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河南菜,,大多數(shù)人恐怕都沒有什么印象,,稍好一些的也不過知道個“水席”和“灌湯包”。河南菜是個大菜系,,如此被忽視真有些不應(yīng)該,。 其實,,要說到古老,說到“雜”,,河南菜絕對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元老”,,精湛的刀功、講究的制湯,、四季分明的選料……引誘舌尖的,,除了美味本身,更有那一方水土的民俗韻味,,以及其他很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那么地處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則是搖籃的中心,。不僅如此,河南還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豫菜,,也即河南菜,自四千多年前的夏啟時代以來,,歷經(jīng)各代名廚改良,,博采湘、魯,、淮,、晉、川等眾家之長,,逐漸形成了獨具風(fēng)味的豫菜體系,,素有“中華國宴”之美譽(yù)。 豫菜歷史悠久,,風(fēng)味獨特,,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出現(xiàn)在宴會上。據(jù)《禮記·王制》記載:“凡養(yǎng)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這里的有虞氏就是指河南虞城縣,。不僅如此,,我國最早的宴會———夏啟在禹縣為諸侯而設(shè)的“鈞臺之享”,,也在河南舉行;而烹調(diào)的始祖伊尹,,也是出生在河南省伊川縣一帶,,其后,方有烹調(diào)技術(shù)在中華大地上的綿延發(fā)展,。周朝建都洛陽之后,,豫菜已初步形成飲食制度,發(fā)展到北宋開國,,已形成了色,、香、味,、形,、器五性俱佳,又具有宮廷風(fēng)味的豫菜體系,。 中國七大古都,,河南有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化財富,,豫菜就是其中之一。除卻這些歷史原因,,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物產(chǎn)豐富,為豫菜體系的形成做足準(zhǔn)備,。西有產(chǎn)猴頭,、鹿茸等,豫北出產(chǎn)懷慶山藥,、寬背淇鯽,、百泉白鱔,此外,,還有“洛鯉,、伊魴,貴似牛羊”,、“黃河鯉魚甚佳,,以開封為最多”的歷史佳話。發(fā)展到八大菜系各行其道的今天,,豫菜仍舊是中國國宴的烹調(diào)基準(zhǔn),。
宮廷燒餅
紫氣東來雪蛤羹 宮廷菜是豫菜的精華,材料廣泛卻又選料嚴(yán)格,四季分明,。古都洛陽的傳統(tǒng)名宴———洛陽水席,就是其中之一,,從豫菜的宮廷菜中最能品出豫菜的特色,。深厚的飲食文化積淀,使作為中國烹飪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豫菜,,形成了兼具河南濃厚的地方風(fēng)味和各地名菜之長的鮮明特色,。 選料精細(xì),四季分明 與喜歡“反其道而食之”的廣州人相比,,河南人對吃顯得“遵規(guī)守矩”多了,。豫菜在挑選材料時有這樣一種說法:“雞吃谷頭(另說谷豆),魚吃四,、十,,鯉吃一尺,鯽吃八寸,,鞭桿鱔魚,、馬蹄鱉,每年吃在七,、八月,。”根據(jù)時令變化,,更替不同的新鮮原料,。豫菜的很多名菜,也正因為只有當(dāng)季才能吃到,,所以更覺珍貴,。
一道洛陽水席,,足以說明河南人對于制湯的講究,。湯要求清則見底,濃則乳白,,味道清醇,,濃厚掛唇。在制湯上,,又分頭湯,、白湯、毛湯,、清湯,。河南的一句土話“唱戲的腔,做菜的湯”,,湯的作用可見一斑,。 刀功精湛,,講究配菜 在刀工上,豫菜有“切必整齊,,片必均勻,,解必過半,斬而不亂”的傳統(tǒng)技藝,,又有“前切后剁中間片,,切背砸泥把搗蒜”一切多能的功用。另外,,在搭配方面,,豫菜有長年配頭,有大配頭與小配頭,,素有看配頭下菜的傳統(tǒng)習(xí)慣,。
豫菜是在博采眾家名菜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酸甜苦辣咸味味皆有,,以咸為主,體現(xiàn)出“四面八方皆咸,,男女老少皆宜”的味風(fēng)特色,。甜咸有度,酸而不爛,,鮮嫩適口,。洛陽肉片 傳統(tǒng)名宴“洛陽水席”中的其中一道。相傳一次則天女皇巡視洛陽,,地方官曾以水席供奉女皇,,此席葷素混制,湯多鮮美,,頗受女皇贊賞,,后一度成為宮廷名菜。洛陽水席,,名如其形,,24道菜中,除8道冷菜外,,其余菜菜帶湯水,。據(jù)說上此菜時是一道一道上,先上8個冷盤,,接著是16個熱菜依次上桌,。上熱菜時,大件和中件搭配成組,也就是一個大菜要和兩個略小的中菜配成一組,。因而又有了三天都吃不完的說法,。 而這道“洛陽肉片”甫一端上,香味四溢,,黑木耳,、筍片、肉片的組合再合適不過,,香菜和白胡椒的搭配也是match無比。嘗一口,,味鮮汁濃,,酸酸的還帶點辣,很像兒時的酸辣湯,。一直以為水席都是口味清淡為多,,想不到也有此等濃醇之物。
洛陽肉片
糖醋鯉魚焙面 “糖醋熘魚”歷史悠久,,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期,,東京市場上己流行。鯉魚焙面則是開封的傳統(tǒng)名菜,,兩者的結(jié)合,,便造就了糖醋鯉魚焙面這道名菜。黃河鯉魚因其清甜毫無土腥味而成為歷代朝廷貢品,,這道菜選用的正是黃河鯉魚,,經(jīng)過初步加工后,入熱油鍋炸透,,再輔以食鹽等佐料加工制成,。“焙面”又稱“龍須面”,。開封名師最早將用油炸過的龍須面,,蓋在做好的糖醋熘魚”上面,便創(chuàng)作出“糖醋熘魚帶焙面”名菜,,既可食魚,,又可以醬沾面。 很喜歡這道菜的味道,,酸酸甜甜的,,魚肉也來得鮮嫩,不愧是黃河鯉魚,。更讓人驚喜的是面,,細(xì)如發(fā)絲,綿長柔軟。當(dāng)面,、魚和醬汁結(jié)合在一起時,,三重口感既各自獨立又相輔相成。
糖醋熘魚
紫氣東來雪蛤羹 此菜在文化上是有源可溯的,。傳說老子駕著青煙自東向西而來,,函谷關(guān)長關(guān)令尹用“五谷”、“五菜”,、“五果”,、“五味”招待老子,老子深受感動,,便在此停留了多日,,著成了至今奧不可識的《道德經(jīng)》,紫氣東來由此得名,。河南人為了紀(jì)念這個偉人,,便烹制了這道菜。 這道菜也是廚師去年美食節(jié)的得獎作品,,外表美觀自不待言,,豆腐如絲,這一點倒很像淮揚菜的文思豆腐,。加之雪蛤的襯托,,除了美味之外,也加了一點貴氣,。宮廷燒餅 好大的個呀,,河南人豪爽的個性也由此可見。一個燒餅竟也有個傳說,,相傳北宋末年有個叫陳德寶的御廚,,因為不忍丟下家中妻兒老母,不愿隨朝廷南下,,為養(yǎng)家糊口,,遂在街上擺攤做燒餅,因燒餅馳名天下,,宮廷燒餅因而得名,。外部松脆,里部綿軟,,口感很是不錯,。 開封剁子牛肉 開封剁子牛肉也是系出名門,用傳統(tǒng)方法加入各種配料先腌制,,再灼水,,再鹵制……繁復(fù)的工序,,只為味道的純正。單吃已然可口,,夾在燒餅之中更是美味,,好一個中國的“漢堡包”。
開封剁子牛肉
開封灌湯包 灌湯包,,就是包子里面有湯,。開封灌湯小籠包子歷史悠久,相傳始于三國,,盛于北宋都城開封,,因用小竹籠蒸制而成,后人簡稱“小籠包子”,。皮薄餡多,,灌湯流油,味道鮮美不說,,外形也小巧玲瓏,惹人喜愛,。
|
|
|
|
|
在長期的烹飪實踐中,,河南的廚師們總結(jié)出許多寶貴經(jīng)驗,在選料上,,如"鯉吃一尺,,鯽吃八寸","雞吃谷熟,,魚吃十",,"鞭桿鱔魚、馬蹄鱉,,每年吃在三四月",。在刀工上,豫菜有"切必整齊,,片必均勻,,解必過半,斬而不亂"的傳統(tǒng)技藝,,豫菜的廚切與眾不同,,它具有"前切后剁中間片,切背砸泥把搗蒜"一切多能的功用,。另外,,豫菜有長年配頭,有大配頭與小配頭,,素有看配頭下菜的傳統(tǒng)習(xí)慣,。
"唱戲的腔,,做菜的湯",這是河南的一句土話,,它說明豫菜對于制湯是非常講究的,,豫菜在制湯上,分頭湯,、白湯,、毛湯、清湯,,制湯的原料,,必須"兩洗,兩下鍋,,兩次撇沫",。遇到需要高級清湯時,還要另加原料,,進(jìn)行套和追,,使其達(dá)到:清則見底,濃則浮白,,味道清醇,,濃厚掛唇。
豫菜的烹調(diào)方法,,共有50余種,。扒、燒,、炸,、熘、爆,、炒,、熗別有特色,蔥椒熗和凹,,獨樹一幟,。其中扒菜更為獨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湯汁自來黏"的美稱,。另外,河南爆菜時多用武火,,熱鍋涼油,,操作迅速,質(zhì)地脆嫩,,汁色乳白,。"糖醋熘黃河鯉魚焙面",、"炒三不粘"、"桂花皮絲",、"糖醋鯉魚"等,,這些歷史悠久的豫菜名菜,至今仍名揚遐邇,,為中外人士所贊揚,。 國宴,河南菜 從來沒有列于八大菜系之中的豫菜,,不僅僅是中國國宴的基準(zhǔn),,甚至是中國最古老、最集合各地特色的菜系,。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眾所周知,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搖籃的中心,。 但是并沒有太多人知道,河南,,也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四千多年前,夏啟在禹縣為諸侯設(shè)宴,,史稱“鈞臺之亭”,這就使是我國最早的宴會,。 《禮記·王制》記載:“凡養(yǎng)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這是我國古老的宴會制度。 史書中的有虞氏就是河南虞城縣,。 比較著名的殷紂王在安陽一帶“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這是歷史上最早最大的宮廷嬉戲宴會,。 商都開國相伊尹,,出生于河南伊川縣一帶,擅烹調(diào),,被后代尊稱為烹調(diào)始祖,。 此后,烹飪技術(shù)就是從這里開始在中華大地上綿延發(fā)展,。 中國七大古都,,河南有三,。 唐朝武則天臨朝稱制,改國號周,,定都洛陽,,附近山區(qū)民間湯菜進(jìn)入宮廷,經(jīng)過高手加工升華,,成為定型定制的“洛陽水席”,,是豫菜中一朵奇葩。 北宋開國,,豫菜逐漸形成了色,、香、味,、形,、器五性懼佳的完整體系,宮廷菜是豫菜的精華,,料源廣泛又選料嚴(yán)格,,技奇絕精湛,口味清純,餐具精美,并講究食療。 不少海內(nèi)外知名人士對豫菜十分向往,。 如魯迅先生,,曾在北京居住近十五年,在上海居住十個年頭,。從《魯迅日記》上看他在北京去過的餐室,,飯館有五十余家,其中去豫菜館的次數(shù)占較大比重,。 魯迅愛吃豫菜中的”酸辣肚絲湯”,、“炸核桃腰”、“糖醋軟熘鯉魚焙面”和“三鮮鐵鍋烤蛋”,。 另一位先生梁實秋,,已離開大陸四十余年,曾任臺灣編譯館館長,,文學(xué)館館長,,一生有大量譯著。一九八五年,,年已耄耋的梁先生又寫出《雅舍談吃》一書,,書中有大量篇幅談到豫菜,他特別欣賞豫菜中黃河鯉魚菜,,他說“能于餐館業(yè)獨樹一幟”,;說“糖醋鯉魚”“依稀透明鮮美無比”;“兩做魚”“有獨到之處”,;說“瓦塊魚”是“鯉魚菜中一絕,,看那形色就會令人饞涎欲滴”,,對“鐵鍋蛋”“記憶猶新”等。 解放后,,周恩來總理經(jīng)過各方研究親自決定采用河南菜為國宴菜,,河南師傅為主廚。原因就是河南地處中原,,博采晉,、魯、淮,、湘,、楚、川,、秦等各家之長,,主要菜系中的菜河南都有,且味道適中,,不辣不甜,,各地方人吃起來都能接受。 因此直到現(xiàn)在,,國宴仍舊是以河南菜為基準(zhǔn)烹調(diào)的,。 前些年,有幾位知識分子朋友從美國,、臺灣結(jié)伴歸來,,吃過開封“宋都賓館”一餐飯后,贊不絕口,,說“這不是吃飯,,而是一次中國飲食文化部的高度享受”。 比起遍布大街小巷的川菜,、湘菜、粵菜來說,,豫菜真的是沒落了,。 或者,還有一種切合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的說法,,河南菜是菜中的大隱士,,它只合默默無聞。 但是豫菜的口味和風(fēng)格依舊未變,,依舊是古老的宮廷盛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