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里尋你千百度,,驀然回首分外明
——淺談語文教學中語感訓練的途徑和方法
[摘 要] 敏銳的語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本文以課改中課堂教學現(xiàn)狀為背景,有機結合語文界各位大師語感研究的成功經驗,,著重從朗讀熏陶,、揣摩品味、情感體驗,、積累語言,、實踐運用、師者言語等語感訓練的途徑和方法來探討語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朗讀 生活 積累 情感 對話
早在30年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語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礎”。《新課標》亦強調:“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把“語感訓練”作為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的重點,,既是對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精華繼承,也是對語文學科性質的準確把握,。因此,,如何讓學生將語言學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以讀為本,,積累語感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領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由此可見,,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是引導學生體驗課文情感的最佳途徑,是逐步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內涵和文章氣勢,,領會其布局謀篇、遣詞造句之精妙,,提高語感的重要方式,。
但是,純粹枯燥平白的讀,,無法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的情感空間,,無法激起學生心中的情感漣漪,無法生成學生的語感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精心營造特定的朗讀場景,潛移默化地滲透朗讀策略,,加強朗讀方式方法的引領,,如朗讀訓練中抓住語句的停頓、重音,、語調變化等技巧培養(yǎng),。兒化韻在韻尾附加一點兒卷舌音,以增加表示喜愛,、蔑視等語感,,迭音形容詞,借音節(jié)的重迭以表示加強寧靜,、深沉,、悠長、綿延等語感,。通過朗讀,、復讀、默讀,、賽讀,、范讀、表演讀,、誦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對音的正誤、音調的流暢,,詞義的內涵,,表達的恰切,語勢的磅礴,,語法的御用,,條理的連貫,意境的優(yōu)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有所體會,。如一位老師教學《廬山云霧時》時,在學生初步感悟的基礎上,,挖掘文本的深度,,充分發(fā)揮男女生得天獨厚的聲音優(yōu)勢,通過推薦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對比讀,、自愿配音讀,“廬山云霧來去濃稀各不同”,,朗讀聲音高低重輕完整展示了朗讀訓練的過程,,顯示了學生朗讀進步的軌跡。學生“春風化雨”,,在“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生動場景中,,展現(xiàn)朗讀訓練的趣味性、有效性,,無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二,、揣摩品味,,領悟語感
咬文嚼字、體味語言是語感訓練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一篇作品讀一兩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須多揣摩,。”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徹,,才能促進語感的發(fā)展。
1,、運用比較,,隨風潛入夜
比較品評是提高語感的有效策略。學生只有在不同的語詞,、不同句式,、不同話序的比較中,才能發(fā)現(xiàn)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巧妙,,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字義,、文句、標點符號,、修辭方法等進行比較,、揣摩,“意會”文字所表達的深層含義,,品評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如筆者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課,,引導學生感悟小艇樣子的奇特時,,抓住“行動起來,輕快,,靈活,仿佛一條蛇。”一句教學,,引導學生思考:“仿佛”能換成什么詞,?換成“好像”可以嗎?為什么,?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反復比較琢磨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由于前文已有“有點像”“像”,,如果后面再用“好像”讀起來重復累贅,,從而體會到作者不僅觀察細致,而且語言文字富于變化,,讀起來語感亦略勝一籌,。
通過比較,學生能感受到語言的精煉與羅嗦,、具體與空洞,、細膩與粗糙的區(qū)別,就能品出語氣神韻,,領悟作者遣詞的獨具匠心,,進而能準確地運用語言來表達情感,提高語言的敏感度,,形成語言的暢達感,。
2、激活想象,,潤物細無聲
語言文字所描述的顯像結構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而語感的產生是以感性為主體的,它離不開具體,、生動的形象,,但教材中那些鮮明形象大多不是視覺形象。因此,,可以通過揣摩詞語,,并且借助人的聯(lián)想和想象,化干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引導學生建立“內心視像”,,達到見其人、聞其聲,、臨其境的境界,。當然,還可以重組表象,,創(chuàng)造出新的情景和意境,,有效地增強學生對語言的形象感受能力,。所以,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在進行朗讀,、感知語言文字,、準確而迅速地在腦子里呈現(xiàn)有關表象的同時,進行必要的聯(lián)想和想象,,喚起學生的“內心視像”,,讓學生獲得語感并逐漸形成敏銳的語感。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時,,師配樂范讀,,生閉目靜聽,邊聽邊想象,,將作者用文字描述的小艇形象地展現(xiàn)在眼前,,使學生在聽讀想象中受到強烈的語感熏陶,進入課文意境,,感受語言的感染力,。由于對語言文字的感受主要是通過聽覺和視覺來實現(xiàn)的,因此教學時,,我還引導學生形象再現(xiàn)與誦讀涵泳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形象思維的“引路”,學生走進作品所描述的世界,,進入一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到氣味,,能聽到音響,,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的形象的世界,。由于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感悟課文的意境,,獲得豐富的語感,。
3、聯(lián)系生活,,為有源頭活水來
茅盾先生曾說,,理解文章應一邊讀,一邊回想自己所經歷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邊讀,,一邊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的確,,單靠翻查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語感的,,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積聚多了,,了解越見深切。同理,,在語感訓練中也應善于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人物的神態(tài),,推測人物的內心如果學生沒有直接的生活體驗。如果學生沒有直接的生活體驗,,也可以采用間接的生活體驗,,設想人物的語言,讓作品的人物形象完整地立起來,。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裊娜”一詞,按詞典作“柔軟細長”解,,缺乏語感,,也難運用。但如果聯(lián)系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條體態(tài),、迎風婆娑擺動的楊柳枝,、神話中仙子的飄帶等,“裊娜”便有了具體,、生動,、真切的語感。
除此之外,,還應引導學生平時多觀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能自覺地把經驗與語言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研究表現(xiàn)生活的語言,揣摩語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細微差別和變化,。
三,、情感體驗,品味語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小學語文教材取材廣泛,有許多課文所講述的內容學生沒有親自體驗,,因此,,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引導學生接受作品的情感熏陶,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情感是伴隨著清晰的表象和正確的理解不斷深化的,。因此,培養(yǎng)語感要依據(jù)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境界,,借助語言來感受形象,,領悟其中的感情。閱讀時隨著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內心就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界。這種情感的共鳴,,是閱讀能力達到較高層次的體現(xiàn),。因此,在語感訓練中,,要努力尋找文章對學生思想感情的觸發(fā)點,,正像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產生共振一樣,要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就必須找出二者之間相通之處來,。而且,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把作者的認識轉化成自己的認識,,把作者的感情轉化成自己的感情,必須設法使學生的心態(tài)化入言語角色,,進入文中人物的感情氛圍中,,積極引導學生敏銳地捕捉文中細膩的情趣,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在教學《假如》一課時,,“為什么畫”是教學的重難點。如何讓學生切身體驗小樹、小鳥的迫切需要,?一師通過角色轉換來激活學生的想像世界,。如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樹,說說自己當時的感覺,。學生自己賦予了小樹生命,,賦予了小樹語言,了解其所思,,設身處地地去思小樹之所想,。于是,“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引導學生建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達到與文本共鳴。“情到深處自然濃”,,此時,,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自然“水到渠成”。
教材中有許多內涵豐富的精美詩文,,課后都安排有表情地朗讀的練習,,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它來作語感訓練的材料,,讓學生有表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使形象與感情融合,,讀出氣勢,、韻味,乃至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的內涵,。
四,、積累語言,強化語感
1,、多看多記,。實踐表明:大凡愛看書的學生,語感都比較強,,對語言文字把握非常準確,。可現(xiàn)在的小學生,,學習負擔太重,,接觸社會與生活少,除課本之外,,能大量閱讀的人實在不多,。中外名著,、文學常識、成語典故,,少得令人寒心,。所以,我們應該多創(chuàng)設時機,,拓展渠道,,引導學生閱讀。比如,,課外延伸,,讀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以彌補現(xiàn)行教材閱讀量的不足,;以媒體為載體,,指導學生通過電視、電腦等等,,在欣賞中形象地感悟語言,;開展課前、課尾五分鐘閱讀或專門開設閱讀課,,提供看的時間,,創(chuàng)設看的氛圍……
2、強調誦讀,。通過“誦讀”,,語言材料的音質感、音量感,;對語流中意義組塊的整體感應能力和層次分隔的感悟能力,;填補語言空白的敏悟性;捕捉語言主旨的能力,;迅速伴隨評價的意識等感悟能力,,都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鸕鶿》第一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自由讀句子,,找出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喜歡的原因,。老師也范讀,,并且有意將“近”讀成“遠”,以培養(yǎng)學生注意聽的習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隨后,,看大屏幕上的提示,背誦第一自然段,再給無聲錄像配上音,。這樣有畫面到語言,,由朗讀到背誦,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一種閑情野趣,、悠然自得的境界,在自然和諧的氛圍中較好地表現(xiàn)出來了,。除誦讀與朗讀外,,還要加強默讀,提高閱讀速度和質量,,這樣也才可能對語言有時間去進行涵詠,、揣摩。
五,、實踐運用,,升華語感
培養(yǎng)語感,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眼看,、腦想、耳聽,、嘴說、手動,,將語感訓練同聽說讀寫訓練結合起來,,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的語感在理解中加強,,在使用中提高,。
1、說一說,。語感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經常處于語言環(huán)境之中進行口語交際,。課堂中的復述、討論,、爭辯,、回答問題,還有寫作課動筆之前的審題,、構思,、討論,講評作文時學生進行的口頭評議,,這都是訓練語感的手段,,這樣的結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整個語言能力。通過口語交際,讓學生處于多形態(tài)交往中感知語言,、熟悉語言,、正確使用語言,才能提高語感的敏銳性,。
2,、畫一畫。在《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指導學生理解“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彎彎的新月。”一句時,,我就讓學生自己閱讀后,,通過畫的形式來展示像“新月”的小艇。學生在動腦動手,,對新月和小艇進行區(qū)別,。畫后,再讓學生朗讀這一段內容,。學生在“讀——畫——讀”的自我學習體驗中,,正確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準確地把握了語言文字,,從而深刻地體會到,,了解到了作者細致觀察,抓特點寫作的方法,,并且直觀地領略到了小艇的美,,學生的朗讀自然也就樂在其中了。
3,、演一演,。《背篼》一課教學時,,我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個人當山里孩子,其他分別是山風,、小溪,、鳥兒進行排練。置身于故事中的孩子們內在情感和動機得到了有效地激發(fā),,深化了對課文的認識,,增強了主動探究的能力。一次又一次地排練,,還讓學生把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熟記在心,,培養(yǎng)了語感,,提高了表達能力。
4,、寫一寫,。葉老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所以教師在講課時必須深鉆教材,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訓練,,即對學生進行字,、詞、句,、段,、篇的訓練。如講《威尼斯的小艇》時,,講到文中的比喻句時,,讓學生仿照文中的比喻句運用不同的比喻詞造句,感悟作者“細致觀察,,抓特點寫作”的方法后,,再讓學生模仿這一自然段的寫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件物品進行仿寫。
六,、師者言語,,沉淀語感
1、對話生成,,一枝紅杏出墻來
語文課堂是詩意的課堂,,詩意的課堂是對話的課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在課堂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最自然、最真誠的交流,,真正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領域,,傾聽他們幼苗拔節(jié)、心靈開花的聲音,;欣賞他們蓬勃向上,、笑容燦爛的樣子;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五彩斑斕,、妙趣橫生的故事,,適時地引發(fā)學生噴射智力火花,,激發(fā)學生釋放靈性,共享知識與智慧,。在教學中對話,,老師可把談話變成了一個小型的語言訓練,在不知不覺的聊天中,,教孩子如何運用語言,,如何表達地更生動,更精彩,。師生之間通過語言載體相互傾聽,、相互接納、相互啟發(fā),、相互評價,、相互欣賞,走進彼此的精神世界,,實現(xiàn)精神的相投,、思想的相通、智慧的相補和生命的相容,,并通過不斷地反思和強化,,拓展知識領域,提升人文素養(yǎng),。在課堂中,,我們教師的每一句話,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甚至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只要留心,都可以成為語文教育的素材,,幫助我們營造一個語言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言語能力,提升語感,。
2,、多元評價,采得百花成蜜甜
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評價也是對學生進行語感熏陶的直截方式,,它能讓學生從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獲得發(fā)展,。這也就要求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指向明確且豐富多彩,,如恰當?shù)剡\用比喻、夸張,、擬人,、擬物等語言,,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從評價的語言信息中攝入具體形象的畫面,,產生極強的心理認同,,從而信其師,明其意,,積累語言的同時,,享受審美情趣,提升語文素養(yǎng),。記得有一位老師給我們的語言大師賈志敏老師統(tǒng)計過,,他評價學生的話語,評價學生的言說方式竟有30多種,,而且在一節(jié)課中很少有重復的評價語,。語文老師的功底就是語言的功底,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就必須要提高閱讀量,讀很多的好書,,打下一個底子,,讓課堂的評價語不再“羞澀”,讓我們孩子的語感“如沐春風”“日漸增色”,。
語文姓語名文,,讓我們留給孩子形象,讓學生品味出語言的語意美,、語境美,、及語情美,讓我們賦予學生廣闊的閱讀空間,,引導他們潛心涵詠,、誦讀品味、想像表達,,讓語言和精神,、心智和情感得到了高度的融合,獲取對語言文字深層意蘊的領悟,,帶給學生學習語文的無窮快樂和驚喜。面對語感訓練,,“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種好自己的田,,澆好自己的園”,方能“眾里尋你千百度,,驀然回首分外明”,!
參考文獻:
1,、《試教通訊》2004/39-40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 2005.1月 2005.7-8 2005.9 2005.11 語文報社
3,、《教學月刊》2005.9上 2005.10上 2005.12上 2006.2上 教學月刊社
4,、《語感訓練之我見》 www.google.com
5、《葉圣陶論語感》李亞英 www.google.com
6,、《語感研究綜述》王恒儉 www.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