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嬌養(yǎng)寶寶注意做到14點(轉) 身為母親,,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是強者,,不嬌氣、不軟弱,。其實,,父母早在嬰幼兒階段,就應該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教育和磨練,,使孩子不嬌氣,,經得起生活的磨練。
生活實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歲左右的孩子就能自己吃飯了,,讓他自己動手吧,即使吃得滿地飯粒,、滿身湯汁,,那又如何,?和孩子掌握的吃飯技能比起來,,和孩子建立的一份自信比起來,擦一次地板,,洗一件衣服,,算得上什么 生活實踐:再堅持3秒種 讓寶寶手拿冰塊,,看看他能堅持多久,,媽媽可在一旁不斷地鼓勵他:“不要馬上放手,能不能再堅持3秒鐘,?”若寶寶真能堅持這3秒鐘,,媽媽要鼓勵寶寶:“你真棒!”并給他一個擁抱或親吻。 生活實踐:不隨意貼標簽 受暗示性強,,是幼兒期的年齡特點。父母不要輕易在眾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說孩子膽小怕事之類的,,隨意給孩子貼標簽,會刺激,、強化孩子的弱點,,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膽小怕事的人。聰明的媽媽應該懂得發(fā)現和放大寶寶哪怕是任何一點細小的勇敢行為,,在他人面前夸夸孩子的進步,,這樣,就會進入一種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生活實踐:為了冰激凌而努力 如果媽媽近段時間正在培養(yǎng)寶寶的獨睡習慣,,就可以和寶寶約定,每天堅持獨睡得五角星一顆,,得到7顆星就獎勵冰激凌一個,。有了這個目標,,相信寶寶即使伴著淚水入眠,也能堅持了,。至于遠期目標,,媽媽一定要捕捉寶寶的興趣。如果寶寶對迪士尼樂園情有獨鐘的話,,那就激勵她好好讀書,,以后去留學美國,就可以看到最大,、最正宗的“迪士尼”了,! 生活實踐:我們都是木頭人 “三三三,山上有個木頭人,,不會講話不會動,,動動就是小黃蜂。”這是我們小時侯的經典游戲,,現在依舊為寶寶們所鐘愛,。相信寶寶在反復玩這個游戲的時候,自制力也總會一次比一次進步的,! 生活實踐:粗心媽媽 媽媽故意跟寶寶說,,把玩具落在儲物間了,,需要請寶寶自己去拿。結果玩具并不在那里,,因為媽媽記錯了,。再說另一個地方,還是要請寶貝自己去找,。結果找到了,。媽媽要夸寶寶能干細心,還有寬容,,可以原諒媽媽的粗心,。 生活實踐:吃一點苦 帶兩歲左右的寶寶出去散步或是郊游,,要養(yǎng)成讓寶寶自己背包包(放點常用物品)的習慣。不是寶寶沒有這個能力,,關鍵在于父母舍不舍得給寶寶一個鍛煉的機會,。另外,根據行程狀況,,不到萬不得已,,盡量讓寶寶自己走,讓寶寶明白累一點沒關系,,堅持自己走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 生活實踐:不當和事老 兩個小男孩在為由誰當奧特曼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動起手來了,。那個被推倒在地的男孩很不服氣:“有本事就比扳手腕,,誰贏就當奧特曼!”“比就比,!”沒想,,結果還真是那個被推翻在地的孩子贏了。不過輸的那個也是輸得心服口服,,心甘情愿淪為“怪獸”,。這種解決問題的好方法絕不是媽媽們能想到的。 生活實踐:黑夜躲貓貓 先讓爸爸在一個房間,,媽媽帶著寶貝躲在另一個黑暗的房間,,讓爸爸慢慢地摸索著找到母子,找到以后,,給寶寶一個擁抱,。互換:爸爸躲在黑暗的房間里,,媽媽帶寶寶一起去找,,肯定可以找到。重復游戲若干次,,寶寶就可以一個人在黑暗的房間里找爸爸媽媽了,。 生活實踐:講故事 媽媽可以找一些和挫折教育有關的故事或影片,,和寶貝一起閱讀、一起觀看,,并和寶寶進行討論:故事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么克服困難的?如果你是他,,你又會怎么做呢,? 媽媽也可以拿出孩子自己的登山或野餐照片。和寶寶一起回憶當天的情景,,講一講,,當時面臨過那些困難,并且都是怎么克服的,。讓寶寶對自己充滿信心,,知道戰(zhàn)勝困難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現在的爸爸媽媽太緊張孩子,,很多寶寶根本不能忍受不被重視,。父母在生活中不要處處把孩子作為重心,,有時候可以適當忽視他,,讓他學會調整心態(tài),從而幫助孩子在與人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生活實踐:創(chuàng)造獨立空間 父母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處理,,請寶寶自己在房間里玩,,并且不要打擾父母,等半個小時之后媽媽一定會來陪寶寶的,。 父母一定要給寶寶創(chuàng)造獨睡,、獨玩、獨立完成“工作”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一旦寶寶沉浸于獨樂樂的狀態(tài)時,,父母也不要輕易去打攪他。 生活實踐:角色游戲 媽媽設計一個情景游戲,。一開始,,讓寶寶扮演失敗或遭到挫折的角色,媽媽扮演幫助者的角色,。然后,,進行角色互換。這樣,,寶寶既能體驗到挫折感,,又能學會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 當寶寶表演到情緒波動時,,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有所反應,。比如一起大聲喊、大聲哭或是狠狠地砸抱枕等,,引導寶寶通過合理的途徑,,把消極情緒宣泄出來。但讓孩子明白,,宣泄的方式要合理,,不要影響他人。 要孩子堅強,,父母首先要堅強起來,。碰到困難和挫折時,一定要冷靜,、勇敢,,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膽小怕事的情緒。 生活實踐:從容媽媽 媽媽在生活中遇到寶寶摔傷,、擦傷等情況,,雖然看了心里著急,但還是要裝作無所謂的樣子,,對寶寶說:“一點小傷,,沒問題,。”這樣的行為會給寶寶很好的暗示,使他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面對,。如果你一驚一咋的話,,寶寶反而會緊張地大哭起來。 有的父母尤其是媽媽,,見了毛毛蟲,、老鼠、蟑螂等會大呼小叫,。作為家長,,即使在此場合心里有些害怕,也應在寶寶面前鎮(zhèn)定自若,,并告訴寶寶如何去消滅它,。 生活實踐:他行我也行 有的寶寶上幼兒園不但要媽媽送到教室,,有時還要哭,同樣一個班級里,,有的寶寶就很自立,,父母送到幼兒園門口就能自己去教室。讓嬌弱的寶寶多跟這樣的伙伴在一起,,不出幾天,,他也會嘗試著自己進教室,而且興致高漲,! 美國有句諺語:“假如手里有傘,,還用擔心下雨么?”在人生中,,假如用“晴天”代表順境,,“雨天”代表逆境,雖然每個人都喜歡“晴天”,,但“雨天”卻總不可避免,。雨天里,手里有傘的人繼續(xù)趕路;逆境中,,心中有“傘”的人可以繼續(xù)生活的腳步,。心中的“傘”就是堅強的品質,。生活中的困難和生命中的災難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讓孩子擁有一顆堅強的心,讓孩子成為一個心中有“傘”的人,,才是母親給予他最牢固的屏障,。 |
|
來自: cqm2000cn > 《培養(yǎng)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