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論語〉選讀》

 文化的傳播者 2011-01-14

《〈論語〉選讀》
一、幾點思考
1.試題取材范圍
《浙江省新課程學科實施指導意見》中指定的10課必學內容(見下),。
10課自讀課文:《為政以德》,、《克己復禮》、《知其不可而為之》,、《仁者愛人》,、《君子之風》、《周而不比》,、
《誨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風》,、《中庸之道》
5課自讀課文:待賈而沽,、求諸已、出辭氣遠鄙倍,、學以致其道,、敬鬼神而遠之。
2.《論語》解讀的三個層次
《論語》是用古代漢語記載下來的以語錄式樣呈現(xiàn)的中華文化的經典,。從語言來說,,它是古代漢語;從形式上說,,它是古代特有的對話文體,;從內容上說,它是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所以《<論語>選讀》應該考慮到三個層次的復習內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層次 教學內容 價值目標
文字 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 讀懂文章,、積累知識
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鑒賞 學習章法,、培養(yǎng)能力
文化 文化傳統(tǒng)的評析和傳承 傳承文化、提升思想
著重是在語言文字和文化內涵這兩個復習層次下工夫。

2.《〈論語〉選讀》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內容
《為政以德》:為政以德思想,,均貧富含義,;
《克己復禮》:禮與仁的關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責任感,;
《仁者愛人》:仁愛的基本含義;
《君子之風》:義利觀,,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際交往觀;
《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的原則、方法及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高山仰止》:孔子與弟子之間感人的師生關系,;
《沂水春風》:禮樂文化(禮樂治國);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二、考查內容與題型形式
1.名句默寫(填空)
可能存在的問題:①懶得背,;②不熟練,;③錯別字;④輕視《論語》名句
2.文本探究(簡答)
一模存在的問題:1.審題不清楚,,答題不規(guī)范,; 2.不能充分利用題干中的所有信息,; 3.解題思路混亂,; 4.理解,、把握不全面,、不準確; 5.以文解文,,沒有分析,; 6.文字表達不通順
3.結合古文閱讀選擇題(選擇)
主要應該是結合虛詞的那道選擇題,,極有可能挑幾個《論語》的虛詞,,如: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哉若人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三,、復習策略
1.教師要督導學生將十課內容爛熟于心,,該背的必須背出,文句的理解與翻譯也必須掌握個八九不離十,;
2.有必要將18個文言虛詞用《論語》中的句子集成整理,、訓練一下,;
3.加強背誦的筆答檢查,消滅錯別字,;
4.要幫助并引導學生整理,、掌握孔子的幾大思想觀點的核心,如:為政觀,、義利觀、交友觀,、教育觀,、文化觀、禮樂觀,、仁愛觀,、中庸觀;尤其要認真解讀每課后的相關知識鏈接的那篇短文,,把精要之處加以圈畫或摘錄,,弄通弄懂透弄熟。
  值得關注:仁,、義,、禮、樂,、信五大關鍵詞,,在孔子學說中的關系、以及各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地位和作用,,學生能脫離教材說得清嗎,?
5.要模仿樣卷,針對性地或選擇或原創(chuàng)或整合一些好題,,進行一定量的練習與講解,,加強應試技能的訓練;
6.要加強解探究題的格式規(guī)范化指導,,注意條理性,,突出關鍵詞,必須言簡意賅,,簡明扼要,。
探究題具有拓展性,但須告誡學生拓展要以文本為依據,,不可隨興發(fā)飆,。
探究題答題具有論辯性,要先總說自己的觀點,,再分說理由,,理由的說明要結合文本內容來闡釋,。

7.不要忽視了每篇課文后的那道探究題,很有重新疏理的必要,。
8.根據你的研究,,有選擇地覃研十課中的重點難點段落,引領學生沿著字詞句的意思走向孔子的思想天空,,做到一能懂二能釋三能評,。
友情附送:2009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擬試卷《論語》探究題輯錄
1.《2009年浙江省高墻考試說明》中樣卷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論表達了他們對現(xiàn)實截然不同的觀點態(tài)度,。(1)你認為楚狂接輿會贊成誰的觀點?顏回會贊成誰的觀點,?(1分)(2)你贊成誰的觀點,?為什么?(3分)
參考答案略(參見《考試說明》)

2.杭州一模卷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24.孔子是如何評價師和商的,?你是否贊同孔子的評價,?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過猶不及,。贊同孔子的評價,,理由是人的氣質,、作風、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個方面,,對立的雙方應互相牽制,、互相補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贊同孔子的評價,,只要符合情理亦可。(4分,,第一問1分,,第二、三問3分)

3.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2009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3.22)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子貢曰:“管仲非與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14.17)
22.用斜線(/)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2分)
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3.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維護天下一統(tǒng)方面的貢獻,,肯定其為“仁者”,由此可以窺見孔子怎樣的仁愛觀,?(3分)
參考答案:22,、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兩處錯扣1分,,三處錯扣2分)
23,、孔子否定管仲“知禮”,是指管仲超越了一個臣子的本分,,也像國君一樣建“三歸”,、“反坫”、“塞門”(國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來,,是違背了“禮”的等級。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個“仁者”,,因為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九合諸侯,匡正天下,,使華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來,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則為前提,,即保證國家穩(wěn)定,、百姓安生,不能違背此原則,。而具體則應從小事做起,,落實到個人的一切行為中。(3分)

4.金華一中2009年2月高三年級語文測試題
閱讀《論語》中的兩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①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②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4.(1)孔子是怎樣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樂觀”?(2分)
(2)你如何看待這種“苦樂觀”的,?(2分)
參考答案:(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貧樂道的思想,;“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用夸張的手法寫出自己樂以忘憂的心境。(2)言之成理即可,。

5.浙江六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4分)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4.“長幼之節(jié)”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義”指什么,?(2分)
25.子路所說的“道”的含義是什么?子路認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24.“長幼之節(jié)”指老人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出來拜見子路,;“君臣之義”指有才能的人應出仕輔佐君王。
25.“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張,,如施行仁義,,恢復周禮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應該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義,,如今,,有才能的人卻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潔,而不愿意出仕輔佐君王來推行道義,。

6.浙江溫州2008學年第一學期十校聯(lián)合體高三期末聯(lián)考語文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2.針對相同的問題,,孔子說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認為這是一種怎樣的教育方法,?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這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捶胺治雎浴?br>示例答案地址:http://61.153.228.158:88/yw/ReadNews.asp?NewsID=10630

7.寧波市2008學年第一學期期末統(tǒng)考試卷高三語文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18,、7)……
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14,、39)
24.丈人與荷蕢者的言論表達了他們對孔子的看法,。
(1)丈人與荷蕢者都不贊同孔子哪一種處世態(tài)度?(1分)
(2)丈人與荷蕢者在批評孔子時,,他們的態(tài)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3分)
參考答案:24.(1)知其不可而為之。(1分)(2)丈人以不屑的態(tài)度批評孔子不務實,,荷蕢者規(guī)勸孔子要學會變通,。(3分)

8.浙江省紹興市一中200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4.上面的文字體現(xiàn)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對此你有何評價,?(50字)
參考答案:因材施教(1分) 評價:略  觀點1分,說明2分,,言之成理

9.金華十校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23.這段文字生動反映了孔子作為老師和作為父親兩重身份的教育特點。
(1)從這則材料中看,,作為一個老師,,孔子有怎樣的教育教學思想?請簡要回答,。(2分)
(2)作為父親,,孔子這樣教育兒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溫情,?請你就此談談看法,。(3分)
參考答案:23.(1)方法上,孔子重視啟發(fā)誘導和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思想,。內容上重視詩教與禮教。(2)示例一:我不認為孔子對兒子缺乏溫情,??鬃?#8220;遠其子”是不偏愛兒子,說明孔子教學上不偏私,,有教無類,,對學生一視同仁。“遠其子”實際上是對子女的嚴格要求,,是君子愛子的體現(xiàn),。
示例二:我認為孔子對兒子確實比較疏遠。無私,,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無情,。對兒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一方面可能工作確實忙,對兒子的學習有些顧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鯉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有限,對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從最終的結果看,孔鯉學無所成,是不是也可證明孔子教育兒子并不成功,。(觀點鮮明,,言之成理即可。)

10.溫州中學2008學年第一學期高三語文期末試卷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根據提示在橫線上填入相應的內容(4分)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2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肯定其為“仁者”,。由此,,我們可以窺見孔子的仁的標準是                              ,而不是                            ,。
參考答案:維護王權(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愛護百姓/小信(小諒)。(4分)

11.諸暨市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三語文試題
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7.1)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孝,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9)
24.孔子的治學態(tài)度,、教學思想等受其政治傾向的影響較為明顯,。
(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xiàn)孔子的治學態(tài)度?(1分)
(2)依據上述對話,,你認為孔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治學態(tài)度和教學思想?(3分)
參考答案:24.(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因為孔子的政治傾向比較保守,主張復古,,推崇周禮,,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學態(tài)度,、“予欲無言”,、順乎天理、歌手禮樂等教學思想,,與他的基本政治傾向是想和相應的,。(第24題4分,第一個采分點1分,,回答“述而不作”即可,。第二個采分點3分,只要能分析指出“孔子的治學態(tài)度,、教學思想和他的政治傾向是一致的”即可,,語言組織不必過分拘泥)

12.杭州高級中學2009年第6次月考語文試題
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7•11)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9•11)
24.(1)當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時,,孔子的話語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試問,,得以充分表達這種情緒的修辭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過平時的言行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和崇敬。請結合上面三段談談其理由,,并作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24.(1)反復(2)第一,孔子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導,。第二,孔子不僅希望自己的學生“博學于文”,,還希望學生“約之以禮”,,更難得的是對學生采取了“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一點一分,,簡要分析一分,。)

13.學軍中學2008學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一)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二)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三)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四)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10. 孔子說自己“樂在其中”,談談你對此處孔子提及的“樂”的內涵的理解,。(2分)
11. 后世的儒者遵從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義”,董仲舒提出“正其義不謀其利”,,都力圖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從上述幾章看, 儒家價值觀的核心是什么,?說說這些觀點對你現(xiàn)實生活的啟示,。(不超過50字)(4分)
參考答案: 10.(2分)樂:為心中的堅定信念(道德修養(yǎng)、仁的追求)而樂,,為能夠堅守“樂”而樂,。11.儒家的核心價值觀特色——重義崇德。(2分)啟示:在艱難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飽經憂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牢記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個方面就給2分,,言之成理即可)

14.學軍中學第六次月考高三語文試卷
閱讀《論語》中的幾章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23.從所讀文字看,孔子熱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請分點回答,。
參考答案: 23.(4分)要點:(1)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2)從政的高度自信(3)青史留名建功立業(yè)的人生追求。(一點2分,,兩點3分,,三點4分。)

15.2008學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卷
閱讀以下幾章文字,,完成13—14題,。
  (1)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
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懷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5)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13.第一章子路的話中有一個字是衍文,。請指出哪一個字是衍文,,并說明衍文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2分)
衍文:                       
產生原因:                             
14.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標準,,指做人處事守正不偏,無過不及,??鬃訉χ杏箻O為推崇,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認為孔子所說的中庸就是無原則的折衷主義,。請根據上述有關論述,作出你的判斷,,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則及現(xiàn)實意義,。(6分)
參考答案:13.輕。傳抄刻印過程中誤增了文字,。)14.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無原則的折衷主義,。孔子說“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確地喜愛人,、厭惡人”,,又說“不講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壞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愛憎、講是非的人,,而愛憎是非的原則(標準)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離仁德,即社會公正,。今天我們講中庸之道有助于社會穩(wěn)定,、有助于建設和諧社會。要點:運用所給材料做出分析,,(2分)指出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則就是要講求仁德,,也就是社會公正。(2分)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設和諧社會,。(2分)

16.2009屆浙南三校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4.(1)從“何以伐為?”和“焉用殺,?”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張,,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2)孔子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學生對求“鳴鼓而攻之可也!”,這樣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嗎,?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呢?(4分)
參考答案:24.(1)以德治國(1分)  (2)孔子為政的根本思想應該是以德治國國,,并且這種以德治國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說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無上的,,有時在特殊的環(huán)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1分),;冉有的這些話讓孔子覺得他是那種屢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認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種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應當去聲討他,。(1分)表述通順,、完整(1分)(共4分)

17.浙江2009屆高三六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3—24題,。(4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23.在孔門眾多弟子中,,顏淵以什么著稱,?(2分)
24.孔子認為顏淵之死對他而言,簡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鬃訛槭裁催@么說?(2分)
參考答案:23.答案要點:以安貧樂道,、好學的德行著稱(“安貧樂道”和“好學”各1分)
24.表現(xiàn)了孔子對顏淵之死的極度痛惜(1分),。因為顏淵是孔子所贊賞的賢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

18.浙江省桐廬中學2009屆高三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請你談談對“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的理解,。
參考答案:把實行仁德作為自己的責任,,的確責任重大;為之奮斗一生,,的確路途遙遠,。這正所謂任重道遠。這樣的積極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人生,,是值得我們學習并終生追求的。

19.浙江省松陽一中2009年高考高三語文測試卷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佛肸月個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佛肸:晉國大夫范中行的家臣,,中牟縣的縣官,當趙簡子攻打范中行,,圍攻中牟縣時,,佛肸背叛了范中行,同時堅守中牟縣抵抗趙簡子,。磷:薄損。緇:黑色,。匏瓜:指不能實用的苦葫蘆,。
23.孔子是先秦時期哪個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請再寫出一個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1分)
24.上述對話中,,孔子的回答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3分)
參考答案:23.儒家,;孟子(或荀子)24.孔子的回答體現(xiàn)了既要經世致用,,又要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

20.浙江省上虞市2008學年高三第二學期期初教學質量調測卷
閱讀《論語》中的句子,,回答問題,。
24.下面《論語》名句是對教學的認識。任選其一談談你的理解和啟發(fā),。(4分)
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2.有教無類,。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參考答案:略

21.2008學年金麗衢十二校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
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3.荷莜丈人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讓兩個兒子與子路見面,?(2分)
表現(xiàn)出他對長幼之節(jié)的重視,也展示了他隱居生活的逍遙自在,。
24.從本文來看,,孔子是不贊成隱居的,但歷史上如陶淵明等隱者卻獲得了很高的名聲,。你更認同誰,?為什么,?(2分)
參考答案:23.表現(xiàn)出他對長幼之節(jié)的重視,也展示了他隱居生活的逍遙自在,。24.認同孔子或陶淵明均可,。認同孔子,主要從積極入世承擔責任,,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生態(tài)度方面作答,;認同陶淵明,主要從潔身自好,,堅守人格方面作答,。

22.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2009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閱讀《論語》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23.齊景公說“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你認為齊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話了嗎,?
24.為什么說“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參考答案:23.齊景公的結論只關心生活中的“吾”,只關心“吾食之”,,并且是一個反問句,,與孔子君臣父子天倫人倫關系的理解實在是天壤之別。
24.因為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他們給了我們人間第一愛。因此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愛的根本了。烏鳥尚知反哺,,更何況人,!

23.2008學年浙江省麗水中學高三年級第三次月考語文試卷
20.請結合現(xiàn)實生活或自身實際,談談你對《論語》中的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5分,,60字左右)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
參考答案:20.(賦分: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結合現(xiàn)實生活或自身實際,,各為2分)
參考:(1)由于現(xiàn)實中大多數人在富貴面前往往會不擇手段,,故,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我們認同孔子這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不義手段取得富貴,,是不道德的,,如過眼浮云一樣毫無價值。
(2)我們長期以來對孔子“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句話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準確的,,起碼是不到位的。事實上,,孔子的這一思想,,是在為無權無勢的“窮人”“正名”,即賦予道義上的合法性,,它與《論語》里的另一句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異曲同工。簡言之,,孔子在告訴我們:在一個無道即不義的社會中,,做一個無權無勢的窮人不是丟臉的事情。

24.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2009屆高三語文第7次月考
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終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24.(1)綜合上述5段材料說說在傳統(tǒng)儒家看來,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應具有哪些素養(yǎng),?(2分)(2)你認為這些素養(yǎng)中哪種最重要,?為什么?(2分)
參考答案:24.(1)應具有如下素養(yǎng):堅守正道,,心懷仁愛之心,,心胸開闊,,意志堅毅,,博學多才,(寫出3個給1分,,3個以上給2分)(2)任選一種,,言之有理即可,。(2分)

25.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2009年3月月考試題
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7•11)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9•11)
參考答案:24.(1)當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時,,孔子的話語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試問,,得以充分表達這種情緒的修辭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過平時的言行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和崇敬。請結合上面三段談談其理由,,并作簡要分析,。(3分)

26.浙江省湖州中學2009年3月月考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7•34)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8)
24.細析這兩章內容,對于教育學生之事,,孔子的態(tài)度有何矛盾之處,?如何理解此矛盾?
參考答案:24.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強調自己教育堅持“誨人不倦”的態(tài)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卻有“則不復也,。”(即不再教他)的態(tài)度。(1分)
⑵這兩章里體現(xiàn)孔子的育人態(tài)度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可見孔子非常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他強調學生首先需要進行思考,嘗試表達,,只有在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基礎上,,老師才會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只有在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的時候,,他才“則不復也”,。如果學生自身有求學之心,他就會誨人不倦,。(3分)

27.浙江省新昌中學2009年3月月考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第一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第二則: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第三則: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第四則:哀公問:“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第五則:子貢出,顏回入見,??鬃釉唬?#8220;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①,。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史記•孔子世家•陳蔡之厄②》)
注釋:①匪兕匪虎,,率彼曠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卻徘徊在曠野中,。②陳蔡之厄: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在陳、蔡兩國之間被人圍困于荒野中,,情勢危險,,糧食也斷絕了,有弟子對孔子的政治主張產生了懷疑,。
24.上述文字,,比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對顏淵的評價,也有顏淵對孔子的評價,。
⑴讀經典,,應該讀出對現(xiàn)代的啟示意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稱贊顏回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中仍能不動搖追求,這十分難得,,而對現(xiàn)代人而言,,我們應該還能從中讀出對今天有益的啟示來,你能列舉一條嗎,?(2分)
⑵顏淵死時,,孔子為什么發(fā)出了“噫!天喪予,!天喪予,!”的慟哭,你認為孔子如此悲傷的原因有哪些,?(結合上述語段回答)(4分)
參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28.浙江省東陽中學2009年3月月考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24.“荷蓧丈人”對待子路為何先前語含譏諷,,后來則熱情款待了呢,?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24.⑴因為荷蓧丈人是隱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來,,孔子這些人不參加勞動卻
熱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國,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語含譏諷,,表示不滿和諷刺。
⑵看到子路面對自己的批評與不理睬反而表現(xiàn)出恭恭敬敬的樣子,,丈人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邀請子路留宿其家,并殺雞為黍,,見其二子,。丈人這樣做是有意讓子路看看隱者恬淡寧靜的田園生活以及全家團圓的溫馨場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現(xiàn)身說法改變子路周游入世的觀點,。




w.w.w.k.s.5.u.c.o.m

浙江省高考《論語》選讀部分模擬試題
(一)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2.19)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822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問政”,孔子的回答卻不相同,。
1.從這些不同回答中體現(xiàn)出孔子怎樣的治國思想,?(1分)

2.面對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么分別作了不同的回答,?請說說你的理解,。(3分)

(二)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季氏將伐顓臾,。
……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16.1)
選文中畫線詞語“均無貧”中的“均”與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樣?為什么,?

(三)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822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齊景公說“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你認為齊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話了嗎,?(3分)
   
2.為什么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分)

(四)閱讀《論語》中的有關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
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論表達了他們對現(xiàn)實截然不同的觀點態(tài)度。
1.你認為楚狂接輿會贊成誰的觀點,?顏回會贊成誰的觀點,?(1分)
 
2.你贊成誰的觀點?為什么,?(3分)

(五)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
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丈人與荷蕢者的言論表達了他們對孔子的看法,。
    1.丈人與荷蕢者都不贊同孔子哪一種處世態(tài)度,?(1分)

  2.丈人與荷蕢者在批評孔子時,他們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3分)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荷蓧丈人”對待子路為何先前語含譏諷,,后來則熱情款待了呢,?請簡要分析,?(4分)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這里把“仁”與“圣”做了區(qū)別,這個區(qū)別的關鍵在哪里?請用自己的話簡要陳述,。(2分)

2.孔子認為“圣”的境界“堯舜其猶病諸”,,你如何理解?(2分)

(八)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課外選文)
【注】①管仲:姓管名夷吾,齊國人,,春秋時期的法家先驅,。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的霸主。②三歸:相傳是三處藏錢幣的府庫。③攝:統(tǒng)轄,。④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別國國君時,放置獻過酒的空杯子的土臺,。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14.17)
1.孔子對管仲的評價分別是什么,?(1分)
      ①                                        ②                                 
2.從這兩則文字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孔子具有什么樣的仁愛觀,?(3分)

(九)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16)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9)
1.你認為孔子在這里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高尚情懷?(1分)

2.浮云可以使人聯(lián)想起許多比喻義,,有人說,浮云虛無縹緲,,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義得來的富貴也具有虛無、難以捉摸的特點,。對此,,你是怎樣理解“浮云”這一比喻義的?(3分)

(十)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16)
    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課外選文)
1.孔子認為君子的“義利觀”是怎樣的,?請加以概括。(2分)

2.現(xiàn)代社會是商品經濟社會,,我們不能回避利益問題,。你認為君子的“義利觀”對我們現(xiàn)代人有什么指導意義?(3分)

(十一)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16.4)
1.孔子所說的擇友的標準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1分)


2.從交友有益的角度來說,你認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較適合做自己的朋友,?請舉一例并說明理由,。

(十二)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7•34)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8)
細析這兩章內容,,對于教育學生之事,,孔子的態(tài)度有何矛盾之處?如何理解此矛盾,?

(十三)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16.13)
1.選文中“問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別是指什么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 分)

2.本章說明了孔子怎樣的教育原則,?(請用一個成語概括。)請談談你對這一教育原則的認識,。(2分)

(十四)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閔子侍側,,訚訚如也,。
子路,行行如也,。
冉有,、子貢,侃侃如也,。
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本段文字是《<論語>選讀》中《高山仰止》的節(jié)選,。
⑴請解釋文中三個“如”字的含義。(1分)

⑵說說“子樂”的原因,。(1分)

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的這句話中可能蘊涵著那些含義?(2分)
 
(十五)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叔孫武叔①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A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19.23)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19.24)
1.上文中畫線詞語“夫子”在文中具體指誰,?(1分)
  夫子A:                              夫子B:                   

2.從中表現(xiàn)了子貢對孔子怎樣的態(tài)度,?請作簡要分析。(3分)

(十六)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之武城①,聞弦歌②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17.4)
【注】①武城:魯國的一個小城,,當時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雞焉用牛刀”這一比喻中,,“割雞”與“用牛刀”系喻體,,在原文中其相對應的本體分別是什么?(2分)
      割雞:                                  用牛刀:                             
    2.子游引述孔子的話有什么用意,?請簡要說明,。(2分)

(十七)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11.9)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11.10)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9.11)
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運用疊句和反問句表現(xiàn)出孔子怎樣的感情?(1分)

2.請結合第三章,,簡要分析顏淵喟嘆的內容,。(3分)

(十八)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17.4)
俞廷鑣說:“‘牛刀’似譽,,‘割雞’似嘲,。夾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傷,,似傾倒,一時喜動顏色之情,,溢于言表,。”(《四書評本》)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孔子復雜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試作簡要分析,。

(十九)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
本段文字是《<論語>選讀》中《沂水春風》的節(jié)選,。
“子路率爾而對曰……”,眾人對子路的“率爾而對”都持否定態(tài)度,,包括孔子,,以“夫子哂之”為證。你能否從子路自身出發(fā)并結合當代的社會形勢作逆向思考,,為“子路率爾而對”找點正當的理由,?請分點表述。(4分)

(二十)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有人認為孔子“與點”是因為“道不行”,,曾晳的暮春詠歸圖,正是孔子“乘桴浮于海”心境的反映,;也有人說孔子“與點”是因為曾晳的暮春詠歸圖,,正是儒者大同理想實現(xiàn)后的寫照。請結合你對孔子的理解,,談談你的看法,。

(二十一)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
“過猶不及。”
…… …… ……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孔子是如何評價師和商的,?你是否贊同孔子的評價,?為什么?(4分)

(二十二)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
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子)曰:“賜也亦有惡乎?”
(子貢)曰:“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上面的文字選自《<論語>選讀》第十四課“中庸之道”,。
1.請用自己的話,,解說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過40字)(1分)

2.孔子,、子貢的言論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請簡要分析。(3分)

(二十三)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13.24)
    一鄉(xiāng)之人,,宜公論矣,然其間亦各以類自為好惡也,。故善者好之而惡者不惡,則必其有茍合之行,;惡者惡之而善者不好,,則必其無可好之實。(朱熹《四書集注》)
    正義曰:言鄉(xiāng)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鄉(xiāng)人皆惡之,,是惡惡不著。若鄉(xiāng)人之善者善之,,惡者惡之,,則是善善分明,惡惡顯著也,。(何晏《論語集解》,、邢昺《論語注疏》)
閱讀選文和名家評點,結合選文,,自選角度寫出你的閱讀感受,。(100字左右)

(二十四)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中庸①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6.29)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1.16)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13.21)
【注】①程頤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結合選文和注釋,,你怎樣理解“中庸”的涵義?“中庸”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折衷主義”嗎,?為什么,?
 
(二十五)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第一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第二則: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第三則: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第四則:哀公問:“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第五則:子貢出,顏回入見,??鬃釉唬?#8220;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①,。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史記•孔子世家•陳蔡之厄②》)
注釋:①匪兕匪虎,率彼曠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卻徘徊在曠野中,。②陳蔡之厄: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在陳,、蔡兩國之間被人圍困于荒野中,,情勢危險,糧食也斷絕了,,有弟子對孔子的政治主張產生了懷疑,。
上述文字,比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對顏淵的評價,,也有顏淵對孔子的評價,。
1.讀經典,應該讀出對現(xiàn)代的啟示意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稱贊顏回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中仍能不動搖追求,,這十分難得,,而對現(xiàn)代人而言,我們應該還能從中讀出對今天有益的啟示來,,你能列舉一條嗎,?(2分)

2.顏淵死時,孔子為什么發(fā)出了“噫,!天喪予,!天喪予!”的慟哭,,你認為孔子如此悲傷的原因有哪些,?(結合上述語段回答)(2分)

(二十六)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這兩段文字都寫了子路極富個性的語言和孔子對他的態(tài)度,。
    1.你從子路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2.為什么孔子對子路所言持否定態(tài)度,?(2分)

(二十七)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
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1.陽貨想通過什么方法見到孔子,?他見孔子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孔子很討厭陽貨,所以不想去見他,,可是后來見了他竟然答應了他的要求,,要去做官。你怎么看待孔子這一行為,?

(二十八)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7•11)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9•11)
1.當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時,,孔子的話語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試問,得以充分表達這種情緒的修辭手法是什么,?

2.孔子通過平時的言行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和崇敬,。請結合上面三段談談其理由,并作簡要分析,。
















浙江省高考《論語》選讀部分模擬試題參考答案
(一)
1.取信于民,,為政以德,講究禮節(jié),。(回答其中任何兩個既可,。)
2.因為“問政”的對象不同。子貢是孔子的學生,,尚未入仕參政,,需要告訴他立國的必備條件;而季康子是大權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為政以德”;齊景公是一國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講究禮節(jié)秩序,。
(二)
    不一樣。農民起義的口號“均貧富”,,是站在窮人的立場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均無貧”則是站在貴族統(tǒng)治者的立場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均貧富”是要劫富濟貧,,而強烈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這種思想的,。孔子要人們嚴守禮制,,各得與名分相應規(guī)格的財富,,安于等級名分,不可互相侵奪,,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
1.齊景公的結論只關心生活中的“吾”,只關心“吾食之”,,并且是一個反問句,,與孔子君臣父子天倫人倫關系的理解實在有天壤之別。
2.因為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他們給了我們人間第一愛,。因此,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愛的根本了。烏鳥尚知反哺,,更何況人呢,?
(四)
1.楚狂接輿會贊成桀溺的觀點,顏回會贊成孔子的觀點,。
2.贊成孔子的觀點,。
  ①孔子的言論反映了儒家改革社會的良好愿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為改革社會現(xiàn)狀而努力,,這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
  ②假如亂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亂就得不到抑制,其亂更甚,,知其不可而為之實則體現(xiàn)了一種承擔,、奉獻和犧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總會遇到各種看似“不可為”的難題,,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態(tài)對待,,問題永遠存在,“為之”才有希望,。
  贊成桀溺的觀點,。
  ①亂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來改變社會,,這是必須正視的現(xiàn)實,,這一點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潔身自好,、修身養(yǎng)性,、保存實力,以待治世,,這在亂世之中不失為一種以退為進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精神雖可嘉,,但事實上是時間和精力的無謂浪費,。
(五)
1.知其不可而為之
2.丈人對孔子不務實的處世觀不屑一顧;荷蕢者規(guī)勸孔子要學會變通。
(六)
⑴因為荷蓧丈人是隱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來,,孔子這些人不參加勞動卻熱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國,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語含譏諷,,表示不滿和諷刺。
⑵看到子路面對自己的批評與不理睬反而表現(xiàn)出恭恭敬敬的樣子,,丈人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邀請子路留宿其家,并殺雞為黍,,見其二子,。丈人這樣做是有意讓子路看看隱者恬淡寧靜的田園生活以及全家團圓的溫馨場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現(xiàn)身說法改變子路周游入世的觀點,。
(七)
1.“仁”著眼于推己及人,側重于主觀愿望,;“圣”追求博施濟眾,,側重于行為效果。
2.孔子旨在說明達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難的,,即使是堯舜也為此苦惱,,這并不是說“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八)
    1.①管仲之器小哉  ②管仲是仁者
    2.孔子的仁愛觀,,主要是看一個人對全社會的貢獻,。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禮而肯定他為仁,,忽略他的小節(jié)小信,。而肯定他的大節(jié)大信,說明孔子在仁的認識上能通達,。
(九)
    1.安貧樂道
    2.聚散無常,,喻不義得來的富貴,瞬間即逝,,極為短暫,;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義得來的富貴與己無關,,用不著汲汲而求之;浮云輕飄淡然,,喻不義得來的富貴無足輕重,??鬃釉谶@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堅持道義的信念。
(十)
    1.重義輕利,;見利思義,;追求財富符合道義,不符合道義的財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經濟社會,,會出現(xiàn)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現(xiàn)象,但面對金錢,、財富,,我們要“義”字當頭。合于“義”的“利”可取,,不義之財,,雖貧不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行義以達其利,,通過做“義”之事,,獲得利益。
(十一)
    1.孔子所說的擇友的標準是正直,、誠實、博學多聞,。
    2.示例:顏回  顏回雖然家境貧寒,,缺衣少食,生活艱苦,,卻能忍受困苦,,不為物質所累,自得其樂,,始終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寧,。以顏回為友,能夠讓自己也擁有一顆淡然的心,,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快樂地生活。
(十二)
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強調自己教育堅持“誨人不倦”的態(tài)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卻有“則不復也,。”(即不再教他)的態(tài)度。(1分)
⑵這兩章里體現(xiàn)孔子的育人態(tài)度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可見孔子非常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他強調學生首先需要進行思考,,嘗試表達,只有在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基礎上,,老師才會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只有在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的時候,他才“則不復也”,。如果學生自身有求學之心,,他就會誨人不倦。(3分)
(十三)
1.“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對自己的兒子進行偏私的教誨,。“三”指的是:得知學《詩》的重要性,,得知學《禮》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對自己的兒子無所偏愛,。
2.有教無類  人有差別,,如貧富、貴賤,、智愚,、善惡、親疏之類,。就教育來說,,應該進行平等的、一視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誘,,其背后滲透著一個中庸的理念,。
(十四)
⑴如:形容詞詞尾,釋為:……的樣子,。
⑵高徒濟濟一堂,,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豐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身為老師的孔子自然內心充滿喜悅,。
⑶①可能是老師高興時的一句玩笑話,。
②孔子對他的學生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剛強易折,,所以語言里充滿著對弟子的深深的憂慮與牽掛,。
③孔子知人論事,具有先見之明,,因為儒家主張溫柔敦厚利于養(yǎng)身修行,,這里可能是孔子由性格推斷子路的命運,。
(答出三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1分,,答出一點不給分)
(十五)
    1.孔子  叔孫武叔
    2.表現(xiàn)了子貢對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師的嚴正態(tài)度,,斥責了叔孫武叔的詆毀,,諷刺了其淺薄無知。
(十六)
    1.治理武城縣  運用禮樂之道
    2.君子學習了禮樂就能愛人,,小人學習了禮樂就容易受指使,,可見無論是君子還是小人,,都要學習禮樂之道,武城雖小,,作為縣宰也要用禮樂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從而巧妙地反駁了孔子的話,。
(十七)
    1.哀傷欲絕的感情,,足可催人淚下。
    2.顏淵對孔子的贊嘆,,共有三嘆,。一嘆孔子學問之深,二嘆老師善教,,三嘆“入門之難”,。
(十八)
孔子的理想是行禮樂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僅僅在區(qū)區(qū)武城得以小試,,這當然是牛刀割雞,大材小用,。孔子“莞爾而笑”,,不完全是戲謔,,其中包含著又高興又悵惘的復雜感情。
(十九)
①子路是素懷大志才搶先答的,??鬃釉f“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如果說他自負,那他也是有資格的,。
②孔子倡導謙讓,,也不必用在課堂討論上,,否則,誰來充當出頭鳥,?又如何形成熱烈活躍的課堂氣氛,?孔子的這一番開場白豈不失去意義?
③當年毛遂如果怕被人斥為“不讓”,,不敢自薦也就無法發(fā)揮他的作用,,也許趙國就會早幾十年被滅掉。
④當今的年輕人更應像子路那樣大膽言志,、敢于獻才,,不怕別人哂笑,才有機會讓社會了解自己,,挑選自己,。
(答對3點給滿分,答出2點給3分,,答出1點,,言之成理給2分)
(二十)略
(二十一)
        過猶不及。贊同孔子的評價,,理由是人的氣質,、作風、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個方面,,對立的雙方應互相牽制,、互相補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贊同孔子的評價,,只要符合情理亦可。(4分,,第一問1分,,第二、三問3分)
(二十二)
    1.“中庸之道”是一種行事的道德標準,,指做人處事要守正不偏,,無過不及。(1分)
2.孔子,、子貢的言論符合“中庸之道”,。(1分)
孔子“惡”人違背仁德,偏離“中庸之道”,。(1分)
  子貢“惡”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二十三)
示例一:一鄉(xiāng)的人都喜歡他,,他可能是一個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鄉(xiāng)的人都厭惡他,他可能是個特立獨行,、鶴立雞群的人,,不一定是壞人。只有當好人喜歡他,,壞人厭惡他時,,我們才可以肯定他是一個好人。
示例二:對于一個人正確評價,,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個原則:即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而應以善惡為標準,。聽取眾人的意見是應當的,,也是判斷一個人優(yōu)劣的依據之一,但決不是唯一的依據,。
(二十四)
“中庸”的涵義是做事適度,,恰到好處,在矛盾中求統(tǒng)一,,在對立中求調和,,在一定的原則下尋求矛盾各方的和調與協(xié)作。
“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義”,,因為“折衷主義”是無原則地機械地拼湊各方的思想觀點等,。
(二十五)
1.示例:人生有自我的精神追求,清苦的生活也會自有情味,;現(xiàn)代的生活充滿了太多的誘惑,,在物欲面前,保持心理的安寧,、安詳,,這是一種人生的境界;真正的快樂不以物質的富足為必要條件,,快樂的本源來自精神的追求,。
2.顏回安貧樂道(第一則);顏回好學(第五則),;顏回最能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和人生理想,。(第二則與陳蔡之厄)
(二十六)
1.率真(直率),、不謙遜,。(答“胸無城府”、“粗野”不給分,。)
2.因為孔子非常主張為人要謙虛禮讓,,講究禮節(jié),。
(二十七)
1.陽貨想通過送孔子一頭小豬來迫使孔子見他。他見孔子的目的是勸孔子出來為他辦事,。
2.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八)
1.反復
    2.第一,,孔子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導。第二,,孔子不僅希望自己的學生“博學于文”,,還希望學生“約之以禮”,更難得的是對學生采取了“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