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菜出山—76款貴州垂涎風(fēng)味小吃圖文菜譜
地處西南云貴高原上的貴州,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在漫長的歲月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物產(chǎn)資源及風(fēng)土人情,,創(chuàng)造出獨(dú)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素以辣香而著稱的貴州小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享有盛名的腸旺面,、絲娃娃,、雷家豆腐圓子、戀愛豆腐果,、遵義羊肉粉,、花溪牛肉粉等,,風(fēng)味特別、價(jià)廉物美,、令人垂涎,。它們的味型(或蘸水)在運(yùn)用各種干鮮辣椒這一調(diào)味原料上十分考究,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炒制,、腌制,、烤制、舂制出了糍粑辣椒,、糟辣椒,、煳辣椒、油辣椒,、酸辣椒等,。調(diào)制出的各種小吃的湯味和蘸水,有香辣,、干辣,、煳辣、 糟辣,、麻辣,、蒜辣……可謂是“一辣一格,辣出百味,,辣出風(fēng)格,,辣出品位。”還有用本地的蕎麥面,、蕨巴,、黑糯米、玉米等為原料,,精工細(xì)作制出的蕎面刺猬包,、蕎蕨象生梨、畢節(jié)湯圓等,,不僅用料精湛,,制法獨(dú)特,吃法多樣,, 更是注重色,、香、味,、形,、營養(yǎng)等方面的配合。
地處西南云貴高原上的貴州,,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在漫長的歲月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物產(chǎn)資源及風(fēng)土人情,,創(chuàng)造出獨(dú)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腸旺面
□原料
雞蛋面90克,豬大腸50克,,五花肉250克,, 血旺25克,綠豆芽15克,,白鐵豆腐250克,。
□調(diào)料
三合油、糍粑辣椒,、腐乳,、味精、甜酒釀,、胡 椒粉,、蒜泥、姜末,、蔥花,、高湯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豬腸洗凈去異味,,煮至半熟撈出切成塊 加香料煮。五花肉煮熟切成小丁,,入鍋加鹽炒出油后,,潷去油放入甜酒釀,烹點(diǎn)醋,,炸成脆哨,。 豆腐切成小丁用鹽水泡一下?lián)瞥鰹V干,用油炸成泡哨撈出,;油鍋中再加入脆哨油,、腸子油、糍粑 辣椒,,炒出香味,,加入姜末、蒜泥,、豆腐乳加水煮開,,潷出紅油待用。雞蛋面與豆芽放入開水鍋中約煮1分鐘,撈入面碗中放上腸子,、脆哨,、豆 腐泡哨,,用漏勺裝入血旺片在鍋中氽一下,,放在面條上,舀入高湯,、紅油,、味精、蔥花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面條細(xì)脆,,湯紅亮,油而不膩,,辣香味濃,。為 貴陽有名的傳統(tǒng)小吃,獲首屆“中華名小吃”稱號(hào),。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條不能煮久,,必須用三合油,脆哨,、泡哨,、腸子都宜批量制作。
□演變
如加雞丁,,則是雞腸旺,。
遵義羊肉粉
□原料
米粉100克,帶皮熟羊肉25克,。
□調(diào)料
羊油,、煳辣椒面、花椒粉,、鹽,、味精、辣椒 油,、原湯,、芫荽、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羊肉洗凈切成塊放入鍋中用大火煮沸, 去浮沫后改用小火燉,,撈出擺齊用重物壓緊,,冷卻5小時(shí)后切成3厘米寬、5厘米長的薄片,。米 粉用涼水泡透去掉酸味,,放入沸水鍋中燙透,,用漏勺撈出裝入面碗內(nèi)。將羊肉片鋪在粉上,,舀入 調(diào)好鹽味的原汁湯,、羊油,放入煳辣椒粉或辣椒油,,再放入味精,、花椒粉、芫荽,、蔥花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羊肉而不爛,米粉雪白,,湯汁鮮淳紅亮,,辣香味濃,油大不膩,。為遵義地區(qū)的名小吃,,獲第 二屆“中華名小吃”稱號(hào)。
□技術(shù)要領(lǐng)
羊肉切得越薄越好,,辣椒油要鮮紅,,用羊油 來制。煮羊肉時(shí)要放干辣椒,、冰糖,、陳皮、料酒,、老姜等,,不能有
腥臊味。
花溪王記牛肉粉
□原料
精制米粉100克,,熟牛肉50克,,酸蓮白20克。
□調(diào)料
混合油,、煳辣椒面,、花椒粉、味精,、鹽,、醬 油、糖色,、香料,、芫荽、原汁湯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將批量牛肉洗凈切成大塊入鍋煮至斷生 撈起,,用凈鍋加水、糖色,、香料燒開放入一半牛肉煮至熟透,,撈出,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的薄 片,。另一半牛肉切成見方小丁用小火燉,,泡的酸蓮白切成長塊狀,,芫荽切成節(jié)待用。米粉放入 開水鍋中燙透,,撈入面碗內(nèi),,再將切好的牛肉片和燉的牛肉丁、酸蓮白,、芫荽放于粉上,,舀入 原汁湯、混合油,、味精,、花椒粉、煳辣椒面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米粉爽滑微韌,,湯味醇厚,辣燙鮮香,。
□技術(shù)要領(lǐng)
米粉需燙透心,。
興義雞肉湯圓
□皮料
糯米粉500克,熱水適量,。
□餡料
雞肉100克,,熟花生粉、熟芝麻,、雞湯,、鹽、 味精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把雞肉剁成末加入食鹽、味精調(diào)勻成餡,。 糯米粉用熱水和勻揉成光滑的面團(tuán),,揉條、下劑,包入餡心,,用開水煮熟后撈入碗內(nèi),,加入雞湯、熟 花生粉,、芝麻粉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湯圓軟糯,餡心鮮香,,湯汁營養(yǎng),,為興義地 區(qū)名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團(tuán)加水要適當(dāng),,煮湯圓的水要寬,。
酸菜餌塊粑
□原料
餌塊粑100克,酸菜50克,,火腿20克,。
□調(diào)料
豬油、鹽,、味精,、姜末、蔥花,。
□制作方法
煮,。酸菜切成細(xì)節(jié),餌塊粑切成0.5厘米寬,、 5厘米長的條,,鍋內(nèi)燒沸水,將酸菜放入水中煮2~3分鐘,,加入豬油,、鹽、味精,、姜末,,然后放入餌 塊粑煮熟,加入熟火腿攪勻稍煮,,撒上蔥花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湯酸味鮮,清香綿軟,。
□技術(shù)要領(lǐng)
最好選用興仁餌塊粑,。
酸湯龍骨面
□原料
精制面粉150克,雞蛋1個(gè),,紅酸湯250克,, 木姜油,、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面粉加雞蛋,、水和勻,,揉至光滑成蛋面團(tuán),用濕布蓋上,,餳10分鐘,,然后搟成1厘米厚的片,用刀切條后改成小丁,,撒上面粉防粘,。再將面丁在梳子上壓出一面有花紋的面片,入開水鍋中煮至7分熟,,再用漏勺撈出,,放入燒開的酸湯中煮熟,連同酸湯一起舀入碗中,,撒上蔥花,、滴幾滴木姜油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面片爽滑,,湯色鮮紅,酸鮮可口,。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片只壓不搓才成排骨塊狀,。酸湯用番茄醬制成
片雞粉
□原料
精制米粉150克,熟雞肉片25克,。
□調(diào)料
煳辣椒,、胡椒粉、豬油,、鹽,、蔥花、三鮮湯 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米粉放入沸水鍋中燙透,撈入面碗內(nèi),,舀 入燒開的三鮮湯,,將切好的雞肉片放在粉上,放入煳辣椒,、胡椒粉,、鹽、蔥花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爽滑微韌,,鮮香不膩,,獲首屆“中華名小吃” 稱號(hào)。
□技術(shù)要領(lǐng)
燙米粉的時(shí)間不能過長,,但要燙透,。
康家脆哨面
□原料
雞蛋細(xì)面條90克,脆哨,、煳辣椒面,、綠豆芽、 紫菜等適量,。
□調(diào)料
豬油,、鹽、胡椒粉,、味精,、醬油、醋,、鮮湯,、 紅糖、料酒,、甜酒汁,、蔥花、姜末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豬槽頭肉或五花肉去皮,肥瘦分開,,切 成約0.5厘米見方的丁,,肥肉丁先入鍋加鹽、料酒,、甜酒汁,,炒到金黃色時(shí),倒入碼鹽的瘦肉丁,, 煸出油后加入紅糖,,待肉丁呈深紅色后灑少許冷水將肉內(nèi)余油追出,微脆時(shí)潷出油,,起鍋冷卻制 成脆哨,。然后鍋中燒豬油將姜末炒香摻入清水燒開,放入漂過的紫菜,、綠豆芽,,放鹽、味精,、胡 椒粉,、香油調(diào)好味制成湯,。最后鍋中燒開水,放面條入鍋,,水再開約1分鐘后,,將面條撈起,濾 干水分裝入面碗中,,面上放脆哨,、煳辣椒面、蔥花,,食時(shí)配上半碗湯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湯、面分開,,吃法獨(dú)特,。面條細(xì)脆味濃,哨子脆香回甜,,湯鮮不渾,。又稱燃面,系畢節(jié)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制脆哨時(shí)加紅糖,、不烹醋,面條用專門搟制的細(xì)雞蛋面,,湯要鮮美清澈,。
軟哨面
□原料
面條90克,軟哨,、泡哨適量。
□調(diào)料
紅油,、鹽,、醬油、醋,、味精,、香油、蔥花,、骨 頭湯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用五花肉去皮,、洗凈,,切成小方丁,用 鹽,、料酒,、甜酒釀汁腌漬入味后,,下入炒鍋中用油炸成軟哨;然后用白鐵豆腐切成1.5厘米見方 的丁,,用鹽水浸泡一下,,濾干水分后入油鍋中炸至結(jié)殼泡起即成泡哨。鍋中將清水燒開,,下入面 條用中火煮開約1分鐘,,立即撈入面碗中,加入骨頭湯,,放適量軟哨,、泡哨和蔥花,最后放紅油,、 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哨子軟綿干香,,湯色鮮紅,,系貴陽風(fēng)味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條不能煮,,“撐腳”即可,,骨頭湯用豬筒子骨加黃豆芽、老姜熬成,。
開水面
□原料
面條90克,,豌豆尖或綠豆芽、脆哨等適量,。
□調(diào)料
煳辣椒面,、鹽、味精,、胡椒粉,、豬油、蔥花,、 清湯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鍋中將水燒開,,下面條煮至滾開約1分 鐘后摻一點(diǎn)冷水,,水再次開后撈入放有豬油、豌豆苗(燙過),、清湯的面碗中,,用竹筷理成“梳子 背”,,加入鹽、味精,、胡椒粉,、煳辣椒面、蔥花,、脆哨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面條爽脆,辣香可口,,湯汁清澈,,為貴陽傳 統(tǒng)面食。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條最好是雞蛋面,,要煮得軟硬適中,,湯汁 要清澈,豌豆尖不能久燙,。
遵義豆花面
□原料
雞蛋面(寬面)100克,,熟雞丁25克,炸花 生15克,,含漿水豆花50克,,豆?jié){適量。
□調(diào)料
油辣椒,、醬油,、味精、姜末,、蒜泥,、魚香菜、 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精面粉加入雞蛋和少量堿水和勻搟制成寬面,放入燒沸的水中,,煮熟撈于面碗中,舀入熱豆?jié){和豆腐,。蘸碟中放入炒好的雞丁,、油辣椒、 醬油,、炸花生,、味精、姜末,、蒜泥,、蔥花,、魚香菜,即可蘸食,。
□風(fēng)味特色
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fēng)味特殊,,為遵義地區(qū)的名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煮面條的時(shí)間不能過長,要用現(xiàn)搟的濕寬面條,。
四彩甜酒粑
□原料
白糯米粉200克,,黑糯米粉70克,甜酒釀50 克,,蜂蜜,、白糖、胡蘿卜汁,、青菜汁,、熱水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將黑糯米粉和1/3的白糯米粉分別加溫 水和勻揉透,,再將剩余的白糯米粉分成兩半,分別加入胡蘿卜汁,、青菜汁和溫水揉成紅色和綠色 的面團(tuán),。四種面團(tuán)分別搓成直徑2厘米的圓柱形,揪成1厘米厚的面劑,,用手心搓圓,,投入開水鍋 中,煮至七八成熟時(shí)加入甜酒釀,、蜂蜜,、白糖至熟起鍋,,連湯舀入小碗內(nèi)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四色分明,糍糯可口,,營養(yǎng)豐富,。為傳統(tǒng)基 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小吃,流行于遵義地區(qū),。
□技術(shù)要領(lǐng)
糯米面加水要適度,,軟硬要適中。
苗鄉(xiāng)酸湯魚餃
□皮料
面粉400克,,食鹽少許,。
□餡料
角角魚500克,,姜末、蔥花,、蛋清,、苦蒜、芡 粉,、鹽,、胡椒粉等適量,。
□湯料
黔東南紅酸湯,、木姜子油適量。
□制作方法
煮,。面粉加少許食鹽,、清水和勻揉光滑成為 “子面團(tuán)”,放面案板上用濕布上“餳”10分鐘,。角角魚宰殺后,,取凈魚肉捶成魚茸,加入姜末,、蔥 花,、雞蛋清、苦蒜(切碎),、鹽,、味精、胡椒粉,、芡粉攪拌均勻入冰柜冷凍備用,。然后將子面團(tuán)搓 條切成小劑子,搟成圓餃皮,,包入角角魚餡心,,成餃子生坯。鍋燒酸湯,,打去浮沫和渣汁,用鹽等調(diào)正味后滴幾滴木姜子油,,倒入碗內(nèi),。鍋另燒開 水,,下入餃子煮熟舀入大碗內(nèi),倒入酸湯,,放少許芫荽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湯色鮮紅,酸香可口,,質(zhì)地爽滑,,餡心鮮嫩, 為黔東南地區(qū)名小吃,,獲全國第四屆烹飪大賽銀獎(jiǎng),。
□技術(shù)要領(lǐng)
包餃子時(shí)收口要緊,以防漏餡,。
糕粑藕粉
□原料
糕粑1塊約150克,,藕粉100克,熟芝麻,、桔 餅,、瓜片、桃仁,、綠果脯,、白糖、玫瑰糖等適量,。
□制作方法
熬,。用大米經(jīng)淘洗、浸泡,、濾水,,用石磨子 磨成粉,用籮篩去掉粗顆粒,,將細(xì)米粉灑入少許冷水拌勻,,成濕潤、松散的米糕,,用厚2厘米,、直 徑7厘米的木質(zhì)腰鼓形小蒸甑裝上,并輕輕刮平,;然后將小蒸甑放入專制的燒有沸水的鋁鍋中,,置 于壺口蒸2~3分鐘熟后即制成糕粑。取一大碗放入干藕粉,,用少許冷水調(diào)濕,,再燒沸水邊沖邊熬 至呈半透明的糊狀,放入白糖、玫瑰糖調(diào)好甜香味,,放一塊糕粑,,再撒上熟芝麻和切碎的桔餅、瓜片,、桃仁,、果脯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糕粑潔白,,藕粉透明,,口味甜香、細(xì)滑爽口,。 原名為糕粑稀飯,,為貴陽傳統(tǒng)名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拌糕粉時(shí)水不宜灑過多,,松散,、濕潤即可,要選用優(yōu)質(zhì)大米,。
沓哨餛飩
□皮料
餛飩皮50克,。
□餡料
鮮肉末100克,豬油,、鹽,、蔥花、胡椒粉,、香 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用面粉加清水和雞蛋搟制成餛飩皮,;肥 瘦肉末中加鹽,、味精、胡椒粉,、姜蔥汁和少許冷水,,順一個(gè)方向攪打勻制成餡心。餛飩皮內(nèi)包入 肉餡,,然后下入沸水鍋中煮熟,。煮的同時(shí)將二大碗中放入一小砣肉餡,燒開湯淋入,,同時(shí)用小勺 背將肉餡沓散作為“哨子”,,再將煮好的餛飩撈入碗中,摻入鮮湯,,放豬油,、鹽,、胡椒粉、香油,,撒 上蔥花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皮薄韌脆,餡心鮮嫩,,湯香不膩,為貴陽傳統(tǒng)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肥瘦肉的比例為冬季4:6,,夏季2:8;鮮湯可用豬筒子骨和黃豆芽熬制,。
畢節(jié)湯圓
□皮料
糯米粉200克,。
□餡料
引子餡、芝麻餡,、花生餡,、洗沙餡適量。
□制作方法
煮,。糯米粉加開水燙制和勻,,再加少許冷水 揉成“三生面”。搓條下成每個(gè)10克重的劑子共20個(gè),,將一半劑子用手搓圓后壓扁成餅皮狀,,包 入餡心,每5個(gè)湯圓包一種餡心,,每種餡心的湯圓包成一種形狀,,然后放入開水鍋中煮7、8分鐘至湯圓浮起時(shí),,連湯舀入碗中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雪白如玉,皮薄餡多,,糍糯柔軟,,餡味各異。 為畢節(jié)地區(qū)名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需選用優(yōu)質(zhì)糯米磨成的水磨粉,。餡心中用的油應(yīng)是豬板油,形狀還可根據(jù)餡心的不同包成圓形,、扁圓形,、桃子形、菱形等,。
牛打滾
□皮料
糯米粉300克,,熟黃豆粉適量,。
□餡料
芝麻20克,花生米20克,,白糖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煮。先將芝麻,、花生米炒熟,,壓碎加白糖拌 成餡,黃豆炒熟磨成干粉待用,。糯米粉加溫水揉勻搓成條,,下成10個(gè)大小均勻的劑子,搓圓后將 中間捏窩包入餡心,,又搓成湯圓形,,放入開水鍋中煮熟,撈出放在裝有黃豆面的盤中滾一遍,,粘滿豆面裝入盤中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黃,軟糯香甜,。
□技術(shù)要領(lǐng)
黃豆面要滾均勻,,滾時(shí)湯圓的水分要濾干。
□演變
如不滾黃豆面即為湯圓,。
五彩珍珠湯
□原料
糯米粉75克,,黑糯米粉75克,銀耳25克,, 菠蘿25克,,紅櫻桃25克,綠櫻桃25克,。
□調(diào)料
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
煮。將白,、黑兩種糯米粉分別用清水和勻揉 成白,、黑兩種面團(tuán),搓成與花生米大小的小圓顆粒,,菠蘿也改刀成花生米大小的粒,,銀耳折成小 朵上籠蒸透。鍋中摻水燒開先下糯米圓子,,煮浮起來后,,再下白糖、菠蘿,,連湯舀入裝有銀耳的 湯碗中,,再放紅,、綠櫻桃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彩艷麗,,甜香軟糯,,形如珍珠。
□技術(shù)要領(lǐng)
糯米圓粒大小要均勻,,甜度要適中,。
酸菜孜耳面
□原料
面粉300克,酸菜100克,,鹽,、豬油、味精,、 胡椒粉、香油,、蔥花,、去芯西紅柿、青黃瓜皮等適量,。
□制作方法
面粉加清水揉成子面團(tuán)放案板上餳10分鐘,。 搓成小細(xì)條,用刀切成小丁,,每個(gè)小丁在專用小木梳平面上用大拇指壓搓一下,,即成一面有紋路 并卷起的薄面片。酸菜切成短節(jié),。鍋中燒開水下入酸菜,,面片加鹽、豬油,、味精,、胡椒粉、香油,、 蔥花等調(diào)好味,,放少許切成小菱形片的西紅柿皮、青黃瓜皮配色,,煮好后連湯舀入碗中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面細(xì)膩滑爽,湯咸鮮酸香,。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片的大小厚薄要均勻,,子面團(tuán)不要太硬, 酸菜用莖不用葉,。
烏米倒提粽
□原料
黑糯米500克,,粽粑葉250克,,稻草芯25克。
□調(diào)料
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
煮,。黑糯米淘洗干凈,濾干水,。粽粑葉,、稻 草芯洗凈用開水燙軟。取兩張粽粑葉卷成一頭尖的筒狀,,用草芯1棵在一頭打個(gè)結(jié)穿過尖角部,,草結(jié)部留在筒中,舀入糯米25克并用筷子舂緊,,將粽粑葉折攏封口成三角形,,用草芯1棵把封口處捆牢,剪去草芯多余部分,,把穿過粽子的草芯提起來10個(gè)捆在一起,,用冷水浸泡2小時(shí)后入鍋煮 1小時(shí)至熟,吃時(shí)去掉粽粑葉用糖蘸食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軟糯清香,,外形美觀。為時(shí)令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粽子用小火煮,,包入糯米時(shí)必須用筷子舂緊。
蕎面葡萄
□皮料
蕎面250克,,糯米粉100克,,澄面、菠菜汁,、 白糖,、清水少許。
□餡料
白糖,、引子,、豬板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將蕎面,、糯米粉加清水和少許白糖和勻 揉成蕎面團(tuán),上籠蒸30分鐘至熟取出待用,。再將白糖,、引子、豬板油搓勻制作成引子餡心,。用蒸 好的蕎面團(tuán)下成葡萄大小的面劑,,逐個(gè)包入引子餡心,,用手心搓圓成一顆顆的葡萄,擺于盤中成兩串葡萄形狀,,再用菜汁水和澄粉揉成葉綠色的 澄粉面團(tuán)做成葡萄葉擺于盤中的葡萄上方,,最后入籠蒸3分鐘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葡萄,,糯軟甜香,,曾獲第四屆全國烹飪 大賽銀牌獎(jiǎng)。
□技術(shù)要領(lǐng)
蕎面粉最好是用苦蕎,,餡心不能包多,,蒸好后表面刷些香油會(huì)發(fā)亮。
蕎面刺猬包
□皮料
蕎面粉200克,,粘米粉50克,,黑芝麻20顆。
□餡料
蓮蓉200克,,白糖,、蜂蜜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蕎面粉與粘米粉加水揉成蕎面團(tuán);蓮蓉 加入白糖,、蜂蜜拌勻成餡心,。將蕎面團(tuán)下成10個(gè)劑子包入蓮蓉餡捏成刺猬生坯,再用剪刀剪出 “刺”,,芝麻嵌上眼睛放入盤中入籠蒸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刺猬,餡心甜香,。此品種在全國“紅口 袋”杯中餐烹飪技術(shù)大賽獲桂林賽區(qū)金牌獎(jiǎng),。
□技術(shù)要領(lǐng)
蕎面要用甜蕎,剪“刺”時(shí)注意不要漏餡,。
碗耳糕
□原料
大米1千克,,果脯適量。
□調(diào)料
白砂糖100克,,紅糖100克,,堿適量。
□制作方法
蒸,。先將大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透心(中途換水泡),然后將水帶米舀入石磨中磨 成米漿,,將少部分制成“熟芡”,,其余的米漿濾干水后,,用布口袋裝起讓其自然發(fā)酵 。將融化的白糖與一半熟芡摻入部分米漿,,表面上撒少許果脯 ,;融化的紅糖與另一半熟芡和勻后摻入剩下的米漿中呈金黃色,然后兩種米漿分 別舀入專制的凹碗形模屜內(nèi),,將屜放入沸水蒸籠中用大火蒸,,“開花”至熟后取出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雪白或金黃,、膨松柔軟,、富有彈性、甘甜清香,、系貴州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需選用上等大米,米漿的發(fā)酵程度要恰到好 處,,否則發(fā)硬不泡,,或發(fā)酵過度而無韌性、彈性,。
黑糯米八寶飯
□原料
黑糯米500克,,洗沙200克,果脯50克,,核 桃仁50克,,紅棗50克,百合50克,,苡仁米50克,,蓮子50克,芝麻25克,,藕粉50克,。
□調(diào)料
糖、豬油適量,。
□制作方法
蒸,。百合、苡仁米,、蓮子分別用熱水浸泡,,棗 子去核,果脯,、核桃仁切成小粒待用,。糯米淘洗干凈浸泡蒸熟,放入豬油、糖拌勻,,再用小碗把 洗沙,、果脯、核桃仁,、百合,、苡仁米、蓮子擺于碗底舀入糯米飯,,再入籠蒸透,,鍋中放水燒沸,大 碗中放藕粉,、糖,,加少許水稀釋,倒入開水沖熟至羹狀,,將蒸好的糯米八寶飯翻扣入大碗內(nèi),,撒 上炒熟的芝麻即可。也可不用糖水,,直接用油煎,。
□風(fēng)味特色
軟糯香甜,滋補(bǔ)佳品,。
□技術(shù)要領(lǐng)
糯米要浸泡透,,否則蒸不熟,碗中藕粉要先用冷水調(diào)稀,。
玉米窩窩頭
□原料
玉米粉500克,,糯米粉50克。
□調(diào)料
白糖50克,,熱水。
□制作方法
將玉米面,、糯米粉用熱水加白糖和勻揉成面團(tuán),,下劑后用手捏成窩窩形狀,上籠蒸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玉米香味濃郁,,甜香軟糯。
□技術(shù)要領(lǐng)
玉米粉要選用糯玉米制作的粉,。
包谷粑
□原料
新鮮糯包谷米(玉米)500克,,白糖50克,包 谷葉10張,。
□制作方法
蒸,。包谷米磨成茸泥,加入白糖拌勻,捏成 10個(gè)三角形狀包谷粑,,每個(gè)約重50克,,用新鮮的包谷葉包上蒸熟即
可。
□風(fēng)味特色
糯軟香甜,,色澤淡黃,,營養(yǎng)豐富。
銅仁社飯
□原料
糯米300克,,大米200克,,熟臘肉150克,青 蒿菜200克,,苦蒜(野蔥)150克,。
□調(diào)料
茶油、鹽,、味精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臘肉切成小丁,,苦蒜去根須切成短節(jié),, 蒿菜洗凈(只用嫩葉),切成短節(jié),,揉出苦水?dāng)D干水分,。入鍋用茶油炒至蒿菜轉(zhuǎn)黃去除苦水待 用。糯米,、大米淘洗干凈,,糯米用水浸泡;大米先放入沸水鍋中稍煮片刻撈出,,濾去米湯,; 糯米濾去水分后與煮過的大米混合一起,放入臘肉丁,、苦蒜,、蒿菜、鹽,、味精拌勻,,放入甑 內(nèi),用大火蒸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青蒿野蔥味馨香,,臘肉香味濃郁,米飯油而不膩,,流行于銅仁地區(qū),。
□技術(shù)要領(lǐng)
蒿菜只用嫩葉,必須揉出苦汁,茶油不能多放,。如沒有茶油也可改用菜油,。
白豐糕
□原料
大米500克,雞蛋清250克,,芝麻50克,。
□調(diào)料
白糖、白蜂蜜,、桃仁,、花生仁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大米淘洗干凈,,加水磨成米漿,加入雞蛋清,、白糖,,用筷子順著一個(gè)方向用力攪,攪至白糖溶化時(shí)再加蜂蜜調(diào)勻,。白紙用油浸透墊在蒸籠 底,,放上木方格子把攪好的米漿分別倒入木方格內(nèi),在表面撒上炒熟的芝麻,、桃仁,、花生仁,用 旺火蒸18分鐘至熟后取出,,用刀切成菱形塊狀,,裝盤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潔白如霜,,松泡甜香,,富有彈性。系安龍,、紫云一帶的民間甜品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大米夏天浸泡12個(gè)小時(shí),冬天24個(gè)小時(shí),;攪米漿時(shí)必須順一個(gè)方向。
三香包子
□皮料
精面粉250克,面肥,、堿適量,。
□餡料
鮮肉餡、洗沙餡,、白糖餡各100克,。
□制作方法
蒸。精面粉加面肥、溫水揉勻,,發(fā)酵后加堿 揉勻待用,。小豆淘洗干凈煮爛揉壓成茸泥加糖、油炒成洗沙餡,,豬肉剁成肉末加鹽,、味精、胡椒粉,、蔥花,、香油拌勻成肉餡。將揉好的面團(tuán)搓成粗條下劑子12個(gè),,每個(gè)約重20克,。壓扁包入肉 餡、豆沙餡,、白糖,,捏成十八折皺紋,并在收頭處用筷子點(diǎn)4點(diǎn)食紅水,,上籠蒸熟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造型美觀,甜咸相間,,鮮香爽口,。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團(tuán)加堿必須適量,發(fā)成“大酵面”,。
安順破酥包
□皮料
面粉1000克,,酵面150克,豬油150克,,熟 面粉,、堿、溫水等適量,。
□餡料
豬夾心肉500克,,料酒、鹽,、醬油,、白糖、味 精,、胡椒粉,、姜末、蔥花,、骨頭湯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將夾心肉剁成肉末,加調(diào)料拌勻,,將骨 頭湯慢慢加入,。用勁攪至起粘性成為鮮肉餡;將酵面用溫水化開,,加入面粉揉成稍軟的面團(tuán),,發(fā) 酵好后加堿揉勻。然后將發(fā)酵面團(tuán)搟開成面皮,,刷上豬油,,撒少許熟粉,卷成長條狀,,扯成85克 重的劑子,,逐個(gè)用手心壓成中間厚、周邊薄的圓皮,,包入35克的餡心,,邊包邊捏褶皺、收口成包 子生坯,,入籠用旺火蒸約10分鐘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包子暄軟,餡心細(xì)嫩,,味咸鮮香,,因內(nèi)有層 次,故稱為破酥,,為安順地區(qū)名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包子收口要緊,摻餡時(shí)湯要分幾次加入,,攪至全部吸收才行,。
付油小包
□皮料
面粉500克,老面150克,,堿適量,。
□餡料
豬肥膘肉100克,花生,、白芝麻,、白糖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先將肥膘肉煮熟,,切成小丁,花生用油 炸酥后,,用滾筒壓碎,,芝麻炒香。三種餡料加入白糖拌勻成餡,。面粉中加入老面及溫水,,和成發(fā) 酵面團(tuán),待發(fā)好后加堿,,揉勻揉光滑,,搓成5厘米粗細(xì)的長條,揪成50克一個(gè)的面劑,,按扁揉成 中間稍厚,、邊緣稍薄的鍋底狀圓皮,放入餡心,,邊包邊捏褶皺收緊劑口成鳥籠狀,,最后揀入刷油的屜籠內(nèi)。用旺火蒸約15分鐘至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潔白膨松,,油潤香甜。
□技術(shù)要領(lǐng)
頂要封好,,以免漏餡,,肥膘肉要煮透心。
五彩小花卷
□面粉500克,,老面200克,,化豬油適量。
□調(diào)料
糖粉50克,,果脯50克,。
□制作方法
蒸。面粉倒在案板上加老面,、溫水和勻,,揉 制成發(fā)酵面團(tuán)。待發(fā)好后,,加入適量的堿中和,,再揉透揉光滑,用
濕布蓋起餳15分鐘,,然后將面團(tuán) 搓成直徑3厘米粗細(xì)的長條,,再搟開成1厘米的長形厚片,均勻地抹上化豬油,,撒上糖粉和切碎 的彩色果脯,,卷成長條用刀切成50克一個(gè)的劑子,再用筷子壓翻拉成“腦髓”花形,,逐個(gè)擺入 屜內(nèi),,入籠用旺火蒸15~20分鐘即熟,。
□風(fēng)味特色
成品暄軟,色彩分明,,膨松香甜,。
□技術(shù)要領(lǐng)
施堿時(shí)要揉均勻,否則會(huì)出現(xiàn)“花點(diǎn)”,,翻花 時(shí)用手幫助拉翻,,形要翻好。
興義刷把頭(燒麥)
□皮料
面粉500克,,雞蛋150克,。
□餡料
水發(fā)竹筍500克,豬瘦肉500克,、菜油,、豬 油、煳辣椒面,、胡椒粉,、鹽、蔥花,、醬油,、醋、麻油,、味精,、雞湯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竹筍洗凈切碎,,用水氽,去掉異味濾干水分,。鍋中放少許豬油加鹽,、味精把竹筍炒香。豬肉剁成肉末,,加鹽,、味精、胡椒粉調(diào)好味后,,和 入炒過的竹筍做成餡心,。鍋中菜油燒至8成熱,倒入裝有煳辣椒面的碗中制成辣椒油待用,。雞蛋打 入面粉中加冷水,、鹽調(diào)勻揉成面團(tuán),搓成長條,,下每個(gè)約重40克的劑子10個(gè),,搓圓壓扁,,搟成中間厚邊緣薄的荷葉邊狀,包入餡心,,提攏收口成 刷把頭狀,,用旺火蒸熟。雞湯放入小碗內(nèi),,再加醬油、味精,、胡椒粉,、麻油、紅油,、辣椒面兌成 汁,,食時(shí)澆入蒸好的刷把頭中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刷把頭,,皮薄餡多,,鮮香爽口,質(zhì)地軟綿,。為興義名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用旺火蒸5~6分鐘即可,不可多蒸,。
香甜太師面
□原料
發(fā)酵面團(tuán)500克,,熟花生米、芝麻粉,、果脯 等適量,。
□調(diào)料
熟豬油、白糖粉適量,。
□制作方法
蒸,。將熟花生壓成粒,果脯切碎待用,,發(fā)酵 面加堿后揉勻揉光,,在案板上用搟面杖壓成長方形大薄片,抹上熟豬油后疊成3層,,用刀切成粗 面條狀(二粗絲),,用手拉長成細(xì)絲放于盤中入籠蒸熟,,出籠后趁熱用手把面條撥松抖散裝入盤 中,,面上撒上熟芝麻、花生,、白糖及果脯拌勻的粉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面絲雪白,,松軟可口,,味美香甜。
□技術(shù)要領(lǐng)
堿水要適量,,裝盤入籠時(shí),,盤子和面條都要用化豬油抹過,并搟一張薄皮蓋在面上,。
南瓜包
□皮料
糯米粉400克,,粘米粉100克,老南瓜500克,, 豬油,、吉士粉、白糖等適量,。
□餡料
蓮蓉餡,。
□制作方法
蒸。老南瓜削皮去籽去瓤,,切成方砣蒸,,用紗布擠干水分,加入糯米粉,、粘米粉,、吉士粉、豬 油,、白糖和勻揉
透,,下成40克一個(gè)的面劑,包入蓮蓉餡,,捏成南瓜坯形,,用刀背壓6條深紋路,按 上綠色的蒂,,入籠蒸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南瓜,瓜味濃郁,,香甜可口,。
□技術(shù)要領(lǐng)
各種料比例要適當(dāng),下劑要均勻,。
柿子包
□皮料
胡蘿卜500克,,糯米粉400克,粘米粉100克,, 吉士粉,、白糖、豬油、可可粉等適量,。
□餡料
蓮蓉餡,。
□制作方法
蒸。將胡蘿卜洗凈蒸,,擠掉水沓成茸泥,,加入糯米粉、粘米粉,、吉士粉,、白糖、豬油和 勻揉成果蔬面團(tuán),;揪一小砣加入可可粉,,揉成咖啡色面團(tuán)待用。然后將胡蘿卜面團(tuán)下劑,,包 入蓮蓉餡心,捏成柿子形,,用專用木梳壓出4條紋路,。將咖啡色的面團(tuán)捏成柿餅蒂蘸水按上,入 籠蒸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柿子,,色澤桔黃,軟糯甜香,。
□技術(shù)要領(lǐng)
用料比例要適當(dāng),,可可粉不要用多。
桂花桐葉果
□皮料
黑糯米,、高梁,、白糯米、白糖,。
□餡料
桂花糖,、豬板油、糕粉,、核桃仁,、引子、 白糖,。
□制作方法
核桃仁,、引子炒香,捶茸,,加入白糖,、桂花 糖、豬板油、糕粉和勻,,制成餡心備用,。黑糯米、高梁,、白糯米用水淘洗凈,,浸泡后濾水晾干,用 石磨磨成細(xì)粉,,再加入適量的白糖,、清水和勻揉成米粉面團(tuán),下劑包入桂花糖餡心,,捏成橢圓形 生坯,,用洗凈掃過油的鮮桐子葉包好,入蒸籠蒸
10分鐘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質(zhì)地軟糯,,香甜可口,有濃郁的桐葉和桂花 香味,,此品種獲全國第四屆烹飪大賽銀獎(jiǎng),。
□技術(shù)要領(lǐng)
米面粉要篩細(xì)。
南瓜香米飯
□原料
香米400克,、老南瓜(小的)1個(gè),、火腿150克、 香菇50克,、青豆50克,。
□調(diào)料
豬油50克、味精,、鹽,、水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炒,、蒸,。將香米淘洗干凈,鍋中燒豬油放入 香米炒干水汽,,并炒香,。南瓜從側(cè)面挖洞去瓤去籽掏空。將炒過的香米裝入南瓜中,,再放火腿,、香 菇、味精,、鹽,、青豆,、水,上籠用旺火蒸30分鐘至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瓜味突出,,米飯香醇。
□技術(shù)要領(lǐng)
香米入南瓜后放水要適量,,米要炒干炒香,,南瓜的形狀要好。
紅油脆哨糯米飯
□原料
糯米250克,,五花肉250克,,雞蛋50克,炸 花生米10克,。
□調(diào)料
紅油,、鹽、味精,、蔥花,、甜酒釀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先將五花肉洗凈煮熟,,切成小丁,入鍋 加鹽炒出油后,,潷去油放入甜酒釀炒至肉丁呈棕紅色時(shí)撈出,雞蛋打入碗內(nèi)調(diào)散攤成蛋皮切成絲 待用,。糯米淘洗干凈浸泡后入籠蒸熟,,舀入大碗內(nèi),放上紅油,、鹽,、味精拌勻,撒上脆哨,、蛋皮 絲,、花生米、蔥花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軟糯香辣,,油而不膩。為貴陽風(fēng)味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糯米飯要稍硬,,不能蒸得過軟。
山藥葫蘆
□皮料
去皮山藥150克,,澄粉100克,,豬油、白糖、 菠菜汁,、可可粉,、紅汗菜汁等適量。
□餡料
洗沙100克,。
□制作方法
蒸,。山藥切成厚片,上籠蒸軟,,壓成泥再蒸 至熟,,趁熱加入澄粉,揉勻成山藥面團(tuán),,再加豬油,、白糖揉勻,下成小劑,,包入洗沙,,捏成葫蘆 形,用紅汗菜汁揉進(jìn)澄粉成為紅色面團(tuán),,再用紅色面團(tuán)搓紅線做“帶子”裝飾于葫蘆的中間,,用 少許澄粉加菠菜汁,揉勻成葉綠色面團(tuán),,做成“葉子”,,可可粉揉入面團(tuán)成咖啡色做葉枝擺入盤中, 入籠蒸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葫蘆,,柔軟透明,甜香可口,。
□技術(shù)要領(lǐng)
蒸山藥時(shí)最好用保鮮膜蓋好,,以免滴入水汽。
壽桃
□皮料
澄粉500克,,生粉100克,,豬油50克,菠菜汁,、紅汗菜汁少許,。
□餡料
蓮蓉餡200克。
□制作方法
蒸,。將澄粉,、生粉、豬油放入盆中,,燒開水 倒入燙熟,、揉勻,。下成10個(gè)小劑,1個(gè)大劑,。包入蓮蓉捏成壽桃坯,;再用木梳齒壓一凹線成為桃 子形,用少許燙好的澄粉面團(tuán)加菠菜汁和成綠色面團(tuán),,再做成葉子形狀,,沾在桃子上,在桃尖上 噴少許紅汗菜汁,,上籠蒸約15分鐘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如鮮桃,甜香可口,。
□技術(shù)要領(lǐng)
木梳壓線時(shí)要深些,,否則蒸后線條不明;安 放桃葉時(shí)要蘸點(diǎn)清水或蛋清才粘得緊,。
蓮蓉小雞
□皮料
澄粉300克,,生粉、豬油等適量,。
□餡料
蓮蓉100克,。
□制作方法
蒸。先將澄粉用開水燙熟,,加入少許生粉,、豬 油揉勻成澄粉面團(tuán),揪兩小砣分別用食紅,、食黃揉成紅,、黃面團(tuán)待用,再將白色的澄粉面團(tuán)下劑 10個(gè),,包入蓮蓉餡心,,捏成小雞坯子,,并用花鉗子夾出雞翅和雞尾,,用20顆黑芝麻點(diǎn)綴成“眼 睛”,黃色的面團(tuán)捏成雞嘴,,紅色面團(tuán)捏成雞冠子,,做好的蓮蓉小雞裝盤中入籠蒸5~6分鐘,出 籠擺入鋪有菜松的盤中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晶瑩透明,,餡心香甜。
□技術(shù)要領(lǐng)
色素不能重,。
梅花香芋
□皮料
澄粉250克,,豬油,、可可粉等適量。
□餡料
香芋250克,,白糖,、核桃仁、芝麻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將澄粉放盆內(nèi),倒入開水并用面捧攪勻,, 稍涼后加豬油擦勻制成澄粉面團(tuán),。芋頭去皮煮熟壓成泥,入炒鍋中加白糖炒干水汽,,下入豬油炒 至“翻沙”起鍋,,同時(shí)將桃仁、芝麻烤香壓碎,,拌入炒好的芋泥中和成餡心,。將皮料下10個(gè)面劑包 入餡心,用花鉗子捏成梅花形放入盤中,,將少量面團(tuán)加入可可粉,,揉勻成咖啡色,在盤子里做成 梅花的枝干形,。最后入籠蒸3分鐘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如梅花,晶瑩透明,,甜香軟滑,。
□技術(shù)要領(lǐng)
造型要美觀,芋泥要炒翻沙,。
金魚餃
□皮料
澄粉250克,,生粉75克,綿白糖,、化豬油,、 熟蛋黃、莧菜汁,、可可粉等適量,。
□餡料
雞脯肉末75克,豬肉末75克,,香菇粒,、蔥 花、豬油,、鹽,、味精等適量,。
□制作方法
蒸。澄粉與生粉和勻,,用開水燙熟,,加化豬 油揉勻成澄粉面團(tuán),分少部分下來加入莧菜汁,、熟蛋黃,、可可粉,揉成紅,、黃,、咖啡三色面團(tuán)待 用。兩種肉末加上香菇,、鹽,、味精用豬油炒成餡心備用。將白色的澄粉面團(tuán)搓條,、下劑,、搓圓后 壓扁,包入餡心,,封好口,,捏成金魚形坯子,魚尾用木梳平壓出花紋,。用花鉗夾出魚背鰭,,咖啡色澄面和黃色澄面做成魚唇和魚眼圈,紅色的澄 面搓圓鑲嵌成“魚眼珠”,,最后放入盤中入籠蒸5,、6分鐘至熟,取出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金魚,,晶瑩剔透,餡咸鮮香,。
□技術(shù)要領(lǐng)
造型要生動(dòng)逼真,,下劑要均勻,炒餡心時(shí)炒 熟晾冷后才放蔥花,。
貴陽雞肉餅
□皮料
精面粉500克,。
□餡料
雞肉120克,,豬肥瘦肉180克,,水發(fā)香菇40 克,水發(fā)玉蘭片40克,,金鉤20克,、豬油,、料酒、醬油,、糖,、鹽、花椒粉,、胡椒粉,、麻油、味精,、姜 末,、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用精面粉制成三合面(油面150克,,燙 面250克,發(fā)面100克,,合在一起揉勻),,搟平成約0.5厘米的厚片,用豬油,、熟粉,、花椒面、鹽 攪勻成“稀酥”,,均勻地涂抹在面皮上,,卷成條下10個(gè)劑子。雞肉,、瘦肉,、肥肉、香菇,、玉蘭片,、金鉤切成細(xì)粒,肥肉入鍋放料酒,、糖,、醬油炒成 黃色起鍋裝入大碗內(nèi),再放入雞肉,、瘦肉,、香菇、玉蘭片,、金鉤,、味精、麻油、胡椒粉調(diào)勻成餡,。將 下好的劑子攤平包入餡心,,壓成圓餅狀,放入平鍋中用豬油煎炸,,至兩面呈金黃色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酥皮如水波紋,外酥內(nèi)嫩,,鮮香濃郁,。
□技術(shù)要領(lǐng)
三合面要比例合適,開酥要開成“明酥”才有水波紋,。
雷家豆腐圓子
□原料
酸湯豆腐500克,,折耳根60克,酸蘿卜50克,。
□調(diào)料
茴香粉,、花椒粉、煳辣椒面,、麻油,、鹽、味 精,、醬油,、醋、堿,、姜末,、蔥花、蘸水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折耳根、酸蘿卜切碎放入醬油,、醋,、麻 油、姜末,、花椒粉,、煳辣椒面拌勻制成蘸水待用,豆腐裝入碗內(nèi)加茴香粉,、花椒粉,、鹽、堿用手揉 茸至帶粘性加入蔥花拌勻,,用三個(gè)指頭提成10砣橢圓形的圓子,,用中指、無名指并攏輕輕壓扁放入油鍋,炸至呈褐黃色時(shí)撈于盤中,,吃時(shí)舀入拌 好的辣椒蘸水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褐黃,,外酥內(nèi)嫩,,馨香爽口。
□技術(shù)要領(lǐng)
豆腐加堿適量,。
蕎蕨象生梨
□皮料
蕎面200克,,蕨粉100克,火腿腸,、芝麻等 適量,。
□餡料
牛肉末200克,鹽,、味精,、白糖、蔥花,、姜 末,、牛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將蕎面,、蕨粉加水和勻,揉成蕎蕨面團(tuán),。 牛肉末用油炒散,,加入姜末、鹽,、白糖,、味精炒勻,撒入蔥花起鍋成牛肉餡心,。蕎面團(tuán)下劑包入 牛肉餡,,捏成梨子生坯,用火腿腸切粗絲當(dāng)?shù)侔?,再均勻地沾上芝麻,。下油鍋中?、8成熱的油溫 炸成淡黃色至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梨子,,色澤淡黃,餡咸鮮香,。此品種在 首屆“紅口袋”杯中餐烹飪技術(shù)大賽北京總決賽中獲銀牌,。
□技術(shù)要領(lǐng)
餡心要包正中,蕎面要用甜蕎。沾芝麻時(shí)蘸 點(diǎn)水,。
蕨菜雞餅
□皮料
精面粉500克,。
□餡料
雞肉300克,蕨菜80克,、豬油,、鹽、味精,、 花椒粉,、胡椒粉、姜末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用精粉制成3成燙面,7成發(fā)面(發(fā)面 要吃好堿),,將兩種面團(tuán)揉在一起下劑開酥,,用“手抓酥” (即開酥時(shí)用熟面加花椒面、鹽,、色拉油拌勻制成的“稀酥”) ,。然后卷攏成條后從中切剖下劑,包入餡心,,捏成餅狀,,用油炸熟成兩面黃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酥皮如水波紋,,色澤金黃,,外脆內(nèi)嫩,蕨菜鮮香,。此品種在全國首屆美食節(jié)上獲金獎(jiǎng),。
□技術(shù)要領(lǐng)
發(fā)面、燙面的比例合適,,用中火炸,,要開成明酥。
豆沙窩
□皮料
糯米500克,。
□餡料
蕓豆250克,,菜油、鹽,、味精,、花椒粉、姜 末,、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糯米淘洗干凈,浸泡蒸熟后舂至半茸備 作皮料,,蕓豆淘洗煮至爛擦壓成茸泥后,,加鹽、味精,、花椒粉,、姜末、蔥花攪勻成餡待用,,將舂 好的皮料均勻地分為10個(gè),,攤平,,包入餡心捏成圓窩形,,放入油鍋中炸至表面酥脆,色澤金黃即 可,。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黃,,外酥內(nèi)軟,糯香爽口,。曾獲第二 屆“中華名小吃”稱號(hào),。
□技術(shù)要領(lǐng)
油鍋火候必須掌握好,蕓豆須用冷水下鍋煮,, 煮得越爛越好
糖麻圓
□原料
吊漿糯米面500克,,芝麻50克。
□調(diào)料
白糖25克,,菜油,、堿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糯米淘洗干凈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漿裝 入布口袋吊起,待水分濾干后放置4~5小時(shí),,讓吊漿面自然發(fā)酵至略有酸味后,,加堿、糖揉勻搓 成長條,,下每個(gè)約重25克的劑子20個(gè),,搓成圓球形后,粘上芝麻入溫油鍋中炸,,邊炸邊用平漏 勺背反復(fù)踏壓炸至泡空起來,,殼呈金黃色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殼薄內(nèi)空,,形似圓球,,色澤金黃,,糯綿香甜。
□技術(shù)要領(lǐng)
必須用溫油炸,,堿不能多,,面要發(fā)酵好才會(huì)空心,芝麻要沾均勻,。
紅袍油糕
□原料
面粉500克,,菜油50克,水350克,,老面25 克,,堿適量。
□餡料
白糖,、芝麻,、花生粒、糕粉,、玫瑰糖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鍋先燒水,,加入熟菜油后燒開,,撒入面 粉在鍋中邊攪邊燙熟。起鍋后放涼再加入老面發(fā)酵,,然后加適量的堿中和揉勻揉透,,制成“全燙 面團(tuán)”,將白糖,、芝麻,、花生米、玫瑰糖等制成白糖芝麻餡,。將揉勻揉透的面團(tuán)下成10個(gè)劑子,,包入餡心,搓圓后壓成圓餅狀,,下入7,、8成熱的油 鍋中炸成金紅色,熟后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紅,,外脆內(nèi)軟,餡心甜香,。此品種為 貴陽傳統(tǒng)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攪面時(shí)要順一個(gè)方向攪,炸面坯時(shí)用菜油炸,, 色澤才紅,。
菊花酥
□皮料
面粉500克,,豬油150克,紅色素少許,。
□餡料
棗泥餡,、白糖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先將面粉300克倒在案板上,,加豬油50 克、溫水和成水油面團(tuán),,揉勻揉光,,稍餳,剩余的面粉加豬油100克擦成干油酥,。兩種面團(tuán) 都分出1/3來加入紅色素,,揉成淡紅色的面團(tuán)。將水油面團(tuán)和干油酥分別揪成大小相同的面劑 10個(gè),,將干油酥逐個(gè)包入水油面內(nèi),。搟薄,,折疊三層,,再折合,用手心按成中間稍厚,,邊緣 稍薄的鍋底狀圓皮,,然后包入棗泥餡,收口朝下呈圓饅頭狀,,然后用刀片從頂端開始至 底部4/5處劃成菊花絲狀,。放入5成熱的油中浸炸, 見花瓣逐漸散開呈菊花狀時(shí)撈出,,濾油放入盤中,,菊花中間撒少許白糖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菊花,,松酥香甜,,可作筵席點(diǎn)心。
□技術(shù)要領(lǐng)
劃花瓣時(shí)動(dòng)作要快,,不要?jiǎng)澩ǖ撞?。可在白菊酥中心撒紅白糖(用少許食紅染成),,在紅菊花酥中撒白糖,。包酥要包成暗酥。
香麻洋芋球
□原料
洋芋(土豆)150克,,熟澄面團(tuán)50克,,白芝麻適量,。
□調(diào)料
色拉油、味精,、蔥花,、香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炸,。洋芋去皮切成塊,,裝入大碗中,加蓋入 籠蒸熟,,取出用刀壓茸,,加入燙熟的澄面、鹽,、蔥花,、味精、香油揉勻,,成為洋芋面團(tuán),。然后分成 10砣劑子,搓成如同乒乓球大小的圓球狀,,滾上白芝麻,,放入6、7成熱的油鍋中炸成淡黃色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淡黃,,外香脆,內(nèi)松軟,。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團(tuán)要揉勻揉透,,滾芝麻時(shí)要沾點(diǎn)蛋清或水, 滾均勻,。
蛋黃酥
□皮料
澄粉250克,,熟蛋黃5個(gè),豬油125克,。
□餡料
豬肉末200克,,香菇、玉蘭片,、蔥花,、鹽、味 精,、胡椒粉,、芡粉、白糖,、豬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
浸,、炸。先將澄粉用開水燙熟,,加入熟蛋黃 和豬油揉光滑,,下劑成20砣。肉末用豬油炒散,,加入香菇,、玉蘭片、鹽,、味精,、胡椒粉,勾芡,、 撒蔥炒成熟肉餡,。然后將皮坯分別包入餡心,成為直徑為4厘米,、厚2厘米的圓餅狀,,下入油 溫4~5成熱的豬油鍋中浸炸至金黃色起網(wǎng)狀時(shí),起鍋濾去油分,,裝盤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黃,酥松,;表面起絲網(wǎng)狀,,味咸鮮香,。
□技術(shù)要領(lǐng)
浸炸的油溫掌握在4~5成熱,。
香炸玉米餅
□皮料
精制玉米粉100克,玉米面100克,,白糖,、黃 油等適量。
□餡料
洗沙餡50克,。
□制作方法
炸,。先將玉米粉、玉米面加糖,、黃油,、水拌 合后揉勻揉透,搓條下劑,,包入洗沙餡壓扁,,再搟成薄餅,鍋中燒色拉油至5,、6成熱,,下入玉米 餅坯,,炸呈金黃色餅皮鼓起后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黃,,皮薄餡甜,。
□技術(shù)要領(lǐng)
選用袋裝精制速溶玉米粉,搟餅時(shí)注意搟圓 和用力均勻,,才不會(huì)露餡,。
鴻運(yùn)南瓜酥
□皮料
面粉500克,熟豬油160克,。
□餡料
老南瓜500克,,色拉油500克,白糖50克,, 熟花生,、熟芝麻粉、蜜棗適量,。
□制作方法
炸,。先用老南瓜去皮后上籠蒸熟,加入花生 粉,、芝麻粉,、蜜棗、白糖制成餡心待用,,再用面粉,、熟豬油擦成干油酥。面粉,、熟豬油加水揉成 水油酥用大開酥的方法開成明酥,,包上南瓜餡。放入7,、8成熱的色拉油鍋中炸至淡黃色時(shí)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酥層清晰,皮香酥脆,,餡軟甜香,,南瓜香味 濃郁。
□技術(shù)要領(lǐng)
干油酥和水油酥的比例為3:7,,開酥時(shí)用力 要均勻,,否則酥層不好,包酥時(shí)需包成“直酥”,。
香芋蛋黃球
□皮料
芋頭250克,,糯米粉50克,面包渣50克,白 糖50克,,香芋色香油適量,。
□餡料
咸蛋3個(gè)。
□制作方法
炸,。將芋頭去皮蒸熟,,壓成茸泥,加入糯米 粉,、白糖,、香芋色香油揉成香芋面團(tuán)待用。咸蛋用冷水煮熟后取出蛋黃每個(gè)切成4塊(共12塊),, 然后將皮坯料包上咸蛋黃搓成圓球形,,沾上面包渣,放入7,、8成熱的油鍋中炸呈金紅色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紅,酥脆咸香,,芋皮香糯,。
□技術(shù)要領(lǐng)
沾面包渣時(shí)表面要刷上蛋清。
鴛鴦酥
□皮料
面粉500克,,豬油150克,。
□餡料
洗沙餡75克,脂油白糖餡75克,。
□制作方法
炸,。先用豬板油撕去外膜切成細(xì)丁,加入白 糖,、香精,、瓜子仁和切碎的青紅絲拌成脂油白糖餡。將面粉200克
加豬油100克擦成干油酥,,面 粉300克加豬油50克,,摻入適量的溫水和勻,揉成水油面,。將干油酥包入水油面中,用“開大酥” 的方法開成明酥后下成20個(gè)劑子,,一半包入洗沙餡,,一半包入脂油白糖餡,都包成餃子形,。然后 將兩種餡的餃子角端交并捏緊,,鎖繩邊成圓形酥盒生坯,并用筷子蘸點(diǎn)食紅水點(diǎn)綴成鴛鴦“眼 睛”。鍋內(nèi)燒色拉油5成熱時(shí),,將生坯下入鍋中浸炸,,見盒子鼓起并浮出油面時(shí)即熟。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鴛鴦,,皮酥脆,,層次分明,餡甜香,,雙 色雙味,。
□技術(shù)要領(lǐng)
餡心不能包得過多,交頭的繩邊要鎖緊,,否 則易散,。
戀愛豆腐果
□原料
酸湯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調(diào)料
煳辣椒粉,、醬油、鹽,、味精,、麻油、苦蒜,、木 姜子,、花椒粉、姜米,、蔥花,、堿水等適量。
□制作方法
烤,。豆腐切成5厘米寬,、7厘米長、3厘米厚 的長方塊,,用堿水浸泡一下,,拿出放在竹籃子里,用濕布蓋起發(fā)酵12小時(shí)以上,。再將折耳根,、苦蒜 切碎,裝入碗中加醬油,、味精,、麻油、花椒粉,、煳辣椒粉,、姜米、蔥花拌勻成佐料待用。將發(fā)酵好 的豆腐排放在專制的木炭渣鐵灶上烘烤,,烤至豆腐兩面皮黃內(nèi)嫩,、松泡鼓脹后用竹片劃破側(cè)面成 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表面微黃,,辣香嫩燙,開胃生津,。
□技術(shù)要領(lǐng)
豆腐發(fā)酵時(shí)間不能過長,,用手觸摸有粘性感 覺即可。
這個(gè)戀愛豆腐果,,這樣擺盤看不出什么,。非要站在路邊木屑煙熏火燎的小攤前,看著豆腐逐漸膨脹,、冒出熱氣,,最后攤主一刀破開豆腐,趁熱往里加入調(diào)好的佐料,。,。??谒继逝?。。
戀愛豆腐果,,混合了很多的元素,,吃起來有異香。外地朋友來一定要找這樣的小攤點(diǎn)嘗嘗,。
不要怕辣,,那個(gè)后勁和香味絕對(duì)你回味無窮。另外,,如果你喜歡吃,,千萬不要吃太快,否則容易把食道或者胃燙著了,。(因?yàn)槎垢臒崃渴蔷忈屝偷?,嘿嘿)?/font>
遵義雞蛋糕
□原料
精面粉200克,雞蛋500克,。
□調(diào)料
糖500克,、麻油適量。
□制作方法
烤,。先將雞蛋蛋白與蛋黃分開,分別放入打 蛋機(jī)內(nèi),蛋白打成雪花泡沫狀,,蛋黃打散,。然后將蛋白、蛋黃混合調(diào)勻,,加入糖,,攪打至糖溶化, 再放入面粉攪勻,。將蛋糊舀入蛋糕模具盤中,,放入烤爐,烤熟出爐逐一挑出蛋糕,,用麻油遍刷蛋 糕表面,,放于盤中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紅,,香甜松軟,,為遵義傳統(tǒng)名點(diǎn)。
□技術(shù)要領(lǐng)
蛋糕模具烤盤在烤前要用麻油擦抹,,下面粉 時(shí)要用細(xì)篩子篩入蛋糊液中,。
明蝦金魚酥
□皮料
面粉500克,豬油150克,。
□餡料
鮮明蝦10個(gè),,豬油、鹽,、胡椒粉,、姜末、蔥 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將面粉200克,、豬油100克拌勻,擦成干油 酥,。剩下的300克面粉,,加豬油50克、溫水100克和勻揉成水油面團(tuán),。再將干油酥包入水油面團(tuán) 內(nèi),,用小包酥的方法開酥下劑制皮。明蝦取凈肉用刀背捶茸,,尾部留用,,入油鍋中加調(diào)料炒成餡 心。將酥皮包入蝦餡,,一頭包住蝦尾捏成金魚形,。將金魚酥的坯子放入烤爐中烤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金魚,酥層分明,,餡心咸香,。此品種在 首屆全國美食節(jié)上獲銀牌獎(jiǎng)。
□技術(shù)要領(lǐng)
注意烤爐溫度,,防止漏餡,。
威寧蕎酥
□皮料
蕎麥粉1250克,面粉100克,,飴糖,、紅糖、 雞蛋,、植物油,、明礬、小蘇打等適量,。
□餡料
火腿1500克,,白糖、蜂蜜,、糕粉,、玫瑰糖等 適量。
□制作方法
烤,。先將明礬加溫水溶化,,另將紅糖加溫水 溶化冷卻后加入小蘇打,溶化后再加3/4的蕎麥粉攪拌成糊狀,,慢慢加入明礬水呈深紅色,,再加 入雞蛋、飴糖,、植物油攪拌均勻,,最后加余下的蕎麥粉、面粉攪拌均勻,,制成面團(tuán),。然后將火腿 洗凈,去皮骨蒸熟,,肥瘦分開切成黃豆大的丁,,加入蜂蜜、玫瑰糖,、白糖,、糕粉拌勻成餡。用30克 餡包入60克一個(gè)的皮面中,,封口朝下,,用手拍打成扁圓形的餅坯,。用鏟刀細(xì)心鏟起生坯放入烤盤中,入爐烘烤至餅面呈金紅色時(shí)出爐,,然后在餅 表面刷一層熟菜油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醬紅光亮,,餅酥松香,,皮面呈細(xì)蜂窩狀。
□技術(shù)要領(lǐng)
爐溫掌握在180℃~200℃,,烤10~20分鐘即熟,;包餅時(shí)封口要嚴(yán),烤時(shí)餅底墊一張浸過熟油的方紙,。
□演 變
蕎酥也可包洗沙餡,。
黔式火腿月餅
□皮料
面粉750克、豬板油200克,、糖稀50克,、豬 油300克。
□餡料
芝麻,、豬油白,、大棗、火腿,、瓜蓉,、瓜子肉、 核桃,、熟粉,、生油、冰糖,、汾酒,、鹽、水等適量,。
□制作方法
烤,。用面粉500克,豬板油,、糖稀,、清水拌 勻揉成水油皮;面粉250克與豬油拌合擦成“干油酥”,。分別下劑后,,將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開 暗酥制成40克一個(gè)的酥皮坯劑子,,再將每個(gè)劑子按成圓餅皮子備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 成細(xì)?;旌希尤胧旎鹜饶?、大棗,、瓜蓉、熟粉,、冰糖,、鹽拌勻成餡料。將適量的餡料包入皮坯劑 中,,收口朝下,,壓成扁圓形,放入刷過油的烤盤中,,入烤爐用面火210℃,、底火180℃的爐溫烤 15~20分鐘至表面金黃、里面成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黃,,外殼酥脆,層次分明,;餡心甜中 帶咸,,香甜爽口,營養(yǎng)豐富,。
□技術(shù)要領(lǐng)
酥層要開得薄而均勻,,月餅坯子入烤盤時(shí)要 墊上一張白油紙。
□演 變
如餡料改用洗沙等料,,可制成“黔式洗沙月 餅”,。
雛雞覓食
□皮料
面粉500克,熟豬油160克,。
□餡料
蓮蓉餡250克,。
□制作方法
烤。將面粉,、熟豬油按2:1的比例擦成干 油酥,;再將面粉、熟豬油,、清水和勻揉成水油皮,。干油酥與水油皮按3:7的比例用開小酥的 方法開成暗酥坯子,包入炒好的蓮蓉餡,,捏成小雞形狀,,用花鉗夾出雞翅,,黑芝麻鑲眼睛。入 烤爐中用200℃~230℃的爐溫烤熟,。再用少許面粉加水揉成面團(tuán),,搓成竹篾狀的長條編成雞籠形 狀,套在碗底入烤爐中烤至微黃,,取出碗后即成“雞籠”,,將小雞、雞籠一同擺入鋪有菜松的大盤 子中,,再擺上油炸饅頭做成的“山丘”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小雞,皮內(nèi)酥層分明,,餡心細(xì)膩香甜。
□技術(shù)要領(lǐng)
小雞要捏得神態(tài)各異,,開暗酥,,菜松用白菜的青葉子,切細(xì)炸干,。
蘋果酥
□皮料
面粉250克,,豬油200克,清水100克,。
□餡料
蘋果500克,,白糖100克,白芝麻,、花生油,、 生粉少許。
□制作方法
烤,。將2/3的面粉放案上,,下豬油、清水和 勻揉成水油面,,1/3的面粉加豬油擦成干油酥,。蘋果削皮去心切成小丁,炒鍋置火上,,放花生油,、白 糖、蘋果丁炒至剛熟,,下生粉收汁起鍋,,撒入烤香的芝麻和勻成為餡心,再將水油面和干油酥分 別下劑30個(gè),,水油面中包入干油酥用開小酥的方法開酥,,包入餡心,,捏成蘋果坯,用牙刷彈少許 食紅水點(diǎn)噴在蘋果坯的一面,,再把剩余的面粉用菠菜汁揉成葉綠色的面團(tuán),,做成蘋果葉子和蘋果 蒂,裝飾在上了色的蘋果坯上,,放入烤盤入爐用中火烤熟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蘋果,果香味濃,,酥層清晰,。
□技術(shù)要領(lǐng)
烤的爐溫過高不起酥層;爐溫過低容易漏餡,, 開成暗酥,。
荷葉糍粑
□皮料
糯米1000克。
□餡料
熟芝麻20克,,蜜餞25克,,火腿25克,洗沙 100克,,核桃仁25克,,豬油、糖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煎,。糯米淘洗干凈、浸泡,、蒸熟,、舂茸后,分 為10個(gè)劑子,,壓扁為直徑10厘米的圓形餅待用,。蜜餞、火腿,、核桃仁切成碎末,,加入洗沙、豬油,、 糖拌勻成餡心,,糍粑放入平鍋用豬油文火煎熱后,拿鍋鏟壓薄放入餡心,,對(duì)折為半圓形,,邊緣 壓合為上下粘連交錯(cuò)的皺褶,即成荷葉邊狀,再煎成兩面微黃殼脆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形似荷葉,,外殼酥脆,質(zhì)地軟糯,,餡心甜香,, 榮獲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稱號(hào)。
□技術(shù)要領(lǐng)
糯米蒸熟后必須舂茸,。
香煎黃糕粑
□原料
黃糕粑500克,。
□調(diào)料
色拉油適量。
□制作方法
煎,。將黃糕粑切成1厘米厚的片,,放入平鍋 中用油煎至兩面脆,裝盤即成,。黃糕粑也稱黃粑,,是以上等大米、糯米各半和10%的黃豆加適量的 紅糖制作而成,。即大米磨成米粉,,糯米蒸成米飯,黃豆磨成豆?jié){,。三種原料加上紅糖充分?jǐn)嚢杈?勻,打成面團(tuán),,制成長方形粑塊,,用斑竹筍殼包裹用線捆扎后上甑蒸8小時(shí)以上,用微火保溫一夜出甑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紅,,軟糯可口,滋潤甜香,。
□技術(shù)要領(lǐng)
大米,、糯米和黃豆比例要合適,蒸的時(shí)間 要夠,。
□演 變
黃糕粑除煎食外,,蒸食、炸食,、烤食,、冷食 均可
清明粑
□皮料
糯米粉250克,粘米粉60克,,清明菜75克,。
□餡料
引子餡100克。
□制作方法
烙。先將清明菜洗凈,、切細(xì),。將糯米粉、粘 米粉與清明菜拌好加100克開水和勻,,再加適量的冷水揉成“三生面”米粉面團(tuán),,搓條下劑成20 克一個(gè)的劑子,逐個(gè)壓扁包入引子餡心,,封口向下,,壓成直徑7厘米、厚度1厘米的圓餅生坯,。然 后將平鍋燒熱刷油,,放入餅坯用中火慢慢烙至兩面微黃,熟后鏟出裝盤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皮糍糯,,餡甜香,有濃郁的清明菜香味,。為貴州農(nóng)村時(shí)令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面團(tuán)加水要適度,不能過軟或過硬,,封口要嚴(yán),,防止漏餡。
雞絲香菇洋芋粑
□皮料
洋芋500克,。
□餡料
雞肉,、香菇、鹽,、味精,、胡椒粉、蔥花,、水 芡粉,、烹調(diào)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
煎,。洋芋蒸熟去皮,,用刀或滾筒壓成茸泥,加 入適量的鹽,、味精,、胡椒粉揉勻成皮料。雞肉和香菇都切成絲,,
加油炒香,,用鹽,、味精、胡椒粉 調(diào)好味,,勾水芡粉起鍋倒入盤中作餡料待用,。將洋芋團(tuán)根據(jù)所需大小下劑,并包入適量的餡心搓圓后壓扁,,放入燒有少量油的鍋中煎至兩面結(jié)皮成金黃色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金黃,皮酥餡香,。
□技術(shù)要領(lǐng)
洋芋要壓茸無硬粒,,下劑要均勻,餡心勾芡 要適當(dāng),,不能有汁,。
□演 變
如皮料中摻入糯米粉,可制成“糯米香芋”,。
引子煎軟餅
□皮料
糯米粉100克,,粘米粉10克,吉土粉20克,, 白糖適量,。
□餡料
引子(蘇麻)20克,白芝麻20克,,花生20克,, 糖粉30克。
□制作方法
煎,。先將糯米粉,、粘米粉、吉土粉混勻,,加 白糖、清水調(diào)成粉漿,。再將引子,、花生、白芝麻分別炒香,、磨碎,。
白糖制成糖粉,全部混合拌勻 成粉狀的餡心,。平鍋置火上,,放少許色拉油燒熱,下粉漿攤成圓形的薄餅,,煎熟取出鋪在案上,,均勻地撒上餡心,卷成長條的圓筒,再用刀斜切成 短節(jié),,切面向上在盤中擺成菊花形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淡黃,柔軟糍糯,,餡心甜香,。
□技術(shù)要領(lǐng)
餅皮的厚薄要攤均勻。煎時(shí)注意火候,,中間不能煎煳,。
絲娃娃
□原料
精面粉250克,綠豆芽50克,,海帶絲25克,, 酸蘿卜絲25克,大頭菜絲25克,,折耳根節(jié)25克,,芹菜節(jié)25克,蕨菜節(jié)25克,,涼面25克,,窩筍絲 25克,酥黃豆20克,。
□調(diào)料
鹽,、麻油、醬油,、醋,、味精、姜末,、蔥花等 適量,。
□制作方法
烙。面粉加水,、鹽少許揉勻挪透(水與面粉 比例為1:6),,平鍋燒熱刷油、擦干,,然后左手抓起面團(tuán)甩圓并向鍋底杵一下成為直徑為9厘米的 圓薄皮時(shí),,右手立即把圓形面皮揭起,這樣制作數(shù)十張春卷皮,,放入蒸籠稍蒸一下使其回軟,,便于包食。再將綠豆芽,、海帶絲,、芹菜節(jié),、蕨菜節(jié) 用開水氽過,分別裝入小盤中,,小碗內(nèi)放入醬油,、醋、味精,、麻油,、姜末、蔥花,、煳辣椒兌成汁,。春卷皮中放入各種素菜絲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黃豆,,澆淋兌好的辣椒汁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素菜脆嫩,酸辣爽口,,開胃健脾,。是流行于 貴陽的名小吃。
□技術(shù)要領(lǐng)
水與面粉比例一定要掌握好,,攤皮時(shí)動(dòng)作要快,,要會(huì)“甩面”。
米豆腐
□原料
米豆腐250克,,酥黃豆10克,,炸花生10克, 大頭菜10克,,鹽菜10克,。
□調(diào)料
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味精,、姜 汁、蒜水,、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拌,。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漿,,入鍋燒 沸攪成稠糊狀,加入少量的石灰水?dāng)噭蛑潦?,裝入盆內(nèi)冷涼凝固后即成米豆腐,。再將米豆腐切成 長5厘米的條或菱形的片放入盤內(nèi),,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放于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 姜汁,、蒜水等調(diào)料兌成汁,,澆淋于米豆腐上即可。
□風(fēng)味特色
色澤紅亮,,酸辣可口,,清涼解暑,榮獲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稱號(hào),。
□技術(shù)要領(lǐng)
米漿的濃度要適度,,煮米漿時(shí)加入的石灰水 不能過多;米豆腐宜批量制作,。
涼拌米皮
□原料
米皮(卷粉)250克,,大頭菜10克,榨菜10 克,,鹽菜10克,,酥黃豆10克,綠豆芽10克,。
□調(diào)料
紅油辣椒,、麻油、花椒油,、醬油,、醋、味精,、 姜蒜水,、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拌,。大米磨成米漿舀入刷過熟油的蒸盤內(nèi)攤 勻蒸熟,,待涼后改刀切成2厘米寬的長條放入盤中,用沸水燙一下,,加入半勺涼開水和氽熟的綠 豆芽,,再將大頭菜,、鹽菜、酥黃豆,、蔥花放于米皮上,,用紅油辣椒、醬油,、醋,、味精、麻油,、花 椒油,、姜蒜水兌成汁澆淋在米皮上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米皮潔白,,香辣爽口,,開胃生津,為素齋小 吃,,因最初是寺廟中和尚所做,,后流行于遵義地區(qū),故又稱和尚米皮,,也稱遵義米皮,。
□技術(shù)要領(lǐng)
磨米漿時(shí)水不能加過多,醬油要少放,,否則色不好,。
蕎涼粉
□原料
蕎涼粉300克,酥黃豆20克,,酸蘿卜20克,, 大頭菜粒、炸花生米適量,。
□調(diào)料
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味精,、姜 汁,、蒜水、芫荽,、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拌。將蕎子去殼,磨成粉加水和適量的明礬 水調(diào)勻,,蕎粉與水的比例為1:4,入鍋用微火攪熟倒入盆內(nèi)冷卻成蕎涼粉,,然后將蕎涼粉劃成小 菱形塊,,擺于盤中成菊花形狀,放入酥黃豆,、炸花生米,、酸蘿卜、大頭菜,、芫荽,、蔥花等。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姜汁、蒜 水,、味精等調(diào)料兌成汁,,淋在蕎涼粉上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辣香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
□技術(shù)要領(lǐng)
蕎粉與水的比例必須準(zhǔn)確,,明礬水不能過多,。
豆腐腦
□原料
水豆花250克,黑大頭菜,、酥黃豆,、水鹽菜 等適量。
□調(diào)料
紅油,、蔥花,、鹽、味精,、香油,、醬油、醋等 適量,。
□制作方法
拌,。選用滑嫩的水豆花,用勺打成薄片,,入 鍋中燒開后晾冷連豆?jié){舀入碗中,,放入適量的酥黃豆,、切碎的大頭菜和水鹽菜、蔥花等,,加入紅 油,、鹽、味精,、香油,、醬油、醋拌勻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豆腐滑嫩,,味咸香辣,風(fēng)味獨(dú)特,。
□技術(shù)要領(lǐng)
豆花必須是用石膏點(diǎn)的,;配料必須齊全,醬油,、醋少放,。
威寧炒蕎飯
□原料
威寧蕎面250克,白米飯250克,,熟威寧火 腿50克,,青、紅辣椒100克,。
□調(diào)料
豬油,、食鹽、味精,、胡椒粉,、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
炒,。先將蕎面用水調(diào)和勻,,拌搓成麥粒般大 的細(xì)顆粒,上籠蒸熟待用,,再將青紅辣椒,、熟火腿切成細(xì)粒。鍋中燒豬油,,下入青紅辣椒稍煸炒 后,,再下蕎粒、白米飯炒香,。然后下入火腿粒,,加入鹽、胡椒粉、味精,、蔥花炒勻起鍋裝盤即成,。
□風(fēng)味特色
四色相映,味咸鮮香,,風(fēng)味獨(dú)特,,流行于畢節(jié)地區(qū)威寧一帶。
□技術(shù)要領(lǐng)
米飯要稍硬,,選用苦蕎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