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里裹針 書法術語。比喻字體筆畫肉豐見骨,、外柔內剛,。北宋蘇軾自論:“余書如綿裹鐵。”明代解縉稱:“東坡豐腴悅澤,,綿里藏針,。” □銀鉤蠆尾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銀鉤指丁,、亭、寧等字的趯筆,;蠆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筆。南朝梁庾肩吾《書品》:“或因挑而還置,,……是以鷹爪含利,出彼兔毫,,龍管潤霜,,游茲蠆尾。”挑而還置,,是指遇到趯筆,,必先駐鋒蓄力而后趯出,獲得筆短意長,、凝注有力的效果,。此語并非專指趯筆,西晉索靖對自己的章草書很矜持,,名其筆勢如“銀鉤蠆尾”,。 □衄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筆鋒退而復進,。清代蔣和稱:“筆既下行,又往上也,。與回鋒不同,,回鋒用轉,,衄鋒用逆。”蔣驥稱:“衄者,,即老芾(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意。” □搭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行草起筆及字與字之間的承接順應關系。順勢而下,,不用逆勢的起筆稱為“搭鋒”,。南宋姜虁稱:“下筆之初,有搭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字之體,定于初下筆,。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多是搭鋒。若一字之間,,右邊多是折鋒,,應在其左故也。”清代蔣和稱:“筆鋒搭下也,。上筆帶起下筆,,上字帶起下字。”朱履貞稱:“書法有折鋒,,搭鋒,,乃起筆處也。用強筆者多折鋒,,用弱筆者多搭鋒,。” □搶 書法術語。折鋒筆法的虛和者稱為“搶”,。清代蔣和稱其:“意與折同,,折之分數(shù)多,搶之分數(shù)少,;折之分數(shù)實,,搶之分數(shù)半虛半實。”對于折與搶在運用上的差別,,元代陳繹曾稱:“圓蹲直搶,,偏蹲側搶,,出鋒空搶。筆燥則折,,筆濕則搶,,筆燥實搶,筆濕空搶,。” □轉 書法術語,。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區(qū)別于折鋒,?!堆┾诌\筆八法》稱之為圍,有圓轉回旋之意,。東漢蔡邕稱:“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jié)目孤露。”一般真書多用折鋒,,草書多用轉筆,。南宋姜夔稱:“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勁,,不可不知,。”但轉筆與折鋒的方圓效果又存在于一種字體的書寫過程中,,必須交替使用,才能豐富書法的藝術性,。 □駐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運筆若行若住,,清代蔣和稱:“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為駐,。”杜之堂稱:“走而稍停謂之‘駐’。駐非終止也,。畫之長短,,至此適可,不再行走,,稍停其筆而已,。”駐筆不同于頓筆。蔣驥稱:手不運而以筆按下為“頓”,;運筆時而意有所顧,,因用遲澀出之者謂之“駐”。 □挫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頓后將筆提起,使鋒轉動離開原處,,稱為“挫”,。是轉換筆鋒時常用之法。不僅用于轉角及趯筆,,凡行筆換鋒時皆用之,。清代蔣驥稱:“頓挫與提頓相連,欲挫仍須提,,既挫又須頓,。” □頓蹲 書法術語。停筆重按稱“頓”,,輕按稱“蹲”,。《雪庵運筆八法》稱其為“疊”,。清代蔣和解釋“筆重按下”為“頓”,,“用筆如頓,特不重按”為“蹲”,。 □骨法 亦稱“骨力”,。書法術語。指書寫點畫中蘊蓄的筆力,。是構成點畫與形體的支柱,,也是表現(xiàn)神情的依憑。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字有果敢之力,,骨也,。”唐太宗李世民嘗謂: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惟求其骨力,。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中首先提出,,畫有六法,其二為“骨法用筆”,。論者認為:骨法用筆,,能把筆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提按起倒,,挺拔矯健,,渾身都是解數(shù)才行,乃從長期懸肘中鍛煉得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