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校,,在這面墻上掛些名人畫像或名人名言,,在那塊地上樹一塊牌子,,貼上教育方針、校風,、教風,、學風之類的;樓前呢,,建尊雕塑,;教室板報也經(jīng)常組織評比。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嗎,?據(jù)本人所知,,實際效果與學校期望往往相差甚遠。 我曾分別到幾個班級,,問詢兩百多個學生誰知道校園里哪兒有哪幅名人掛像,,哪兒有什么名言,結果,,能說出一兩個的,,實在是少得可憐。上課時,,我突然問學生:“誰知道黑板報上有什么內容,?”學生不回頭,能說出一二的,,都是負責出黑板報的人,。由此看來,教育資源不但要會開發(fā),,更要會利用,,否則一切都是枉然。 學校在給新建大樓,、新建雕塑起名時,,千萬別只是校長、教師挖空心思地去想名字,,即使起的名字是最好的,。因為,如果學生不知道什么意思,,對他們也起不到什么教育作用,。 為新建筑起名、張貼名人名言,這些,,都可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或者作為一種教育資源來開發(fā)、利用,。讓學生起名,,由學生說出理由,這個理由若能站得住腳的話,,完全可以采納,。搞活動的過程,,對學生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這樣搞,學生才能得到啟發(fā),,受到真正的教育,。 又如每間教室都有一塊黑板作為學生的“自留地”,很多老師只要求學生定期出好板報,,圖文并茂,、書寫認真、設計合理就好,。有的學校也定期進行檢查評比,,但沒有人去思考一下:學生認認真真、辛辛苦苦一期一期地出板報,,大多數(shù)學生從中到底能學到什么,? 其實,教師完全可以要求學生在星期天準備板報稿,,可以自己寫,,也可以摘抄,利用晨周會或班隊活動課的時間,,在班里進行交流,、評比。內容不管是重大新聞,、奇聞趣事,,還是笑話、謎語,、童話,,只要是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就入選,然后再把入選的稿子出到板報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這塊墻上真正受益。 不管從“一切為了學生”出發(fā),還是從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考慮,,都有這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