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本文的根本宗旨,,就是弘揚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將以身作則使普通的人知道去垢顯真的道理,,并達到至善完美的境界作為最高的人生目的,。只要明確人生目的就能意志堅定;只要意志堅定就能夠鎮(zhèn)靜不亂;只有鎮(zhèn)靜不亂才能夠心平氣和,;只有心平氣和才能夠深思遠(yuǎn)慮,;深思遠(yuǎn)慮必然有所獲益。萬物都有主干和枝節(jié),,萬事都有起始和結(jié)束,。知道那主體與客體的關(guān)系,了解那萬事萬物發(fā)展的主次關(guān)系,、時空順序,、相互聯(lián)系,這就接近了解“道”的本質(zhì)了,。古往今來的圣賢為了使天下正大光明,,往往會先治理好自己的屬國;而想治理好自己的屬國,,往往會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就必須先竭力提升自己的品行;而提升自己的品行的關(guān)鍵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擺正,;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就必須表現(xiàn)出虔敬般真誠;想要表現(xiàn)出虔敬般真誠,,就必須獲得真正的智識,;獲得真正的智識的方法,,就是觀察與研究萬事萬物并總結(jié)出其中的規(guī)律;知曉了規(guī)律后就自然得到了如何面對紛紜世界的智識,;得到了智識就會更加虔敬,虔敬真誠就會成為正人君子,;成為正人君子就更注重修身養(yǎng)性,;修身養(yǎng)性使品德高尚;品德高尚自然使家族安定,;家族安定后管理屬國就舉重若輕,;管理屬國就舉重若輕后治理天下,天下自然太平,。從天子到平民,,都是以修身養(yǎng)性為人生的根本,,從來沒有聽說過忽略此根本就將天下治理好的事發(fā)生。努力加厚的地方卻越來越薄,,努力變薄的地方卻越來越厚,,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想做好事但本末倒置,,目的明確卻不分輕重緩急,,這樣的結(jié)果只能是事與愿違。 《康誥》里說:“弘揚光明的品德,。”《太甲》里說:“念念不忘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帝典》說:“弘揚崇高的品德,。”這些都是說要弘揚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成湯在《盤銘》銘文:“如果今日能使此盤渙然如新,,就應(yīng)該使它天天渙然如新,并一直保持下去,。” 《康誥》里說:“激勵世人去垢顯新,。”《詩經(jīng)》里說,“周朝之所以能存留到現(xiàn)在,,其關(guān)鍵就在于能夠時時保持著煥然一新的面貌,。”所以君子無處不追求完善以使光明的品質(zhì)得到彰顯。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对姟吩疲?#8220;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澗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學(xué)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澗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詩經(jīng)》里說:“京都周圍千里之內(nèi),,都是百姓向往居住的地方。”《詩經(jīng)》又說“綿蠻之聲的黃鳥,,棲息在山丘的一隅,。”孔夫子說:“連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么地方,難道人還不如一只鳥兒嗎,?” 《詩經(jīng)》說:“品德高尚的文王,,為人光明磊落,做事莊重謹(jǐn)慎,。”做國君的關(guān)鍵是做到仁義,;做臣子的關(guān)鍵是做到恭順;做子女的關(guān)鍵是做到孝順,;做父親的關(guān)鍵做到慈愛,;與周圍人交往的關(guān)鍵是講究信用?!对娊?jīng)》說:“看那彎彎的淇水岸邊,,翠竹郁郁蔥蔥。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不斷切磋,,反復(fù)琢磨。他開朗而莊重,,儀表堂堂,。這樣的君子,真是令人難忘,!”這里所說的“不斷切磋”,,是指求道的態(tài)度;“反復(fù)琢磨”,,是指自我修煉的精神,;說他“開朗而莊重”,是指他內(nèi)心謹(jǐn)慎而有所戒懼,;說他“儀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嚴(yán);說“這樣一個君子,,可真是令人難忘?。?#8221;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達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難以忘懷,。《詩經(jīng)》說:“啊啊,,前代的圣君真使人難忘?。?#8221;這是因為明君圣賢能夠以前代的圣君王為榜樣,,尊重其應(yīng)該尊重的,,親近其應(yīng)該親近的,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澤,,享受到他們能夠享受的,獲得其能夠獲得的,。所以雖然前代圣君已經(jīng)去世,,但大家還是不會忘記他。 孔夫子說:“我聽取訴訟審理案子,也和別人一樣,,目的在于使訴訟不再發(fā)生,。”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敢花言巧語,,相互指責(zé),使人心畏服,,不敢隨便搬弄是非,。這就叫知曉了根本。 所謂虔誠般真誠,,首先就是不自自己欺騙自己,。就如厭惡惡臭、喜歡美色一樣發(fā)自內(nèi)心,,能做到這點就叫“自謙”,。要做到真誠,最關(guān)鍵的便是“慎其獨”,!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使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謹(jǐn)慎心中的雜念。底層平民在私下里為了自己利益無所不為,,一見到品德高尚的君子便躲躲閃閃,,或掩蓋自己的惡行而自吹自擂,。卻不知他人看你時,,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么用呢,?這就叫做內(nèi)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xiàn)到言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使是在獨處的時候,,也一定會謹(jǐn)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心胸寬廣就可以使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君子必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這是君子立身的根本,。 所謂管理好家族要先提升自己的品行,,是因為常人對自己親近的人會偏愛;對自己厭惡的人會偏恨,;對自己敬畏的人會偏向,;對自己同情的人會偏心;對自己輕視的人會偏見,。因此極少有人能夠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yōu)點。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嫌自己莊稼的壯,。”這就是不提升自己的品行就不能管理好家族的道理。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yuǎn)矣,。未有學(xué)養(yǎng)于而后嫁者也,! 《康浩》說:“如同愛護初生嬰兒一樣。”內(nèi)心真誠地去追求,,即使達不到目標(biāo),,也不會相差太遠(yuǎn)。從來沒有先學(xué)會養(yǎng)孩子再出嫁的人,! 所謂為使天下正大光明必須會先治理好自己的屬國,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會很注重孝道,;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百姓就會注重悌道,;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孤寡,,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所以君子總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不喜上級對自己的言行,就不要對下屬做,;不喜下屬對自己的言行,,就不要對上級做;前面的人的言行讓自己不快,,不讓后面的人從自己這里再感受到,;后面的人讓的言行自己不快,不讓前面的人從自己這里再感受到,;右面的人的言行讓自己不快,,不讓左面的人從自己這里再感受到;左面的人的言行讓自己不快,,不讓右面的人從自己這里再感受到,,這就叫挈矩之道。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对姟吩疲?#8220;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jiān)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詩經(jīng)》里說:“使人心悅誠服的君子,,好比民眾的父母。”百姓喜歡的他也喜歡,,百姓厭惡的他也厭惡,,這樣的君子就可以說是百姓的父母了?!对娊?jīng)》里說: “巍峨的南山,,巖石高聳。顯赫的太師尹,,百姓都仰望你,。”統(tǒng)治國家的人不可不謹(jǐn)慎。稍有偏頗,,就會被天下人拋棄,?!对娊?jīng)》說:“殷商沒有喪失民心的時候,還是能夠與上天的要求相符,。請用殷商作個鑒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是說,,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心就會失去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