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小麥面粉300克,,冷清水150克
A:和面
1.將面粉放入盆中,,徐徐倒入冷清水,,用筷子攪拌至成雪花狀,。
2.用手將雪花狀的面揉勻成光滑的面團(tuán),。
3.將面團(tuán)蓋濕布,,餳15分鐘后,,再用手將面團(tuán)揉一次至光滑,。然后蓋濕布再餳30分鐘即可。
【慧心經(jīng)驗與心得】:
1.和這種水餃子面所用的面粉通常都是小麥面粉,。面粉中含有的蛋白質(zhì)種類很多,,主要由麥膠蛋白、麥谷蛋白,、麥清蛋白,、麥球蛋白等組成。其中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約占面粉蛋白質(zhì)含量的80%以上,,它們能吸水形成面筋質(zhì),。
2.和水餃面一定要用冷水,,也就是用低于30度的水來調(diào)勻面團(tuán)。因為低水溫不能引起蛋白質(zhì)變性和淀粉膨脹糊化等變化,,蛋白質(zhì)與大量的水結(jié)合,,易形成致密的面筋網(wǎng)絡(luò),并把其他物質(zhì)緊緊包住,。冷水面團(tuán)的形成是由蛋白質(zhì)吸水引起的,,所以面團(tuán)筋性好,韌性強(qiáng),,延伸性強(qiáng),,色白。
3.一般面粉與水的比例為2:1,。和面時如果調(diào)好的雪花狀面粉不能很好的包在一起,,可以適當(dāng)增加水的量,來調(diào)整面粉的粘性,。增加面的彈性,。
4.和面最好用底質(zhì)硬且份量重的容器,這樣和面時容器穩(wěn)當(dāng),,可以使人充分發(fā)力,,容器不易變形。
5.和面時可以在面盆下面墊上一塊毛巾或者面板,,這樣和面時可以根據(jù)需要來旋轉(zhuǎn)面盆,,而不致于損壞盆底或劃傷臺面。
6.餳面時用濕毛巾蓋面,,為了衛(wèi)生,,可以在面盆上搭兩根筷子,再蓋上毛巾,。
7.面餳的時間越長(但也不是無限制的長,,最少也要30分鐘),面團(tuán)的筋性越強(qiáng),,伸展性越好,,包起餃子來易包,且煮好后的餃子皮不粘連
B:包餃子
1.將餳好的面團(tuán),,用刀切成均勻的幾等份小面團(tuán),,
2.取其中一等份,放在案板上,,用手搓成細(xì)長條
3.用刀切成小劑子
4.取一劑子用手稍微揉圓
5.將圓劑子用手掌心按扁
6.用搟面杖將扁劑子搟成兩邊薄,,中間厚的餃子皮
7.取一張餃子皮,中間放上餡料
8.將餃子先捏成月牙形,,將月牙形餃子的一邊放在左手的虎口處,,用右手的虎口握住月牙形餃子的另一邊,,然后
十指交叉,兩手往中間擠壓支撐餃子,。
C:煮餃子
1.取一大小適中的鍋,,放入適量寬度的水燒開,放入少許鹽,。
2.放入餃子,蓋蓋煮約20秒后,,打開鍋蓋,,用木鏟輕輕攪動,讓餃子浮起來不要粘連在鍋底,。
3.蓋上鍋蓋,,煮至水開,點入一點冷水,,
4.再蓋上鍋蓋,煮至水開,,再點入一點冷水,
5.打開鍋蓋,,讓水再次煮開,,餃子就煮好了.
【慧心經(jīng)驗與心得】:
1.煮餃子選用的容器要大小合適,這樣餃子下鍋后不致于因太擁擠而使皮粘在一起,。
2.煮餃子所用的水也要多少合適(最起碼水要沒過餃子),,這樣餃子下鍋后水有足夠的能量承載餃子,也不
會因太擁擠而使皮粘在一起,。
3.水開后下入餃子的量要合適,,不要太多。否則餃子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也會使皮粘在一起,。
4.煮餃子時水里加入少許鹽,可以使煮出來的水餃皮更筋道,,皮也不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