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07/11/13 8:58:33 點擊次數: 1394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要努力提高日常教學質量,決不能寄希望于大量增加學生額外的課業(yè)負擔,,僅靠課外“補課,、加課”,必須換位思考,,以學生學習的整體效益為出發(fā)點,,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性,最大程度減少課堂上的無益損耗,,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一,、精心備課 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而教學設計首先考慮的是目標設計的有效性。 1. 目標設計的有效性 (1)目標設計首先保證“學生有收獲” 一堂課學生收獲了什么?知識,、方法,、能力還是觀念?學生的發(fā)展應該是“知識、能力,、觀念”的綜合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的目標應該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三維目標中,知識目標是基礎,,首先要重視知識目標的設計與落實,。沒有知識作為基礎,能力和觀念的形成即是空中樓閣,,因此要特別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目標設計及落實,,對于學生“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不能輕視。“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課堂教學是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力和觀念是育人追求的目標。能力與觀念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結合知識目標,,找準兩者的結合點,,在知識教育的過程中進行能力培養(yǎng),在知識教育過程中滲透,、提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力度,。 (2 )目標設計要保證“學生可接受” 此即所謂的“可行性原則”,。確定“學生可接受”的依據首先是“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然后是學科的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而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有些概念和原理可能是分步、分階段完成的,。 (3)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以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為重點 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展現(xiàn)其思維的過程,,學生回答時要讓其說出為什么,不要急于打斷學生的判斷,,要給學生進行辨析的機會,;在課堂上教師在對語言、文字,、符號,、圖表的表述要力求準確無誤、簡潔有序,、邏輯嚴謹,,做學生的表率;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計算的準確性和合理性,、表述的規(guī)范性是提高數學成績的關鍵;特別是如何尋找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是引導學生練習的重點,,運算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思維的過程,它包括:分析運算條件,,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公式,確定運算程序等,。 (4)每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 每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一堂課的教學都是圍繞這個重點展開的。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意知識呈現(xiàn)的順序,,即先出現(xiàn)什么,再出現(xiàn)什么,,為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做好鋪墊。其次,,還應圍繞重點內容設計相應的練習,,通過有針對性、有層次的練習,,實現(xiàn)知識的形成,、鞏固與應用的目的,,并能結合教學內容,自然地,、有機地、合理地滲透學科的學習思想和思考方法,。 2.教學內容選擇和利用的有效性 (1)三講:講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講學生易錯點,,易混點,;講解題規(guī)律,知識拓展,; (2 )三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已經會了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二,、課堂教學 教學實施過程是能夠真正實現(xiàn)“有效”的關鍵。 1.教師要精講 每節(jié)課教師的講課時間不要太長,。 2.教師要編制“學案” “學案”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學以致用”等欄目,。通過“課前預習”,,為一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必要的知識背景,統(tǒng)一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課堂探究”重在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學以致用”要當堂檢測,,當堂反饋矯正。 3.引導學生參與 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師生的交流和溝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師傳遞的信息必須通過學生主動的建構才能內化。要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學習,,其前提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因此,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探究情景之中。怎樣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鼓勵讓學生先去做,,去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去學習,。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對知識的建構有著重要意義。課堂中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不僅符合學生追求交往,、獲得承認和自由表達的需要,使課堂氣氛更加寬松活躍,,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探究逐漸深入,,推進課堂教學的進程,促進學生真正理解,。 4.課堂教學中要一題多解,,一題多變 對某些問題,同學們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成員可補充,完善,,然后教師點評,,歸納,小結,,老師對同學們的表現(xiàn)要鼓勵,,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信心教育。對課堂練習,,課后要反思,,整理,分析錯因,,歸類總結,,二次訓練,建立“糾錯本”,、“疑難問題本”,。 5. 實施分層遞進教學 教學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fā)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對學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xié)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這里,,“分層”是為了確保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適應,,“遞進”則是不斷地把最近發(fā)展區(qū)變?yōu)楝F(xiàn)有發(fā)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分層遞進教學是班級授課制中實施個別化教學的新探索,,是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深化和具體應用,對提高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課后輔導、作業(yè)反思及教學后記 認真批改作業(yè),、練習和每一份試卷是一種最直接的反饋。教師根據批改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不使問題積累起來,。教師應該掌握學生學習的“病歷”,,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我們經常用的試卷改錯,、錯題本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評估策略,。 實踐反思,作為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也是教師的共同的追求,。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向預期目標的發(fā)展,,都需要依賴反饋調節(jié)。教師和學生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jié)教和學的活動,,可以大大改善教學行為。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關注,,多輔導,多檢查,;對優(yōu)秀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研究,廣擴展,,要勤督促,。每次重大考試后,要多與學生交流,,總結整個學習狀態(tài),,方法和需要具體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多角度了解自己,,從多方面進行調整,。 教學后記,又稱課后記,。它是教師在按照教案進行教學后,根據上課的實際情況,,對該教案和課堂教學狀況做出的客觀評價與總結,,并附寫在該教案后面的文字記載。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后記是教師教學反思的源頭工作,也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若能勤于堅持,,勤于思考,長期積累,,必能探究出一些課堂教學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