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康雪松,,有人可能會認出他曾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擺攤賣照片。人們說他不是一般的小販,,因為他的照片賣的很貴,;也有人說他是攝影家,,因為每張照片都是與眾不同,都是他千辛萬苦精心拍攝,、精心制作的?,F(xiàn)在他又有了一個新的名號“影像收藏家”,目前他擁有50萬張原版印放照片和照相底片,,可稱“中國影像收藏第一人”,。 1964年生人的康學松,屬于不折不扣的北京土著,。作為一位攝影師,,康學松對影像的癡迷程度,超乎常人想象,?!拔蚁矚g照片,剛上班時沒事兒就騎著車逛廢品收購站,。那時候很多照片被當作廢品扔掉了,,看見喜歡的我就買回來,當時也沒有收藏的概念,。每個月工資都用在這上面了,,周圍人很不理解。后來東西多了,,就有了建博物館的念頭,,但那時沒這個能力?!?/p> 一年以前,,康雪松傾其所有,在順義白馬藝術區(qū)建成屬于自己的“拾光影像博物館”,,不定期將收藏的照片分類展出,,免費供人參觀,目的就是“讓大家對過去的生活有個了解,,才覺得現(xiàn)在的生活好”,。 拾光影像博物館有兩層樓,一層為家庭照展區(qū),,拾光照相館和傳統(tǒng)暗房,。家庭照以時間為軸線,從晚清不同家庭的留影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建國后,。用真實的照片,老物件,,展現(xiàn)著百姓的生活畫卷,。此外,,博物館還開設了一間照相館,可以拍攝多種民國風格的照片,。有老民宅,、老上海的拍攝背景,秉承民國時期影像經(jīng)典的要求,,復制昔日社會的情景,,重拾歷史經(jīng)典時期的記憶。 康學松癡迷黑白照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拍攝紀實人物和古建筑,,駕車幾乎走遍全國。館主康學松告訴記者:“我就是喜歡照片,,剛上班的時候,,沒事兒就騎著自行車轉廢品收購站,我看見喜歡的就買回來,每個月工資都干這個了!” 康雪松的收藏中不乏各個時期的珍貴資料和影像,,這張長達一米多長的轉機拍攝照片匯集了民國的軍政要員上百位,。 如今,康學松手工上色照片作品已完成130多幅,他的目標是500幅,。在所有顏色里,,他最喜歡黃色,因為他喜歡秋天,,秋天代表收獲,。他希望500幅作品完成后,能呈現(xiàn)給觀眾一種別樣的中國味兒,。 這一張夫妻合照應該是民國時期相館的樣照,,拍攝是上海的“中國照相”館(建國后遷到北京),照片完全是手工上色,,非常唯美,,可以說是相片上色藝術的精華,也是他高價購買的,。這張照片展出后傳到網(wǎng)絡,,竟然讓主人的后人看到,聯(lián)絡康雪松后復制了一張給他們,,多么珍貴的紀念,。 這張胖娃娃的裸照,其實是為一種名牌痱子粉拍攝的廣告,,黑白照片經(jīng)人工上色,,應該有七十年以上的時間,照片保存非常好,。 北京天安門紀念照,,康雪松收藏有好幾千張,,這一標志性的照片曾是中國百姓的最大夢想,天安門怎么說都是世界上被按下快門最多的建筑物,。 康雪松收藏的大量民國及清末老照片里,,家庭生活照最多。這好像是一張結婚照,,有些不懂是好像是兩對夫妻嗎,?這是在表達什么? 這也是結婚照,,新郎與新娘,,伴郎與伴娘。還有一對童男女,。 這張照片比較早,,1900年的西便門城樓,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的“勝利”照,。 這個是過去的有錢人嗎,?帶這些銅錢是去存款?還是去購物,? 這一張戴枷鎖圖拍攝于1924年,,是為北京妙峰山寺院募捐,那時的寺院都很窮,,為了募集修繕資金,,信眾也拼了。 這幅“四少圖”里面的花卉其實是罌粟,,拍攝于云南某處,。那年頭種大煙還是大有人在,而罌粟花也是美麗的花兒,,現(xiàn)在看不到了,。 這張合影顯得很溫馨自然,不知道他們是什么關系,,但仔細看女眷們都沒有裹腳,,這是一個開明的家族啊。 這張照片很有趣,,六個孩子,,好像五個女孩兒,直到有了兒子才停止生育,。想起過去有個相聲:大毛,、二毛、三毛、四毛,、五毛,,截住,! 這一張現(xiàn)在說法是“失足女”,、“性工作者”的早年妓女照片,看出來她們并不情愿拍攝,,好像是硬拉來的,,每個人的表情不同,也都很勉強,。這種照片當年可能是用于宣傳廣告,,那個時候照相是稀罕事,用來做廣告宣傳,,看來自古這個行業(yè)就知道營銷的作用,。 而這張就不同了,拍照時規(guī)規(guī)矩矩,,還有道具背景,畫面上有人名“鄧玉蘭”,。這可是頭牌啊,,在康雪松收藏中有很多妓女照片,只有頭牌才有名字,。只是過去人的審美觀念不同,,難道是的以“肥、白”為美,。 這是一張有趣的照片局部,,是1916年拍攝的美國耶魯大學,畫面在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學子每人拿個煙袋,?另類畢業(yè)照不成,小編才疏學淺,,百思不得其解,,求答案。 |
|