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家俱不僅是一件藝術品,它的更為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和中國文學、中國書法,、中國繪畫等一樣自成體系,,歷史悠久,民族特點鮮明,,風格突出,。和西方家具有明顯區(qū)別,中國家具強調線條,,突出抽象色彩,,西方家具強調功能性,實用,舒適,。中國古典家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是中國文化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你可以從一件家具了解它的歷史以及更好的了解中國的文化,。
人們的生活方式決定家具的式樣。中國魏,、晉時代人們習慣席地而坐,,因此對家具的要求不高。直到唐朝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變革,,人們開始坐在椅子上,,雙足懸起,中國家具才逐漸興起,,到宋代家具才定型,,室內陳設(桌椅幾案等)開始講究起來,制作工藝也基本成熟,,到明清時期中國古典家具達到鼎盛時期,。 紅木家具始于明代。現(xiàn)代紅木家具繼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傳統(tǒng),,保持了古代的優(yōu)美造型和藝術風格,;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家具的特點,,采用了較先進的科學技術,。因其雍容華貴,典雅精美而備受消費者的寵愛,。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紅木情結,,紅木文化一直影響中國人的生活,認為紅木代表高貴,因此使用紅木家具也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標志,。在古代更是一種社會階級的象征。中國古典家具品種主要有:椅凳,、桌幾案,、床榻、柜架,、門窗,、楹聯(lián)和其它用途各異的小件 桌案類 桌案類包括:1炕桌、炕幾,、炕案,;2香幾,;3酒桌、半桌,;4方桌,;5條幾、條桌,、條案,;6書桌、書案,、畫桌,、畫案;7其它桌案等,。 炕桌,、炕幾、炕案:在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炕桌放在炕或床的中間,;炕幾,、炕案由于較窄通常放在炕或床的兩側端。 香幾:因承置香爐而得名,,香幾多為圓形少方形,,腿足彎曲較為夸張。不論在室內還是在室外香幾多居中放置,,四無旁依,,應面面宜人欣賞,體圓而委婉多資者較佳,。 酒桌,、半桌:這是兩種形制較小的長方形桌案。酒桌遠承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桌面邊緣多起陽線一道,,名曰“攔水線”,。半桌約相當于半張八仙桌的大小,故名,。它又叫“接桌”,,每當一張八仙桌不夠用時,用它來拼接,。 方桌:是傳世較多的一種家具,,分為“八仙”,、“六仙”和“四仙”,在條桌,、面桌上都可以找到同樣的做法,。 條幾、條桌,、條案:條案的形式按照北京匠師的分法是:案面兩端平齊的叫“平頭案”,,兩端高起的叫“翹頭案”。它們的結構不是用夾頭榫,,就是用插肩榫,,否則便是變體。共分有琴幾,、炕幾,、方幾、茶幾,、架幾案,、棋桌、月牙桌,、三屜桌等,。 書桌、書案,、畫桌,、畫案:這是四種比較寬而大的長方形家具,就是較小型的,,也大于半桌,。其結構、造型,,往往與條桌,、條案相同,只是在寬度上要增加不少,,北京匠師均有明確的概念,。畫桌、畫案,,為了便于站起來繪畫,,都不應有抽屜,其為桌形結構的稱畫桌,,案形結構的稱畫案,。書桌、書案則都有抽屜,,也依其結構的不同,,分別稱之為桌或案,。 其它桌案: 桌和案一般不好區(qū)分,尤其是條案和條桌,。案在中國古典家具中的地位比較特殊,,其前有俎幾,其后才有桌,。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幾是人們坐時的側靠之具,多為長者,、老者而設,,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幾不僅可以倚靠憑伏而且可以承托各種器物,。 椅凳類 椅凳類包括:1杌凳,;2坐墩;3交杌,;4長凳,;5椅;6寶座等,。 杌凳:杌字的本義是樹無枝,,杌凳往往被作為無靠背坐具的名稱。無束腰杌凳是直足直杌式,,有束腰棖凳是直腿內翻馬蹄,腿間安直或羅鍋棖式,,直腿外有略具S形的三彎腿,。 明式椅子大致分為圈椅、寶座,、交椅,、扶手椅和靠背椅五種。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具有文化品位的坐具,,它暗合中國古典哲學天圓地方,。亦稱羅圈椅,是指椅子后背搭腦與扶手由一整條圓潤流暢的曲線組成,。以其上羅圈而得名,,據(jù)考證中國五代時期就有圈椅,那時的圈椅和明朝風行的圈椅是有區(qū)別的,,到宋代出現(xiàn)了天圓地方的圈椅,,元朝圈椅所見不多,到明朝圈椅漸成風尚,。 寶座是黃室中特制大椅,,是皇帝專用坐具,,大多單獨陳設,因其造型結構似床榻而得名床式椅,。是在大型椅子的基礎上加裝飾來顯示統(tǒng)治者的威嚴,,北京故宮中收藏頗多,但明代制品目前僅能列出一件,。 元代出現(xiàn)了一種帶圈靠的交椅,,交椅源自南北朝時期的折疊凳,時稱胡床,,后來經過發(fā)展加了靠背和腳踏,,到宋、元時期直背交椅和圈背交椅式樣基本成形,,這一點可叢這兩代文獻中得到確認,。表現(xiàn)為前后兩腿交叉,上為弧形圈,,正中背板支撐,,外出可隨身攜帶。 靠背椅指的是只有靠背,,不帶兩側扶手的椅子,。靠背椅分為燈掛式和一統(tǒng)碑式,,燈掛式的靠背搭腦向兩側挑出,;一統(tǒng)碑式的椅背和南官帽的靠背相似,搭腦兩端不出頭,。 扶手椅指的是有靠背的又帶兩側扶手的除了寶座,、交椅、圈椅外統(tǒng)稱,。扶手椅有兩種形制,,其一是南官帽椅,北方地區(qū)稱為玫瑰椅,,南方地區(qū)稱為文椅,,形制矮小,后背和扶手與椅座垂直,;其二是四出頭官帽椅,,官帽椅是以其造型類似古代官員的帽子而得名。 坐墩:又名肅墩,,由于其上多覆一方絲織物而得名,。在明代及前清時期的坐墩上還保留著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跡。 交杌:俗稱馬扎,,和古代胡床類似,,自東漢從西域傳至中土,,千百年來流傳甚廣,基本制式是由8根直木構成,,長期沒有變化,。 長凳:明清時期,長凳式樣繁多,。小條凳是民間日用品,,二人凳宜兩人并坐,至今江南地區(qū)仍在使用 床榻類 床榻類包括:1榻,;2羅漢床,;3架子床等。 榻:北京匠師稱只有床身,,上無任何裝置的臥具曰“榻”,。 羅漢床:床上后背及左右兩側安裝“圍子”的,北京匠師稱之為“羅漢床”,。羅漢床身有多種做法,,分無束腰兩種。其做法不僅與榻相同,,和炕桌,、杌凳亦復相通。羅漢床更顯著的變化表現(xiàn)在圍子上,。床上三面各有一塊圍子的為“三屏風式”,,由五塊組成的(后三,左右各一)為“五屏風式”,,更多的還有“七屏風式”,。 架子床:架子床是對有柱床頂?shù)拇驳慕y(tǒng)稱。進一步細分,,架子床還可以分為只有四角有立柱的“四柱床”和四柱之外正面還有兩柱的“六柱床”。 明式的床前多設腳踏,,羅漢床前的腳踏短而成對,,架子床和拔步床前的腳踏獨一而修長。爾后傳世既久,,腳踏大多已與床分離,。 柜架類 柜架類包括:1架格;2亮格柜,;3圓角柜,;4方角柜等。 書格即書柜,、架格,、書架,,不是專門用來放置書籍,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立木為四足,,用橫板將空間分隔為若干層,。 架格:或稱“書格”或“書架”。因其用途非為專放圖書,,故不如稱之為架格,。架格的最基本形式是以立木為四足,用橫板將空間分隔成若干層,。 亮格柜:亮格柜是亮格和柜子相結合的家具,,明式的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zhèn)潢愔门c收藏兩種功能,。 圓角柜:又名“面條柜”,其意費解,。 圓角柜柜頂前,、左、右三面有小檐噴出,,名曰“柜帽”,。柜帽轉角處多削方棱,遂成圓角,。故圓角柜亦稱為“木軸門柜”,。圓角柜有的兩扇門之間無閂桿,名曰“硬擠門”,。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見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無側腳,。柜門同樣有硬擠門,。“頂箱立柜”,又叫“四件柜”,,兩具乃由四件組成,。 屏風類 屏風是屏具的總稱,包括由多扇組成,,可以折疊或向前兜轉的“圍屏”和下有底座的“座屏風”,。可以折疊或向前兜轉傳世圍屏中,,尚未發(fā)現(xiàn)清中期以前制作精美的硬木實例,。 古代屏風分為地屏、床屏、梳頭屏,、燈屏,、掛屏。 地屏主要分為座屏和落地屏,。地屏形體大,,多設在廳堂,一般不會移動,;座屏即插屏式屏風,,是把把單獨屏風插在一個特制的底座上。座屏有獨扇,、三扇,、五扇等奇數(shù)規(guī)格,獨扇座屏與底座可連可卸,,可卸的稱為“插屏式座屏風”,。 床屏形體較小,多與床榻結合使用,; 梳頭屏是用于梳妝用的小型屏鏡,; 燈屏多為燈遮風的小屏風; 掛屏為明末才開始出現(xiàn)的一種掛在墻上作裝飾用的屏牌,,大多成雙成對,,四扇為四條屏等,到清朝后此種掛屏十分流行,,至今仍為人們喜愛,。 楹聯(lián)類 其它類 凡不宜歸入以上幾大類的家具只能放在其他類,故品種頗繁,,有:筆筒,;悶戶櫥;提盒,;都承盤,;鏡臺、官皮箱,;微型家具等,。 筆筒出現(xiàn)于明朝嘉靖、隆慶,、萬歷時期,大都造型簡單實用,,口底上下相似呈筒狀,,是案頭工具必不可少的裝飾實用品,極具觀賞和藝術價值,,深得文人墨客得喜愛,。筆筒源自筆架和筆船,,筆架至今仍在使用,筆船由于笨拙被筆筒所代替,。 筆筒先后有竹木制,、牙雕、玉雕,、銅制,、瓷制等形式?!堕L物志》“湘竹,、棕櫚者佳,毛竹以古銅鑲者為雅,,紫檀,、烏木花梨亦間可用”。文中花梨就是黃花梨木,。 明代的匠師能把造型和結構盡善盡美,,在選料及裝飾線腳、雕刻,、鑲嵌上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風格,,為清代家具和以后的現(xiàn)代家具建立了完美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說:明式家具乃是收藏家們的首選珍藏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