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別名五味子,,屬多年生落葉木質(zhì)藤本植物,,近年來國內(nèi)外市場前景看好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xiàn)將栽培技術(shù)歸納如下,,以供借鑒和參考,。
一、生長環(huán)境及形態(tài)特征,。北五味子在幼苗期,,需適度的癖蔭,喜通風(fēng)透光良好,、土質(zhì)深厚的腐殖質(zhì)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中,。
北五味子為多年生落葉向左旋方向的木質(zhì)藤木,高(長)達10-15米,,一般4-8米,,北五味子喜生于較濕潤而無積水的土壤,喜水濕但不耐水淹,,喜光不喜強光,。老藤皮暗褐色,幼藤醬紅或淡黃色,,皮孔明顯,;單葉互生,葉柄幼時紅色,,葉片寬倒卵形至寬橢圓形,,邊緣有疏齒;芽為混合芽,;花單性雌雄同株,,花瓣舌狀,腋生,,具長柄下垂:果為聚合漿果,,肉質(zhì),集成長穗形略似球形,,成熟時紅色,,干后果面褶皺;種子腎形黃色表面光滑,,種仁油質(zhì),;主根不明顯,具根莖,,橫走地下,,上有節(jié),,節(jié)上有片狀葉和芽,分布于5-15厘米地下,,一旦露出地面,,發(fā)育成枝蔓。
二,、生物學(xué)特性
1,、喜光性:除一年生小苗怕烈日曝曬外,均喜充足陽光,。光照不足,,生長緩慢,結(jié)果率下降,。
2、耐蔭性:在弱光條件下可長期生長不至死亡,。因此在生長期間適宜蔭蔽度為20%左右,。
3、耐寒性:五味子可在零下35℃安全越冬,,零下40℃時只能使幼苗頂端和新梢略有凍傷,,基本不影響次年的生長。春季葉子剛展時會遇到一般霜凍危害,,在0℃左右莖不會被凍死,。緩凍后可繼續(xù)生長,但新生葉會脫落,,長出后繼新生葉,。秋季遇到早霜凍害,莖不受危害葉片相繼脫落,。
4,、喜濕怕旱性:幼苗期葉片大,蒸發(fā)量高,,不耐寒,。五味子喜濕也怕澇,積水低洼地或長期過分濕潤土壤不利于生長,。
5,、再生性:五味子主蔓在生長期或休眠期內(nèi),如地上植株機械死亡,,地下根仍然生存,。每年5-7月,有許多基生根從五味子根基和地下莖處鉆出地面,。但五味子幼苗不具備這種特性,。
6,、生長發(fā)育具有動態(tài)性:五味子根系在溫度達到6℃左右開始萌動,隨著開花,、幼果膨大而逐漸旺盛,,到漿果成熟期以后生長緩慢。五味子枝蔓生長是在萌芽后,,新梢開始緩慢生長,,6月氣溫在20℃左右時生長迅速;7月上旬達到生長高峰,,8月底新梢生長結(jié)束,。漿果生長是在終花后,子房迅速膨大,,當氣溫達到25℃時,,果粒內(nèi)的心室與果肉都旺盛生長,幼果生長達到高峰,。
三,、育苗技術(shù)
(一)有性繁殖
⑴種子采集:8-9月下旬種子成熟時進行人工采集,采收后(或在種子處理前用水浸泡數(shù)日)即搓去果肉,,漂去秕粒,。
⑵種子處理:12月下旬將準備處理的種子用水浸泡一周左右使其充分吸水,每隔2天換一次水,,撈出控干與消毒的河沙混拌,,種沙比例1:3,濕度60%以上,。然后裝入木箱或花盆中放入室外深為50厘米左右的坑窖中,,上邊覆蓋10-15厘米厚的細土,再蓋上草簾進行低溫處理,,翌年5月份即可裂口播種,。
⑶選地、整地,、作床,、施底肥:選排水良好、土質(zhì)疏松,、保水肥力強的砂質(zhì)土壤,。進行秋翻或春翻、耙好,,做到細致整地,。施足基肥,畝施腐熟的豬糞2500公斤,。播前做好育苗床,,床寬1-1.2米,,床高15厘米,床長示地勢而定,。
⑷播種:經(jīng)催芽處理的種子,,于4月末至5月初進行春播,播種方法采用橫條播,,按行距10-15厘米,、溝深3-4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播后覆2-3厘米厚的細土,。每平方米播種量25-30克,。輕微鎮(zhèn)壓、整平畦面,,澆透水,,在畦面上覆蓋一層薄草,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
⑸苗期管理:播后需經(jīng)常澆水保持床面土壤濕潤。經(jīng)30-40天可陸續(xù)出苗,,6月中旬為出苗高峰期,,七月初基本結(jié)束,,出苗過程持續(xù)30天左右,。幼苗出土后撤去覆蓋物。當出苗至60%時,,須及時搭棚遮蔭,,蔭棚高度60-70厘米,上面覆蓋草簾或葦簾遮蔭,。當小苗長出4-5片真葉時可撤掉遮蔭簾,,同時進行除草松土間苗,定苗株距應(yīng)達7-10厘米以培養(yǎng)大苗和壯苗,。已施過基肥的苗床當年可不再施追肥,。未施基肥的此時要進行第一次追肥,每平方米施硝酸銨20-25克,,第二次追肥在苗高10厘米左右時每平方米施磷酸二銨30-40克,。施肥方法在行間開溝施入,溝深3-5厘米,。施肥后應(yīng)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以利于幼苗生長。
(二)無性繁殖
4月初五味子枝條內(nèi)液流動后,,選擇1年生枝條剪成15厘米長的插條,,放入150ppm的ABT1號生根粉中浸泡6小時,,然后按株距3-5厘米、深5厘米扦插于插畦中,。插畦要事先按3份腐殖土和1份沙子比例混拌做好,。播插條與畦面成45°,插條要整齊一致,、橫順成行,,澆透水。
四,、苗木出圃與栽植
1,、苗木出圃:有性繁殖苗木選用2年生生長健壯、主根側(cè)根完整的,。栽后宜緩苗,,生長旺盛;無性繁殖的扦插苗木莖的木質(zhì)化達10-20厘米時即可起苗,。起苗前要充分澆水,,待水滲下土壤干爽時再挖,以保證苗木質(zhì)量,。不外運或栽不完的苗木要假植貯存,,選擇避風(fēng)向陽地塊或原圃開一寬100-150厘米、深30-50厘米,、長度適宜的假植溝,,方向正南正北。將苗木根朝下斜向太陽,、與地面成40°成排擺放,。每擺一排用濕沙將根部埋好壓住,上部1/3高出地面,,其上覆蓋濕草或草簾子,。
2、苗木栽植:4月下旬至6月下旬均可栽植,。在已回添好的定植溝上開穴栽植,,株距為1米??山永K定穴保持整齊,。定穴后挖深為30-35厘米、直徑為30厘米的穴坑,,每穴栽一株,。覆土踏實后灌足水,水滲完后用土封穴。15天進行查苗補栽,。
五,、田間管理
1、灌水與施肥:五味子喜肥喜水,,生長期需要供應(yīng)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成活后要經(jīng)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結(jié)凍前灌1次水以利于越冬,。每年追肥二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展葉前進行,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花芽分化期進行,。每畝追施復(fù)合肥35公斤,、硫酸鉀1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施肥方法在距離根部30厘米處開深15-20厘米的環(huán)形溝,,施入肥料后覆土。同時每年秋季進行秋施肥,,每畝施優(yōu)質(zhì)廄肥2500公斤,,在株行兩側(cè)距植株30厘米處開深15-20厘米的溝施入,施后覆土,。
2,、搭架:栽植后第二年搭架,也可當年搭架,。架材用長2.6米,、直徑8-12厘米的硬雜木桿(最好水泥柱)在株行間每10米、離定植株20厘米埋一立柱,,埋深50厘米處拉第一道橫線,,往上每隔50厘米拉一道,,鐵線要拉直拉緊并用鐵絲纏綁在立柱上(水泥柱可在澆筑時事先固定鐵釘),。然后在每株五味子基部立一長220-240厘米、直徑1.5厘米的竹竿,,竹竿用繩固定在橫線上,。
3、引蔓上架:按每株選留的主蔓以左旋方向每根架條引領(lǐng)1-2條主蔓,。
4,、剪枝:五味子定植后至結(jié)果初期需3-4年,這時主要是選定主蔓構(gòu)成植株骨架,。五味子春,、夏、秋季均可修剪,。春剪在枝條萌動前進行,,剪掉過密枝和枯枝,,使枝條疏密適度互不干擾;夏剪在5月上旬進行,,主要剪掉基生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同時對過密的新生枝也需要進行疏剪和短截,,如夏剪得當秋季可輕剪或不剪,;秋剪在落葉后進行,主要剪掉基生枝,。不論何種修剪都應(yīng)選留2-3條基生枝并引蔓上架,。
5、撫育:一般不主張中耕除草,。因五味子地下走莖分布很淺,,翻動土層宜傷害地下橫走莖并使基生枝大量鉆出地面,應(yīng)改為清溝復(fù)土,。一年進行4次:第一次在5月下旬小草大量發(fā)生時,;第二、三次在6-7月進行,,先拔出大草后清溝復(fù)土,;第四次在8月進行,只需拔出大草即可,。通過清溝復(fù)土抑制雜草生長,,加厚土層,以利于地下橫走莖的生長,。
六,、病蟲害防治。⑴白粉?。撼S?月下旬出現(xiàn),。7月中旬用波爾多液(1:1:100)預(yù)防,每半月一次,,連續(xù)3-4次,。一旦發(fā)生用800倍粉銹寧噴灑即可。⑵葉枯?。河?00倍退菌特或多菌靈或雙效靈噴灑,。⑶根腐病:常于5月上旬至7月下旬發(fā)病,,發(fā)病時用50%多菌靈800倍液灌根,。前期注意保持土壤不積水。⑷泡沫蟬:常于5-8月份發(fā)生危害。在幼蟲卷葉前用敵百蟲噴霧防治,,卷葉后用氧樂果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