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階段教學法”是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最先提出,他作為心理學家把兒童課堂學習的過程認定是一個完整的結(jié)構(gòu)。他創(chuàng)立的“四段教學法”,,后由其弟子席勒加以完善提出了“五步教學法”,;再后來是俄國著名教育家凱洛夫?qū)⑵涓脑欤瑢戇M《教育學》一書中,,所謂五步,,即組織教學、檢查復習,、新課講授、鞏固練習,、布置作業(yè),,自此“五步教學法”影響世界。
作為傳統(tǒng)教學法,,這種階段教學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三中心”:以課本知識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致命處在于,這樣的模式只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教學生學會書本知識,不教學生“會學”知識,,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
作為工業(yè)經(jīng)濟社會的“流水線”的產(chǎn)物,五步教學法顯然不適應今天社會變革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如果不管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如何,,非刻舟求劍應套五步,則難免在教學實踐中顯得呆板和一廂情愿,,學生不是產(chǎn)品,,教學不是流水線作業(yè),更不是按照教師的預設去“完成任務”,,所以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才評價五步教學法“是用一個現(xiàn)成的處方去包治百病”,。顯然,五步教學法存在著明顯的“四化”缺陷,,簡言之即教條化,、模式化,、單一化、靜態(tài)化,,當然實事求是地說,,凱洛夫的五步教學法的確在“當時”乃至于對“后世”,其對于規(guī)范教學行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們客觀地以新課改理念評價,,凱洛夫?qū)嵲谑锹湮榱说模@是不得不說的事實,。
今天課堂教學的諸多問題,,如果非要窮究不舍,那么,,“凱洛夫”先生恐怕要給中國教育承擔一些責任的,。一是,學生被這樣的課堂所束縛,,始終處于被壓抑的狀態(tài),,縱然教師喊破嗓子,而學生只能是任人擺布的木偶,,聽戲,、看戲而已;二是學生的認知始終被陷入一種精心設計的“假象”中,,表面上看是會了,,課上聽懂了,,可過一短時間又忘了,。離開了學習的“體驗”,什么樣的知識即便能夠背會卻都仍有可能是“屬于教師”的而“不是學生”的,,這樣的課堂不可能有所謂的“三維目標”,;三是教師的上課,如果不依據(jù)學生的“學情”,,我形容為“三缺課堂”,,即缺目標、缺針對性,、缺及時反饋,;四是課堂效益低下,廢話和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擠占了學習時間,,導致作業(yè)負擔過重,;五是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而導致學生的厭學,,久之會讓一部分厭世,、跳樓。
因此,,唯有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應情感而生,,以學定教和以學評教,讓教服務于學,,變依教者的設計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設計,,那么,課堂則不可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顯現(xiàn)處真正的生命活力,。高效課堂贊成新課改的全部理念,并且把課堂的三維目標具體解讀為“四學”,,即學會,、會學、學樂,、創(chuàng)學,。其中,學樂即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認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因為學生的生命恰是由N個45分鐘組成的,不能把握當下這“一截截”快樂豈能是對學生的生命負責,,又豈能“教學生三年,,幸福三十年”?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把“樂學”作為課堂評價的“準入證”,,假如學生學的不快樂,即使課堂知識達標率100%,,這樣的課堂依然是0分,,而評價課堂快樂指數(shù)其實很簡單,通過三項“模糊值”,,即看學生表情,、聽聲音、看肢體語言來判斷,。而創(chuàng)學是必須培養(yǎng)的學習能力,!
如果我要說學習能力即素質(zhì)教育的素質(zhì),你一定會有異議,,那么,,我就說學習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最重要的“素質(zhì)”可以嗎,?對學生而言,什么才是“能帶得走”的東西,?如果我們的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那么,他們還會在競爭中被美國和日本人趕超嗎,?我們這個民族還會沒有希望嗎,?和學習力關系比較近的是創(chuàng)造力,如果中國的課堂教學能夠圍繞“兩力”來做,,中國還會斬獲不了諾貝爾獎嗎,?不要總是把學習能力想象得多么艱深,其實它是關于“學習”而生發(fā)出來的,,是一種最基本的表現(xiàn)能力,,在我們的實踐中,我們解讀成一種是關于聽說讀寫的知識能力,,另一種是關于歸納概括的理性思維能力,,還有一類可稱之為應用能力。學生的基本能力來自于哪里,?導學案三個字說明了一切,,導是功能,學是核心,,案是設計,。導學案最好的比喻是渡船!
我一向贊成,,把課堂分為三類,,一類是比較低級的知識課堂,這類課堂一般采用的也是比較低級的教學手段,,如灌輸,、死記硬背,、反復訓練,,無他;一類是比較高級的能力課堂,,最高級的是智慧課堂,。知識課堂要升級為能力課堂,中間的“開關”是應用,,離開了對知識的應用,,則不可能有真正學習認知的發(fā)生,單純靠記憶得來的知識是不可能牢靠的,,離開了體驗的知識只能是死知識,,而這樣的課堂無非是培養(yǎng)“兩腿書柜”,,知識一旦完成升級則發(fā)生了“質(zhì)變”,變成了能力課堂或者智慧課堂,,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僅僅掌握了對知識的應用,還不足以說就是智慧課堂了,,其實,,智慧這東西它必須借助“融會貫通”這個詞方可完成,而前提是也需要一個開關,,這個“開關”叫做“情感”,,課堂怎能離開情感呢?當我們說課堂即情感時,,請一定不要忘了教師必須能讓情感在場,,而前提是教師要以自己的情感喚醒學生的情感,這遠比知識的傳授更加重要,。其實,,對于課堂教學而講,誰都不應無限放大教師的作用,,張卓玉先生在他的“第二次教育革命”論點中曾經(jīng)發(fā)問,,是誰教出了第一位教師?在教師這個職業(yè)出現(xiàn)之前,,人類文明是如何傳承的,?課堂肯定是滿足于“學習”的,如果你接受這個觀點,,那么我們還可以問下去,,是不是沒有了課堂的存在就沒了學習呢?離開了教師就不可能發(fā)生學習呢,?學習的最高境界是“無師自通”,,無師自通是因為我們始終有“大自然”這位無所不知的老師的存在,因而“師法自然”可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其實,,世界上的任何知識最初都來自于師法自然,不觀察猴子怎么會有猴拳,?不觀察柳條,,豈會有柳葉刀法?不獨是“老師”才是“教師”,,“學生”也可以成為“教師”,,如果再把作為職業(yè)的教師解讀成“知識決定者”這個角色,顯然是愚蠢的,,因此改變“教師角色”恐怕是新課改的核心和當務之急,,我們必須研究透“關于教師角色”的問題,,弄透了這個角色才可以談論“教師作用”,兩者是因果關系,。
新課改理念早就告訴我們,,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我很愿意把“主導”解讀成“主要在引導”的簡稱,,理解了教師不是決定知識學習和學生成長的那個人之后,那么,,教師的主導則體現(xiàn)在兩個字,、三方面上,兩個字分別是“引”和“導”,,引即帶入,,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任由其去充分體驗,;導即導向,,像導航儀,導不是替代,,而是指引,。所謂三個方面,第一即情感方面,,教師要敢于實現(xiàn)變“導入知識”為“導入情感”,,是煽風點火,是點燃激勵,,像“政委”,;第二即技術方面,教師要把握教學流程,,什么時候組織自學,,什么時候開始展示,什么時候問題反饋,,要始終拿捏好“火候”,,像廚師;第三,,即知識素養(yǎng),,你不可以老是出現(xiàn)常識性錯誤,,否則如何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呢,。
我還是要回到文題上來,回答關于流程或者說模式的問題,。教學當然需要模式,,但我們必須清楚,,模式不是模式化,流程也不可以固化成企業(yè)生產(chǎn)的流水線,。課堂強調(diào)模式,,其實是想讓課堂更加接近于學生的認識和學習的規(guī)律,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即接近于學生的“自學”,,其實,自學這個詞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它是“自主學習”的簡稱,,即我們在實踐中推廣的“獨學”、“對學”和“群學”,,群學你也可以稱之為“組學”,。如果你堅決反對“模式說”,那好,,我們換成新課改的詞匯,,說自主、合作,、探究,。或者我們這樣說,,課堂要貫徹這“六字真言”,,自主即自學、合作即展示,、探究即反饋,。我說的課堂模式也就是指,課堂流程必須包含“自學,、展示,、反饋”三環(huán)節(jié),這顯然不是我們高效課堂自主發(fā)明的,,恰是來自于新課改的實踐發(fā)現(xiàn),。
好的課堂都必須同時擁有這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有了三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才有資格說是達標的課堂,。當然,,時下有太多的學校似乎都有自己的模式,什么四步,、五步,、六步的,并且把每一步都細分化幾分鐘,其實這樣做也沒什么,,課改初期需要這樣做,,因為不這樣規(guī)范,則根本不可能完成課堂的根本性轉(zhuǎn)變,,你千萬不可以任由教師去“審時度勢”把握分寸,,表面看起來是該這樣,可實際操作時便會發(fā)現(xiàn),,一旦缺乏嚴格的規(guī)定,,課堂仍然會一片混亂。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很多時候是一對矛盾,,他們甚至對立到了勢不兩立、水火不容,。我反對把課堂模式化,,但我主張課堂教學必須建模立章,這很像是紅燈停綠燈行的“交規(guī)”,,你不可以因為哪輛車是“寶馬”變準允它橫行吧,,可現(xiàn)在又很多學校一直在寬容有人“橫行”,還把橫行美其名曰教學藝術,,難道藝術就是“胡搞”,?別指責我說反對教學藝術,我不反藝術,,我反的是表演課,,這樣是課堂再說“學生主體”豈不是謊言?如果非要我解釋教學藝術,,那么,,我相信教師在兩個方面需要“藝術”一些,一是要藝術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另外如何“利用學生”則是教師課堂最大的藝術,。其實高效課堂的支撐就是十六個字: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千萬別把利用理解成一個貶義詞,,我們忘了學生太久了,,忘了他們首先是人,也不相信他們每個人都是天才,。說天才更多的是在激賞學生,,但教師必須接受這個觀點,,學生是教學的第一資源,而教師是班級第51名學生,!
要鼓勵教師利用學生,,前提是要研究學生,。教師如何利用學生,?在實踐中,我們的重點是利用了學習小組,,當然高效課堂主張的小組和傳統(tǒng)意義的小組學習不一樣,,分法不一樣,功能和承擔的任務也不一樣,,我們強調(diào)組間平衡,,同質(zhì)異組,組內(nèi)分對,,明確每個組員的職責,,而對組內(nèi)對象,又從差異出發(fā),,實現(xiàn)分層目標,、分層學習、分層要求,、分層達標,,你這樣理解小組吧,我們稱為沒有圍墻的“小班化”,,而每一個小組的組長,,都相當于一名老師。在小組內(nèi)部,,每個小組必須自主解決70%—80%的學習任務,,并且在小組組長的帶領下,獨立組織組內(nèi)展示,,這樣的展示被稱之為“小展示”,,凡是學生自主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經(jīng)由教師在學情調(diào)查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然后才組織“大展示”,,小展示和大展示不同,小展示是展示學習成就,,而大展示是“展示錯誤”,。
其實,課堂模式有幾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課堂必須是基于學和服務于學的課堂,。一旦圍繞著學來組織,,即便是沒有具體的模式,也有資格稱為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