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有三,一者獨取寸口,;二者三部九候,;三者陰陽寸口。現(xiàn)多獨取寸口一法,。因寸口為脈之大會,,且方便。
脈分平脈和病脈,。病脈又二十八種,,為浮、沉,、伏,、遲、數(shù),、疾,、代、促,、結,、洪、細,、長,、短、弦,、虛,、實、弱,、微,、散、緩,、濡,、緊、革,、牢,、滑、動,、澀,。 平脈:脈來不大不小,不浮不沈,,來去從容,,一息四五至,,屬于平脈。平脈隨四時,、年齡,、性別、體質之不同而異,。 四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年齡:年老則脈較快且硬,,成年人脈較慢而柔,,小兒脈更快; 性別:男子脈較慢,,女子脈較快,; 體質:體強身壯之人,脈多大而有力,,體質柔弱之人,,脈多細且無力。 二十八病脈,,可以浮,、沉、遲,、數(shù),、細、大,、短,、長為綱,分述脈象主病,。 浮脈:(附洪脈,、虛脈、散脈,、芤脈,、革脈、濡脈)皆以浮脈為綱,。 浮脈:輕取即得,,重按反無。主表癥,、陽癥與腑病,。 洪脈:浮而有力。主邪盛火亢; 虛脈:浮而無力,。主氣血虛弱,; 散脈:浮而散亂。主腎氣衰??; 芤脈:浮且中空如管。主病為失血,; 革脈:浮而外強中空較芤為劇,。主病是陰陽不交 濡脈:浮而外強中空而極為細軟。主陽虛有濕,。 沉脈:(附伏脈,、牢脈、弱脈)皆以沉脈為綱,。 沉脈:重按才有,,輕取不得。主里癥,、陰癥與臟病,。 伏脈:沉而著骨,隱伏不現(xiàn),。主邪深沉在里之癥,; 牢脈:大而弦實,沉取才得,。主堅積寒實之癥,; 弱脈:細小而沉,重按才得,。主陽氣衰微之癥,。 遲脈:(附緩脈、澀脈,、結脈,、代脈)皆以遲脈為綱。 遲脈:一息兩三至,。主內臟陰寒之癥,。 緩脈:寬緩和勻,一息四至,。此亦屬平脈,。然濕邪癥候亦見此脈。 澀脈:細遲而短,,艱澀不暢,。主血少精傷之癥,。 結脈:脈來遲速,見一止,,無定數(shù),。主積滯內凝之癥; 代脈:脈來更代,,止有定數(shù),,不能自還且良久才復動。主臟氣衰敗,,病勢危急之兆,。孕婦及跌打重傷者除外。 數(shù)脈:(附滑脈,、緊脈,、促脈、動脈,、疾脈)至數(shù)較快,,近于數(shù)脈,,乃歸于數(shù)脈一綱,。 數(shù)脈:一息六至以上。主腑病陽熱之癥,。 滑脈:脈形往來流利圓滑,。主痰主食;然滑利沖和,,又無具體癥狀,,乃屬無病之脈; 緊脈:緊張有力,。主病為寒癥與痛癥,。 促脈:急促,數(shù)中時有一止,。主陽邪內陷火癥,。 動脈:滑數(shù)的脈,見于關上,,其形如豆,,短而動搖。主崩中脫血,,或受驚而病,。 疾脈:脈來急疾,一息七八至,,脈形十分躁急者,。主陽盛陰竭,,生命垂危之征兆。 細脈:(附微脈,、濡脈,、弱脈)皆以細脈為綱。 細脈:細小如線,,或如蛛絲,。主諸虛不足之癥。 微脈:甚于細脈,,極細微,、模糊且軟,似有若無,。主亡陽之癥,,氣血大衰之兇兆。 濡脈:浮且細,。主陽虛有濕,。 弱脈:沉且細。主陽氣衰微之癥,。 大脈:(附實脈,、洪脈)皆以大脈為綱。 大脈:大而有力,。主陽邪實癥,; 洪脈:大而浮。主邪盛火亢,; 實脈:大而堅實,。主熱結于內的實癥。 短脈:(附動脈)皆以短脈為綱,。 短脈:短而澀小,,不能滿部的脈象,多見身體衰弱病人,;在其它脈象中有此脈時,,是諸虛不足的病癥。 動脈:短而動搖,。主崩中脫血,,或受驚而病。 長脈:(附弦脈)皆以長脈為綱,。 長脈:脈來迢長,,過于本位。脈位上至魚際,,下至尺澤,。若長中帶緩,,則體力強盛,健康無病,。 實脈:若長而堅實,,則屬實脈,主火熱壅實,。 弦脈:如按琴弦,,端直而長。主肝風或氣郁之癥,,及痰飲,、疼痛等疾。 另有怪脈,。得怪脈則生機已絕,,病人將死。怪脈分七類: 雀啄:脈在筋肉間,,連連湊指,,頓有頓無,如雀啄米的感覺,。 屋漏:脈在筋肉中,,如屋漏滴水,良久一滴,,濺起無力的現(xiàn)象,。 彈石:脈在筋肉間,,急促而硬,。 解索:脈如解繩索之狀,散亂無序,。 魚翔:脈在皮膚,,頭定尾搖,浮浮泛泛,。 蝦游:脈在皮膚,,如蝦游水面,忽然一躍,。 釜沸:脈在皮膚,,如湯涌沸,三部脈有出無入,。 浮主表,、沉主里、 遲主寒,,數(shù)主熱,。 浮遲兼俱乃表寒,, 浮數(shù)兼見為表熱; 沉遲兼見是里寒,; 沉數(shù)兼得是里熱,。 左寸心,右寸肺,。 左關肝膽右脾胃,。 左右兩尺皆斷腎。 診脈法 1,、時間:古人強調診法常以平旦,。《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云: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jīng)脈未盛,絡脈調均,,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端貑?#183;生氣通天論》云:平旦人氣生,,日中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素問·金匱真言論》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平旦乃指寅時,即今時之3點至5點,。若皆以寅時診脈,,難矣,。故明汪機(石山)曰:若遇有病,則隨時皆可以診,,不必以平旦為拘也,。且《素問·疏五過論》、《素問·徵四失論》兩篇,,亦言明治之五過四失,,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故醫(yī)者診脈當靈活機變,,非平旦之時診脈,脈象當有差異,,則應縝密周全考慮,。另四時,性別,,年紀,,體質,勞累等因素以當萬全,。用其時所診之脈,,適當加減,方無誤謬矣,。 2,、體位:手臂當向前平伸,若平躺當左右平伸,,將腕置于脈枕之上,。使之幾近于心臟平位?;颊呙娌肯蚬?,以便醫(yī)者觀察面色,。 3,、布指:醫(yī)者當以左手診患者右手脈,右手診患者左手脈,。先取腕后高骨定中指定關,,后據(jù)患者體型,身高臂長著三指宜疏,,反者三指宜密,,用食指、無名指定寸尺,。三指當隆起,,以指頭部平為宜,。之后以指目切脈。指目者,,指甲與指腹之間也,。 4、平息:息者,,一呼一吸也,。成人一分鐘約十八息。平脈一息四至,,故平人一分鐘當七十二至左右,。平息者,醫(yī)家病患皆虛心平氣和也,。持脈有道,,虛靜為寶。 5,、舉按尋:輕取為舉,,力在皮膚上,察浮脈一綱,。重取為按,,按至筋骨,察沉脈一綱,。中取為尋,,按至肌肉間。尋者,,找也,。上、下,、左,、右、前,、后,、往、復當細察也,。先總按,,三指皆候,后單按,,單指單候寸,、關、尺。 6,、五十動:診脈一次不得少于五十動,,一次診察不明,當再五十動,,不可少,。初學診脈當至少三個五十動。對于結,、促等間歇脈象方可不漏也,。 四診合參,難定癥狀時,,須以切診定奪,,謂憑脈辨證。 例病人高燒,,面紅氣粗,,看似熱癥,脈象卻細沉而微,,或浮大而豁然空虛,,則可知雖是熱象,本是真寒,,乃「真寒假熱」,。若無脈診,易謬誤矣,。 |
|
來自: 舞動的紫百合 > 《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