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個人破產與經(jīng)濟自由 kicering 引言 今天讀 <Economic affairs> 看到一篇 "Bankruptcy, The credit card and American freedom",,覺得挺有意思。恰值次債引發(fā)的信用風險依然肆虐的時候(文章發(fā)表于09年3月,,寫作時間估計是一年前,,其時次債風險已經(jīng)顯現(xiàn)),這篇文章可能讓我們對美國的個人信貸政策有個多方面的了解,。我下面的文字很大一部是翻譯的原文,。 一.由鞭笞到債務免除 不能清還債務在英殖民地時代的美國是砍頭的重罪。到1776年,,一些新獨立的州對欠債行為的處罰大輻降低,,例如有一個州把欠帳人的一只耳朵釘在刑板上施以鞭刑,犯人疼的受不了的時候就會把耳朵扯掉,;另一個州在欠帳上臉上烙上個大大的"T"字,,意思是“小偷”(thief)。1800年,,美國聯(lián)邦立法,,廢除死刑和肉體酷刑,對欠債人處以10年監(jiān)禁,。 今天,,無法清償債務已經(jīng)不再被列為罪行,甚至不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丑事,,更象是一種個人財產處理方式,。欠債人不僅不會再受到酷刑折磨,他的債務也會被個人破產程序免除。這種轉變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是美國由政治自由發(fā)展到經(jīng)濟自由的象征,,并為實現(xiàn)烏托邦夢想提供了可能。 二.由圣經(jīng)到塵世的經(jīng)濟寬恕 1973年,,美國國會發(fā)布了一篇題為“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the Bankruptcy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破產法委員會報告)”,。這篇報告確認任何人都有從事信用交易的權力,這種信用經(jīng)濟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防范計劃計經(jīng)。 特別是,,這一報告明確了個人在社會經(jīng)濟中的價值,,認為只有當每個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時候,社會才能得到最大利益,。如果一個人因債務纏身而不能自撥,,這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也不利于整個社會發(fā)展,,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報告這樣寫道,,“比如,,一個工薪階層的人生了病,為治病花了一大筆錢,,還丟了工作..他已經(jīng)無力還債,,破產了..是誰造成了這樣的困境呢?是無法控制的疾病嗎,?還是社會沒給他足夠的醫(yī)療保障,?...還是他自己沒能力找到新工作呢?”因此,,與其懲罰欠帳者,,倒不如宣布他們破產,免除他們的債務,,讓他們重新開始,,這樣更符合全社會的整體利益。 同時,,這種破產制度也是一種社會減壓閥,。美國是發(fā)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對全民實施社會保障的,因此必須有一種制度可以使陷入困境的人有機會擺脫債務,,重新為社會服務,,所以破產制度就應運而生了,。 最后,破產制度深值在美國的宗教信仰中,。“申命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每到七天你該對所行有所寬恕,包括:你該免除你借給鄰居和兄弟的債務,,因為主已經(jīng)寬恕在先,。”現(xiàn)代社會當然不會依圣經(jīng)而建,但后者對社會精神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致于在國會的報告中,,作者以悲憫的文字類似布道一樣寫道,“對那些債務纏身無法自撥的人,,他們應該有再生的機會和新的起點,。”這些正是美國破產法的基礎。 三.信用制度的建立 1973年的國會報告不是憑空而來的,,它的深刻背景是美國信用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和壯大。1958年,,美利堅銀行(Bank of America)發(fā)行了第一張信用卡。當時BA的目的只是想發(fā)展一些新客戶,,他們并沒有做任何廣告,,只是把6萬張信用卡寄給了加利福尼亞的居民??赡蹷A自己也沒料到,,這一小小的創(chuàng)新將對美國和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成為美國未來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 BA取得大幅成功,,各家銀行也隨之跟進,信用卡用戶呈暴發(fā)式增長,,到1978年,,美國各家銀行發(fā)行信用卡超過10億張,十二年后,,這個數(shù)字再次翻倍,,人均信用額度由518美元增長到2700美元。信用卡的普及帶來各家銀行收利潤暴增,,也給社會經(jīng)濟注入巨額能量,。 然而,信用濫用和盜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赡茏钕瘸鰡栴}的就是芝加哥,。1966年,各家銀行搶在圣誕黃金購物月前向芝加哥居民發(fā)放了500萬張信用卡,,卡片滿天飛,,一些郵差把卡私自扣留賣給犯罪組織,不少人接到了他們沒消費過的帳單,。一些人過度消費,,債務纏身。憤怒越積越深,,電視臺稱這些亂發(fā)的信用卡是“惡瘡,,壞蛋和惡狗”。 1973年的國會報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的,。一方面,,它肯定了個人信用的巨大社會功用和信用交易的不可侵犯,同時也引入債務免除(discharge of debt) 思想,。1978年,,美國破產法通過,確立了個人信用自由原則和個人破產及債務免責方式,。這一法令的通過為美國信用社會奠定了基石,,并成為其后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動力之一。 四.破產與債務免除 美國申請個人破產過程由破產人發(fā)起,,法院受理后即對財產進行清算和凍結,。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債權人對債務人財產的搶奪和部分債權人爭得不公平份額。一般來說,,在破產清算后,,除去一部分豁免財產外, 債務人的財產被均分給債權人,。各州的豁免清單不盡相同,,一般要比聯(lián)邦的更人道一些。比如在弗羅里達,,德克薩斯,,阿肯色,堪薩斯等州,,個人住所是完全豁免的,,在密歇根,個人養(yǎng)老金帳戶可以有100萬美元的豁免,。 在完成破產程序之后,,債務人的債務被免除,在以后的經(jīng)濟活動中可以重新來過,。注意的是有些債務是不能通過破產免除的,,比如子女撫養(yǎng)費,,欠稅和很多其它債務。僅管如此,,債務免除在美國經(jīng)濟中的份量之重是如何估計也不過分的,。僅2004年申請個人破產和債務免除的案件即有156萬宗。 和美國不同,,歐洲的債務免除并不是完全免除,,在破產清算后債務人依然要負擔一部分債務。美國一些判例似乎也有往這方面走的傾向,,以期增強債務人對負債的義務感,,但其效果如何尚在未知之數(shù)。 五.債務免除與共產主義 在我看來,,債務免除是一種社會保障方式,。一方面,銀行既然收取放貸利潤,,他就必須要承擔放貸風險,,即是債務人破產后的損失;另一方面,,為無力清還債務的人免除責任,,是處于強勢的銀行方對弱勢者的讓利,是一種財富平均的過程,。這種財富平均帶來了一個有意思的后果,,即走向共產主義的希望。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 這是共產主義的信念,即“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經(jīng)濟學家對這一理論的批判在于其忽略了經(jīng)濟資源的希缺性。然而,,如果我們把"能力"換成"收入",,把"需求"換成"消費",我們就會看到當下的美國正有共產主義的影子:每個人可以消費遠高于個人收入的勞動產品,,卻可以申請破產免除其債務,,這不正是“各取所需”嗎?1978年的美國破產法竟然奠定了共產主義社會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六.欠債還錢的中國 中國目前個人信用的發(fā)展和1966年的芝加哥很相似,,也是銀行大量發(fā)放信用卡,過度消費,,信用卡犯罪頻出,,如何保護個人信用制度也是我們今天要面對的問題,。 對于中國人來講,免除債務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自古天經(jīng)地義,,為什么美國卻在“債務免除”的基礎上建立起了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和無與倫比的金融體系,,并催生了讓人炫目的生產力?我們能把類似的制度移值過來嗎,?我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中國目前不太可能建立起西方的個人信用制度,更不要提債務免除,。 1.民族與宗教,。美國的宗教傳統(tǒng)和民族特性是相當獨特的,她繼承了基督教義中的寬容和友善,,并融合了全世界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共存共生已經(jīng)深入人心,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尊重信用是必需也是必要的事,。中國的儒家文化里也有“信”的要求,但“信”從來被做為一種道德美德,,而不是正常的社會規(guī)范,。更致命的是,建國以后幾十年的劣勝優(yōu)汰,,守信受罪,,失信得益的事比比皆是,自上而下玩弄權柄,,一日三變,,朝令夕改,翻云覆雨,,使社會信用受到重創(chuàng),。在一個無信的社會里要談的不是免除債務,而是強化合同責任,。 2.中國缺乏起碼的公平,。債務免除的前提之一是公平,否則債務免除就可能淪為某些人的斂財脫罪的工具,。中國并不是沒有債務免除,,不少地方政府把銀行當自家提款機,官商結合,,坑騙貸款,,過后拍拍屁股走人,,債務淪為壞賬。這些債務是貪污,,瀆職欠下的巨債,,卻可以不經(jīng)過正當審判程序而一筆勾銷??梢娭袊膫鶆彰獬皇遣淮嬖?,但因為公平缺失,成了官商盜取國有資產的手段,。在此背景下談論債務免除,,是“何不食糜”的胡扯。 3.借貸模式私人化,。中國人借貸模式和美國很不同,。在美國很少有向私人借貸的,基本上只從銀行借錢,,這時候債務免除的責任承擔者是銀行,,這是它必須承擔的機會成本。中國很不同,,私人借貸要遠多于向銀行借貸,,實行債務免除會損害債權人利益。 4.中國銀行的強勢,。對于近年來中國興起的信用卡借貸和引發(fā)的爛帳,,中國銀行一方面大發(fā)信用卡牟利,另一方面不承擔受信責任,。這是因為中國銀行,,特別是占主體的國有銀行,披著國有和銀行雙重外衣,,行斂取壟斷收益之實,。對借貸人的責任免除就意味著銀行利益受損,在中國現(xiàn)有的政治環(huán)境里,,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基于上述原因,,在美國成為社會基礎的債務免除原則在中國會寸步難行,。這不是東西方發(fā)展道路不同的問題,而是我們的社會還沒有發(fā)展到那個階段,,我們的政治基礎還不能承載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重量,。經(jīng)濟的自由是以政治自由為前題的,我們政治自由尚未達到,,由此產生上述的各種經(jīng)濟亂象,,這些使我們對于美國和其它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只能臨淵羨魚,。 七.我們能做什么? 美國人的理念是“讓那些困于債務的人有擺脫債務的機會更有利于社會發(fā)展”,。我想這對中國也是適用的,。雖然債務免除在中國不可能成為一個普遍法則,但對那些極為貧困的人群,,幫助他們擺脫債務是這個社會應盡的義務,,這也是人們?yōu)槭裁匆M成一個社會的原因。 比如因病因傷致貧,,欠下巨額債務的農村勞動者,,他們欠下債務的本因是中國缺乏全民醫(yī)療保障,是政府對人民的失職,,而不是勞動者的過錯,。幫助他們免除債務,不僅是社會保障的應有之義,,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必要措施,。再比如那些在四川地震中房屋倒掉卻還要還房貸的人,他們承受的自然災害是不可抗力,,應該允許他們破產,,免除債務,因為這些債務是天降之災,,個人無力承擔,, 應由整個社會一起承擔后果,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國有銀行,,如果他還稍微有點兒“國有”的影子的話,。 我們說過,信用制度和債務免除制度,,至少在公平的前提下,,是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前奏。我們也希望看到中國能在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地點,,能將一些社會主義理念和作法加以試行和實行,。 ==== Robert Ellmann, "Bankruptcy, the Credit Card and American Freedom", Economic Affairs, 2009, Mar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