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等同于中醫(yī)辨癥,。這對于嚴謹?shù)闹嗅t(yī)醫(yī)家來說,,可以是很深的學問。甚至于醫(yī)者也會錯辨陰陽,。對于像我這樣的檻外人,,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更是沒有資格,,恐防誤導其他人。不過,,既然立了心志要做火神派的知識普及,,那自然要硬著頭皮上了。
火神派傳人盧崇漢的《扶陽講記》中的一句話曾令我迷惑了很久,。他引用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說明疾病的辯癥,。經(jīng)過反復思量,我認為倒過來理解,,就可以推出火神派的核心理論了,。
疾病的表現(xiàn)是多種多樣、千變?nèi)f化的,,打開西醫(yī)書,,你會看到許多的病名,且還在不斷的增加,。醫(yī)者和患者都陷入了恐慌,,認為人類面臨著不斷增加的疾病困擾。這是因為他們抓住的是疾病外在的繁榮“萬物” 表現(xiàn),,沒有能抓住疾病內(nèi)在原因的“一”,。
自然界里 的萬物,,種類繁多。但是萬物歸結(jié)起來,,自然界里的一切就是個陰陽二字,。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晝屬陽,,夜屬陰,;雄性屬陽,雌性屬陰,;左屬陽,,右 屬陰;東方屬陽,,西方屬陰,;動屬陽,靜屬陰,。,。。,。,。。所有的東西都辯證統(tǒng)一,,存在于這個宇宙空間里,。內(nèi)經(jīng)認為病因只分為兩種,陰病和陽病,,而此兩種的 病,,有多種多樣的疾病表征。陰陽不調(diào)和,,疾病叢生,。
注意是調(diào) 和,不是平衡,。陰陽二氣,,主導的是陽氣,陽氣充沛,,陰才能成形——肉眼能見到的形態(tài),。先有陽才有陰形,就像因先有了太陽,,月亮才會發(fā)光,,也就有了晝夜之分 了,。就先后和重要性來說,月亮(陰)不可能與太陽(陽)平起平坐的,。皆因一路以來,滋陰派的陰陽見解沿襲,,更令市井只重養(yǎng)陰,,忽視養(yǎng)陽。生人死人都可以有 陰形——軀體,,但得陽氣者生,,失陽氣者死,陽氣盡失后,,連陰形也不得保,。重陰輕陽,只因大家肉眼只見陰有形,,而陽無形可究也,。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說。五彩繽紛的有形事物充斥著我們的眼睛,,反而讓我們錯失和忽視了,,對無形事物認知。“大象無形” ——老子說,。大到無處不在,、無邊無際的東西,我們雖與它靠得很近,,卻不能看清它的全部,,似乎它真的是無形的,甚至不存在的,。
不是賣弄,,中國古代的道家宇宙觀和中醫(yī)的人體宇宙觀是一脈相承,融會貫通的,。學醫(yī)和學道,,其實是一回事。好了,,再回到上面如何理解盧火神引用老子的話來辯癥,。
陰陽不調(diào)和,產(chǎn)生疾病,。一般認為原因有,,陽虛和陰虛:
陽虛,陰盛陽衰,,陽<陰,,陽氣不足,,謂之陽虛,一般治法,,補陽,;
陰虛,陽盛陰衰,,陽>陰,,陰氣不足,謂之陰虛,,一般治法,,補陰。
而根據(jù)某日本學生跟師盧崇漢,,記錄的門診病人,,無論陰虛陽虛,盧皆能用回陽救逆的附子取得良好的療效,。此日本學生因為語言不通,,不能領會到盧的解釋。但在書中,,盧崇漢也未明講,,遮遮掩掩地留下了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讓讀者自己參詳,。
我自悟,,這陰陽二氣產(chǎn)生的疾病,都能用扶陽法治之,。正不就是說明,,產(chǎn)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陽氣不足嗎?即是盧崇漢所引述的“一”了,。這樣一來,,陰陽難辨的迷霧就散開了。一切疾病的最終指向是——陽氣,。
這又令我 不禁懷疑,,所謂陽盛陰衰的陰虛,是否真的存在了,。盡管從古到今的醫(yī)書都是有陰虛的說法,。大家還記得我在上一篇博客里摘錄的醫(yī)家對陰虛陽虛數(shù)量多少對比的 吧。在臨床診治中,,真正的陰虛是不多見的,。我甚至想到,,被辨作陰虛的,里面會有多少誤診呢,?有多少人真的能夠有稟受到上天賦予的,,多到滿瀉的陽壽?有的 話,,人豈不是能與天地同壽,?我看那只有神仙的份兒了,做人的話,,還是要老老實實養(yǎng)護陽氣。怪不得說“寧事溫補,,勿事寒涼”——好像是鄭欽安說的,。嘻~~我 也是學醫(yī)不精啊。
盧崇漢不 挑明這層紙,,估計怕引火燒身,,惹起對方陣營的指責,自找麻煩,,滿嘴說不清,。我也是想過這點,不過我始終是檻外人,,檻內(nèi)人也懶得降低身份與我計較吧,。最多我 就自認個無知婦孺罷了。好了,,瞎掰了半天,,還是看看《中醫(yī)火神派探討》中介紹的,火神派鼻祖鄭欽安的辨別陰陽的實據(jù),,其總結(jié)的陰陽辨訣如下:
陽虛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無神,目瞑倦臥,,聲低息短,,少氣懶言,身重畏寒,??谕虑逅嬍碂o味,,舌青滑,;或黑潤青白色,淡黃潤滑色,,滿口津液,,不思水飲,,即飲亦喜熱湯,二便自利,。脈浮空,,細微無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縮。
陰虛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紅色,,精神不倦,張目不眠,,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惡熱,,二便不利,。口渴飲冷,,舌苔干黃或黑黃,,全無津液,芒刺滿口,,煩躁譫語,;或潮熱盜汗,干咳多痰,,飲水不休,,六脈長大有力。
從上面看來,,似乎陰陽一辨就明了,。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的病例都絕對符合上述,,鄭欽安和許多火神派的醫(yī)家都在臨床中遇到過許多假象,,完全相反的假象。真熱有假寒,,真寒有假熱,。
比如,陽 虛,,也會有面赤唇紅,、頭痛如劈、目痛目腫、耳癢,、腮腫,、喉痛、牙齒腫痛,、口瘡舌爛,、流鼻血、口鼻燥熱,、口臭等頭面諸癥,,這是陽氣將從上浮越,出現(xiàn)的假熱癥 狀,,還有脈象和舌象都有假象,,二便也會出現(xiàn)閉結(jié),口渴飲冷不止等等陰盛格陽癥狀,。若是誤辨誤投滋陰降火,,就如雪上加霜,害人不淺,。
我有多年 的慢性咽炎,十多年來都是效法滋陰降火治療,。但是,,屢醫(yī)屢發(fā),搞得我不敢沾半點上火的食品,。按理說忌口了,,咽炎應該會好的??蛇€是常年病發(fā),。直到我的火神 派醫(yī)生,辨出我是陽虛假火,,還是四逆輩湯藥讓我的慢性咽炎好了?,F(xiàn)在就算吃熱氣的,溫補的,,都能耐受了,。之前,是虛不受補啊,,害得我連月子里都不敢進補,, 落下了一身病。還有好多人,,因為受不了常年咽炎,,割了扁桃體,斬腳趾避沙蟲而已。
所以,,盧 崇漢從治病的層面上說,,涼藥治療真氣上浮或虛陽外越導致的假熱,可能有一時的療效,。其實是用涼藥硬性地把假熱制服,,陽寒非但未解,陽氣更加受到戕害,,用不 了多久,,又復發(fā)了,反復誤治,,不斷加重,,久治不愈,小病終成“疑難雜癥”了,。醫(yī)家要從降低復發(fā)率的遠期效果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病癥,。
讀到這 里,大家會糊涂了,,說來說去,,還是陰陽難辨啊。對,,從疾病外在表現(xiàn)的末梢去辨癥,,當然會被搞得昏頭轉(zhuǎn)向。依愚之見,,但見一切無神,,疲倦少言懶語,下肢冰 冷,,雖發(fā)熱但覆被畏寒者,,皆是陽虛。其他假象雖有,,也不要被迷惑,。皆宜用四逆湯。況且,,陰虛者,,我認為是比陽虛更嚴重的陽氣不足,而不是陽氣過盛,,更需要 補陽,。當然這是吾之愚見,不同意者,,不必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