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義》——公冶長(zhǎng)第五(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aq6v.html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巧言令色”,,在第一章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足恭”就是過于的恭敬,??鬃泳驼f,巧言令色,,過于的恭敬,,就會(huì)自取其辱,所以對(duì)人要不卑不亢,。你過于的殷勤了,,就會(huì)流露出獻(xiàn)媚之嫌。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感到可恥,,孔丘也感到可恥,。左丘明是春秋時(shí)候的賢人,相傳孔子的《春秋》有三家傳,,傳就是注解,。左丘明就是給《春秋》作注解的人之一,叫《春秋左氏傳》,。另有公羊高給《春秋》作傳叫《春秋公羊傳》,,有榖梁赤給《春秋》作傳叫《春秋榖梁傳》。“匿怨而友其人”,,“匿”就是隱藏,,隱藏怨恨而和人交朋友。本來你對(duì)這個(gè)人恨之入骨,,你還要表面上和他交朋友,,一邊在心里面恨你入骨,一邊在表面上卻做出很親熱的樣子,,這種行為,,左丘明恥之,孔丘亦恥之??鬃舆@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呢,?第一,你匿怨可以,,但你就不要友其人,。你匿怨就是了,但是孔子認(rèn)為這也是不對(duì)的,。第二,,你要友其人,你就不要匿怨,。注意了,,你要和人交往,你就要寬容他,,推己及人,,將心比己。你只要寬恕,,就能友其人了,。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顏回和季路都陪伴在孔子身邊,。“盍”當(dāng)“何不”講??鬃泳驼f,,你們何不各人說說各人的志向呢?子路就說,,我愿意乘著車馬,,穿著很輕的皮大衣,和朋友共同享受。子路就是一種有福同享的情懷,,有車子,、有馬、有衣服,,那就和朋友一起共享,,即使穿爛了、用爛了也不覺得遺憾,。顏回就說,,我希望不自夸我的德行,也不夸大我的功勞,。“伐”是夸耀的意思,,“施”也有夸張的意思。 子路性情很急躁,,他問老師:您的志向是什么呢,?孔子就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你看,一個(gè)圣人的氣象是層層遞進(jìn)的,??鬃拥闹鞠蚴牵估先硕寄艿玫桨拆B(yǎng),;朋友都能信任我,;少年人都能思念我、懷念我,。這就是孔子的志愿,。這是一種什么志愿啊,?是使天下之人都能各得其所,,各順其性,都能相安,,和睦相處,。子路是愿共物,顏回是愿共善,,而孔子是愿天下之人各得其所,。程子曰,“夫子安仁,,顏淵不違仁,,子路求仁”,,這就是他們?nèi)齻€(gè)人的境界了,孔子安于仁者的境界,,仁者安仁,;顏淵是不違背仁德;而子路是求仁,,他要求達(dá)到仁德的境界,。他們?nèi)齻€(gè)人的志向都是幸福愿與大家共享,但是享的是不一樣的,。子路只是把自己的器物拿來大家共享,,顏回是把自己的道德拿來大家共享,而孔子是把自己的人生境界,,把自己的這種安詳拿來大家共享,。這段話正體現(xiàn)了圣賢氣象的差異。圣賢皆善,,但境界有不同,,圣人的志向與天地相同,即長(zhǎng)養(yǎng)萬物,,這是孔子的追求,,也是儒家的最高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