所施,,他人生的唯一任務(wù)就是如何消遣人生,如何打發(fā)一生的漫長時光,,人生就成了他沉重的負擔,,他馬上就會感受到人生的蒼白、乏味,、無聊,,那樣的人生真是生不如死,更別說什么幸福和快樂了,??鞓肪拖窠游牵挥型祦淼牟畔?。的確,,幸福只是勤勞的副產(chǎn)品,快樂更是汗水的結(jié)晶,。只有在大悶熱天里走進清涼世界,,你才會覺得爽快無比;只有在辛勤勞動之余去旅游休假,你才會體驗到輕松快樂,。要是到處都很清涼,,你就會體驗不到清涼的爽快;要是天天都在外地旅游,你在旅游中就絕不會感受到輕松快樂,,旅游反而會成為你煩人的包袱,。 有了人生目標,我們?nèi)松赡艹蔀閷崿F(xiàn)這些目標的苦役和奴隸;沒有人生目標,,我們?nèi)松厝挥譄灪蜔o聊。 人生難道只是兩堆草料之間的驢子? 如何化解人生這種兩難的宿命? 我自己是一個人生的惑者,,困惑之余便偶發(fā)奇想:我們何不拋棄人生是一場賽跑的荒謬觀念,,把人生當作一次漫長的旅游? 把人生看成一場爭權(quán)奪利的賽跑,你會害怕輸在起跑線上,,更會害怕輸在賽跑的終點,,你一路沖刺更會高度緊張,跑在賽跑隊伍后面固然要拼命追趕,,跑在隊伍前面也害怕被別人趕超,,這必然導致人生的禁欲主義,,人生“中途”的任何休整都必須禁止,“中途”的任何慶祝都是“及時行樂”,,為了最后取勝就得賠上一生的快樂,、幸福乃至生命。這樣的人生真是生不如死,,難怪莊子把死亡看成人生的“至樂”,,難怪列子認為人的一生能開口而笑者不過幾時而已。 如果換一種眼光,,把我們一生當作一次漫長旅游,,我們的人生就將呈現(xiàn)出大不相同的景觀,我們對人生也將有全新的體驗,。旅游中大家雖然有一個目的地,,但目的地既非旅游的唯一目的,更非重要的目的,,因為旅游真正的目的就是尋找快樂,,就是放松心情,就是感受新奇,,只要能獲得這些體驗,,是否到達了原定的旅游點并不太在乎,有時原定的旅游目的地你可能覺得“不過如此”,,而旅游往返途中領(lǐng)略到的景象倒讓你終生難忘,。 人生要是像旅游一樣,大家就會更加關(guān)注生命的過程,,誰還那么在意生命的結(jié)果呢? 在人生的旅游途中,,我們不用擔心被人趕超,只要條件允許隨時都可以“及時行樂”—— “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錢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雖當世貴盛,,不肯詣也。”(《世說新語·任誕》)獨自酣暢卻不詣權(quán)門,,只求人生適意而無半點俗念,,這也許就是“魏晉風度”。人生既然是一次漫游,,就不妨“左顧右盼”,,隨時留戀沿途的“美麗風景”——當年王子敬的人生何等從容:“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yīng)接不暇,。若秋冬之季,,尤難為懷。”(《世說新語·言語》)人生游程中既然在乎最后的結(jié)果,,自然也用不著那么功利——“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世說新語·任誕》)興起即使雪夜也駕船前往,興盡就是到了門前也不入而歸,,沒有任何功利算計和得失考慮,,興之所至才是行為的真正原因,往返都是因為任情適性,,王子猷的人生才富于詩意,,用現(xiàn)在已經(jīng)濫俗了的話說,這才叫“詩意地棲居”,。 這里我打算“冒天下之大不韙”,,為“及時行樂”作點辯護。說“冒天下之大不韙”有點過甚其詞,,“及時行樂”很像臭豆腐,,嘴上誰都在咒罵它,心里誰又都很喜歡它,。世人都只知道中國人喜歡存錢,,事實上中國人最喜歡存的東西是“快樂”。我們不主張馬上消費金錢,,更不提倡馬上“消費”快樂。有了錢總是存起來等到辦大事時候再使用,,有了喜事也總是說等大功告成的時候再慶祝,,好像快樂也和金錢一樣,,存起來不僅可以保本,還可以利滾利似的,,要把所有的喜事加起來“喜上加喜”,。我們不消費金錢和不消費快樂,不是我們天生不喜歡花錢,,天生就討厭快樂,,深層原因是對自己沒有底氣,對未來缺乏自信,,有及對人生的錯誤觀念,。有了樂事就應(yīng)該好好樂一樂,不要老是等著“上面”或師長來獎勵自己,,自己犒勞自己既能體驗到奮斗的樂趣,,又能讓自己增強自信。再說,,人生的每階段有每一階段的樂子,,小孩的快樂大人無法體驗,青春初戀與黃昏戀“味道”不同,,中年的快樂更不能等老來才去消受,。以愛情為例,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無法體驗青年人愛情的歡樂,。有些人在花季雨季時壓抑了愛情的萌動,到青年時期又拼命讀本科,、碩士和博士,,直到三十多歲還沒有談過戀愛,有些女孩甚至錯過了一生的幸福,。一生既沒有愛過別人,,又沒有被別人愛過,這是一種殘缺不幸的人生,,任何事業(yè)也不能彌補愛情的殘缺,。“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青年的戀情能讓你感到生活充滿了陽光,,能讓你品味人生的美酒,也能讓你激起奮斗的激情與沖動,??晌覀兊母改缚倓窈蟠?#8220;以事業(yè)為重”,好像愛情是事業(yè)的天然仇敵,,一旦有了愛情,,必定丟了事業(yè)——要么吃魚,,要么吃熊掌,上帝不可能讓你享受了美好的愛情,,又讓你有成功的事業(yè),。假如上帝真有這樣的安排,那對中國真是莫大的福音?,F(xiàn)在我國兩性比例嚴重失調(diào),,過十幾年后約有4000多萬男性青年要當光棍,估計幾十年后諾貝爾獎全由這些光棍包攬,,就像我們今天包攬全部乒乓球獎牌一樣,。只可惜,現(xiàn)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已婚人士,,華人獲獎?wù)咧泻孟褚矝]有一個單身,人家楊振寧82歲還娶了28歲的年青妻子,。 那些會玩的人極有可能也是會干的人,,事業(yè)與快樂并非“勢不兩立”,而且還可能“白頭偕老”,。只把最后的結(jié)果看成人生唯一目的,,把人生看成一場激烈賽跑,恰恰可能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的,,有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為了獲諾貝爾獎才去搞科研的?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2000年就曾獲得美國《大眾機械》雜志評選的“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對于他來說,,科學就是詼諧,,研究就是游戲。他常常“從一個研究課題跳到另一個課題”,,明知這樣做有極大的難度,,而且會影響原先的研究,但他認為“值得這樣做,。比起一輩子研究同一領(lǐng)域,,尋找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更有意思”。他不斷改變研究課題,,是因為這樣做“更有意思”,,這樣做更好玩,最后結(jié)果從來不是他的第一選項,,獲諾貝爾獎更不是他的人生目標,。科研只是海姆教授人生的旅游,改換課題就是他尋找新的景點,。據(jù)說,,現(xiàn)在旅游也時興“過境游”,“見縫插針”的過境游,,能給游人帶來意外的驚喜,意外的喜悅可能彌補目對的地的失望,。 把人生視為一場賽跑,,人生的最終結(jié)果是唯一考慮,人生的過程毫無價值可言,,這使我們沒有達不到目的的痛苦,,便有達到目的后的失望;把人生當作一次漫游,時時都有應(yīng)接不暇的美景,,處處都有新的刺激,,不僅可以從容到達自己預定的旅游勝地,還能悠閑地飽嘗生命旅程中的快樂,。 是“把人生視為一場賽跑”,,還是“把人生當作一次漫游”,不過是換一個角度看待人生,,妙境只在自己意念的一轉(zhuǎn)換之間,,人生的陷阱轉(zhuǎn)眼就成為人生的福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