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太宗問許敬宗曰:“朕觀群臣之中唯卿最賢,,人有議卿非者,,何哉?”敬宗對曰:“春雨如膏,農(nóng)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尤憾而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以調(diào)和眾口是非,,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受戮,,父聽子遭誅,,夫婦聽之離,朋友聽之絕,,親戚聽之疏,,鄉(xiāng)鄰聽之別。人生七尺軀,,謹(jǐn)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誰人面前不說人,?誰人背后無人說?”太宗曰:“卿言甚善,,朕當(dāng)識之,!”
(選自《貞觀政要》)
【譯文】
唐太宗問許敬宗說:“我看滿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賢能的一個,,但還是有人不斷地在我面前談?wù)撃愕倪^失,這是為什么呢,?”許敬宗回答說:“春雨貴如油,,農(nóng)夫因為它滋潤了莊稼,而喜愛它,,行路的人卻因為春雨使道路泥濘難行而嫌惡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輪明鏡輝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對月欣賞,,吟詩作賦,盜賊卻討厭它,,怕照出了他們丑惡的行徑,。無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個人滿意,何況我一個普通人呢?我沒有用肥羊美酒去調(diào)和眾口是非,,況且,,是非之言本不可聽信,聽到之后,,也不可傳播,。君王盲目聽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殺戮,;父親盲目聽信兒子的,,可能要遭受誅殺;夫妻聽到讒言,,可能會離棄,;朋友聽信讒言,可能會斷交,;親人聽到讒言,,可能會疏遠(yuǎn);鄉(xiāng)鄰聽信讒言,,可能會生分,。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軀,要謹(jǐn)慎對待聽到的傳言,,舌頭上有龍泉劍,,殺人不見血。哪個人在人前沒有說過別人,?哪個人背后不被別人評說,?”唐太宗說:“你講得很好,我會記住的,!”
【小議】
這是《貞觀政要》中所記載的一個片段,,這段對話被刻在陜西耀州藥王山廟旁的一塊石碑上。唐太宗認(rèn)為許敬宗是百官中最賢良的一個,。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說許敬宗的壞話,,于是,,君臣之間便有了這樣的一番對話。
面對君王的疑問,,許敬宗的回答可謂妙極,。許敬宗并沒有直接為自己辯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現(xiàn)象來比喻人生,,從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許敬宗的這番話仍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如果在受到誹謗時,,能牢記許敬宗的這段話,,那么不快之感便自然會瓦解冰消。的確,,一個人若想取悅于每個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無愧于心,,別人說長道短,,無須理會。人若了悟到這一點,,自然就省卻了許多的煩惱,。這是許敬宗聰明的地方,也應(yīng)該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yōu)槿颂幨赖慕梃b和參照,。只要自己路走得直,,無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會他人的評說,。許敬宗的這番言論的確是至理名言,,難怪古人要將他的這番話銘之金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