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的關系
作者/來源:霍宏 發(fā)布時間:2003-12-02
隨著我國經(jīng)濟體制的轉軌,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急需改革,。吸收相關學科的優(yōu)秀成果,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便是一項重要舉措,。在各門學科中,,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首先被引進思想政治教育中。隨著人們對心理學研究和應用的深化,,人們發(fā)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則其實早在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運用,,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運用心理學的原理也收到了明顯的實效,。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具體有什么聯(lián)系?二者是否等同,?能否相互代替,?探討這個問題,對于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和出路,,對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心理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學科之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還必須建立在心理學的科學原理基礎之上,。 1、從研究內容上看 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對一切社會實踐領域都是必須的,,因為一切社會實踐活動都是人參加的,而任何人的實踐活動都是在心理活動的調節(jié)下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是人的思想現(xiàn)象,思想現(xiàn)象與心理現(xiàn)象密切相關,,心理現(xiàn)象包括心理過程與個性兩個方面的內容,。心理過程由認識、情感和意志構成,;個性分為兩方面,,一是由氣質、性格,、能力組成的個性心理特征,,一是由理想,、信念、世界觀,、動機和需要等組成的個性意識傾向性,。思想現(xiàn)象就是個體通過思維得到的認識,、個人觀點,、個性傾向性中的世界觀、態(tài)度,、信念等內容,。從廣義上說,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現(xiàn)象的一個部分,,屬于心理現(xiàn)象的高層次,。而且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必然與心理過程是同步的,同樣經(jīng)歷著知,、情,、意、行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心理過程的規(guī)律性為依據(jù),,只有研究把握好人的心理,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從方法論上看 心理學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了解人的思想產(chǎn)生及變化規(guī)律的鑰匙。提供了解決人的思想問題的心理學方法,。心理學在國外有近百年的發(fā)展史,,已經(jīng)形成了豐富的理論體系,在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方面有著豐碩的研究成果,。而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在實踐中總結建立起來的學科,,由于以往革命工作的需要,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觀方面,,即大的原則,、規(guī)律方面研究較多;而微觀方面,,怎樣了解不同類型的人的思想癥結,,怎樣根據(jù)某個人的某種性格特性進行教育等方面研究較少,而心理學有相當多的原理,、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補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比如心理學的需要理論對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就大有幫助,。一名學生獲得了一等獎學金,,但系里沒開大會直接把榮譽證書發(fā)給他,,這名學生并沒有因為獲得榮譽而高興,而是悶悶不樂,,這時我們運用心理學的需要理論就可以知道問題的癥結,,原來每個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這名學生覺得自己獲得了榮譽但沒能站在大會領獎臺上受到他人的關注和尊重而覺得有一種失落感,。由此,,我們就可以針對問題的原因對該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為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試驗基地,增強了心理學的實用性 心理學的發(fā)展,,離不開實踐檢驗,,通過實踐,不斷補充,、完善自己的理論,,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心理學的良好試驗基地。在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心理學的運用是大量的,。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在《列寧是宣傳家和鼓動家》一文中寫道:“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總是仔細地研究群眾,……他總是根據(jù)聽眾注意的程度,、問題,、插話、發(fā)言來了解聽眾的情緒,,善于迎合聽眾的興趣,,回答他們所不明了的問題,從而掌握著聽眾,。 ”由此可見,,列寧也是通過善于察知人們的心理特點進行宣傳,發(fā)動工作的?,F(xiàn)在在許多高校普遍開展的心理咨詢也是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心理咨詢活動,在學生中普及了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工作、戀愛等方面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心理咨詢工作已日益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補充。實踐證明,,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掌握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了解不同人在不同情況下的心理特征,才能看準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的區(qū)別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雖然有關密切的聯(lián)系,,但二者并不能等同,它們的區(qū)別在于: 首先,,二者的理論基礎不同,。心理學以生物學,、心理解剖學,、精神病學、物理學等為理論基礎,,它本身無明顯的政治性和階級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基礎,,其根本任務是按黨的方針、政策,,用真理武裝人們的頭腦,,轉變人們的思想,使人們從認識上,,行動上都能自覺統(tǒng)一到黨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中,,因此它具有鮮明的黨性,階級性,。 其次,,起源不同。心理學起源于哲學,,后來隨著生物學與物理學的發(fā)展,,十九世紀開始正式從哲學中脫離出來形成一門科學。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階級斗爭的產(chǎn)物,,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需要,,二者的起源截然不同。 第三,,范圍和層次不同,。就空間而論,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大些,廣泛些,,它從總體上,、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去研究人,了解人,,而心理學范圍要小些,,狹窄些,它從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和生理機制方面去研究人,。但它們在研究人這一點上是相通的,。從廣義上說,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現(xiàn)象的一個部分,,屬于心理現(xiàn)象的高層次,,其中政治思想在各種意識形成中占有主導地位,而心理現(xiàn)象還包括感覺,、知覺等較低的層次和部分,。 第四,地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黨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在各項教育中處于重要地位,而心理學則對思想政治教育起補充,、完善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密切相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學化,必須認真學習,,吸收心理學的知識,,而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更進一步增加了心理學的實用性。但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并不能相互代替,,只有把這兩門學科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思想活動特點,而要實現(xiàn)這種結合,,最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因人施教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每個人都有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心理特征的差異,,在過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往往忽視人的個性,采用強輸?shù)姆椒ǎ绊懥私逃膶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的自主意識、平等意識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切實了解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因人施教,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勢利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主要有:挫折和逆反心理,、嫉妒和攀比心理、表揚和批評心理,。心理學的研究詳盡地介紹了這些心理現(xiàn)象的特點,、形成及規(guī)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如果能掌握相關心理學的理論,,便能夠更好地分析和對待這些心理現(xiàn)象,,克服消極不良的心理,,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思想道德素質,。 3、促進人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在新的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解決的不僅是人們的政治問題,,還應促使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朝著健康狀態(tài)方面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認識,、分析自我,,由此才能教育人們正視自我、評價自我,,嬌正不良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