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循序漸進
就字體來說,,一般先學楷書(也有從隸體入手的),,再學行書及其它字體??瑫c畫分明,,結(jié)構平穩(wěn),用筆方法齊備,,便于學習,。因此,先學楷書是符合學習規(guī)律的,。當然,,先學楷書,,并不是說,等到楷書學好了,,才能學行,、草。一般地說,,楷書基本筆法和結(jié)構方法較為熟練后,,即可學習行、草書,??瑫c行、草書交替學習,,還可以互相借鑒,,互相促進,提高學習效率,。 就某一字體來說,,先學筆畫,再學筆順,、偏旁,、部首及結(jié)構。以楷書為例,,筆畫是楷書的基本部分,猶如“機器”上的“零部件”,,先有“零部件”才好組裝“機器”,;掌握或基本掌握楷書的筆畫后,才能再按筆畫順序組合偏旁部首,,以至完整的獨體或合體結(jié)構的漢字,。當然,先學筆畫,,并不是說,,等到筆畫學好了再學寫字。一般地說,,從筆畫入手,,更符合學習規(guī)律;而在學習偏旁部首和結(jié)體的過程中,,又可進一步掌握筆畫的寫法,。 就字的大小來說,先學寫大楷,,后學寫小楷,。先學寫大楷,,好處有三: 1、大楷筆畫較粗,、較長,,書寫時,起筆,、行筆,、收筆的步驟比較明顯,便于理解,,宜于練習,,如有病筆也顯露得較清楚,易于糾正,。 2,、先學寫大楷,有利于鍛煉腕力和臂力,。 3,、先學寫結(jié)構開張的大楷,待結(jié)體基本法則掌握后,,再縮小就不難了,。若先寫小楷,則容易養(yǎng)成拘謹?shù)牧暁?,放大寫反而寫不好?br>就專與博的關系來說,,先專學一體,后博學多家,。先從一體入手,,集中精力,把運筆和結(jié)構特點掌握好,,領悟精神,,融會貫通,就能舉一反三,,再學同一字體的其它風格或別的字體也就不難了,。初學就想“博”,必定貪多嚼不爛,;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今天學“柳”,,明天學“顏”,,也必定欲速而不達。博學多家,要以專學一體,,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為前提,。古今有成就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在專學的基礎上再集眾家之長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二,、要持之以恒。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當然不是短時間就能學好的,。書法的基本功,包括動手能力,、鑒賞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學習過程中,,能不能長期堅持勤學苦練,,是決定每個學書者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jīng)過刻苦磨礪,是決不會有什么“妙手”和“神來之筆”的,。被尊為“書圣”的晉代王羲之,,以至唐宋各名家,哪一個不是持之以恒苦練數(shù)十年才成功的呢,?“墨池”“筆冢 (zhǒng)”等等流傳至今的動人故事,,說明他們成功的秘訣在于苦練和有恒。在當代,,像古人那樣勤學苦練而卓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我國第一個書法教授、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尉天池就是其中之一,。他六歲受家教而開始學習書法,50年代初期在師范學校讀書時,,練習書法自覺而刻苦,,后來進南京師范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執(zhí)教書法期間,,他先后師承著名書法家沈子善先生,、書法大師林散之先生,至今數(shù)十年如一日,,博習精研篆,、隸、草,、楷,、行諸體,,尤其擅長行、草書,,自成“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的藝術風格,,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前人和今人勤學苦練、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學習書法,,就要以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只要方法對頭,,日復一日,,年復一日,苦練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三、要在字外下功夫,。 書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學習書法,除需要循序漸進地勤學苦練外,,還要加強多方面的修養(yǎng),,也就是說,學書法還要在字外下功夫,。 宋代大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有句名言:“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說明讀書對書法學習的重要性,。書法表現(xiàn)的是漢字,書法創(chuàng)作又與文學緊密結(jié)合,,因此,,學習書法,要讀一些文學書,、文字書,,如古典詩詞、名篇散文,、文學著作等,,提高文學、美學和藝術修養(yǎng);讀一些書法理論著作,,了解書法的原理,,掌握書法藝術內(nèi)在的規(guī)律,更直接有助于書法水平的提高,。 學習書法,,要加強多方面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書法藝術講究筆墨情趣,、節(jié)奏韻味,、整體布局等。它與繪畫,、音樂,、舞蹈等文化藝術都有相同或相通之處。唐代大書法家張旭的狂草藝術,,據(jù)說是因為看到公孫大娘舞劍,,得到啟示而成功的。書法與繪畫更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有人說:“書畫同源,,各藝同轍。”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書法作品必定具有線條美,、墨韻美、空間美,、意境美,。高明的書法家還善于捕捉和提煉社會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現(xiàn)象,,把它溶入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造之中,。據(jù)說王羲之為了研究執(zhí)筆和運筆,曾仔細地觀察鵝在池中浮游的神態(tài),,從中悟出寫字的道理,。唐代書法家懷素,,夏日觀看天上奇峰般的云彩,夜間靜聽嘉陵江的濤聲,,從中激發(fā)起書法創(chuàng)作的靈感,。今天,我們學習書法,,在加強多方面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生活,,善于把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用到書法藝術中來,。 學習書法,還要加強道德情操的修養(yǎng)。常言說:“書為心畫”,,“書如其人”,。書法作為一門以文字為基礎的造型藝術,必然要滲入書法家一定的情思,、氣質(zhì),、個性、審美情趣和對客觀事物的看法,。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有句名言:“心正則筆正,。”說明加強道德情操修養(yǎng)對學習書法的重要性 二、書寫工具 毛筆書法工具,,主要有筆,、墨、紙,、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文房四寶”。了解各種書寫工具的性能和特點,,懂得如何選擇,、使用和保養(yǎng),是學好毛筆書法的重要條件,。 一,、筆 我國的毛筆,大約有五六千年的歷史,。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毛筆的品種越來越多,制作也越來越精細,。 毛筆的種類很多,,按筆鋒的軟硬性能分,有硬毫,、軟毫,、兼毫三種。硬毫筆,,用剛性的獸毛制作,。常用的有狼毫筆(用黃鼠狼毛制)、紫毫筆(用兔箭毛制),、鼠須筆(用鼠須制),、鬃毫筆(用豬鬃制)等。硬毫筆的特點是銳利勁健而富有彈性,。軟毫筆,,用彈性較弱的動物毛制作,。常用的有羊毫筆(用羊毛制)、雞毫筆(用雞絨毛制)等,。軟毫筆特點是柔軟圓潤,,容易濡墨。兼毫筆,,用軟毫和硬毫按比例配制而成,。常見的有紫羊毛筆(兔毛與山羊毛各用一半配制而成的叫“五紫五羊”。七成兔毛與三成山羊毛配制而成的叫“七紫三羊”),、紫狼毫筆(山兔毛與黃鼠狼毛合制而成,,又稱“烏龍水”)、白云筆(黃鼠狼毛與山羊毛配制),。兼毫筆的特點是剛?cè)峒鏉?,軟硬適中。 按筆毫(位于錐形筆頭中心的一簇毛稱主毫,,周圍的一層毛叫副毫)的長度分,,毛筆又有長鋒、中鋒,、短鋒三種,。長鋒筆的筆鋒長,蓄墨多,;短鋒筆的筆鋒較短,、較鈍,蓄墨較少,;中鋒筆介于二者之間,。 按筆頭的大小分,有大楷,、中楷,、小楷,還有寫對聯(lián),、屏條用的屏筆,、聯(lián)筆,寫匾額,、招牌用的提斗筆,,寫特大字用的揸筆,寫特小字用的圭guī)筆等(如圖),。 毛筆的種類 據(jù)用料和加工的情況,,毛筆桿上往往標有“極品”、“精制”,、“加料”等字樣,,并有“凈”,、“純”、“宿”之分,,有的還刻印品名。 毛筆產(chǎn)地很多,,以浙江省吳興縣(湖州)善璉鎮(zhèn)所產(chǎn)的“湖筆”最為有名,。此外,湖南產(chǎn)的“湘筆”,,安徽(huī)宣城等地產(chǎn)的毛筆也很有名,。 怎樣選用毛筆? 首先,,要注意毛筆本身的質(zhì)量,。毛筆質(zhì)量如何,決定于筆頭部分,。質(zhì)量好的筆頭,,鋒穎尖銳、修削整齊,,豐硬圓潤,,剛健有力,即“尖,、齊,、圓、健”,。“尖”,,指筆鋒尖銳如錐,蘸墨書寫時,,無論輕提重按,,還是圓轉(zhuǎn)方折,筆鋒都能收聚不散,;“齊”,,指把鋒潤開捏扁平展時,筆毛整齊,,有利于書寫時做到“萬毫齊力”,;“圓”,指筆頭腹部圓渾飽滿,,呈圓錐形,,這樣的毛筆吸墨量大,運筆時不散鋒,、書寫的點畫力感強,;“健”,,指筆鋒富有彈性,勁健有力,,筆毛鋪開彎曲后收攏,,能挺直而不變形。用這種筆書寫時,,有助于寫出有筋骨的筆畫,。質(zhì)量好的毛筆,還具備筆頭端正,,筆毛勻純,,筆穎不老(泛黃色)不嫩(泛綠色)等特點。筆桿也是毛筆的重要部分,,要求圓而直,,長短粗細適中。 其次,,要根據(jù)書寫需要以及使用的紙張確定,。一般來說,寫大字用大筆,,用柔性的筆,;寫小字用小筆,用剛性的筆,。寫棱角分明,、剛勁挺拔的字,宜用硬毫,;寫豐滿圓潤,、質(zhì)樸渾厚的字,宜用軟毫,;寫規(guī)矩峻厲的字,,宜用短毫;寫奔放流暢的行草,,宜用長鋒,。用軟性紙(如宣紙、毛邊紙,、元書紙等)寫字,,宜用硬毫或兼毫;用硬性紙(如有光紙等)書寫,,則宜用軟毫,。這樣才能收到剛?cè)嵯酀男Ч.斎?,這些都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只要基本功扎實,功力深厚,,用較大的筆照樣能寫好較小的字,;無論用軟毫、硬毫,、兼毫,,都能在任何一種紙上,得心應手地寫出好字來,。 初學書法,對毛筆的質(zhì)量不必苛求,,基本符合書寫要求就行,。平時練字,不宜用硬毫筆,,一般使用長鋒羊毫大楷筆,,書寫3-5厘米見方的字為好。由于用軟毫筆運筆書寫難度較大,,運筆中的病筆也容易暴露,。因此,堅持用長鋒羊毫練字,,從難要求,,并注意糾正運筆中的錯誤,有利于掌握運筆方法,,有利于練出筆力,。 新筆的使用,要懂得開筆和蘸墨的方法,。開筆,,就是把新筆浸在清水里(溫水或冷水),讓筆頭上的膠質(zhì)溶化,,待筆毛泡開后,,洗凈膠質(zhì),擠干筆頭中的水分,,再蘸墨使用,。新筆蘸墨時,要注意擠干水分,,將筆尖“點”入硯池,,墨從筆尖吸入,這樣能使“筆酣而墨飽”,,書寫時墨從筆尖自然流出,。寫字時,,還需要掭(tiàn)筆,以根據(jù)寫字大小及所寫書體而控制筆頭的含墨量,。 毛筆保養(yǎng)得好,,才能經(jīng)久耐用。平時寫完字,,要洗凈毛筆,。洗時要慢慢在水里搖動,洗凈后要擠掉水分,,把筆尖捋(lǚ)直,,并套上筆套,或筆頭朝下掛在筆架上,。新毛筆和不常用的毛筆,,要放在盒內(nèi)。盒內(nèi)還可放一些衛(wèi)生丸,,以防蟲蛀,。 二、墨 我國用墨的歷史也很悠久,,制墨的工藝向來著稱于世,。 墨的品種很多,但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油煙墨,,一類是松煙墨,。 油煙墨主要用桐油、豬油等動植物燒煙,,再加入膠,、麝(shè)香、冰片等加工制成的,。油煙墨屬上等墨,,質(zhì)地堅結(jié)細膩,耐磨,,顏色烏黑發(fā)亮,,只是膠質(zhì)較重。 松煙墨是用松枝燒煙,,加膠及藥材,、香料配制加工而成的。其特點是顏色烏黑,,少光澤,,膠質(zhì)較輕,入水易化。 油煙墨和松煙墨皆適用于寫毛筆字,。如用于書法創(chuàng)作,,則油煙墨更好些。 品評墨的質(zhì)量,,一般以“質(zhì)細,、膠輕、色黑,、聲清”為標準,。質(zhì)細,指墨的質(zhì)地細膩滋潤,,無雜質(zhì),,無氣泡,或氣泡極少,、極小,,結(jié)構緊密,研磨出的墨粒細,;膠輕,,指墨中配入的膠質(zhì)少,,磨成的墨濃而不泥,、不粘、不澀,、不滯,;色黑,指色澤黑亮,,墨中泛紫光的最好,,純黑次之,泛青光的又次之,;聲清,,指研磨或敲擊時聲音清脆、不粗濁,。 另外,,還可以從墨的氣味中品評優(yōu)劣。好墨內(nèi)香而外不香,,研磨時溢出陣陣芳香,。 選用墨應根據(jù)實際需要。一般說,,寫大字的墨,,可以粗些;寫小字的墨,宜細膩些,。寫大字,,用含膠重的墨,有助于發(fā)揮筆力,;寫小字,,膠要輕些,以免運筆時筆鋒行走不暢,。在軟性紙上寫字,,墨細膩些為好;在硬性紙上寫字,,墨粗些也無妨,。用硬毫寫字,墨需磨得濃些,;用軟毫筆,,墨淡些便于揮運。寫楷書,,墨宜濃些,;寫行草書,墨稍淡,,寫時更流暢,。初學書法,用墨不要過于講究,,可用普通的墨塊磨墨練習,,也可用成品墨汁。 用墨塊磨墨書寫,,要注意三點:一要逐量加水,。磨墨得用干凈的硯臺,開始時加少許清水,,快磨濃時再適當加水,,加水后再磨。需要加幾次水,,看寫多少字而定,,磨到濃淡適宜,夠用即可,。宋代朱長文在《墨池編》中說:“研墨要涼,,涼則生光;墨不宜熱,,熱則生沫,。”二要重按輕磨。磨墨時,應保持墨錠與硯面基本垂直,,稍微重按,,輕輕移動??汕昂笠苿?,也可轉(zhuǎn)圓移動。三要擦干保存,。墨汁磨得夠用時,,應將墨錠取出,用紙擦干包好,,放進塑料袋內(nèi),,防止墨錠因受潮而脹裂,或變形變質(zhì),,或因干裂而破碎,。 用墨汁書寫,要注意兩點:第一,,瓶中不能加水,。墨汁內(nèi)含防腐劑,摻水就會引起化學反應,,腐敗變質(zhì),、發(fā)臭。第二,,不要用帶水的筆頭直接插入墨汁瓶中蘸墨,。平時寫字,,一般要有硯臺,,也可準備盤子、小碗之類的容器,,用多少倒多少,。同學們平時練字,用普通墨汁就可以了,。如果要在宣紙上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那么最好選用價格稍貴的書畫墨汁,如“一得閣”“曹素功”等,。 三,、紙 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紙的發(fā)明,,對人類的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對書法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紙的種類很多,一般分文化用紙和書畫用紙,。在書畫用紙中,,以宣紙最佳。 宣紙因產(chǎn)地中心在宣州(今安徽宣城)而得名,。宣紙以檀樹皮為原料,,纖維細長,拉力較強,,具有質(zhì)地細潔光亮,、吸水性好、柔韌耐入等優(yōu)點,,被稱作“紙中之王”,,并有“紙壽千年”的美譽。 宣紙的種類很多,。按吸水性分,,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吸水性強,易受墨滲化,,宜于寫行,、草書等快速流動的字。如寫楷,、隸,、篆等速度較慢的字時,墨宜濃些,,蘸墨也要適量,,寧少勿多。熟宣是生宣經(jīng)過工藝處理而成,,吸水性能弱,,常用于寫正楷、隸書,。半生半熟宣,,性能介于生宣與熟宣之間,適宜寫行書,、楷書,,也可作草書。宣紙有厚薄之分,,單宣較薄,。夾宣,、夾貢、玉版箋則較厚,。紙幅也大小不一,,常用的有三尺宣、四尺宣,、六尺宣等,。 除宣紙外,書法用紙還有皮紙,、毛邊紙,、元書紙、竹帛紙,、七都紙,、連史紙等。 紙的選擇和使用,,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宣紙雖佳,但價格較高,。平時練字,,可選經(jīng)濟實惠的毛邊紙、元書紙等,。待寫字水平提高以后,,搞創(chuàng)作時,再選用適當?shù)男垺?br>四,、硯 硯,,又稱硯瓦、硯池,。它和墨的歷史同樣悠久,。 硯的種類,根據(jù)制硯的材料區(qū)分,,有石硯,、玉硯,、陶硯,、磚硯、金屬硯,、橡皮硯等,。最實用而又適于磨墨的是石硯。端硯(產(chǎn)于廣東高要縣南爛柯山西麓(lù)端溪),、歙硯(產(chǎn)于安徽歙(shè)縣龍尾山),、洮(táo)硯(產(chǎn)于甘肅臨洮縣洮河),、紅絲硯(產(chǎn)于山東益都縣)等,都是有名的石硯,。 硯的形狀除方形外,,還有圓形、蛋形,、斧形等,。質(zhì)地好的石硯,細而不滑,,堅而不燥,,發(fā)墨而不損毫。因此,,挑選石硯時,,首先要看石質(zhì),其次要看造型,、石品和石色的利用,、花色紋樣的設計。初學書法,,石硯不必講究,,有一方普通石硯即可。 啟用新硯時,,要擦洗掉硯上的蠟質(zhì)或油質(zhì),。每次用畢應洗凈余墨或墨渣,且要蓋好,。洗硯宜用冷水,,不要沾染油污或曝曬。平時可在硯中儲放清水,,以保持硯心濕潤,。 三、其他用具 一,、筆架 筆架是掛筆,、放筆的用具,分立式和臥式兩種,。立式筆架又有圓形,、棱形、方形,、長方形之分,。立式圓形筆架的立柱上裝有轉(zhuǎn)盤,轉(zhuǎn)盤周圍有許多筆鉤,,用的時候,,可以旋轉(zhuǎn),;立式長方形筆架又叫“筆屏”,這類筆架一般用木料制成,,框上雕刻各種圖案,,既可掛筆,又能起到裝飾書房的作用,。臥式筆架又叫筆床,,形狀像并排的“山”字,通常擺在桌上供放筆用,,這類筆架一般由金屬,、玉石、陶瓷,、塑料等制成,。 二、筆筒 筆筒是插筆的用具,,其形狀有圓形,、方形、菱形等,。制作材料有竹子,、木料、陶器,、金屬,、玉石、玻璃和塑料等,。 三,、筆洗 筆洗是洗筆的用具,其形狀多為長方形,、方形和圓形,。制作材料有陶瓷、玻璃,、塑料等,,日常用碗、大些的瓶子也可以代作筆洗,。 四,、鎮(zhèn)紙 鎮(zhèn)紙又叫紙鎮(zhèn),是鎮(zhèn)壓紙張,、書籍的用具,。書寫時,用它壓紙,,可以使紙保持平整,,不致移動。其形狀大多為尺形,,也有方形,、卵形、棱形,、球形,。材料有青銅、玉石,、陶瓷,、木料加鉛等。 氈墊氈墊是書寫時墊紙的用具,,我們寫毛筆字時,,墨水常滲透紙背,易粘污桌面,,如用紙墊在下面,,部分墨水被紙吸收,寫出的字就會受到影響,。而氈墊不吸水,,用它墊在紙下,墨水全部留在紙上,,寫出的字就能保持墨潤,,有精神。選擇氈墊宜選純毛制品,,毛要短,,面要平,一平方米大小就可以了,。 四,、寫字姿勢與執(zhí)筆方法 一、寫字姿勢 寫字姿勢,,又叫身法,。寫毛筆字,身體各部位需要協(xié)調(diào)配合,。一點一畫,,往往“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一身之力如何用到寫字上,,與姿勢有著直接的關系,。正確的姿勢,不僅有利于發(fā)揮身體各部分的功能把字寫好,,而且有利于身體健康,。所以,,學習書法,必須注意書寫姿勢的端正,。 寫毛筆字的姿勢,,主要有坐勢和立勢兩種。 坐著寫字,,是常用的姿勢,。凡寫小于三寸見方的字,一般均取坐勢,。 坐勢的基本要求:頭正,、身直、肩平,、胸舒,、臂開、足穩(wěn),。 頭正:就是頭部端正,,略向前傾,目光注視著筆處,,雙眼與紙面保持30-35厘米的距離,。有的人寫字時頭偏側(cè)著,不僅不利于把字寫得端正,,而且會損傷視力,。 身直:就是身子坐直,腰脊挺起,。這樣,,形成居高臨下之勢,下筆沉著有力,。若彎腰弓背,,重心就會前傾,手自然感到沉重費勁,,不僅寫不好字,,也有害身體健康。 肩平,,就是雙肩自然放松,,保持平衡,切忌一高一低,,一前一后,。一般來說,身子坐正肩也就平了。 胸舒,,就是胸部舒展,,與桌沿保持一拳左右的距離。切忌胸部緊貼桌沿,。 臂開,,就是雙臂自然地左右舒展放開,。右手執(zhí)筆,,左手按紙,成均衡姿勢,。切忌雙臂緊貼肋部,,或左臂亂動亂放。 足穩(wěn),,就是雙腳左右分開,,穩(wěn)踏地面。兩腳分開的距離,,大致與肩寬相等,;兩腳分得太開,或腳尖踮起,,或兩腿交叉,,都會使身體失去平衡,影響書寫效果,。 寫較大的字或在特殊條件下寫字,,坐著難于適應,這就要采取立勢,。立勢又有兩種,,一是立勢俯寫,一是立勢題壁寫,。常用的是立勢俯寫,。 立勢俯寫的基本要求是:頭俯、身躬,、臂懸,、足開。 頭俯,,就是頭向正前方俯向桌面,,與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視線正,、視角合適,,既能照顧全局,也有利于下筆準確。 身躬,,就是上身略向前彎,,傾斜度要適當。 臂懸,,就是右手腕和肘部全部懸空,。用腰推動肩,肩帶動腕,,這樣有利于行氣,。懸筆寫字時,左手可自然地按在桌上或略向后伸張,,以提領全身之力和取得平衡,。 足開,就是兩腳分開,,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可使身體自然平衡,,便于發(fā)揮全身之力,。 二、執(zhí)筆方法 執(zhí)筆方法,,又叫指法,。寫毛筆字,要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執(zhí)筆方法,,有三指執(zhí)筆法、四指執(zhí)筆法,、五指執(zhí)筆法等,。在這幾種執(zhí)筆方法中,五指執(zhí)筆法是古今書法家公認的也是最通行的執(zhí)筆方法,。 五指執(zhí)筆法,,據(jù)說起源于鐘繇(yóu)、王羲之,,后傳于歐陽詢,、顏真卿、禇(chǔ)遂良,、陸希聲等名家,。陸希聲概括為五字,即扌厭,、押,、鉤,、格、抵,,并詳加說明?,F(xiàn)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經(jīng)過深入研究,又將五字與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號聯(lián)系,,作了精辟而通俗的闡述: 扌厭:就是按,用大拇指指肚斜而仰一點的部位貼住筆桿內(nèi)側(cè),,由內(nèi)向外用力,。 押:就是壓,,用食指的第一節(jié)緊貼筆桿的外側(cè),,由外向內(nèi)用力。 鉤:就是用中指第一節(jié)鉤住筆桿的外側(cè),,由外向內(nèi)用力,,加強食指的力量。 格:是頂?shù)囊馑?,用無名指指甲根部至第一節(jié)偏上部頂住筆桿右內(nèi)側(cè),,由右內(nèi)向左外推,與鉤的用力方向相對,,用以加強大拇指的力量,。 抵:就是用小指緊緊地抵著無名指,以增加無名指的力量,。 在五指執(zhí)筆法中,,自然形成了兩組相對應的力,一組是大拇指和食指,,一組是中指和無名指,、小指。前者為基本力,,后者為輔助力,。五指執(zhí)筆法:使五個手指個個發(fā)揮作用,不僅將筆桿捉穩(wěn),,運筆靈活,,而且由于“五指齊力”,有利于表現(xiàn)出書寫的筆力,。 運用五指執(zhí)筆法,,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指實掌虛,掌豎腕平,。指實,,就是五個手指要著著實實地將筆桿約束住,使身體的力量能通過執(zhí)筆的手指傳導至筆桿,、筆毫,,便于根據(jù)書寫情況控制毛筆的提按力度。掌虛,,就是執(zhí)筆的手掌心要空虛,,以可容下一個乒乓球為好。掌虛,,則證明手指彎曲度合適,,毛筆與紙面形成的角度合適,力量用得上,,運筆不受阻,。掌豎,就是執(zhí)筆時盡量使手掌豎起來,。掌豎則筆直,、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zhuǎn)自如,。腕平,就是手腕與桌面平,。這樣,,便于運腕。一般說,,掌豎則腕平,。腕平則掌豎,可以保證筆直,、鋒正,,四面勢全。 第二,,筆桿垂直,。寫字時,筆桿與紙面要盡量保持垂直狀態(tài),。只有筆桿垂直,,筆尖才能在筆畫的中心運行。即“中鋒行筆”,,使寫出的點畫具有力度和立體感,。 第三,,運動靈活。執(zhí)筆不能過緊或過松,,過緊則有礙于運筆的靈活,,也難以達到“力至筆端”的書寫要求;過松,,則無法控制住手中的毛筆,,毛筆失控,不聽使喚,,那就根本談不上運動靈活,。 此外,執(zhí)筆還有一個位置高低的問題,。執(zhí)筆的高低,,要根據(jù)所寫字體與字形大小靈活掌握。寫小字執(zhí)筆應低些,,寫大字執(zhí)筆宜高一點,;寫同樣大小的字,楷書執(zhí)筆應低些,,便于控制住筆,,而行書、草書要求揮灑靈便,,執(zhí)筆應略高些。執(zhí)筆高低并無絕對分寸,,只要掌握穩(wěn)當,,運筆伸展自如即可。 五,、運腕和運筆
一,、運腕 運腕,就是寫毛筆字時,,腕部隨著運筆的上提下按,、輕重徐疾而作相應擺動的方法,又叫腕法,。 寫毛筆字,,如果僅僅用手指,則力量微弱,,范圍也受限制,,寫大一點的字就難以適應。所以要指,、腕,、肘(zhǒu)三者相互配合,,而關鍵在于發(fā)揮腕的力量。執(zhí)筆在指,,運筆則靠腕,,運腕有保持中鋒、開展筆勢,、充分調(diào)動全身力量,、靈活進行提按頓挫(cuò)的作用。運腕與不運腕,、寫出的筆畫有強弱,、厚薄之分,活潑,、呆滯之別,。書法家們常講“運腕必靈”,就是強調(diào)運腕的作用,。 運腕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1、著腕 就是右手腕直接貼在桌上,。其優(yōu)點是手腕有依托,,不打顫,執(zhí)筆位置低,,可更穩(wěn)固地控制毛筆,,適于寫蠅頭小字。缺點是腕部被固定,,活動范圍局限在指上,,回旋余地小。 2,、枕腕 就是用左手墊在右腕的下面,,或者用竹片(名叫擱臂)作枕來墊起右腕。這種運腕方法,,因為腕下有東西支撐,、手腕抬高,所以除了具有著腕法的優(yōu)點外,,還稍微擴大了活動范圍,,適于寫一般的小字。缺陷是活動范圍仍有限度,,寫稍大一些的字便不適用,。 3、提腕 就是用肘部撐在桌面上,,使手腕提起來,,又叫按肘提腕法,。其優(yōu)點是肘按桌上,右手仍有依托,,而腕部提起來擴大了活動范圍,,能較充分地發(fā)揮腕力,因而是一種使用最廣泛的運腕方法,。初學寫字,,一般都采用這種方法,缺陷是活動范圍仍有限制,,只適宜寫中字,。 4、懸腕 就是腕和整個右臂全部懸空,,將活動軸心移到肩上,,也稱懸臂。古人曾說:“懸腕則筆勢無限,,否則拘而難運,。”懸腕的優(yōu)點在于旋轉(zhuǎn)幅度廣闊,可以不受任何牽制而自如運轉(zhuǎn),,使全身的力量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不過,這種方法初學寫字的人較難掌握,,也不大適用于坐勢,。 選用哪種運腕方法,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坐著寫字,,主要用提腕法,立勢則要用懸腕法,。寫小字、中字,,可分別采用著腕法,、枕腕法、提腕法,,寫大字則宜用懸腕法,。初學寫字可用著腕法、枕腕法,,寫一段時間后,,則要轉(zhuǎn)用提腕法、懸腕法練習,。 二,、運筆 1,、運筆 也稱用筆,就是筆毫從落紙起書寫各種點畫起止運行的規(guī)律,。 前人在長期的書法藝術實踐中,,對運筆的方法總結(jié)出不少的經(jīng)驗,有些已成為行之有效的法則,。每寫一筆畫,,都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三步,;筆鋒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筆的運行要“收藏筆鋒,,逆入平出”,,“橫畫豎下,豎畫橫下”,,“有往必收,,無垂不縮”,不能呆板地平來直去,。當然,,各種書體的運筆方法不盡相同,但歸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法則的發(fā)展和變化,。這里介紹幾種基本的運筆方法,。 2、起筆 指筆畫的開始,。起筆的方法,,有順鋒(出鋒),有逆鋒(藏鋒),。 3,、行筆 指筆鋒在紙上運行,交換起落,,不斷提按的動作,。 4、收筆 指寫到一畫的末尾如何把筆收束,。收筆的方法有出鋒(露鋒),,有回鋒(藏鋒)。 5,、按筆 就是將筆鋒按下,,使其有力地著紙,,可使筆畫線條變粗變重。輕按叫“蹲”,,重按叫“頓”,,頓后轉(zhuǎn)鋒叫“挫”。 6,、提筆 就是為了使筆畫線條變得略細一些或出鋒,,而將筆稍微提起。筆畫的轉(zhuǎn)折處與筆畫間的連帶處,,大都用提筆,。提筆應注意高低輕重適度。提筆與按筆是相對的,,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二者交錯進行,就使點畫間的起筆,、行筆,、收筆產(chǎn)生輕重不同的力量,呈現(xiàn)出粗細深淺等豐富多樣的變化,。 7,、順鋒 就是筆鋒順著筆畫的方向落筆入紙。 8,、逆鋒 就是落筆或收筆時,,采取與筆畫進行的方向相逆的筆鋒。又稱“倒插法”,。 9,、轉(zhuǎn)鋒 指筆鋒在轉(zhuǎn)彎處按弧線轉(zhuǎn)過,寫出不帶棱角的筆畫形態(tài),,即所謂“轉(zhuǎn)以成圓”,。 10、折鋒 指筆鋒在轉(zhuǎn)彎處稍停,,再以折線轉(zhuǎn)過去,,寫出帶棱角的點畫,即所謂“折以成方”,。又有虛折、實折之分,。向右運行的橫畫,,先向左上方落筆,隨即折而下頓,,再向右運行,,收筆時向右下方稍頓,,再折而向左收筆,豎畫及斜畫均以此類推,。這叫虛折,,筆行至方角轉(zhuǎn)折處,筆鋒不作圓轉(zhuǎn)而取翻墊,,這叫實折,。 11、回鋒 就是筆行盡處,,筆鋒原處倒回或通過轉(zhuǎn)折后倒回,。 12、出鋒 就是筆行盡處,,筆鋒高提離紙,,鋒出筆畫之外。 13,、藏鋒 指落筆,、收筆時,將筆鋒藏在筆畫內(nèi),,不讓鋒芒外露,,使筆畫兩端含蓄而有力。起筆藏鋒用逆鋒,,收筆藏鋒用回鋒,。 14、露鋒 就是筆鋒在點畫中顯露出來,,起筆露鋒用順鋒,,收筆露鋒用出鋒。 15,、側(cè)鋒 指筆毫尖端的鋒芒不在點畫的中央而偏向點畫的一側(cè),,所以又叫偏鋒。 16,、中鋒 在行筆中,、筆毫鋪開以后,筆毫尖端的鋒芒在筆畫的正中間運行,,所以又叫正鋒,。這是書法中最基本的運筆方法。 17,、方筆 指起筆和收筆處呈現(xiàn)出帶有方形的棱角,。其運筆的方法是將筆鋒逆入斜切,即寫豎畫時欲下先上,寫橫畫時欲右先左,。撇,、捺等畫以此類推。在行筆中間將筆鋒鋪開,,收筆處用頓筆折回,。這種筆畫自然厚重遒勁。 18,、圓筆 指起筆,、收筆及折畫的轉(zhuǎn)折處呈現(xiàn)出圓勁的形狀。其運筆方法為:逆入平出,,下筆時用裹鋒,,即不使筆鋒分散開來,然后提筆運行,,寫到末尾,,不頓不折,一駐即收,。這樣筆畫圓潤透逸,。 上述各種運筆方法,彼此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在寫字運筆的時候,,不可能也不應當用分解的方法死搬硬套,而要從中參酌(zhuó)變化,,補偏救弊(bì),,達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的程度,。 運筆的基本要求是:從落筆,、行筆到收筆的全過程,都要保持中鋒行筆,。保持中鋒行筆,,關鍵在于恰當?shù)剡\用提按的方法。提按的作用,,不僅能使筆鋒與紙面保持最大限度的垂直勢態(tài),,而且隨時可以將運行過程中偏離點畫中心線的筆鋒,及時調(diào)整過來,。 六,、書法的品式
一、手卷 手卷是書畫橫幅中比較長的,,因為不便于懸掛,,只便于用手邊展開,、邊欣賞、邊卷合,,所以叫手卷;又因為“手卷”比較長,,所以被人們稱為“長卷”,。 手卷這種品式晉代就已經(jīng)有了,它是由秦漢的“經(jīng)卷”,、“卷子本”演化而來的,,手卷的內(nèi)容可以是: 1、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詩詞,。 2,、由多幅獨立的字聯(lián)結(jié)而成。如果是由獨立的字,、幅組成,,字體可以是統(tǒng)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隸,、篆都有的,。 3、由多件各自獨立的字混合穿插聯(lián)結(jié)起來,,這種類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書法家的共同創(chuàng)作,,也可以是一位書法家的作品。如果是一位書畫家,,自己做詩,,自己書寫,自己根據(jù)詩的意思作畫,,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三絕”,。 手卷的尺寸比較短的一般也有八、九米,,長的能達到二十米以上,,它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間,從南宋開始,,一般的手卷高度都將近三十厘米,,現(xiàn)在手卷尺寸也大概如此。 二,、橫批 橫批是書畫橫幅的一種品式,,始于宋代,。橫批與手卷的區(qū)別在于:橫批比較短,手卷卻很長,;橫批可以懸掛觀賞,,手卷不能懸掛。橫批分為兩類:一類用于懸掛在對聯(lián)的上端或門額,、窗頂上,,放在對聯(lián)上端的橫批,文字內(nèi)容要與對聯(lián)的內(nèi)容相照應,。這類橫批一般只限三四個字,,書寫,過去大多從右向左寫這類橫批,,現(xiàn)在如果不是放在對聯(lián)上方的,,也可以從左向右寫,尺寸不要太長,,放在對聯(lián)之間,,有中堂的上方的橫批,長度不應該超過對聯(lián)和中堂的寬度之和,;門額,、窗頂上的橫批長度不要超過門窗的寬度。橫批的高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間,。 還有一類橫批是用于掛在書房或其它廳室的側(cè)面墻上的,,一般都掛在比較向陽的一面。這一類橫批字數(shù)可多可少,,字數(shù)多寫成多行的要從右向左寫,,三五個字寫成一行的,既可以從右向左寫,,也可以從左向右寫,。這一類橫批的長度以不超過墻面寬度的二分之一為宜,高度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間?,F(xiàn)在的建筑每層住房都不很高,,作為室內(nèi)裝飾的這一類橫批用途很廣。 橫批用各種字體書寫都可以,,有人認為由于隸書比較扁,,書寫橫批能表現(xiàn)出左右開張的意趣。 清何紹基楷書橫披 三,、中堂 中堂,,是一種比較大型的立軸字幅。一般用于懸掛在廳堂正面墻居中的位置上,。清代劉鶚(è)《老殘游記》第三回中有這樣一句話:“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說的就是中堂這一書畫通用的品式。 中堂這種品式的產(chǎn)生和應用,,可以追溯(sù)到唐代以前,,它是由“幀畫”演化過來的,雖然在唐代以前就出現(xiàn)了,,但作為書畫品式的名稱,,是直到明代才有的。 中堂的文字,,文體可以是詩、詞,、歌,、賦、一般散文等,,字體則真,、行、草,、隸,、篆等都可,風格當然也可以是多樣的,,但要求端莊,、肅穆、寬博,、高雅,。 由于中堂是比較大型的字幅,它畫心的尺寸,,一般寬度不少于二尺,;寬與高之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高大于寬的,;二是高,、寬相等,即正方形的,;三是高略小于寬的,。 四、對聯(lián) 對聯(lián)是左右兩條立幅相對稱的一種書法品式,,又叫對子,,這種品式來源于過去的“桃符”,桃符是指我國古代人們在新年的時候掛在大門兩側(cè)的桃木板子,,上面畫上神像,,據(jù)史料記載,,第一幅正式寫成的對聯(lián)是“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 對聯(lián)作為一種文體和書法品式是由詩詞演變而來的,,聯(lián)語的字數(shù)有四字對,五字對,,六字對,,七字對……甚至有多達數(shù)百字的長聯(lián)。 書寫對聯(lián)可以使用各種字體,,但是壽聯(lián),、挽聯(lián)等通常要求莊嚴、工整,,宜使用真書,、行楷或隸書。 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的尺寸要完全相同,,寬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間,,高度一般為寬度的四倍以上。字數(shù)少的短聯(lián)通常只寫一行,,字數(shù)多的長聯(lián)可寫成兩行或者更多行,;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的行與列要絕對一致,各行列的字數(shù)要對應相等,;最后一行可以不是滿行,,但是上下聯(lián)最后一行的字數(shù)必須相等。 兩行以上的比較長的對聯(lián)在寫法上有兩種安排,,一種是上聯(lián)從右向左寫,,下聯(lián)從左向右寫,這叫“門”字形,。另一種是上下聯(lián)都從右向左寫,,這叫“羽”字形。通常的寫法是“門”字形,。 如果懸掛對聯(lián),,則上聯(lián)在右,下聯(lián)在左,。 五,、屏條 屏條,簡稱屏,,是書畫的又一種立幅品式,,也叫“一堂”,就是一整套的意思,。屏條這種品式在宋朝較為流行,,到了明清就更加盛行了,。 屏條通常懸掛在廳堂的正面或側(cè)面墻上,也可以順序等分地分別掛在中堂的兩側(cè),。因此,,組成屏條的數(shù)目,,應當是成雙的,而且最少由四條組成,,多的由十二條組成,,如宋朝黃庭堅所寫的《幽桐賦》行草屏條,。 從文字內(nèi)容來說,,屏條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組成屏條的各條是可以獨立成幅的,,其內(nèi)容可以相互有關聯(lián),也可以相互沒有什么關聯(lián),,甚至可以不是一位書家所書,,也不限于一種字體。另一種是組成屏條的各條,,其全部內(nèi)容是一個整體(一篇文章、一首或一組詩詞),,不能分開獨自成幅,,而且只能使用同一字體。如宋朝蘇東坡所書的《前赤壁賦》行書屏條和《后赤壁賦》行書屏條,,都是各由六條組成的,,其中各條是不能獨自成幅的。 此外,,還有一種屏條,,不僅其全部文字內(nèi)容是一個整體,而且為了保持這種內(nèi)容的整體性,,在裝潢上對每兩條相銜接的地方都一概不加邊,,這種屏條南方叫作海幔(又叫海幕),北方叫作通景屏,。這種屏條品式,,書法用得少,國畫則通常用,。 組成一套的各屏條,,其畫心的尺寸必須完全一致,書寫和懸掛屏條的順序都要由右而左,。 六,、條幅 條幅,是書畫中常用的立幅品式之一,。有人認為條幅是從宋代興起的,,并且是由屏條演化而來的,。有人則認為條幅的出現(xiàn)遠遠先于宋代,并且屏條是由條幅擴展而來的,。我們認為后一種看法是有根據(jù)的,,唐末、五代書畫家滕勝華的詩句“養(yǎng)鵝條幅里,,不費米糧錢”中說的條幅就是條幅畫,。宋朝米芾曾說:“得傳師單條,大字以宗,。”這里所說的“傳師單條”就是唐代書法家沈傳師的條幅字,。此前,被隋煬帝殺害的詩人薛道衡生前曾有影射隋煬帝暴虐的詩句:“條幅短歌吟易水,,不教奸暴入門來,。”這分明是說他家里掛著一幅以荊軻《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為內(nèi)容的條幅,,用意在于不讓奸臣暴君進他的家,。可見條幅作為書畫的品式,,早在隋唐時期就有了,。 條幅是現(xiàn)代極為流行的一種書畫品式,可以適用的場所很多,,一般齋,、堂、館,、店的許多墻壁空白處,,都可懸掛。也正因為這樣,,條幅在書寫內(nèi)容方面應當特別注意區(qū)分不同場所的不同要求,。條幅畫心的尺寸,也要因地制宜?,F(xiàn)在的一般居室適宜用三尺宣紙對開,。 七、冊頁 冊頁,,也叫作冊葉,,是書畫作品分頁裝潢成冊的一種作品形式?!都t樓夢》第三十七回寫道:“十個還不成幅,,爽性湊成十二個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畫冊頁一樣。”這“字畫冊頁”指的就是分頁裝潢成冊的作品形式,。 冊頁這種書畫品式從唐朝開始使用,。在唐朝以前,使用手卷,,但是不方便觀賞,,所以從唐朝開始,有人把手卷加以切割,,裝成單頁,;但是又因為經(jīng)常翻單頁容易零亂,不便保存,,進而裝潢成冊,。后來冊頁多用來征集和收藏名家的手跡,不拿出來展覽,。 冊頁的頁數(shù)都是偶數(shù),,最少四頁、八頁,,最多十二頁,、十六頁、二十四頁等,。 以前都是將大小規(guī)格差不多的作品裝裱成冊頁,,現(xiàn)在通常是買來現(xiàn)成的空白冊頁,再請書畫家們題字作畫,。 冊頁有很多種裝潢形式:(1)蝴蝶裝,左右都能翻,,從右開始印刷,;(2)推蓬裝,上下都能翻,,從上面開始印刷,;(3)經(jīng)摺裝。多用于裝裱經(jīng)書,,碑帖,;(4)個別還有用統(tǒng)一規(guī)格的副頁夾住單面,組裝成冊的形式,。 一本冊頁的內(nèi)容,,可以全是書法,也可以全是國畫,,還可以既有書法又有國畫,。如果在同一個頁面里,一半是書法,,一半是國畫,,那么書法應該從上面或左面開始印刷,,國畫從下面或右面開始印刷。 十,、牌匾 牌匾也叫牌額,、匾額,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了,。 牌匾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祭慶匾,第二類是宮殿,、亭閣等的名稱匾,,第三類是裝飾匾,第四類是招牌匾,。一般用于標明單位名稱,、從上至下寫的叫牌,橫著寫的叫匾,。 牌匾這種品式除了標明單位名稱以外,,一般字數(shù)都很少,常見的是三四個字,,因此牌匾的書法字體較大,。 牌匾的字體一般以真、行,、隸為多,;特別要指出的是招牌匾一般不用草書和古文字書寫;裝飾匾完全不限,。 十一,、一字書 一字書就是只寫一個字的一種書法品式,這種品式明清時期比較流行,。一字書根據(jù)用法不同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用于慶祝憑吊的,,比如祝壽寫壽字,賀婚寫“喜”字,;第二類是用于自勉的,,有點像座右銘,如“忍”,、“慎”,、“和”等;第三類是用于藝術欣賞的,。 七,、書法作品上的款識
款識,簡稱“款”,指在書法作品正文之外所題寫的文字,。 署款最初是因?qū)嵱玫男枰a(chǎn)生的,。什么叫款識呢?原先是指古代刻在鐘鼎彝(yí)器上的記載年代等的文字,,后來被人們作為考證鑒別的標志之一,,并且移用到書畫作品上題寫姓名、年月等等,。特別是自元,、明、清以來,,書畫家們越來越重視署款的作用,,越來越重視并刻意追求款識的藝術效果,因而有“妙款一字抵千花”之說,。 事實的確如此,,一件完整的書畫作品,通常都由正文,、款識和印章三者構成,,盡管正文是作品的主體,決定著作品的優(yōu)劣,、層次,,但其他二者,特別是署款處理得好壞,,將明顯地影響通篇的藝術效果,。款署得好,,往往可以使作品正文的行氣,、章法有所增色或得到補救,并因此而更加神采煥發(fā),。在這里,署款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反之,,則會損害整個布局,甚至使作品歸于失敗,。 款有雙款和單款之分,。雙款包括上款和下款,單款只有下款,,沒有上款,。如果所留署款的空白較多,而署款又只有下款廖廖數(shù)字的,就叫做窮款,。一般說,,款識的內(nèi)容包括正文的作者姓名、篇名,、書者必要的記敘,、受書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這些是上款的內(nèi)容,,還包括書寫時間,,書寫者的姓名,籍貫及書寫地點,,這些是下款的內(nèi)容,。 一、題跋(bá) 題跋,,也叫題記,。實際上“題”是“題”,“跋”是“跋”,,放在正文前面的叫做“題”,,放在正文后面的叫做“跋”,正如清代段玉裁所說:“題者標其前,,跋者系其后,。” 題跋有書家自己題跋和其他人題跋。他人題跋大多是對以前書法作品的真?zhèn)?、?yōu)劣給予評定,,也有今人的墨跡為得到他人夸獎而請名家題跋的。 書家自己題跋的內(nèi)容主要指書法作品正文的作者姓名,、篇名和書家自己或評點正文或記事言情,、表露心境的簡短文字。其中書家或評點正文或記事抒情的文字很重要,,但又常常不被人們所重視,。其實,這常常是書家署款美學意蘊的主要所在,,廖廖數(shù)語,,但卻耐人尋味,有時就像“詩之眼”,,一兩個字,,其味無窮。 明,、清以來一些著名書家的跋語非常精美,,這里略舉數(shù)例,,以供欣賞。 明代書家文征明行書《游虎丘詩卷》的跋:“夏月酷暑,,無以為遣,。偶得佳紙,援筆聊仿山谷墨法,。”從這個跋語中,,可以體會到書家“游于藝”的高雅而閑適的心境。 明書家董其昌自書《和子由論書》行草卷的跋:“山谷以東坡書為本朝第一,,故書此詩,。”書家崇敬蘇氏兄弟文才的心跡,由此可見,。 清代書家鄭板橋行書橫披《難得糊涂》的跋(bá):“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不是在政治和生活中飽經(jīng)風霜的人,是難以體會出其中的辛酸的,。 總之,,題跋僅占一塊小小天地,但它是書家心靈的印證,,是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大展雄才之地,,是書家和欣賞者彼此溝通思想和情感,使書法藝術更好地發(fā)揮社會效益的重要之地,。 二,、禮語 禮語也叫敬語,指款識上常用的一些禮節(jié)性的詞語,,禮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對受書者的尊稱,,常用的字詞有大、尊,、令,、恩、仁,、賢、吾等,。比如尊公(指別人的父親),,令堂(別人的母親),,仁兄(自己的兄長),賢弟(自己的弟弟),,吾友(我的朋友),。 第二類是書者的謙稱,一種是謙虛地表明自己沒有才華,,常見的是給自己加上一個“愚”字,,如愚父(我的父親),愚兄(我的兄弟),,愚兒(我的兒子),。一種是表明自己的輩份晚,常用的有后生,、后學,、晚生、末學等,。 第三類是書者向受書者求教的詞:常用的有正,、教、鑒,、雅,、惠、屬等,,如正筆,、正字、指正,、法正,、指教、賜教,、大鑒,、賞鑒、雅玩,、惠存等,。 除求教性的詞語外,還有一些一般性的用語,,如留念,、存念、補壁,。 款識中的禮語還有的在末尾寫上“學書”,、“拙筆”、“試筆”等字樣的,。 三,、記時 書法作品署款中的記時有人主張用新歷即公元陽歷注時,,強調(diào)的是筆墨書寫當隨時代,還有人主張沿用舊歷即陰歷注時,,強調(diào)保持民族特色和傳統(tǒng)習慣,,其實這兩種方法可以同時并用。如果用新歷記時,,方法很簡單,,照日常應用文書寫就行了。假如用舊歷記時法,,那么其中講究很多,,特別是有許許多多的別稱需要弄清楚。 1,、記年 書法作品記年采用的“干支”記年法,。“干”是“天干”,“支”是“地支”,。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搭配記年,,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六十年一個循環(huán),,俗稱“六十年花甲子”,,參加下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 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56、巳末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戊60,、癸亥 干支次序表 2,、記季 舊歷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即舊歷正,、二,、三月為春季,四,、五,、六月為夏季,七、八,、九月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為冬季,。古時兄弟姐妹的排行,有孟,、仲,、季的次序,(孟為老大,,仲為老二,季為三)孟為長,,仲為次,,季為三,根據(jù)這個,,正,、二、三月分別為孟春,、仲春,、季春,四,、五,、六月分別為孟夏、仲夏,、季夏,,七、八,、九月分別為孟秋,、仲秋、季秋,;十,、十一、十二月分別為孟冬,、仲冬,、季冬之稱。季節(jié)還有一些別稱,,如春的別稱有陽春,、芳春、青陽、艷陽,、陽中,、三春、九春等,。夏的別稱有朱夏,、朱明、昊天,、長嬴(yíng),、三夏、九夏等,。秋的別稱有素秋,、金秋、商秋,、商節(jié),、素商、素節(jié),,金天,,高商、三秋,,九秋等,,冬的別稱有寒冬、安寧,、玄英,、三冬、九冬等,。 3,、記月 舊歷月的別稱尤為復雜,而且有種種不同的來歷,。歸納起來,,每個月的別稱大略如下: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征月、早月,、太月,、揚月、陬(zōu)月,、十三月,、春陽,、初陽、首陽,、孟陽,、孟陬、肇(zhào)春,、端春,、初春、早春,、上春,、新正、月正,、開歲,、發(fā)歲、肇歲,、三之日,、孟春、太簇,、寅(yǐn)月等。 二月:如月,、杏月,、麗月、令月,、仲陽,、四之日,仲鐘,、大壯,、酣春、仲春,、夾鐘,、卯(mǎo)月等。 三月:蠶月,、桃月,、桃浪、花月,、嘉月,、夬(jué)月、禊(xì)月,、桐月,、三春、暮春、晚春,、杪(miǎo)春,、末春、雩(yú)風,、季春,、姑洗、辰(chén)月等,。 四月:乏月,、槐月、仲月,、麥月,、清和月、陰月,、余月,、槐夏、首夏,、初夏,、維夏、正陽,、純陽,、麥候、孟夏,、中呂,、巳月等。 五月:蒲月,、榴月,、皋(gāo)月、惡月,、郁蒸,、小刑、鳴蜩(tiáo),、仲夏,、午月等。 六月:且月,、荷月,、季月、暑月,、伏月,、焦月,、三夏、暮夏,、晚夏,、杪夏、極暑,、溽暑,、溽月、精陽,、季夏,、林鐘、未月等,。 七月:巧月,、瓜月、霜月,、相月,、涼月、初商,、肇秋,、初秋、首秋,、早秋,、新秋、上秋,、孟秋,、夷則,、申月等,。 八月:壯月、桂月,、獲月,、正秋、桂秋,、仲商,、仲秋、南呂,、酉月等,。 九月:玄月、菊月,、詠月,、朽月,、暮秋、晚秋,、杪秋,、窮秋、涼秋,、三秋,、暮商、季商,、杪商,、霜序、季白,、季秋,、無射、戌月等,。 十月:良月,、吉月、陰月,、露月,、正陽月、坤月,、小春月,、小陽春、開冬,、上冬,、初冬、孟冬,、應鐘,、亥月等。 十一月:辜月,、葭(jiā)月,、寒月、雪月,、龍潛月,、一之日、中冬,、仲冬,、黃鐘、子月等,。 十二月:冰月,、臘月,、嘉平月、嚴月,、涂月,、暮節(jié)、星回節(jié),、窮節(jié),、窮紀、暮歲,、暮冬,、窮冬、杪冬,、嚴冬,、殘冬、末冬,,二之日,,臘冬、季冬,、大呂,、丑月等。 4,、記日 舊歷記日的別稱比較復雜,,大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掌握。 (1)三浣(huàn)記日 所謂“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個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記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記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記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類推,。 (2)月相記日 所謂“月相記日”就是根據(jù)月亮盈虧的變化記日。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fěi)”,,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后”,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huì),。 (3)特殊記日 習俗上對一些特殊的日子給以別稱,,如: 正月初一:元日、元旦,、元正,、元朔、元春,、元辰,、正朝、三元,、改旦,、履端等。 正月初二到初十:分別稱為履端二日,、履端三日……履端十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八:谷日,、谷誕,。 正月十五:元宵、元夜,、元夕,、上元、燈節(jié),。 二月初一:中和日,。 二月初二:龍?zhí)ь^。 二月十二:花朝,、百花生日,。 二月十五:中春。 三月初三:重三,、三巳,、上巳、上除,、禊日,、修禊日,。 四月初三:展上巳。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陽、端午,、重五,、重午、午日,、菖(chāng)節(jié),、蒲節(jié)、夏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 六月初六:重六,、天貺節(jié),。 七月初七:七夕、七巧節(jié),、星節(jié),。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初五:天長節(jié),。 八月十五:中秋,、秋節(jié)。 八月十八:潮頭生日,。 九月初九:重陽,、重九、菊花節(jié),、登高節(jié),、老人節(jié)。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二十四:交年,、小年、媚灶日,。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歲。 四,、款識的處理 1,、款識的位置 根據(jù)書法作品的品式,,款識的位置安排也有所不同,,條幅,、屏條、手卷,、扇面等上下款一般放在正文之后,;中堂橫批和鏡片上下款可以都放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分開放在正文的前面和后面,。 款識的章法安排要考慮到整幅作品的布局,,在書寫正文的時候,就應該把款識的位置和章法考慮好,,防止正文把款識的位置擠掉,,或給款識留下過空的地方。 2,、款識的字體 根據(jù)書法作品正文字體的不同,,款識的字體也要有所不同,如果正文是行書或草書,,款識可以采用與正文相近或相同的字體,;如果正文是篆書、隸書或楷書,,那么款識一般采用比較活潑流暢的字體,,如行楷、行草等,。一般說來,,款識的字要比正文寫的更為輕松一些,灑脫一些,。 3,、款識的字號 款識的字號一般要比正文的字號小一些,但每件作品的情況有所不同,,款字究竟小多少,,也沒有固定的方法。 款識的字體雖然比正文小,,但因為它是承接正文的,,除榜書和對聯(lián)外,一般不要再換小筆署款,,以免影響整篇作品的氣韻,。 八、印章的使用
一,、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少了印章就不能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法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并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fā)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形式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diào)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起到穩(wěn)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表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逸、寓意不閑的章,,還可寄托書法家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法家都非常重視印章,,甚至自己精心研制印章,,使書、印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產(chǎn)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1,、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姓為姓,名為名,,古人還有字號,。如蘇軾姓蘇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也可以。署款為名,,印章用字,;署款用字,,就用姓名章,;署款有姓,就用名章,;署款沒有姓,,或不落款的,應該用姓名章,,以方便人家辨識作者,。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是卑幼寫給尊長的,,方形最好,圓形也可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以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和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差不多??钗灿枚嗾聲r,,次序是先姓名,后字,、號章,。 朱文(陽文)印白文(陰文)印 2、閑章 閑章也叫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qián)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叫“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長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根據(jù)需要而定,如款首過于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diào),,需“調(diào)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引首章按內(nèi)容可分為如下幾種: ①齋號章:世傳齋號章始于唐代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這種風氣漸漸盛行,,書家?guī)缀跞巳擞旋S號章。明書法家文征明說:“我之書屋多起造于印上,。”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就是講的齋號章。 ②雅趣章:就是古時的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fā)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雅趣章內(nèi)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癡”、“精于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摹手追”,、“業(yè)在硯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③年號章:用于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O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④月號章:用于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2)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3)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卻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diào)整、穩(wěn)定畫面的作用,。 (4)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它的內(nèi)容多為書法家的籍貫,,也用肖形印。攔腰章應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鈐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xiàn)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wěn)正平衡等效用,。” 3、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jù)史料記載,,鑒賞章也是起源于唐代,,宋代以后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都用于御藏書畫。后來鑒藏名稱更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該看字畫的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準。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鈐(qián)印的藝術 書法作品上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通常情況下可掌握如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的大小應該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配,以與題款的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也可以,,不能大于題款的字。如果落款的字比較細小,,可以用小聯(lián)珠印,。一幅作品鈐蓋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這樣顯得平穩(wěn)一些,。如果是幾個人合作完成書法作品,,幾個人的印章大小應該相當。 2,、數(shù)量宜少,。 鈐印的數(shù)量古時候喜歡用單數(shù),印的數(shù)量不要太多,,過多容易顯得雜亂,,甚至喧賓奪主,。 3、位置適當,。 鈐印要慎重的選擇位置,,密的地方不夠緊湊,可以用印章補一下,;松的地方如果覺得空當,,可以用印章充實,如同挪動小小的秤砣,,以使畫面均衡,。姓名和字號章的位置要安排恰當,如果題款下有空白,,就鈐在署款的下方,,如果沒有空白,就蓋在署款的左邊,??钗驳挠≌乱羞m當?shù)拈g隔。一幅作品同時鈐蓋引首章和壓角章,,不要放在一邊,。壓角章可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呈對角呼應之勢,。 4,、輕重權衡。 根據(jù)印章的色彩,,朱文印份量比較輕,,白文印份量比較重,墨色淡雅的作品可以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一致,,墨色濃重的作品可以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朱色與烏黑的墨色形成強烈的對比,,相映成趣,。如果一幅作品鈐蓋幾個印,印色應該分出主次,,如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顯得既有變化又協(xié)調(diào)一致,。 5,、風格一致。 印章的風格要與作品的書體風格協(xié)調(diào)一致,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就不能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就不能鈐蓋雋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 鈐用閑章不僅要注意內(nèi)容與作品正文渾然一體,而且要保持印章內(nèi)容與風格的協(xié)調(diào)一致,。 九,、印泥的使用與保養(yǎng) 印泥由朱砂、油脂和艾絨三者混合在一起制造而成,。朱砂密度大,,油脂密度小,如果長期不調(diào)和,,兩者會分離,,朱砂下沉,油脂上浮,,甚至粘結(jié)變質(zhì),,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時間,,要用骨制或牙制的槳(不要用金屬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勻和,翻拌時要順著一個方向,,不要來回繞,。印泥要經(jīng)常保持清潔,印章蘸泥前,,要先揩擦干凈,,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時,,用力不要過重,切忌在印泥中央猛鈐,,可以順著印泥的絲縷,,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幾次,,使印泥均勻地沾在印面上,。 十、書法作品的欣賞 書法是一種造型藝術,。欣賞書法作品,,一般先看整體,再看局部,,即“遠看章法,,近看點畫”,。 根據(jù)書法的美學特征,欣賞書法作品的標準,,大致可分為構圖美,、造型美、用筆美,、風格美,。 一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整體看去,,應該是章法布局合理,,文字內(nèi)容與字體、形式和諧統(tǒng)一,,相映成趣,,氣韻生動,給人的第一印象好,,便具整體構圖美,。 從整體深入到單字,筆畫疏密分布均衡,,結(jié)構重心平穩(wěn),,姿態(tài)生動活潑,便具結(jié)構造型美,。 分析基本點畫,,若骨勁氣足,流暢而有變化,,筆畫造型生動自然,,便具筆畫用筆美。 從基本點畫再回到整體,,若全幅作品的構圖布局,、結(jié)體造型、線條用筆形成一種格調(diào)(或沉穩(wěn)端莊,,或活潑清新,,或優(yōu)雅素靜,或雄壯豪放),,這些格調(diào)又和書寫內(nèi)容十分吻合,,便具風格美。 一幅書法作品,,如能做到內(nèi)容健康,、“四美”皆備,便是完美、優(yōu)秀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