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古代“六禮”與“七出三不去”?
六禮,,在《儀禮》和《禮記》都有記載,。其實這是中國傳統(tǒng)(先秦時代已形成)的結(jié)婚禮
必經(jīng)六道手續(xù),即是:納采(提親),;問名(夾八字),;納吉(過文定);納征(過大禮),;
請期(擇日),;提親(迎親)。
六禮是西周所規(guī)定的婚姻成立的條件,,婚姻解除的條件則是七出三不去,。其中,七出是解
除的具體條件,,三不去則是對七出的限制,。
七出是:一是無子,二是淫,,三是不順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盜竊,六是妒忌,,七是惡
疾,。但是,無子是在妻子五十歲以后才有效,,即過了生育期,,而此時男方一般有妾生的子女,
休妻很難出現(xiàn),,況且還有三不去的限制條件,。口多言指撥弄是非,,離間親屬,。妒忌實際是指自
己不生育,又不許丈夫納妾的那種妒忌,。惡疾是指耳聾,、眼瞎、腿殘疾等疾病,。
三不去是對七出的限制,,一是有所取無所歸,二是與更三年喪,,三是前貧賤后富貴,。第一
是指結(jié)婚時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時已去世,,原來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無家可歸,。二
是和丈夫一起為父親或母親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三是結(jié)婚時貧窮,后來富貴的,。
從七出和三不去的條件可以看出,,婚姻的締結(jié)與解除和夫妻雙方的感情沒有任何關(guān)系,沒一條
是有關(guān)感情的,。因為古代婚姻是兩家之間的關(guān)系,,不考慮當(dāng)事人的感受,所以古代社會才有
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木頭抱著走”的說法,因為一不能自己做主,,二不能在結(jié)婚前
見面,,只聽媒人說對方情況,。婚姻的決定權(quán)在于父母,,結(jié)婚,、離婚都由父母說了算。所以才出
現(xiàn)了《孔雀東南飛》中的蘭芝,、陸游妻子唐氏的離婚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