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位皇帝(第十五朝) (穆宗)李恒(憲宗李純三子,。生母即是鼎鼎大名的懿安皇太后郭氏)
【年號】長慶(821~824年)
【生卒】生于795年,,長慶四年(824)十一月服金石之藥而死,終30歲,。葬光陵(今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在位】820~終,在位4年,。
【生平】初為建安郡王,、后為遂王。元和七年(812),,憲宗的太子李宙死,,李恒被宦官梁守謙等人立為皇太子,憲宗死后即位,。
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游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wù)”,。任用的宰相蕭俛,、段文昌又無遠見,認為藩鎮(zhèn)已平,,應(yīng)當(dāng)消兵。于是令天下軍鎮(zhèn)有兵處每年在100人中限八人或逃或死,,消其兵籍,。被消除兵籍的軍士無處可去,只好藏在山林,。不久河朔三鎮(zhèn)復(fù)叛,,被消除兵籍的軍士紛紛歸附他們。
朝廷內(nèi)宦官權(quán)勢日盛,,官僚朋黨斗爭劇烈,。使憲宗時期的“元和中興”局面完全喪失。
【謚號】睿圣文惠孝皇帝
【傳位】長子李湛
第十四位皇帝(第十六朝) (敬宗)李湛(穆宗李恒長子,。母為恭僖皇太后王氏)
【年號】寶歷(825年~827年二月)
【生卒】809~寶歷二年臘月(826年),,終18歲。葬莊陵,。
【在位】824年~終,。共3年。
【生平】初為鄂王,、景王,。后在宰相李逢吉等人的建議下被父親(穆宗)李恒立為皇太子。即位后,奢侈荒淫,。沉迷蹴踘,,喜歡半夜在宮中捉狐貍玩。朝政由宦官王守澄把持,,勾結(jié)權(quán)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導(dǎo)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動攻入宮廷的事件,。
(敬宗)李湛是唐朝后9位皇帝里唯一一位正兒八經(jīng)按正統(tǒng)方式接班的皇帝,但遺憾的是他三年后還是死于宦官(劉克明造反)之手,。
【謚號】睿武昭愍孝皇帝
【傳位】弟李昂
第十五位皇帝(第十七朝) (文宗)李昂(穆宗李恒二子,、敬宗李湛弟。母為貞獻皇太后蕭氏)
【年號】大和(827年二月~835年),、開成(836年~840年)
【生卒】生于809年,,開成五年(840)抑郁成病,被宦官毒死,,終31歲,。葬于章陵。
【在位】826年~終,,共14年,。
【生平】始為江王。敬宗李湛死后被內(nèi)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神策護軍中尉魏從簡、梁守謙立為帝,。
在位期間,,頗思圖治,出宮女3000多人,,裁汰官員1200多人,。朝臣朋黨相互傾軋,官員調(diào)動頻繁,,牛李黨爭達到高潮,。皇帝的廢立生殺,,均掌握在宦官手中,。后起用李訓(xùn)、鄭注等人,,意欲鏟除宦官,。
大和五年,,文宗與宰相宋申錫暗中策劃除掉宦官,但是被宦官王守澄及其門客探聽出來,,誣告宋申錫謀立(漳王)李湊,。文宗中計,將宋貶死,。
大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訓(xùn)引誘宦官前往左金吾衛(wèi)衙中取石榴樹上的“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導(dǎo)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1000余人,史稱“甘露之變”,。事后,,文宗因被宦官鉗制,失去了自由,,常自嘆受制于家奴境遇還不如周赧王和漢獻帝,,經(jīng)常掉眼淚。文宗時期,,藩鎮(zhèn)叛亂仍頻,。
【謚號】元圣昭獻孝皇帝
【傳位】開成五年月,文宗病重,,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假托詔書廢(皇太子)李成美為陳王,立(潁王)李瀍為皇太弟,。不久李成美被殺,。
第十六位皇帝(第十八朝) (武宗)李炎(文宗李昂弟,穆宗五子,。原名李瀍,“瀍”讀chán,。死前改為現(xiàn)名,。母為宣懿皇太后,姓韋)
【年號】會昌(841年~846年)
【生卒】814~會昌五年(846)三月,,終33歲,。葬端陵(今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
【在位】840~846年,。共6年,。
【生平】原為潁王,宦官仇士良趁(文宗)李昂病時將他立為皇太弟,,廢原來的(太子)李成美為陳王并殺之,。
武宗登基后,,召李黨人物李德裕回朝,任為宰執(zhí),,李德裕提倡“政歸中書”等政策,,國家漸漸回復(fù)元氣,被稱為“會昌中興”,。而仇士良的權(quán)勢亦被壓抑,,仇士良不得不退出政治舞臺。
武宗信奉道教,,從會昌五年(845)起大規(guī)模打擊佛教,,史稱“會昌滅法”。除少數(shù)在首都的寺院外全國所有寺院被拆毀,,僧尼被迫還俗,,寺院里的奴隸被釋放,寺院所有的田地被沒收為國有,。
【謚號】至道昭肅孝皇帝
【傳位】會昌六年,,武宗疾重,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立(光王)李忱為皇太叔,。
第十七位皇帝(第十九朝) (宣宗)李忱(憲宗李純十三子,、穆宗李恒弟、武宗李炎叔,。母為孝明皇太后,,姓鄭)
【年號】大中(847年~860年十月)
【生卒】生于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因藥物中毒去世,,終50歲,。葬貞陵(今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
【在位】846~859年,,共13年,。
【生平】初名李怡,原是光王,。846年(武宗)李炎死后李忱被迎回長安登基稱帝,。宦官之所以立他為帝,,是因為他寡言少語,,以為智商比較低下。但實際上這都是李忱裝出來的,。同年臘月發(fā)生日食,。
宣宗登基后,唐朝國勢已很不景氣,,藩鎮(zhèn)割據(jù),,牛李黨爭,,農(nóng)民起義,朝政腐敗,,官吏貪污,,宦官專權(quán),四夷不朝,。宣宗致力于改變這種狀況,,于大中元年(846年)先貶謫李德裕,結(jié)束牛李黨爭,。
宣宗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國勢有所起色,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使十分腐敗的唐朝呈現(xiàn)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史稱“大中之治”,。
宣宗是唐朝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資治通鑒》載:“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jié)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于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此外,,宣宗還趁吐蕃,、回紇衰微,派兵收復(fù)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收三州七關(guān),,平江嶺以南”,,名義上打通了絲綢之路。
歷史上評價宣宗在位曾經(jīng)燒過三把火:“權(quán)豪斂跡”,、“奸臣畏法”,、“閽寺詟氣”,,稱之為“明君”。無奈大中晚年唐朝已積重難返,,國力衰退,,社會經(jīng)濟千瘡百孔,只依靠統(tǒng)治階級枝枝節(jié)節(jié)的改革已無法改變唐帝國衰敗的潮流,。大中十三年(859年)冬,,浙東農(nóng)民裘甫帶領(lǐng)500農(nóng)民起義。起義軍后發(fā)展至50萬人,,為唐末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打下了前哨戰(zhàn),。
傳說宣宗繼位之前曾當(dāng)過和尚,所以對佛教極力推崇,,據(jù)說曾在大中七年(853年)大拜釋迦牟尼的舍利,。即位后不久就大復(fù)佛寺。
【大事】大中年間,,大詩人李商隱(812~858),、杜牧(803~852)在世。
【謚號】圣武獻文孝皇帝
【傳位】長子(鄆王)李溫
第十八位皇帝(第二十朝) (懿宗)李漼(宣宗李忱長子,,母為元昭皇太后,,姓晃)
【年號】咸通(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
【生卒】833年11月14日~咸通十四年(873)七月,終41歲,。葬簡陵(今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
【在位】859~873年,共14年,。
【生平】原名李溫,,封為鄆王,他是(宣宗)李忱長子,,但宣宗更喜歡(夔王)李滋,,所以在決定皇太子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宣宗病重時,,李溫被宦官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假托昭書立為皇太子,宣宗死后被立為帝,。登基不久都城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發(fā)生地震,。
懿宗有很高的音樂造詣,長得也可以,,但游宴無度,、沉湎酒色,以致政治腐敗,,藩鎮(zhèn)割據(jù)重新興起,。
由于崇仰佛法,,咸通十四年春(873年),不顧大臣反對,,舉行最大規(guī)模的迎奉佛骨活動,,極為奢華。他將宣宗中興的成果損耗殆盡,。翰林學(xué)士劉允章在《直諫書》用“國有九破”描繪過當(dāng)時的局勢:“終年聚兵,,一破也。蠻夷熾興,,二破也,。權(quán)豪奢僭,三破也,。大將不朝,,四破也。廣造佛寺,,五破也,。賂賄公行,六破也,。長吏殘暴,,七破也。賦役不等,,八破也,。食祿人多,輸稅人少,,九破也,。”
此時唐朝已無可救藥,大動亂正在醞釀,。當(dāng)時賦稅刻薄,,百姓無法過活,更有人吃人慘劇,,百姓無路可走,,只好起義。
859年,,裘甫在浙東領(lǐng)導(dǎo)起義,;868年,龐勛領(lǐng)導(dǎo)徐泗地區(qū)的戍兵在桂林起義,。懿宗派遣王式,、康承訓(xùn)等鎮(zhèn)壓,但對人民的剝奪并無停止。
唐朝實亡于懿宗,。
【謚號】昭圣恭惠孝皇帝
【繼任】五子(普王)李儼
第十九位皇帝(第二十一朝) (僖宗)李儇(懿宗李漼五子。母為惠安皇太后王氏,。“儇”讀xuān)
【年號】乾符(874年十一月~879年),、廣明(880年~881年七月)、中和(881年七月~885年三月),、光啟(885年三月~888年正月),、文德(888年二月~十二月)
【生卒】生于862年~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六日死,終27歲,。葬靖陵(今陜西省咸陽市乾縣),。
【在位】873~888年,共13年,。即位時15歲,。
【生平】原名李儼,為普王,,懿宗病重時被宦官左右神策護軍中尉劉行深,、韓文約擁立為皇太子,懿宗死后即位,。
在位期間政事全交給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肆無忌憚地游樂,喜歡斗雞,、賭鵝,、騎射、劍槊,、法算,、音樂、圍棋,。他對打馬球十分迷戀,,對身邊的優(yōu)伶石野豬說:“朕若參加擊球進士科考試,應(yīng)該中個狀元,。”,。當(dāng)時災(zāi)害連年,人民生活困苦,,官員盤剝沉重,。
乾符元年(874年),濮州王仙芝發(fā)動起義,。次年,,黃巢也起兵于冤句(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隨后兩軍會合,唐末農(nóng)民大起義爆發(fā),。王仙芝失敗后,,起義軍由黃巢率領(lǐng)(即著名的“黃巢起義”),南下進攻浙東,,開山路700里入福建,,克廣州,回師北上,,克潭州,,下江陵,直進中原,,并于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黃巢起義軍攻克洛陽,十二月,,下潼關(guān),,占領(lǐng)長安,宰相盧攜自殺,,田令孜率五百神策軍帶僖宗出逃四川,,召沙陀族人李克用(即后來“五代十國”時期“后唐”開國皇帝李存勖之父,被尊為后唐太祖)入援,。李克用在田陂擊敗黃巢,,黃巢退出關(guān)中。
中和二年(882年)九月,,黃巢部將朱溫(就是此人之后滅亡了唐朝,,建立了“梁朝”)降唐,被任為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并賜名朱全忠。中和四年(884年)七月,,黃巢亡,,黃巢起義失敗。
次年三月僖宗返回長安,,但唐朝此時已接近滅亡的尾聲,,地方軍閥割據(jù):秦彥據(jù)宣、歙,,劉漢宏據(jù)浙東,,朱全忠(朱溫)據(jù)汴州、滑州,,李克用據(jù)太原,、上黨,李昌符據(jù)鳳翔,諸葛爽據(jù)河陽,、洛陽,,秦宗權(quán)據(jù)許、蔡,,王敬武據(jù)淄,、青,高駢據(jù)淮南八州,。唐中央政府已經(jīng)無法控制局面,能夠被中央控制的地區(qū)不過河西,、山南,、劍南、嶺南西道數(shù)十州,。
中和五年(885年)三月,,田令孜與河中節(jié)度使王重榮交惡,王重榮求救于太原李克用,,大敗朱玫和李昌符,,進逼長安。田令孜再領(lǐng)僖宗于光啟元年十二月逃亡到鳳翔(今陜西省寶雞市),,這時諸道兵馬進入長安,,燒殺搶掠,宮室坊里被縱火燒焚者大半,,“宮闕蕭條,,鞠為茂草”。朱玫立(襄王)李煴為帝,,改元“建貞”,。
僖宗以正統(tǒng)為號召,把王重榮和李克用(即后來“五代十國”時期“后唐”開國皇帝李存勖之父,,被尊為后唐太祖)爭取過來反攻朱玫,,密詔朱玫愛將王行瑜攻朱,王行瑜將朱玫及其黨羽數(shù)百人斬殺,,縱兵大掠,,時值寒冬,凍死的百姓橫尸蔽地,。王重榮殺死(襄王)李煴,,田令孜被貶斥。
光啟三年(887年)三月僖宗到達鳳翔,,節(jié)度使李昌符強留車隊,,六月,李昌符進攻僖宗行宮,兵敗出逃隴州,,扈駕都將李茂貞追擊,,李昌符被斬。
光啟四年(888年)二月,,僖宗重返長安,,舉行大赦,改元“文德”,。不久駕崩,。
【謚號】惠圣恭定孝皇帝
【傳位】弟(壽王)李敏
第二十位皇帝(第二十二朝) (昭宗)李曄(懿宗李漼七子、僖宗李儇弟,。母為恭憲皇太后王氏)
【年號】龍紀(889年),、大順(890年~891年)、景福(892年~893年),、乾寧(894年~898年八月),、光化(898年八月~901年三月)、天復(fù)(901年四月~904年閏四月),、天祐(904年閏四月~907年三月)
【生卒】867~904年,,終38歲。葬和陵(今河南省洛陽市的偃師市),。
【在位】888年~終,,共16年,登基時21歲,。
【生平】原名李杰,,為壽王。僖宗病重時,,群臣想立吉王為帝,,但宦官觀軍容使楊復(fù)恭用武力迎(壽王)李杰為皇太弟,改名為李敏,。僖宗死后即位,,改為現(xiàn)名。
即位后根本沒有實權(quán),,不過是藩鎮(zhèn)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即位后,藩鎮(zhèn)趁著平定農(nóng)民起義的機會逐漸擴大,。雖然昭宗曾圖增強軍備以增強中央的實力,,但反而引起了藩鎮(zhèn)的疑心,其中李茂貞更帶頭反叛,,兵至長安,。
901年宦官韓全海強迫(昭宗)李曄投奔鳳翔,,朱溫(朱全忠)圍攻鳳翔。903年李茂貞殺韓全海,、張彥弘,,跟朱溫(朱全忠)和解,送(昭宗)李曄回長安,。這時唐政府已經(jīng)名存實亡,。李茂貞被朱溫(朱全忠)打敗,但反而使朱溫(朱全忠)變成了最大的藩鎮(zhèn),,并控制著昭宗,。朱溫(朱全忠)為了滅亡唐朝,自己做皇帝,,先殺掉宮里所有宦官五千余人,。并下令,派往各軍區(qū)擔(dān)任監(jiān)軍的宦官一律就地處決,。
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溫(朱全忠)不顧大臣反對遷都洛陽,,令長安居民按戶籍遷居,,房屋被拆后的木材扔在渭河當(dāng)中,長安城哭聲一片,。昭宗無奈,,自陜州出發(fā),至谷水,,身邊已無禁衛(wèi)親軍,。途中,暗自將襁褓中的皇子送交歙州婺源人胡清撫養(yǎng),。至洛陽時,,何皇后哭著對朱溫(朱全忠)說:“此后大家夫婦,委身全忠了”,。
太原節(jié)度使李克用(即后來“五代十國”時期“后唐”開國皇帝李存勖之父,,被尊為后唐太祖)、
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原名宋文通,,后因護駕有功被僖宗賜為現(xiàn)名,。他后來成為“五代十國”時期岐王國的君主,很難得地得以善終),、
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后來成為“五代十國”時期“前蜀”的開國皇帝),、
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后來成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吳”的開國君主,非皇帝)
等人起義與朱溫(朱全忠)對抗,,聲稱要出兵救出昭宗,。昭宗離開長安后,,終日與皇后、內(nèi)人“沉飲自寬”,。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溫(朱全忠)派左龍武統(tǒng)軍朱友恭、右龍武統(tǒng)軍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沖入宮中殺死了昭宗,。十月,朱溫(朱全忠)返回洛陽,,得知昭宗已死,,故意假裝震驚,伏棺大哭說:“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于萬代,!”,殺了朱友恭,、氏叔琮等人,。
【謚號】圣穆景文孝皇帝
【傳位】九子李柷被朱溫(朱全忠)擁為皇帝。
末代皇帝(終朝) (本無廟號,,后人多稱哀帝)李柷(昭宗李曄九子,。原名李祚,后改為現(xiàn)名,,“柷”念zhù,。母姓何)
【年號】天祐(904年閏四月~907年三月)
【生卒】892~梁開平二年二月(908),終17歲,。葬溫陵(今山東省荷澤市),。
【在位】904~907年,共3年,。
【生平】朱全忠殺死了昭宗后,,假托帝昭立李柷為帝,不過是藩鎮(zhèn)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
天祐二年(905),,掌握實權(quán)的(梁王)朱溫(朱全忠)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將唐朝朝臣及宗室全部殺光(史稱“白馬驛之禍”),。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逼李柷禪位與他,,朱溫(朱全忠)登基稱帝,改名朱晃,,建立“梁”,,史稱“后梁”,定都開封,。唐朝滅亡,。
之后李柷被降為濟陰王,,遷到曹州(今山東省菏澤市)。第二年,,即梁朝開平二年二月(908)被(梁太祖)朱晃毒死,,以王禮葬于定陶鄉(xiāng)(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
【謚號】哀皇帝(梁太祖朱晃上),、昭宣光烈孝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上),。
唐朝至此滅亡,被朱溫建立的梁朝取代,。我國進入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