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性質(zhì):表寒或者表熱證。三陽皆有發(fā)熱,,太陽為三陽之表,,故一般稱太陽病為表熱證。從中風,、傷寒的治法與主方來看,,則屬于表寒證。
二 主要脈證:脈浮,、頭項強痛,、惡寒、發(fā)熱,。
三 證候類型:
(一)經(jīng)證:
1,中風:發(fā)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為太陽表虛證,。
2,傷寒:惡寒,、發(fā)熱,、無汗,、脈浮緊,為太陽表實證,。
3,,溫病:發(fā)熱而渴,,不(微)惡寒,。
4,風溫:發(fā)汗已,,身灼熱,。
(二)府證:
1,蓄水:發(fā)熱,、汗出,、脈浮、小便不利,,乃熱入膀胱氣分,,而水氣不化。
2,,蓄血:如狂發(fā)狂,,少腹急結(jié)或鞭滿,小便自利,,乃熱入膀胱血分,,淤熱不行。
四 治療:
(一)經(jīng)證:
1,,表虛:桂枝湯解肌發(fā)汗,。
2,表實:麻黃湯開表發(fā)汗,。雖經(jīng)發(fā)汗,,續(xù)有表閉現(xiàn)象,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1)不得小汗出,身癢—麻桂各半湯,。2)形似虐,,日再發(fā)—桂二麻一湯。
(二)腑證:
1,,蓄水:五苓散化氣行水,。
2,蓄血:行瘀逐血,。1)如狂,,少腹急結(jié)—桃核承氣湯,。2)發(fā)狂,少腹鞭滿—抵當湯,。3)少腹?jié)M,,證勢緩—抵當丸。
五 治療禁忌:
1,,表實不能用桂枝湯,,表虛不能用麻黃湯。
2,,陰虛陽虛患者不能開表發(fā)汗,。
六 兼證治療:
1,太陽中風而兼氣逆作喘—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2,,太陽病兼項背強幾幾。
1)表實—葛根湯,。
2)表虛證—桂枝加葛根湯,。
3,太陽病兼有郁熱,。
1)不出汗而煩躁—大青龍湯,。
2)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口渴—桂枝二越婢一湯,。
4,太陽病內(nèi)夾水邪,。
1) 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喘咳干嘔—小青龍湯,。
2) 胸肋有水氣澼積,,心脅下痞鞭滿痛,干嘔短氣,,表解者乃可攻之—十棗湯,。
5,太陽病而兼里虛:
1) 陰陽兩虛,,心中悸而煩—小健中湯,。
2) 氣血不足,心力不濟,,脈結(jié)代,心動悸—炙甘草湯,。
六 汗后變逆證治:
1,,表未解而正氣傷:
1) 氣陰兩傷,,身疼痛,脈沉遲---桂枝新加湯,。
2) 陽虛液脫,,汗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
2,,陰陽兩虛,腳攣急,,汗出惡寒—芍藥甘草附子湯,。
3,陽虛陰盛,,半天煩躁,,夜而安靜,脈沉微,,身無大熱—干姜附子湯,。
4,陽虛而津氣亦傷,,晝夜均有煩躁—茯苓四逆湯,。
5,心陽虛,,腎水上逆,,臍下悸,欲作奔豚—苓桂術(shù)甘湯,。
6,,心陽虛,心下悸,,欲得手按—桂枝甘草湯,。
7,脾胃陽虛,,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苓桂術(shù)甘湯,。
8,脾虛氣滯,腹脹滿—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9,,熱邪迫肺,汗出而喘,,外無大熱—麻杏石甘湯,。
七 下后變逆證治:
1,胸滿:
1) 邪欲內(nèi)陷,,正氣外拒,,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
2) 前證兼衛(wèi)陽虛而惡寒---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2,,下痢:
1) 協(xié)熱痢,。里熱盛,,喘而汗出—葛根芩連湯;里虛寒,,心下痞鞭,,表里不解—桂枝人參湯。
2) 虛寒痢,。下利清谷—四逆湯,;中焦陽虛—理中湯;下焦滑脫---赤石脂禹余糧湯,。
3,,結(jié)胸:
1) 熱實,。大結(jié)胸證,,膈內(nèi)拒痛,心下痛,,按之石鞭,,甚者從心下至少腹鞭滿而痛不可近,。脈沉緊,如柔庢狀----大陷胸丸,;小結(jié)胸證,,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小陷胸湯,。
2) 寒實結(jié)胸,無熱證—三物白散,。
4,,痞證:
1) 熱聚于胃,心下痞,按之濡,,脈關(guān)上浮—大黃黃連瀉心湯,。
2) 熱陷于內(nèi),陽虛于外,,心下痞,惡寒汗出—附子瀉心湯,。
3) 胃氣不和而夾水寒,,心下痞鞭,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煩不得安—甘草瀉心湯,。
4) 胃氣上逆較甚,,嘔而腸鳴,心下痞—半夏瀉心湯,。
5) 胃虛濁氣上逆,,心下痞鞭,噫氣不除—旋復代赭湯,。
八 火逆變證:
1,,心陽虛,心神被擾,,煩躁,,驚恐—桂甘龍牡湯。
2,,心陽外亡,,心神浮越,煩躁驚狂,,臥起不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3,針處被寒,,核起而赤,,氣從少腹上沖心,是為奔豚—外用灸法灸其核上,,內(nèi)服桂枝加桂湯,。
九 風濕證治:
1,風勝于濕,,身體煩痛,,不能自轉(zhuǎn)側(cè),脈浮虛而澀—桂枝附子湯。
2,,前證而脾虛不能為胃行津液,,大便鞭,小便自利—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shù)湯,。
3,,寒濕轉(zhuǎn)重,深著筋骨,,骨節(jié)痛煩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
參考:《傷寒論譯釋》南京中醫(yī)學院傷寒教研組
2009年7月29日晚于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