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瓷器是在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燒造出的舉世無雙、絢麗多彩的陶瓷藝術(shù)奇葩,。它從誕生,、發(fā)展到漸漸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時間,,為清代宮廷壟斷,,專供皇帝、妃嬪玩賞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制作風(fēng)格和畫意也是完全秉承統(tǒng)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親自指點,,因此更加顯得彌足珍貴,,是“庶民難得一窺”的御用品。 琺瑯彩瓷器是瓷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chǎn)物 琺瑯彩瓷器的出現(xiàn)是瓷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chǎn)物。琺瑯彩瓷器的前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于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后來這種“畫琺瑯”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 琺瑯彩的彩料有“洋為中用”的成分。琺瑯彩中不但有五彩和粉彩都沒有的化學(xué)成分“硼”,,還含有“砷”,。康熙前的瓷器中黃色為氧化鐵,,而琺瑯彩中黃色的成分是氧化銻?,m瑯彩還有在康熙朝之前沒見過的膠體金著色的金紅。上述分析說明,,琺瑯彩是從國外引入的,。文字上對此也有記載,宮中原名《瓷胎畫琺瑯》的檔案于乾隆八年改名為《瓷胎洋彩》,,由此可見琺瑯彩確是從歐洲進口,,更可見康熙帝國時中外文化與貿(mào)易交往的盛況,。 琺瑯彩瓷器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shù)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以碗,、盤最多,,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琺瑯彩瓷器在胎質(zhì)的制作方面非常講究,,胎壁極薄,,均勻規(guī)整,結(jié)合緊密,。胎質(zhì)上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橘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xiàn)象,,可用“白璧無瑕”來形容,。 琺瑯彩瓷器研究重點是彩的繪畫、質(zhì)地和顏色 琺瑯彩瓷器的繪畫是精華所在,,也是鑒定真?zhèn)蔚年P(guān)鍵一環(huán),。因為琺瑯彩瓷器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器的影子,,而繪畫卻有獨特的一面。琺瑯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御用紙絹畫的畫稿,。據(jù)記載,,從康熙朝到乾隆朝,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有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意大利西洋畫家),、冷梅,、唐岱、高其佩,、鄒一桂,、袁江,、董邦達、金廷標(biāo),、李世倬,、沈銓、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這些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描繪于琺瑯彩瓷器上,,形神兼?zhèn)?,各具不同的風(fēng)采。 琺瑯彩繪的發(fā)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 康熙時候的琺瑯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瑯時的色彩圖案,,內(nèi)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番蓮,、纏枝秋葵,,也有寫生花卉。構(gòu)圖上講究對稱的規(guī)矩圖案,,花大葉大,,內(nèi)容簡單,缺乏生氣,。這時彩色質(zhì)地的襯托就顯得非常有用,,質(zhì)地有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但所有色彩和繪畫都在器物外面,,內(nèi)壁潔白,、施色勻凈是康熙琺瑯彩的最大特點。 雍正初年時琺瑯彩繪變化不大,,構(gòu)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畫”的工筆畫在整個社會流行開來,,很得雍正皇帝的賞識,。畫工們?yōu)橛匣实鄣暮脨?,在琺瑯彩瓷器上以“院畫”為底稿,開始“勾,、畫,、皺、染”,,這也是琺瑯彩瓷器獨有的,。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梅蘭竹菊、翠竹麻雀,、秋樹八哥等,,還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因為雍正本人喜歡水墨及設(shè)色山水,,所以這些畫中有很多都是用墨,、藍單色或兩種顏色畫的,極為淡雅清麗,。“團蝶圖”則是集所有顏色于一身,,據(jù)說有36種顏色之多。這些畫有直接在潔白如雪的瓷器上畫的,,也有在設(shè)色上畫的,,但設(shè)計都很精巧。此時的器物仍多數(shù)是“里不畫”,,那些有少許里畫的,,外面就被敷上彩色。另外,,此時也偶見“錦灰堆”畫法,。 到了乾隆時期,琺瑯彩繪畫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其一,,前面已經(jīng)提到的郎世寧曾是乾隆的御用畫工,,畫式畫法中的陰陽向背與凹凸感不僅出現(xiàn)在紙絹畫上,,也出現(xiàn)在琺瑯彩瓷器的繪畫上。在琺瑯彩繪上用礬紅勾畫面部,,用不同濃淡,、深淺、顏色表現(xiàn)人物衣衫,,配景極為傳神,。其二,,“錦灰堆”畫法的大量運用。“錦灰堆”是在一種彩色質(zhì)地中用各種顏色繪制各式各樣的織錦紋,、絲綢紋和其他花紋,,花紋中又添繪各式各樣的纏枝花和其他圖案,所以也叫“錦上添花”,。“錦灰堆”這種繁密的華麗是乾隆在位時的流行時尚,,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錦灰堆”內(nèi)還要根據(jù)畫意的主題描繪大開光,,再有多個小開光的也不新奇。開光內(nèi)繪有山水,、人物,、詩句……極盡奢華。 專家點評 “盛世臨,,收藏興”,。當(dāng)今中國,盛世已到,,無數(shù)民間國寶的出爐證明,,民間不僅有文物,而且有珍貴文物,。筆者最近見到的這對雍正琺瑯彩御題詩文花卉洞石雉雞燈籠瓶(高22厘米,,上口直徑7厘米,底足直徑7.3厘米),,便是一件國寶級文物,。它符合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器最嚴格的標(biāo)準(zhǔn)要求,在拉坯修胎,、掛釉,、畫工、書法,、款識等方面均達到琺瑯彩瓷的巔峰,,堪稱中國瓷器的尖峰之作,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世精品,。若單純從市場價格來說,它遠遠高于2006年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成交的一件清乾隆琺瑯彩杏林春燕碗(成交價折合人民幣1.6億元),,以及2005年10月23日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成交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成交價為港幣1.1億元),。據(jù)目前的資料顯示,還沒有雍正琺瑯彩雉雞的成交記錄,相信這對瑰寶的橫空出世,,就算比以上兩件器物的成交價格高出幾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人物專訪 簡介 宗高,,北京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生班畢業(yè)。元,、明,、清古陶瓷鑒賞家,廣州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顧問,,內(nèi)蒙古元青花瓷研究會顧問,,北京藝海百川書畫院顧問。對元,、明,、清瓷器的鑒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有豐富的古陶瓷收藏鑒賞的理論水平與實踐經(jīng)驗,,不愧為我國元,、明、清古陶瓷鑒賞方面的一位先知先覺者,。 鑒定瓷器常用術(shù)語 鑒定瓷器常用的術(shù)語本為歷代行家口語沿襲至今,,主要用來指明器物的完整和傷損程度及變異情況,根據(jù)特定條件和不同部位所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而定名?,F(xiàn)摘錄如下: 口磕——器物口際胎釉,,由于撞擊而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缺磕傷痕。 重皮——口部因受重傷而出現(xiàn)斷面隱患,,但外觀尚保持完整,,胎釉已分裂卻尚未剝離,往往一觸即會脫落,。 毛口——口邊的釉面間斷脫缺,。 毛邊——口面的覆釉因傷而全部脫落。 磨口——口邊出現(xiàn)傷損后,,將其磨去一部或全部,。 軋口,截口——器口和頸部已損傷,,為求美觀完整,,將損傷部分截去后,口部則露胎無釉(俗稱“剃頭”),。 沖口——口部因與它物相碰而出現(xiàn)裂紋,,長短不等,也有外沖面不沖的現(xiàn)象,。 釉泡——釉面在燒制時出現(xiàn)的氣泡,。 棕眼——釉面氣泡在窯中熔融爆破后,未曾彌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火紅石——胎體含有礦質(zhì),,在不拖釉的部位受火后自然泛出,現(xiàn)今景德鎮(zhèn)復(fù)制元,、明青花瓷器,,以新砂墊燒或是入窯前新瓷胎的砂底受潮,也會出現(xiàn)火石現(xiàn)象,。 珍寶賞析 琺瑯彩瓷器真?zhèn)蔚蔫b別 琺瑯彩瓷器從誕生,、發(fā)展到漸漸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時間,,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不計成本,,專用于皇室的琺瑯彩瓷器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成品稀少,,百姓根本看不見,。二是技術(shù)失傳,皇室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獨攬琺瑯彩瓷器的燒制和使用權(quán),,致使民間藝人們根本看不見琺瑯彩瓷器的成品,更談不上學(xué)習(xí)燒制過程,,當(dāng)官窯不能再燒制這種瓷器時,,技術(shù)也就失傳了。正因如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就出現(xiàn)了很多仿制的琺瑯彩瓷器,。 在仿制清朝琺瑯彩瓷器中,康熙時代瓷器造型的特點多是腹部豐滿,,底足為光滑的泥鰍背,,立形器物肩部線條流暢自然。乾隆時期多腹部內(nèi)斂,,總體感覺沒有康熙朝的產(chǎn)品大方,、有氣勢,這是追求繁麗的副產(chǎn)品,。雍正朝器物造型介于二者之間,,匠氣更濃一些。上述造型特點可以用來作為琺瑯彩瓷器鑒偽的一個方面,,還有一個重要依據(jù)就是研究琺瑯彩瓷器的造假方法,。 仿制琺瑯彩瓷器主要有兩個方式:一是舊胎畫新彩,,二是新胎新彩。 因為琺瑯彩瓷器的瓷胎非常難找,,一旦找到就會被精心仿制,,足以以假亂真。這種仿制品在造型,、胎質(zhì),、釉色上都與真品相差不多,但由于素胎保存方式不當(dāng),,掛釉繪彩燒制后,,仔細觀察會看到底色上有臟東西。另外,,后掛彩燒制的多是經(jīng)過幾次燒制才完成,,太過于求似,難免弄巧成拙,,匠氣十足,,終究得不到前人燒制琺瑯彩瓷器的真諦,時常有釉下劃痕,、錯字等疏漏,。 新胎新彩,即胎,、彩,、釉都是新仿的。仿制琺瑯彩瓷器的人多是出于經(jīng)濟目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仿制品不會像真品那樣精細,,不僅是造型上缺乏“康乾盛世”的風(fēng)格,釉面也會有棕眼橘皮釉之類的瑕疵,。用彩上常常用粉彩代替料彩,,彩繪太過厚膩,畫面沒有一氣呵成的氣勢,,總之是造作多于自然,。 琺瑯彩瓷器投資空間巨大 雍正和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有題詩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印面文字通常和圖案、題詩內(nèi)容相配合,,文人氣息很濃,,往往能拍出高價。從近20年的成交記錄看,,雍正琺瑯彩的成交額從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不等,。其實雍正時期的琺瑯彩最為珍貴,,但傳世量非常少,而且大多都收藏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近兩年乾隆琺瑯彩的拍價頻頻走高,,已有兩件過億元,而且這兩件都是以前曾經(jīng)拍賣過的,。近10年的成交額也一般都在千萬元以上,,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投資空間的巨大可想而知,。 縱觀近20年的中國古代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瓷器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屢創(chuàng)新高?,m瑯彩的高貴出身,,意味著琺瑯彩流傳到民間的數(shù)量非常有限,但是漫長中國的歷史也讓很多不可能的事充滿變數(shù),。如果能收藏一件確切無誤的清朝琺瑯彩瓷器,,就等于在玩一場有十足勝算的游戲。
紫地牡丹瓶
黃地牡丹碗
|
|
來自: 玉樹臨風(fēng)瀟灑... > 《珍寶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