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起源于中國,,由野生鯉魚經(jīng)過長期人工選擇培育而成,約有150多個品種,,主要由
龍睛,、丹鳳、蛋形三大魚脈傳下來,。龍睛魚系的金魚全部是圓大凸眼,,有背鰭和其他 鰭,鰭條較長,;丹鳳魚系的金魚全部是小眼睛,,有背鰭,多數(shù)魚尾鰭長大舒展,,少數(shù)魚如珍珠魚等尾鰭較短,,后隨著品種改良,,尾鰭逐漸長大;蛋形魚系的金魚都是小眼,,沒有背鰭,,尾鰭有長有短,。常見的金魚品種主要有以下幾類:
1,、文魚。是金魚中的古老品種,,頭尖,、身短、肚腹斜卵形,,尾鰭寬大,,其余各鰭形整
發(fā)達,俯視魚體呈“文”字形,,又名“紋魚”,。色彩有紅、紅白,、花,、水晶藍(透明)等多種。從日本引進的“大紅袍”,,也叫“琉金”,,背鰭高聳挺立,脊背呈拱形,,體似三角狀,,尾葉延長超過體長,是文魚中的上品,。
2,、紅頭魚。全身銀白色閃閃發(fā)光,,雙尾有長有短,,長尾俗稱軟尾,短尾俗稱硬尾,,體
呈長卵形,,各鰭長大豐滿,按頭部紅色覆蓋不同分為全頭紅(整個頭部全紅),、半頭紅(眼睛以上頭部紅色),、元寶紅或印頭紅(頭頂呈現(xiàn)元寶狀或方印戳狀的紅斑)等。不論哪種,,紅色部分不能超出頭的界限,,也不能超過鰓蓋,,位居中央、左右形狀對稱,、勻稱整齊,、顏色純正者為佳。較名貴的變異品種有鶴頂紅(紅頭高頭),,頭窄圓,,頂部長出一塊隆起飽滿的鮮紅色肉斑,猶如白鶴頭上的紅冠,,魚齡越老,,肉斑隆起越厚實,接近方印形,,顏色也越濃深,。
3、獅頭,。頭闊,、肉瘤豐滿發(fā)達,呈草莓狀隆起,,包裹兩頰,,眼球陷于臃爭重疊的肉瘤
之中。分文種獅頭與蛋種獅頭兩類,,前者身體呈斜卵形,,背鰭發(fā)達,尾鰭長面薄大,;后者又名“壽星頭”,,身材特別短粗,肥胖臃腫,,無親朋鰭,,頭部肉瘤厚實包鰓,腹,、尾鰭肥厚粗短,,游動慢條斯理。獅頭魚體色以紅,、紅折,、紫、藍等色居多,,全身銀白富光澤,,頭部微黃色的是上品。
獅頭—常眼文族金魚品種
獅頭與高頭不同,,和蛋族中虎頭的頭型相同,。頭部肉瘤發(fā)達,,且從頭頂一直包向兩頰,眼,、嘴和鰓蓋都陷入肉瘤內(nèi),。肉瘤的發(fā)育過程較慢,通常在孵化后三四個月才明顯地表露出來,,且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以肉瘤增厚,在頭頂上由于皺褶出現(xiàn)隱約可見的“王”字紋路最為名貴,。其名貴品種有紅獅頭,、黃獅頭,、紅白獅頭,、紅頭獅頭。
4,、珍珠,。頭、嘴尖,,細尾柄,,體短胖,腹圓向兩邊凸出,,尾鰭分大尾,、小尾、扇尾,,
顏色有紅,、藍、紫,、紅白,、五花、青灰等,,在龍種,、文種、蛋種魚中皆有分布,。特別是鱗片中央凸起,,邊緣凹陷,鼓若卵球狀,,像一粒粒閃亮的珍珠,,排列整齊清晰,腹部珍珠狀鱗最明顯,,鼓漲飽滿,。鱗片一旦脫落不易再生,。鱗全無殘、色艷尾大,、體圓腹凸呈球形者為上品,。較名貴的品種如大尾皮球珍珠,體色桔紅或橙黃,,肚腹短圓肥大,,鼓如充滿氣的皮球,珍珠狀鱗粒粒飽滿,,凸起感強,,排列醒目齊整,尾鰭寬大薄透,,甩開似紗裙飄逸,。
5、翻鰓魚,。頭略尖,,兩鰓蓋后緣由內(nèi)向外翻卷,鰓絲鮮紅裸露,,在鰓后部造成一個似
月牙形的傷口,,背鰭完整高張,尾,、腹鰭面寬大,,游動時悉轉(zhuǎn)的鰓瓣完全張開,可見到鰓小葉上的毛細血管,,這一形狀原屬病態(tài),,后逐漸穩(wěn)定下來,獨成一種,。經(jīng)人工培育,,先后分離出五彩珍珠翻鰓、蛋球翻鰓,、龍睛翻鰓,、龍睛翻鰓、高頭翻鰓等品種,。
6,、高頭。頂部肉瘤呈塊狀,,隆起高,、厚實,但限于產(chǎn)頂部,不包裹眼,、兩頰,,背鰭發(fā)
達,尾鰭下垂似裙,,寬薄透明,,體鰭色彩豐富,有紅,、紅白,、銀白、藍,、紫,、桔黃、花等多種,。較名貴的有紅高頭,,色紅艷,頭窄體粗,,背,、腹鰭完整寬厚,尾鰭四葉下垂,,似折疊紅裙。折玉頂高尖,,通身(包括各鰭,、眼眶)金紅色,唯頂部塊狀肉瘤乳白色或白玉色,,隨魚齡延長玉色肉斑會逐漸擴展到整個頭鰓,,眼球黑紅,數(shù)量稀少,,極為珍貴,。
7、紅帽子頭
原產(chǎn)地中國,,屬鯉科,。體長10-15CM。全身鮮紅色,,頭頂右有一個四方形肉瘤,,狀似帽子。頭大,,腹圓,,四開大尾,尾鰭透明薄如蟬翼。飼養(yǎng)水溫10-30攝氏度,,可耐10攝氏度以下低溫,,水質(zhì)中型,餌料有魚蟲,,水蚯蚓,,顆粒飼料等。繁殖水溫18-22攝氏度,,親魚性成熟年齡1年,,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產(chǎn)卵。雄魚腹部瘦削,,用手摸腹部有棱形突起,。雌魚腹部膨大柔軟,水草卵生,。雌魚每次產(chǎn)卵1000-2000粒,。
8、鶴頂紅
原產(chǎn)地中國,,鯉科,。體長10-15CM,體銀白色,,各鰭銀白色,,唯頭頂有鮮紅斑快,似丹頂鶴而得名,。飼養(yǎng)水溫10-28攝氏度,,可耐10 攝氏度以下低溫,水質(zhì)要求中性軟水,,水色澄清透明,。餌料有蟲魚、水蚯蚓,、紅蟲,、顆粒飼料等。繁殖水溫18-22攝氏度,,親魚性成熟年齡12個月,,每年春天 4-5月是自然繁殖季節(jié)。水草卵生,。雌魚每次產(chǎn)卵1000-2000粒,,仔魚變色時間較紅獅頭魚要早。
9,、朱砂眼壽星頭
體長10-12CM,,背部光滑呈弓形,尾鰭短小。全身銀白色,,頭部肉瘤豐滿,,包裹兩頰,眼睛鮮紅色,,眼睛深陷在頭部粉黃色的肉瘤中,,臉面清秀,如精雕細刻,,玲瓏可愛,。朱砂眼壽星頭是中國金魚中的特色品種,非常名貴,。飼養(yǎng)水溫10-28攝氏度,,水質(zhì)是中性軟水,水色澄清,。喜歡啄食魚蟲,、水蚯蚓等。繁殖水溫18-22攝氏度,,親魚性成熟年齡12個月,,每年春天的四到五月份是自然繁殖季節(jié),。水草卵生,。
10、四絨球
體長10-20CM,。魚體的鼻孔膜發(fā)達,,形成四朵膨大的球花,球花的顏色有紅色,、白色、紫色等,。四絨球是從雙絨球金魚中選擇數(shù)尾突變個體 ---四絨球,,再與雙絨球金魚回交,經(jīng)2-3年才培育成四絨球金魚系列,。目前其品種有紅四絨球,、五花四絨球、紫四絨球等,。四絨球的后代有雙絨球,、四絨球,要仔細篩選,。
11,、紅白花龍睛
全身紅白色,體表鱗片泛著銀光,各鰭透明,,尾鰭四開,,薄如蟬翼,。兩眼膨大外凸似算盤珠,。龍睛金魚的眼睛較大,日常操作不當(dāng),,眼睛極易受傷或脫落,眼睛一旦脫落,,很難再生,所以要注意保護眼睛,。每年春季繁殖。
12,、蘭壽
原產(chǎn)中國,,鯉科,。體長10-15CM,,頭大腹圓,尾鰭短小,。背部光滑微弓呈弧線形,,頭部肉瘤特別發(fā)達,頭頂肉瘤由數(shù)十個條狀或圓狀小肉瘤組成,,肉瘤排列緊密,,非常厚實。頭部肉瘤包裹兩頰,,眼睛半陷在肉瘤中,,臉面俊秀,加上彎曲的背部,,造型非??蓯邸Lm(魚+壽)金魚是中國金魚的特色品種,,它是蛋種虎頭金魚中的名品,,廣受歡迎。
12,、碟尾,。這類魚尾鰭雙葉,,寬薄舒展,張開形如雀屏碟翅,,色彩艷麗,,尾長通常占體長2/3左右,尾鰭邊緣向前彎曲者為上品(裙邊),。常見的有紅碟尾,,通體深紅色,尾展形如扇面,,外緣似裙邊,眼圓大外凸,,色黑有神,。紫碟尾龍睛,背,、腹,、尾鰭肥大圓滿,眼滾圓突出,,周身包括鰭全部紫褐色,,儀表雍容高貴。五彩碟尾,,尾鰭張開似黑色扇面,,間雜以紅色鰭條,背,、腹鰭鑲有黑色邊緣,,體基色深紅,周身遍布紫,、白,、黃、黑色斑塊,,色彩斑讕,。黑碟尾龍睛,體色純黑,,烏亮富光澤,眼圓凸,,體形肥短,,尾鰭展開呈整幅裙形,是碟尾魚中名貴的品種,。
13,、十二紅,。由紅色和紅白色金魚中的文魚、高頭,、龍睛等品種在色澤變異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稀有品種,,兩個胸和腹鰭、兩眼,、四葉尾鰭,、嘴和背鰭12處為鮮紅色,其余體色銀白,,由于嘴唇部紅色極難穩(wěn)定,,故甚為名貴。如十二紅高頭,,頂部長有團狀乳白色肉瘤,,小紅眼圈、紅嘴唇,,各鰭伸長鮮紅,,體潔白,色彩分布非常別致有趣,。
14,、丹鳳。起源于蛋形魚,,體橢圓俊美,,無背鰭,頭,、嘴小而尖圓,,眼小而有神,尾,、腹鰭特別長大,,游動時似鳳凰甩尾。優(yōu)美動人,,常見色彩有紅,、白、藍,、紫,、古 銅、五花等,。鼻孔膜發(fā)達呈絨球狀的丹鳳絨球魚較為名貴,。
15、蛤蟆頭,。也叫蛙頭魚,,眼小,,下部眼皮稍擴大外張,突出眼眶,,成為向下傾斜的兩個眼表面,,魚頭形近似蛤蟆的頭部,原種無背鰭,,變異品種有五花蛙頭(有背鰭)等,。許多人認為蛙頭魚很可能是水泡眼魚在演化過程中的形態(tài)。
16,、透明魚,。也叫玻璃魚。體形與龍睛魚相仿,。背,、胸、腹,、尾各鰭寬大舒展,,全身鱗片內(nèi)面缺少應(yīng)有的色素體和反光物質(zhì),使得鱗片透明,,透過腹部體壁肌肉,,可見腹腔內(nèi)的腸、胃等器官,;透過骨質(zhì)鰓蓋可看到內(nèi)部鰓葉,,魚全身淺肉紅色,兩眼黑或藍芭,,點經(jīng)綴于頭部非常美麗,。透明魚大都從五花色的龍睛、高頭,、水泡,、蛋球等品種分離出來,透明魚和正常色的任何金魚雜交,,可獲得五花色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