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dú)w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 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錯誤地劃進(jìn)了荷花深處,。
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注釋
常記:長久記憶。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爭渡:這里指奮力劃船渡過。有注“怎渡”者,,不宜從,。 灘:明·毛晉汲古閣本《漱玉詞》作“行”。 賞析
李清照的詞,,以宋朝南渡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門世家,早有詩名,,婚后又與丈夫趙明誠伉儷情深,,唱和相隨,生活比較美滿,,所以,,其早期的詞作大多表現(xiàn)一位處境優(yōu)裕的少女、少婦,,對自然風(fēng)光的喜愛,,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閑愁或夫妻別緒,,也不過幾縷淡淡的感傷,,無妨其歡快明朗的基調(diào)。從金人入侵的“靖康之變”起,,她在突然之間接連遭受到國破,、家亡、夫喪的慘痛巨變,,自己也不得不顛沛流離,,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內(nèi)心充滿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詞作充滿了家國之痛,、滄桑之感,基調(diào)趨于孤寂而悲涼,??偟目磥恚钋逭盏脑~,,主要繼承了宋詞中婉約派的風(fēng)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長,故能在兩宋詞壇上獨(dú)樹一幟,,并對后人產(chǎn)生較為深遠(yuǎn)的影響,。 《如夢令》(“常憶溪亭日暮”)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jié),,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diào)來看,,此詞當(dāng)是詞人的早年之作。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dú)w路”,。詞的開篇,用了“常憶”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nèi)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diǎn)出地點(diǎn)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diǎn)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xiàn)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yàn)?span lang=EN-US>“沉醉”而“不知?dú)w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xiàn)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tài),,蘊(yùn)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xì)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dú)w路”,當(dāng)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shù)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fù)硐?,迎著陣陣晚風(fēng)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yōu)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jié)尾,重復(fù)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xiàn)了少女詞人當(dāng)時那焦急的情態(tài)和迫切的口吻,。結(jié)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shí),,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jié)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dāng)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tài)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shù)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這首小詞,語言生動流暢,,風(fēng)格清新自然,,趣味橫生,引人入勝,。它雖然只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卻讓它折射出心靈世界中的七彩陽光;雖然只敘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卻賦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審美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